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在认识论上主张“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在思想方法上则宣扬“中庸”思想。

 

那么,什么是中庸呢?“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走极端和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正当不移的道理。

 

中庸,是巩固“道“的最好方法。认识事物时,通过研究这个事物在可能的发展趋势中,就其不及和过头两个极端之间找出适中合宜的地方。“……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处理事物时,应该调和不同的倾向,在各种不同的人之间进行适当的调和;否则不能成为德性高尚的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 庸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全面又灵活的。中庸的表现形式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具有一定的辩证法的精神;“虞促夷逸隐 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中庸的灵活性所要达到的道义原则有:符合道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有时必须采取权宜甚至与表面相反的方法,这正是 维护道义的最佳方法,因而这种灵活性是完全必要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 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

 

道义原则为礼,即周朝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与规章制度。一方面,中庸的灵活方法必须完全以周礼作为指导的原则。任何德性都必须以礼作为指导,才能真正成为恰到好处。另一方面,周礼的主要精神,其可贵处是不走极端和反对偏激好处的德性。

 

中庸思想的灵活性,就其目的是维护不变的道来说,这种思想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

程颢说“中则不偏,常则不易,惟中不足以尽之,故曰中庸”(《遗书》)。说明了中庸思想所包含的“不易”的形而上学特点的重要性。但孔子中庸思想的着重点仍在于强调其方法上适度平和的性质,及运用这种方法所必须具有的灵活性。

 

中庸思想的发展,在孔子那里,到了子思,再到宋明时期的宣扬崇奉,成为儒家正统思想的核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涂可国: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的八大社会气象解读
孟子和孔子都是如何定义“君子”的
《中庸》 中的教育思想
《中庸》的至诚之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思想的最高境界
孔子仁學思想中的節慾觀及現實意義 WOR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