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胶唱片的音质和 CD 的音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经雷的回答(21票)】:

两者的区别跟音质的确没什么关系。

我黑胶听得很晚,第一次正经听用的是一台八十年代江苏产的唱机(只做了简单调校,因为所有调具根本已经不准了),通过一个一百来块钱的DIY唱放接到一台不知道什么牌子的AV功放,音箱也很烂。就这么一套加起来顶多一千来块钱的器材,听《Tarkus》听到喘不过气来,尤其是Keith Emerson的Hammond organ,排山倒海,肥而不腻。虽然CD听过无数遍,但每件乐器的空间感、层次、色彩,全都变了,根本是第一次听。更重要的是,我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才是Emerson想达到的声音。

我认为通常对黑胶和CD的比较都围绕着制作流程末端的输出载体,忘记考虑原始的录音环境。听什么声音可以有喜好,喜欢温暖还是冰冷,都没什么大碍。但从听音乐的角度,听到乐人想给你听的那个声音才重要。那么我觉得可以说,凡是在类比技术环境下录制的音乐,都应该用类比技术来听,这才是最有可能接近原始意图的声音,和「癖恋」、「怀旧」毫无关系。顶尖的音乐人都是终其一生想把自己脑子里的声音掏出来,这声音是什么样子,没有第二个人能帮他/她解释,只有经其首肯的最原始录音,才是最准确的。这才是黑胶的价值,是听黑胶的必要性。

听数字录音时代由数字格式转制成黑胶的,那是在「癖恋」。

【Lawrence Li的回答(14票)】:

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黑膠和 CD 的音質好壞應該純粹是主觀感受了。

1980 年代初 CD 剛剛面世的時候,很多樂迷受不了數碼錄音的聲音,嫌其刺耳冰冷,洋人謂之曰 jitter。後來數字錄音和後製技術也一直在進步,不過至今為止,如果以聲音的溫暖敦厚為準繩,CD 還是及不上黑膠。

問題在於知道黑膠聲音是什麼樣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我懷疑給新一代樂迷聽黑膠,他們會不會覺得這聲音「不夠 sharp」?

說白了,1980 年代初大家不喜歡 CD 音色,應該跟聽覺習慣有很大關係。如果現在的小朋友不喜歡黑膠,應該也是如此。真正長期聽兩種介質,反覆比較,最終得出自己的偏好的人是少數。

此外,對於黑膠來說,跟聲音同等重要的是那個尺寸帶來的實體感和存在感。歷史無情啊,CD 怎麼說也是在 20 世紀最後二十年叱詫風雲的媒介,但現在回頭看,好像完全是雞肋:論腔調不如黑膠,論方便不如數字文件。

【堂主的回答(11票)】:

很多人试图讨论音质,结果实际上讲的却是保真度。

就像很多人试图讨论数码相机的画质,结果实际上讲的却是分辨率。

什么是音响界所指的「音质」?

请参考刘汉盛先生20年前撰写,至今已修订出版四稿的《音响二十要》。第一条就是音质,也谈到了LP和CD。http://www.audionet.com.tw/doc/view/sn/2687

音響第一要:音質

音質是指聲音的品質,許多人都把它與「音色」混淆了。什麼叫作聲音的品質?當您在說一雙鞋子品質好的時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腳、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時不時髦。同樣的,當您在說一件音響器材音質好、壞的時候,您也不是在說它的層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專指這件器材「耐不耐聽」!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腳一樣。一件音質很好的器材,它表現在外的就是舒服、耐聽。您不必去探討它聽起來舒服、耐聽的原因,那是專家們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斷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強,但是不耐久聽,那可能就是音質的問題。一件好的音響器材,其音質就應該像一副好嗓子,讓人百聽不膩。

或許我這麼說您還是認為很抽象。其實不然,我可以再舉實列來說明。當您提到布料時,您會說:這塊料子的質很好。當您在吃牛排時,您會說:這塊牛排的肉質很好。當您在稱讚一個小孩時,會說:這個孩子的資質很好。所以,當您在聽一件音響器材或一件樂器時,您也會說:它的音質很美。從以上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質」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音質高貴、很好、很美就代表著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我可以說音質是音響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將它擺在第一要。

■   在多聲道時代,由於錄音過程經過更多的混音編碼程序,重播過程也經過更多的關卡,尤其多聲道編碼解碼的處理過程以及多聲道音量控制器品質的限制,其音質的表現幾乎可以確定無法如二聲道時代那麼純與美。到底這是進化還是退化?從品味的觀點來看,這有如從鋼筆進入原子筆時代,這是退化。不過,若從大眾化的觀點來看,則有如LP時代進入CD時代,這是進化。為什麼?在LP時代,只有少數高手才能駕馭唱頭與唱臂唱盤,大部份人無法享受到該有的LP美聲。CD時代雖然聲音的品質不如LP,但大部份的人都可以享受到相當水準的聲音,這就是進化。同樣的,二聲道時代,懂得調音的人才可以享受到很好的音場表現與層次深度定位感等等。多聲道時代,透過環繞混音的安排,一般人都很容易得到身歷其境的環繞包圍感,以及不同於二聲道時代的豐富層次感與定位感等。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進化。

我的感受,就音质而言,高级LP系统一般来说还是被多数发烧友认为优于高级CD系统。其他的指标,比如动态范围、两端延伸、声道分离度等方面,CD系统常常是胜出的。

至于中低端的LP系统,以及迪厅打碟用的LP系统,能够调校到什么程度,音质相比中低端CD系统如何,那就见仁见智了。

何况今天CD已经是即将被抛弃的规格。

如果讨论LP和Hi-res之间孰优孰劣,可能更有可看性。

【flypig的回答(6票)】:

从理论上说,黑胶唱片和 CD 的音质是无法比较的,因为前者是模拟介质,记载声音的波形,后者是数码介质,记录的是 1 和 0 。

总有人说「黑胶音质好」,那通常是对黑胶唱片的声音特点有偏好——无论你将其描述为「温暖」或是「怀旧」。

但是,因为 1) 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听众来说,都已经适应了 CD 的声音特点,2) CD 的 44KHz 音质,也已经达到了大部分地球人耳部的音域极限,3) CD 是以数码方式记录声音的,准确也不易变质,所以,如果你不是从事迪厅 DJ 这样的工作, CD 是更好的声音载体。

【带三个表的回答(2票)】:

从听觉来讲,黑胶里的声音比较温暖,CD里的声音比较冰冷。从频宽角度比较,黑胶比CD听起来更舒服。

【负二的回答(1票)】:

黑胶的一大好处是不会抹去那些人耳无法听到,但会与其他频率声音产生“化学作用”的某些高频或低频,所以普遍认为黑胶的声音较之CD更为“饱满”,但SACD和DVD-AUDIO所记录的数字音频事实上已经超越了黑胶的水准——所以理论上来说,数字音频从动态范围到分辨率都要胜过黑胶。但是实际听感又是另一回事,和音源载体的质量和器材的取向性关系非常大——器材取向性很好理解,但全新原版CD、旧正版CD和翻版刻录CD之间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听感差异——虽然它们中存储的音频数据每一个0和1都是相同的,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就牵涉到音响原理的问题了,很复杂。因为很多因素导致了”音质“这个东西的千差万别,我们无法笼统地说是黑胶音质好还是CD音质好,只能说某台器材的素质好不好,总得来说,HI-FI这个玩意,还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

【赵望野的回答(1票)】:

从理性的角度考虑,数字音质是模拟音质所无法比拟的,并且就算喜欢黑胶的音色或感觉,数字也可以模拟出来,相反,黑胶无法做到cd所做到的事情.但是从感性角度说,有人对黑胶有偏爱,就像有人喜欢老爷车一样.

【农民骆逸的回答(1票)】:

黑胶和CD的区别,就像手绘的画和电脑渲染的场景的区别。从音质和精确程度来说,CD甩了黑胶不知道几条街,但是音乐最终打动人的是感觉而非纯技术的声音回放。电脑渲染的画面最终要花很多额外的功夫去制造杂质来增加人情味和真实感,CD也是一样,最好的录音往往夸耀的不是有多精确,而是瑕疵里面透出的不经意的炫技。黑胶的模拟特性决定了那些比CD多出的杂音本身都可以是真实感和空气感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本身的一部分。

【张城的回答(0票)】:

百闻不如一听。在洛杉矶格莱美博物馆里有个试听室,一首歌曲以不同时代音乐格式播放,Edison 卷声筒 , 黑胶(vinyl), 磁带, 立体声黑胶(stereo vinyl),CD,高音质5.1环声 (High definition 5.1 surround sound),mp3. 最好听的是立体声黑胶,声音细腻如身在其中(黑胶特有的噪声是有的反而有种真实感)。高音质5.1环声立体感强有气势。CD 音质差些。等听了mp3 很遗憾声音单一乏味。现在我是相信了音质差别是真的。

【胡江的回答(0票)】:

现在都是数字录音..听不听黑胶区别不是很大..同样的作品黑胶出来的高频会圆滑一些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倾听——关于音乐软件与硬件的浅显理解
乐说音响|被神化的“黑胶”
黑胶唱片卷土重来!是否能代替无损音质?
【烧友家访】让CD系统呈现黑胶般的醇厚韵味:访高雄魏先生
【新品】202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唱片现接受预订!
改善音质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