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香港地铁是世界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教科书」?

最后,都说港铁的盈利模式或是经营多么厉害,其实不然。这是由于特区政府给予了港铁公司特别的优惠,即港铁公司可以无偿获得地铁站上方的土地所有权(或是经营权)。所以港铁公司,实际又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商或是商铺经营商之一。反观,港铁不是也参与了北京地铁的某条线路的运营,单是纵然是港铁在管理,如果没有特区政府给的这种优惠条件,没有商铺,没有土地,港铁运营的线路是绝对不可能挣到钱的,还不是得靠政府的补助。

老 K的回答(165票)】:

我目前坐过 新加坡 香港 深圳 北京 纽约 华盛顿 亚特兰大 波士顿等城市的地铁

香港地铁是所有我坐过的地铁中换乘最方便的。50%以上的换乘,就在同一层,就是你下车的对面。

香港的地铁是按需建设的,你所说的重复,比如东涌线和机场线的问题,人们去机场要求的是便捷和快速,这就意味着,要尽量少的站,以减少时间的浪费。而东涌线是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这样就必须有尽可能多的站来提供给人们方便。另一方面,你说的线路分布不公平,线路没有照顾到的地区实在是经济上欠发达、人口也相对较少,对地铁的需求相对不是那么大。所以,在建地铁的时候,优先级会靠后。

另外,你说的尖沙咀和尖东的换乘问题,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尖沙咀的站是地铁,而尖东是城铁,城铁的线路不是在地下而是在地上,要想做到无缝换乘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就是地铁和城铁本来是分属2家不同的公司,大概在3-4年前才合并为一家公司,就是现在的MTR。所以,当初在设计之初,也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

最后,都说港铁的盈利模式或是经营多么厉害,其实不然。这是由于特区政府给予了港铁公司特别的优惠,即港铁公司可以无偿获得地铁站上方的土地所有权(或是经营权)。所以港铁公司,实际又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商或是商铺经营商之一。反观,港铁不是也参与了北京地铁的某条线路的运营,单是纵然是港铁在管理,如果没有特区政府给的这种优惠条件,没有商铺,没有土地,港铁运营的线路是绝对不可能挣到钱的,还不是得靠政府的补助。
这是我之前的答案,我要对此做个修正。同时@郝帅鹏 的答案存在一些误区。

众所周知的是,地铁建设是一项费用高昂投资,如果单凭港铁自己独立投入,会极大的拉高成本,所以就会导致盈利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地铁运营公司都在赔钱的原因。赔钱不是因为运营赔钱,而是因为前期的高额投入。

因为盈利=收入-成本。

港铁做开发和建设的时候,就会引入地产开发商。共同承担铁路建设的成本,而回报就是地铁站上方的地产经营权。所以,港铁的投入就会减少很多,才能够在实现盈利。

而根据@郝帅鹏的答案,港铁确实是盈利,能看出来运营的收入是大于支出的。但是绝对不能否定地产对港铁盈利的重要意义。

ps 凭记忆作答,可能与事实有些出入,欢迎指正。

请大家看下@麦原的答案,很多地方更加准确。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97563/answer/18049179

盈利模式部分请参见@郝帅鹏 @楼学的回答,他们的回答结合起来的话最好。

【Marco Liu的回答(137票)】:

哈哈,每天都會搭乘港鐵的人看到這個問題表示很興奮。

首先回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1.線路設計問題:

如圖

包括港島南區,九龍東區以及新界區的地鐵線路都正在修建中,另外港鐵還運營著一種叫做輕鐵的鐵路線路(主要在屯門,荃灣等地)用以補充地鐵線路之不足。包括港島南區,九龍東區以及新界區的地鐵線路都正在修建中,另外港鐵還運營著一種叫做輕鐵的鐵路線路(主要在屯門,荃灣等地)用以補充地鐵線路之不足。

2.大家提到的尖東尖沙咀換乘的問題,是因為尖東站和尖沙咀站分屬九廣鐵路和港鐵所有,後來合併之後,現已沒有此項安排。

大家回答中說的比較多的,大部份都是說港鐵如何賺錢,不過建設和運營不只是賺錢那麼簡單,我想從另一個角度,我親身體驗的服務和運營來談一談港鐵如何值得學習:

1.運營時間:

香港的地鐵在大部份日子提供每日19小時的列車服務,大約由6:00至翌日1:00,非行車時間則進行軌道及軌旁維修工程。在一些假期和節日,例如平安夜、大除夕、農曆新年前夕及中秋節,地鐵會作出特別服務安排,甚至會提供通宵列車服務;而煙花匯演等大型活動則加密班次。

2.安全

港鐵系統一向被譽為全世界最安全的鐵路網絡之一,在港鐵發生的罪案,僅佔全港罪案的1.5%,相對港鐵每天近400萬人次的搭乘數量,可說是驚人。

每個月台兩端均有壓力感應器,一旦有人經月台兩端的樓梯步行到路軌,感應器便會傳送信號到站長室,通知職員。此外,每個月台都設有緊急停車掣,防止有人墮到路軌而被列車輾過。

3.扶手電梯

所有車站均最少設有升降機或輪椅輔助車,以方便攜帶大型行李的旅客之餘,同時亦方便傷健人士。同時自動扶梯數量也驚人(我在日本搭乘地鐵,他們的地鐵站也沒有那麼多自動扶梯,不過港鐵的自動扶梯速度我覺得也飛快,剛來的時候極不適應...)

4.月台幕門

機場快綫、東涌綫、將軍澳綫、西鐵綫和尖沙咀支綫興建時的新建車站均在通車時已裝設了月台幕門。是全世界首家鐵路公司在營運中鐵路系統加建月台幕門。

5.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自2012年開始,全綫84個車站及城際客運的九廣列車上,已設有237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6.網絡

港鐵各個車站及行車隧道內鋪設了流動電話網絡,使乘客不論在地面或地下均可無間斷地使用流動電話。港鐵也是全球首個引入第三代流動通訊(3G)及Wi-Fi無線上網的鐵路系統,乘客可於車站及列車上使用流動電話、電子手帳等瀏覽互聯網或高速傳輸數據。現在港鐵車站允許所有乘客免費使用wifi15分鐘。

7.准點率

自2002年至今,香港地鐵車程準時程度平均年年達到99.9%,較服務承諾的99.5%要高。在整個香港的交通總量當中,地鐵所起到的作用占到了30%以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地鐵了。

8.無障礙運輸

地鐵在1998年起作出多項改善措拖,以方便傷健人士使用地鐵。包括在車廂內加設輪椅專用位置、失明人士引導徑、闊閘機及升降機等。

香港地鐵歡迎導盲犬進入(我遇到過兩次,其中一次是導盲犬在上課)

同時使用輪椅人士上下地鐵,都會有專門職員幫忙。(上地鐵的時候告知職員在什麽地方下車,到站的時候一開門就有職員幫忙推車到站臺。)

其他還有諸如地鐵站設施齊全,提示到位,站名換乘線路圖清晰,出口標示清晰,列車到站提示時間等等。

人們常犯的錯誤是,只相信數位——GDP、GNP、搞房地產,賺大錢,從“大”處著眼,而忽略了一些細節。其實細節是最堅硬的,真正的成功的企業其實也不用評選出來,而是通過細節就可以感受出來。

【郝帅鹏的回答(46票)】:

说港铁是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教科书,体现在建设和运营两方面(好废话)。

关于建设,老K说的本人完全赞成。除了经济和需求因素,香港多山的地形是不是也会对换乘距离、线路设计、建造成本有影响呢?不是本人专业,多说多错,到此为止。

老k说港铁的盈利模式严重依靠地产,说实话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又觉得没什么数据支撑,就找来年报读。还真有料

前两个表格是公司整体的盈利表现,后面的图表显示分业务利润来源(未计折旧和利息)。为了知道港铁剔除地产业务后是否仍能盈利,我们就用车务业务利润减去全公司折旧和利息(注意是全公司),来作为该业务净利润/亏损。

按照以上数据,车务业务至少在96年就盈利了。之后99年至2003年,折旧和利息支出录得大幅增长,而车务利润基本持平,净利润或有千万亏损。考虑到计入的折旧和利息支出是全公司的,有理由认为该业务在此期间仍然盈利。04年后经营利润稳定增长,折旧和利息支出持平,该业务开始有较大盈利。

从以上分析来看,铁路运营并不靠地产业务来补贴。所以,@老k 说的港铁盈利严重依靠地产并不错,但此港铁是港铁公司。即使没有地产,港铁照样盈利。世界上盈利的地铁不多,香港算一个,绝对是值得其他地铁公司借鉴的。

下面看看港铁车务业务利润来源。

车费有上涨,但完全被通胀抵消。对比一下收入指数,不多说了车费有上涨,但完全被通胀抵消。对比一下收入指数,不多说了

乘客量持续增长,背后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价格低廉、经济活跃、服务质量好?总之是能吸引到乘客。乘客量持续增长,背后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价格低廉、经济活跃、服务质量好?总之是能吸引到乘客。

成本分析就不做了。需要和其它地铁比较,数据难找的很,相信港铁也是一流的。

从服务来说,不懂换乘率之类的专业名词了(隔行如隔山啊),但是,港铁绝对是我能见过最方便、高效、整洁、稳定的公共交通,没有之一。澳门那坑爹的的士和巴士啊;深圳和上海的地铁跟香港比,绝对不可望其项背(深圳不成网络;上海地铁还要过安检,开玩笑吗?下班高峰还怎么活?路上怎么没有指向地铁的路牌啊?让路痴怎么办?)至今想到香港,它的形状轮廓都是由港铁线路组成的。

就口碑来说,除了对去年涨价有些意见,香港市民对港铁服务真没话说。而且票价也看到了,这增长幅度算厚道了。

论设计,每一个地铁站都有一个主题的啊,各种不同颜色,各种赏心悦目。。。。。

好了,再说下去就是伤心往事了。真希望有时光隧道,送我回2046

【张宇的回答(4票)】:

坐过国内大部分地铁和港铁的来说两句:港铁比国内陆铁好上一百倍!!!

国内尤其是北京坐长途地铁真是一种折磨,相比较而言香港简直是享受了。

最爽的几点:

换乘极其方便,基本这边地铁出门对面就是你想换的那趟了,想到在北京西直门13号换四号眼泪就掉下来。。。

还有魔都人民广场底下那迷宫般的换乘路线。。。

都有扶手电梯,升降梯位置安排也很合理:再回想某次拉着巨大行李箱西直门换乘(又是。。。)走了近二十分钟后看到一段长长的楼梯想死的心都有了

需要长时间步行的地方都有机场那种电动辅道想想西直门(再次。。。)还有徐家汇一号换9号的漫漫长路。

指示清楚明了第一次来的也很容易找到路。我会告诉你我在徐家汇旁边住了半年每次坐一号线都找不到美罗城出口吗?

还有站点安排合理,车厢状况好,时间安排等等优势。

这种软实力的体现国内追上估计还得十年。城市一流城市不是建多少个摩天大楼把地铁站修多漂亮就是了的。城市规划者真正为市民去想去做才是根本吧。

【楼学的回答(2票)】:

建设运营的典范恐怕更多是体现在港铁的盈利模式。地铁建设前期要投入巨大成本,而商业运营很难负担这样巨大的前期投入,所以就把地铁沿线的地产开发和地铁建设捆绑起来,一同“承包”给开发商,使其在投入巨大建设成本的同时可以从房地产因地铁建设的升值中分摊成本,而建成后同样可以施行地铁-房产的盈利模式。

港铁是目前为数不多盈利的地铁。

没有具体的乘坐体验,无法回答细节的问题。

【汉冰的回答(5票)】:

我们学校参与香港地铁一部分车体静强度仿真分析以及噪声方面的测试。

其实国内的大部分轨道列车比如CRH各系(1.2.3.5)还有客车车体,货车车体的仿真计算,我们学校都有参与。由于我们学校做这个很久了,厂家(北车长客,南车四方)都比较放心。一般都是把价钱谈好,然后把相关资料发过来,我们学校做完,发回去,没什么问题,就算完了。

香港人不是。

我们分析的全过程,噪声测试的全过程,他们都跟着。我们干什么,他们就跟着。我们开展一项测试,他们就问这是什么,什么都问。虽然对别人家都做过很多次了,而且从来没解释过,但是香港人就是要求全程都跟着。老师很烦,我们也很烦,就像质疑你的能力一样。但都被香港人的态度所震撼。

这就是态度。

题目问的运营,我说的是车辆,略微有点跑题。。。

知乎用户的回答(165票):

去过香港4次,每次约7天,每天几乎都乘坐地铁,几乎乘坐了所有地铁。在我乘坐过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地铁来看,香港地铁在我看来是最方便的,针对您提出的对香港是世界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教科书的异议,我认为本身您提到的理由本身就有问题,我一一解释,缺乏数据,仅为个人感受和定性分析,仅供参考。

1.平均换乘距离很长。本身这个描述就不成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铁几乎100%是不同层换乘,而香港八成是同层换乘,原因之前的港九铁路和香港地铁分家之前车站的换乘(如九龙塘)。异层单纯从人流换乘,人行交通流线长度来说,就远远处于劣势,高峰人流交织或通过围栏疏导更是让换乘时间和距离都大幅增加。就我个人体验,香港地铁在换乘方面是最方便的。

2.线路的设计有很多重复。按需设计,东涌线主要服务东涌、青衣等沿途居民等,机场线主要服务市区直接到达机场的人群。香港是亚洲重要的航空港,机场人群可想而知。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终点设在机场的城市公交”和“机场大巴的区别”。东涌线和机场块钱的价格也有区别,也印证了需求不同。至于您提到的荃湾线的重复,主要是和观塘线及港岛线的2-3站的重复,其实这是还是为解决上一个问题(同层换乘,两线四向的可能,及分流换乘人流的科学性,你可以具体想想,这里不展开。若感兴趣可以参考此文《同月台平行转乘站设计》)。

3.线路分布也很不公平。主要分两面看一点就是地铁建设的先后问题,港岛南随着逐渐成为新兴居民区,正在兴建地铁。

当然这里有另外两个问题,一是本来你看香港的卫星图就可以发现香港的城市分布是极其有张力的结构的,不是摊大饼。这与香港城市规划注重保留绿地有关。所以本身在居民分布上,不可是很“公平”的网状,在新界北等地,本就不是居民集中地,地铁自然不必要。

这里要说明一点,其实城市公共交通是系统工程,在地铁不是很必要的地方,巴士、小巴的接驳就很重要,香港在这点就做得很好,无论从运营时间还是线路设计,都很方便。我想在大陆很多城市你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很“快”地从城市一端坐地铁到了另一端”最后一公里“问题很严重,甚至还需要用三轮车等很落后的问题解决。

另外一个问题,香港的地铁建设本来就不想大陆一些城市一样的大跃进式的,所以即使香港经济高度发达,地铁建设也比大陆一些城市在数量上“滞后”。

4.尖东与尖沙咀。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港铁的不便,当时我也想不明白,为何在这两站换乘如此麻烦,这直接导致油尖旺地区的客流无法通过尖东和尖沙咀站的直接换乘方便到达红磡站。其实仔细分析会发现,香港人口最密集地区的油尖旺区,地铁站是由太子、旺角、尖沙咀三个观塘线和荃湾线的共有站解决,而尖东和红磡主要是为东铁线和西铁线换乘准备,主要输送新界北区较为远距离的乘客,如果尖沙咀和尖东换乘方便,反而增加了这里的人流,这两站不方便,实际上是将换乘东西铁线的客流分别引向了客流相对较少的九龙塘和美孚,算是一种”疏导“,对于整个城市交通规划而言,应该是有利的。

【yangw的回答(4票)】:

1 机场线和东涌线定位不一样

机场线由香港站开出经西九龙直达机场,单程100港币,停站少,历时短(20多分钟),可以在香港站或者九龙站办好登机手续,到机场无缝衔接。方便对出行时间和便捷性有要求,但又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人,比如中环上班的商务人士或者大包小包行李懒得折腾的游客

东涌线一来是方便东涌居民出行(东涌是居民区,总不能让人家进个市区要搭100块的机场快线吧?),二来也为搭乘地铁去机场提供了一个更便宜的选择,坐东涌线同样从香港站出发到东涌只要20港币,半小时左右。不过到了东涌得换乘巴士或者出租车才能到机场,这样得再加十几二十分钟。换乘体验当然比不上机场线直达了。行李少又不赶时间的人可以考虑。

p.s. 不过其实日常生活中,我认识的人,如果不是住东涌线沿线的,去机场的首选还是大巴。香港的机场大巴太太太方便了,从我住的地区(接近新界北)直达机场只要10港币。双层大巴,运行时间从早上五点多到半夜,十五分钟一班,单程50公里,车程一小时,从来没遇到过堵车,10港币的价格简直不可想象。通宵机场巴士(临晨12点多-5点)也才30港币。所以在我看来东涌线主要是方便东涌居民出行的,及为沿线的人提供便宜的去机场的方式。

2 荃湾线和观塘线部分重叠

太子旺角油麻地这块人流本来就很密集,多一条线减少运营压力没什么不好。另外这几站的换乘是设计过的,虽然三个站都是换乘站,均可达到换乘目的,但是每个站根据目的地方向便捷程度不同。

例如从九龙塘方向来,如果转荃湾线去荃湾方向,则太子下车,同层换乘。往中环方向则是在旺角同层换乘。虽然往中环方向在太子也可以换乘,但是不同层。这样的话前往中环方向的人就不会提前在太子站下车换乘,跟去荃湾方向的人混在一起。由尖沙咀前往荃湾或者九龙塘,道理亦然。

搞不清楚哪个是同层换乘的换乘站也没关系,广播里讲得很清楚什么方向在哪里换乘,而且车厢内的路线图会闪烁提醒你。例如从九龙塘去尖沙咀,经过太子站的时候,是荃湾线的北半段闪烁,提醒往荃湾的人下车换乘,而去中环方向的人不要急着在这里换乘。在旺角站,则是荃湾线南半段闪烁,提醒去中环方向的人这里才是你的换乘站。这个设计我觉得挺贴心,就算我第一次坐这个线路,我也可以按指示等到旺角才下车换乘,而不会在太子就急着下车结果要换个楼层才能换乘。

香港的地铁应该是我搭过的同层换乘最方便的(搭过纽约波士顿三藩新加坡台北巴黎巴塞罗那罗马布拉格等地,对比之下欧洲的地铁我就不吐槽了..)

3 线路分布不公

你可以看看地图上,新界北的居民区集中在哪里,有没有地铁站。剩下的地铁不覆盖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及有没有居民区

本来新界北居民集中的就只有粉岭和上水,这两地均有东铁线站点,两地的居民楼和公屋也都分布在地铁站附近。即便不住地铁上盖,再远的地方走路到地铁站也基本在十五分钟左右。懒得走路?那就搭个五分钟的巴士到地铁站口(港铁提供接驳巴士,刷八达通基本都是免费的)。

香港的土地发展是TOD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交通为导向围绕交通枢纽进行开发的混合土地利用模式。居民密度高的住宅区都在地铁沿线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效率。新界北站点少不是分布不公,而是除了上水粉岭两地,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居民区。你坐东铁线从上水一直到大学站,看看窗外就大概知道。除了地铁站附近有大片居民楼,其他地方都是山,居民真的不多。唯一觉得不方便是屯门那边的西铁线没有跟东铁线从北部相连。目前从新界西到新界北还是坐巴士。不过楼上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97563/answer/18043077 里面给出的计划中路线有这条北环线

九龙东面站点不多?不是有观塘线和将军澳线吗..不知道分布不公是指的是哪一块。新界东面有马鞍山线,而且大部分居民也都住在沿线。马鞍山,将军澳和天水围都是80年代后发展的新市镇,均有港铁线路覆盖。现在还在计划发展的新市镇,例如洪水桥,规划方案里就有西铁线和轻轨覆盖。现在去港岛南的确不太方便,也只能到了港岛后转巴士了。同样,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97563/answer/18043077 回答中的图上已有在建的西港岛线和南港岛线了

港铁说是范本一点不为过,无论是换乘的便捷性、列车班次频率、运营时间(包括重大节日的通宵运营)、乘车环境(车厢和车站的环境卫生等)、工作人员的态度(包括工作人员对每一位乘坐轮椅人士上下车的协助)、站内安全程度都是数一数二的。突然想起前不久在上海搭地铁,进入地铁站还未到买票检票区域之间,一个臭气熏天的厕所已经把我对上海地铁的印象毁了一半了

【麦原的回答(2票)】:

@老 K 的數字說大了。對面轉車的設計我很喜歡,正式名為「跨月台轉乘」,但沒有80%那麼多。根據wikipedia.org 的页面 中「轉乘車站列表」的統計,我數了一下,港鐵起碼有58種轉乘,其中30種為跨月台或同月台的,略佔一半。

另外,老K說到尖咀尖東的問題時,說九鐵(07年兩鐵合併,都叫「港鐵」了)在地面、地鐵在地底,也不完全正確。九鐵西鐵線的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就在地底,地鐵觀塘線的藍田站及油塘站在地面,九龍灣站、牛頭角站及觀塘站更在空中。

至於提問說到機場快線和東涌線重複,港府於1989年提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經已如此規劃。「十項核心工程」之一,「機場鐵路服務」包括兩條線。根據後來的年報《香港1998》,「雖然這兩條車線大致上使用相同的路軌,但卻使用不同的月台。機場快線是一條專為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市區而設的鐵路線,提供快捷可靠的運輸服務。」(yearbook.gov.hk 的页面)而東涌線則為市內線。

至於「分佈不公」,新界東北的發展是這兩年的事情,已經在本朝之下成為「割地賣港」;九龍東以前是機場,現在沙中線已規劃;港島東就剩下石澳了吧;港島南是李嘉誠他們住的地方,不過現在南港島線也要去到香港仔和利東了。

【雷米兰的回答(1票)】:

个人觉得香港地铁规划最值得大陆城市借鉴的一点是车辆编组的超前性,东铁线是11节编组,其他大部分是8节编组而且都是比容纳大陆的A型车体还宽敞的盾构隧道,这保证了港铁可以在高密度和大运量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反例就是现在的北京地铁,以1号线、13号线为甚,只预留了6节B型车的空间,即使发车密度达到了2分钟一班的极限,仍然无法满足需要,没有任何升级的空间,只能另建平行新线路来缓解。大陆做得比较好的是上海的1、2号线,均采用了8节A车的编组长度,单列运量几乎是北京6B编组的两倍,而且发车密度也不低,其他线路也很多采用6A编组,拥挤程度就好多了

【孙德龙的回答(1票)】:

作为一个地铁人,很简单的说一句:就是因为香港地铁运营竟然挣钱了,而且是在全世界地铁都亏损的情况下。

【Larkin wong的回答(2票)】:

今天来砸个场,吐槽一下这个问题本身和后面诸多所谓的回答。

“香港地铁是世界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教科书”???谁下的这个结论?!题主你自己编的吧?!

第一,学隧道专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各种专业书籍中,还尚未有那本书中提到过这句话。不仅没有提到过,连香港地铁都鲜有提及,不就是城市地铁吗?要说有名,有名的是东京地铁啊亲!全长300多公里远超香港地铁长度啊,每天客流量也远超香港地铁啊。附上东京地铁的线路图,各位自己感受一下。

第二,谈谈所谓的“建造的教科书“。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香港的土质有自己的特点,地下水位较高,土质偏软。不一样的土质,地铁的施工方法就差别较大。北京的初期地铁有大量的均是浅埋暗挖,说白了,土质好,水位高。在上海,浅埋暗挖造地铁基本不可能(车站可以盖挖)。土质不统一,谈什么教科书,简直就是可笑。那要谈,借鉴也是向更多建造经验的日本学。起码在很多地下工程的复杂问题上,日本有非常丰富的处理经验,冻结法,盾构对接等等。向香港地铁学?还真没听过系里面有哪个老师做,起码我们学校没有。

第三,查找中国知网论文库,关于介绍香港地铁建造经验的中文文章,基本没有。一方面,多数的香港本土文章可能选择英文发表,另一方面,其实就是根本谈不上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个意义上说,在内陆,都没有太把香港地铁建造当一回事,也根本没有”教科书“一说。有一篇,谈到了香港地铁设计的”以人为本,值得借鉴”。我绝不否认港铁的人性化,暂时这是肯定远超大陆地铁的,但是跟欧洲或者日本比,我存疑。我有专业课(隧道方向,同济大学)教授表扬过法国巴黎的地下线路和日本的地下线路,但真心没有一个老师在我这本硕几年内表扬过香港地铁。

第四,百度上,查这个题目,也基本都是知乎链接。

最后,运营一点,港铁效率和效益可见一斑,而且也值得称道。但是论运营水平,法国和日本都不在其下,尤其前者,不同地铁(或轻轨)可以有大站车和小站车,选择性地停靠。比如可以在每站都停靠的列车间穿插部分停靠列车,这种管理水平是很高的,起码上海还远未到达。这里只是简单举个例子,只是很多都不了解,不能盲目就觉得自己好到不行。

希望题主再完善题目,不要让下面都傻兮兮地答得一片火热。

【Xiang Ding的回答(1票)】:

东京的铁路交通才是世界上最给力的,没有之一。

知乎用户的回答(165票):

我就想知道这个标签是怎么回事?

【Feronia YIN的回答(0票)】:

听一个在亚洲各大城市生活的人表示,在香港他都毫无压力的坐地铁,但是来到上海后只打的,完全不敢坐地铁。在香港生活一年,觉得地铁真是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存在,就跟人五脏六腑只有在病痛或者不舒服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它们存在的道理一样。

另外,那0.4%的香港以外附属公司收入是指深圳的么。。。

知乎用户的回答(165票):

港铁票价每年都有增减机制调节,即使盈利也可能出现浮动上涨,也即物业收入与票价收入无关,从这一角度来看票价收入也是港铁总体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睿的回答(0票)】:

香港怎么就成教科书了?东京的轨交系统提出严正抗议

【朱晓敏的回答(0票)】:

我只想说香港的地铁是最贵的。。。。坐不起啊坐不起

深圳的地铁都是很短的距离一个站,感觉特别累特别久

上海的地铁,各种换乘,各种电梯米有,2号线广兰路换乘,每天都要死要活

北京地铁,挤

【CICI XU的回答(0票)】:

坐过很多次的香港地铁,觉得换乘很方便,除了尖沙咀到尖东。。。

知乎用户的回答(165票):

作为乘客,我补充一个我认为港铁运营好的方面:

港铁的广播语很不错,听惯了广州地铁的“请先下后上”,我觉得港铁的版本“请让有需要的乘客先下车”更人性化,不那么像口号。还有扶梯边的录音广播,港铁的版本是“请勿停留”伴随着急促的嘟嘟嘟声音确实有催促人前进的作用。凭印象暂时只能举这么些例子了。

【Ciao Ding的回答(0票)】:

看了几个置顶答案、都非常全面、受教了!我只是想补充两个小细节。

1、即使一个游客傍晚在市区各个地方闲逛都没有任何恐惧感、因为相信只要拐过几个街角就能看到无处不在的屹立的地铁标识给你指明回家道路的城市真的没有想到第二个。而某些城市的地铁所谓几个出口实际上都挤在一个地方、真正需要的位置却不理会。。。总之港铁出口的数量与分布真是太棒了。

2、站点设置合理,这点很多人提到了,在香港并不算多的日子里我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港铁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要。当然现在一些新站点也在按需设置中、比如港大。【虽然时间充裕时相比之下还是更爱那些往往(并不)便宜还(不)报站还可以欣赏司机(神)车技的巴士啦。

【M Bayern的回答(0票)】:

只坐过国内陆铁和美国地铁就敢下结论说香港地铁全世界最好?让欧洲地铁情何以堪啊。。。

知乎用户的回答(165票):

个人觉得天津地铁也不错,换乘基本就是上下个楼梯一两分钟的事儿,就是线路少了点儿……

知乎用户的回答(165票):

香港地铁拥有起码在亚洲范围内最好的换乘体验,同时对于无障碍乘坐方面也表现十分突出。

个人还十分喜欢香港地铁站里面的配套设施,基本上如果赶时间上下班的话,所有的生活必备设施都可以在地铁站里面买得到。

另外,八达通的成功也是香港地铁成功的一个重要补充。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文化博物馆
除了囧妈中的K3,这趟车才是“跨境”列车的鼻祖
解密北京地铁4号线背后的PPP故事 | 赠送新书30本
【首秀失败】!澳大利亚悉尼地铁首条地铁线路——西北线一期正式开通
解密香港地铁冷知识
香港地铁全攻略:价格及线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