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资银行资本从投资到大规模退出中国银行业的 10 年,给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四大行带来过怎样的影响?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以前希望该行对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简称:建设银行)的投资将帮助自己进军看似增长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八年之后,美国银行将悉数出售其持有的最后一部分建设银行股份,套现至多15亿美元,这标志着,过去10年来西方大银行为获得中国市场长期立足点而争相投资银行中国业的时代已经结束。 via 美银退出建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乐凯的回答(23票)】:

建行的路过...大面上的宏观上的大家都讲过了。我说说从老员工那了解到的这十年变化的微观感受吧。

1 工资奖金福利 越来越少(当然也看岗位)

2 以前BOA和CCB是战略联盟,CCB汇款到BOA都是不收费的哟(跨国不收费而且直达哦),现在是BOA那边解付要收费了。

3 CCB逐渐褪掉了一层关系户的外衣,我等屌丝也终于能够入内一观,然而也是今非昔比(该用词的原因请参见第1条)。很多04年及04年以前进去的同事说,当年谁想到能做客户经理啊。当年的岗位流动性很差的。(然后上升空间在哪里你懂的)总结下来就是,CCB更加市场化的运营了,能者上位。无论你是资源上的优势还是技能上的出众。是金子总会发光。

4 亦步亦趋的学着国外搞东西了。比如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比如各类IT系统的上线。虽然目前还是蹒跚而行,很多东西只学了个样,有点四不像。不过至少框架搭起来了。剩下的就是自己探索中国特色了。(比如很多老员工的Excel技能还需提高,vlookup、筛选等常用功能很多老员工还不太会;比如私人银行服务渐渐从卖理财产品开始往更高端投资移民等服务发展)

5 人心不古了。可能十年前进四大行是金饭碗(据说当初那是比公务员还好啊),现在大家都需要考虑考虑自身的发展,也不一定说终老在这了。

变化的太多太多,无论是外界对银行的看法,还是银行内部的探索和发展。不变的是银行始终在尽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排斥为任何一个人做金融服务。也许你会呵呵把。我来你这存钱我是大爷啊。其实不是,至少50%的客户创造的是负利润。或者换句话说在银行日均存款5万以下的,其实都是在给银行创造负利润。信也罢不信也罢。同道中人自然甘苦自知,道不同者就权当笑话来看吧。

【知乎用户的回答(6票)】:

谢邀。这里先要声明一点,华尔街日报的原文是“过去10年来西方大银行为获得中国市场长期立足点而争相投资银行中国业的时代已经结束”。请注意,关键词是“投资”而非“进入”,这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事实上,自1979年日本输出银行在华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的代表处以来,外资进入银行中国业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更谈不上退出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外资银行从入股四大行股改到套现退出,给银行中国业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以个人观察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给了银行中国业一个学习国外先进的产品、制度和管理的机会。几家大行的外资投资者们,诸如IFC、JP Morgen、美银、高盛等,都是国际顶尖的银行(或投行),拥有一流的产品、制度和管理经验,而很多东西不是随便谁想学就有机会学就能学得会的。外资的入股,给了银行中国业一个出去向人家学习的契机。

二、扩展了银行中国业与国际同业的合作空间。仅以中行为例,根据中行的半年报,目前中行的跨境代理行已经有1600多家,较04年增长近一倍。这既是中行自身发展的结果,但也不可否认有外资入股带来的人脉关系。

三、带来资本回报的压力。与单纯的内资入股相比,外资入股的资本回报要求更高,不管人家基于什么目的入股,既然把真金白银投进来了,就要求你要有业绩,有回报,这也促使了银行要做得更好。这点上四大行做的似乎不错,但似乎大部分体现在H股上,对A股的股东回报实在可怜。

四、影响股价乃至股市的整体行情。四大行都是庞然大物,股价的稍微风吹草动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外资股份的进入退出,则时刻为市场所关注。

【Carl Zhao的回答(3票)】:

外资银行资本对天朝四大行的影响按照重要性排列如下:

1.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四大银行。10年前(准确地说是10多年前),四大行的情况可用四个大字概括:资不抵债。不要看外资银行投资四大赚了多少钱,当时敢拿真金白银投四大还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外资资本的投入和上市,大大充实了四大的资本金。没有外资投入,上市也不可能。2000年前后,中国经济绝对说不上是“增长潜力无限”。只要问问有当时商业经验的人就知道,那时中国经济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老少边穷”。 人均不到1000元/月的收入,人均万把块钱的存款,按揭市场不规范,贷款听政府招呼,那时根本没有人能预测天朝的金融行业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咱不能吃了第8个馒头就把说前7个馒头都是浪费。

2. 外资银行资本作为股东给四大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从大的战略,到小的管理细节。首先是三观的改变,然后是整个架构的改变,IT系统的建设,一直到规章制度的细节。经过这十多年外资股东的帮助,天朝银行由政府的钱袋子、米缸子转变为真正概念上的“银行”。举个例子,十多年前,市委书记一个条子,银行敢不贷款?现在呢,省长的条子都不一定好使(当然现在人家省长也不用写条子要贷款,现在有别的路子了)

其他小的方面的影响更是不计其数。从影响最大的两方面总的来说,外资银行股东给四大贡献了资本金(包括上市融资的机会)和几乎手把手教的管理能力。当然有人肯定会争辩说我们学得也快云云。所以,当年老朱和很多前辈是做了很多工作的,遗泽至今。

【胡期文的回答(2票)】:

谢邀。第一次受邀答题,看到“10年”这个维度,不胜惶恐。10年前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多少史料可供参考,不像100年前的事情,有很多资料可以分析。但是一看到是银行,这个机构其实并不复杂,因此觉得还是可以来说说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讨论:

1.中国的银行有没有向外国银行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组织结构,先进的产品外资银行有没有推动国内银行发生大的改变。

2.外资银行有没有对国内带来一些帮助,毕竟银行,是以关系为核心进行业务经营的。这个问题,谁帮谁恐怕说不清,当然,比起入世前的闭塞,国内银行现有的海外关系肯定强上不少。

国内的银行与10年前相比,无疑进步不少。但是将其归功于外资银行的竞争,似乎并没有证据,从各方面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毫无疑问是个失败者。

银行这个机构经营的业务是很简单的,它经营的业务简单到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支付业务(往往算在中间业务当中)。其中,支付业务是为了支持存款和贷款这两个主流,相信存款和贷款各自的作用不用我多说。这几个业务的基本模式,对于四大行和中小银行来说,在这十年内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银行的服务在这十年当中取得长足的进步,这不得不归功于激烈的竞争。带来这一竞争的很明显不是外资行,而是国内大银行自身的改革和一茬一茬冒出来的中小银行,相比于外资行,深圳银行(据说是建行)"发明"的理财产品倒是给银行带来不小的改变,从一直被动地吸纳存款,到主动地去吸纳存款,扩大资本规模。你要说外国银行在产品上比国内银行高明多少,其实是不成立的,银行能做的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支付产品上,金融产品其实不大关国内这种分业经营的银行的事。

另外,四大行根据自有的地盘优势(网点多),做起了各类金融产品的代销,成为各类金融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也是过去十年的一个大变化。这就更加不可能是外资银行教的了,外资就算在本国,也没弄过那么多网点。

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的优势其实在于它的信息技术方面,但是中国人习惯了身边的四大行网点,对于老外的便捷支付并不感冒。但是老外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读研时就有一个外资银行的中国区老总来做过演讲,居然认为网点并不重要。这是很典型地对中国国情缺乏认识,而在银行这个以关系为核心,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当中,不熟当地国情不得不说是个.....严重的错误。

银行的业务的确不复杂,但是管理一个银行却并非易事,那么国内银行有没有向外资行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呢?这一点,就本人在银行十分不长的从业经历来看,没有,四大行(至少是我从业的银行),就算是深圳分行,仍然是个官僚主义盛行的机构,另外,找工作时,听说上海的花旗银行,都已经变成了一个官僚的机构。。。不如说外资银行学到了国内银行的管理方式吧。

其实银行后台最为核心的业务乃是风险控制,不知道国内是否学到有先进的风控经验。

至于国内银行在各地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似乎并不是银行业单独的现象。国内银行目前多为国有企业,好吧,除了民生有私人股份以外其他全是。上市与其说是有外资推动,不如说是顺国企上市圈钱的大流 。

综上所述,国内银行在过去的十年里进步不小,主要在于服务的主动性方面。业务和产品?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实在不大,产品恐怕还是以适应政策和本地人民的支付偏好为主。国内银行的进步,看上去更应该归功于前任国资委的一把手李荣融,他的国企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国内银行上述地进步。而外资银行到现在,也回到了他们应有的位置,毕竟在银行这个经济的核心位置上,一个强国是不允许外国人的资本大规模长期驻扎的,英美德日,也概不能外。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从本人的工作经验来说,没觉得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业务造成什么冲击。毕竟两者的目标客户差得太多,就本人从事的公司业务来说,市场体量大的融资平台业务外资很少涉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金融业开放在即(二):解读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发展迅速
内外因导致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
探索我国的金融外交之道(中)
2007,银行业年度关键词
美银减持建行遭三大质疑 别让中资银行成提款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