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文化创新中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李婷婷

想要推进“文化中国”建设,就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投入更多关注。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中国”的重要内容。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认知我们的文化现状。

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割裂现象,传承与弘扬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弃民族文化的现象。这表现在:一是一些民族文化在加速消失。现代化进程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压力。根据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还有各民族剧种近380种,而到了2013年,则仅剩下286种。

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认知存在偏差。一些人对我国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传统文化。使得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认同感、珍视感逐渐丧失,也导致了整个社会在传统文化素养上的集体退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日益减弱。

三是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直没有较好地解决传统文化没有与当代文化的有机结合问题。表现在,一是一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界定范围,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解析不够清晰;二是对何为“优秀”传统文化,何为传统文化中道的“糟粕”文化一直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甄别。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一直重视不够,解读不够,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出现割裂现象。

四是在传承方式传承手段方面较为单一。表现在,一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一方面存在着社会参与度不高的自生自灭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缺乏宏观统筹和顶层设计的政府“包办”问题。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的意愿不强与参与渠道狭窄不畅,某些传统文化传承成了政府扶持下的传统业者的自娱自乐、自拉自唱,没有形成社会合力和足够的吸引力。二是政府主导的传承方式与内容也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广泛的公众兴趣,因此传播效率受到深刻影响,一些文化形式和内容只能沦为“遗存保护”项目,没有保护就即将消失的地步。三是政府部门和人员往往单纯片面地将文化传承当成一种宣传方式,并将人民群众当成被动地接受和训导的对象,这也使得传播受到制约和影响。四是缺乏现代的更容易被当代人们接受的传播手段。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大多还停留在纸媒和现场传播,现代技术网络应用较少,这也从一个侧面抑制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五是传承与弘扬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表现在,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政府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想要传承弘扬不是单一部门能做的,需要顶层设计,文化、工商、宗教、新闻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推介与引导。而当前,我国各有关部门仍存在一定的条块分割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也没有形成鲜明的文化建设价值目标。二是法律法规的相关配套不太健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性规定不够全面,制度刚性不够,保障工作也不够有力,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亟待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关于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之间的融合研究。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融合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时至今日,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想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首先就是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并加强关于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之间的融合研究。

一是要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传统文化源自不同历史时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相对于人类进步的脚步来说,有些文化内核存在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要针对传统文化做好梳理和审视,将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摒弃掉,萃取精华,真正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二是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如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钻研精神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内容,使之真正发扬光大。三是要坚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当前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阶段,东西方文化间互相交流,互相渗透。想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绝不能自我封闭。既要海纳百川,也要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四是要建立传承的保障机制。实施文化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传承人才的培育制度,同时制定关于文化管理和开发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形成利于构建文化传承体系的保障机制。五传承的最好方式是融合,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现代文化之中,融入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唯有彻底解决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文化、现代文化的割裂、两张皮问题,才能真正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光大。六要加强顶层设计,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要建立协同宣传机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宣传和融合工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文化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这里的教育既包括由国家组织的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的国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备基础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上述两种教育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有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针对这一状况,制定相关教育制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进行系统性教育,让人民群众将仁爱、敬业、孝顺和诚信等价值理念内化于心,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还要借助实际的文化形式来引导受教育者。如在传统文化课程中,适当的引入文学或哲学的经典名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循序渐进,让人自然地产生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传承。同时,也要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通过培养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

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民族文化的基本属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她必须伴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民族的融合而融合。这方面显然有着很多很细的的工作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纵向上的传承只有在横向上的交融、内涵与形式也就是高度上的提升中才会得以实现。无论任何时代,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的文化体系下进行着传承和变革,通过交融而不断注入活力,并塑造创造出新的文化传统。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抱残守缺,复古守旧。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新时代创造新文化的基石。要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的意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对传统文化做出当代表述,为文化发展开辟出更大更广的空间。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机制深刻变革,利益结构剧烈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时期,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只有调整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才能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文明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成为新时代的新动力。

(作者为吕梁学院副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富民、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保持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如何打造社区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文化
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陈阳)
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教育的重要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