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免予纪律处分决定下达前 是否必须先立案?

       免予纪律处分决定下达前 是否必须先立案?

     免予处分和不予处分的区别有三:一是二者适用的环节不同。免予处分仅适用于立案调查后,不予处分则既可以适用于立案后,也可以适用于立案前初步核实阶段,以及日常监督过程中。二是程序不同。适用免予处分的,需移送审理并经过本机关集体审议;适用不予处分可不必经过审理程序。三是对文书的要求不同。免予处分需要作出免予处分的书面决定;不予处分则不是必须作出不予处分决定书,可以在履行批准程序后,对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相关规定索引

      201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的;

  (二)在组织核实、立案审查过程中,能够配合核实审查工作,如实说明本人违纪违法事实的;

  (三)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追究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四)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五)主动上交违纪所得的;

  (六)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第十九条 对于党员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具有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或者组织处理,免予党纪处分。对违纪党员免予处分,应当作出书面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第十一条 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二)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三)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四)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六)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第十二条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敬告读者:被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广泛认可的《纪检监察实务问答》,修订完毕,中国法制出版社正在紧张地校对,预计9月20日左右可上市。下图是修订后的封面设计,也不知读者更爱哪一个?

            读懂重点条文 很重要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
     第十三条第三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
    跟着飞哥学法规,会很轻松(下面这本书,当当网已经缺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准确把握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的规定?根据具体情节精准处置
立案后给予诫勉处理的是否仍需移送审理
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的四大区别
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违法违纪后从轻处罚的六大法定情形都是啥?
作出免予处分、不予处分还需注意哪三个问题
哪些情形可以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