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法律(或法学)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善泽的回答(240票)】:

[习成一种癖好] 于情感上极其不中意或难以接受的命题或主张面前,依然拼命想要去寻找或窥探其合理性与立论(反驳)者背后的动因。

[接受一种残忍] 在对任何极化情绪与原始正义感保持警惕的同时,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所坚守与追求的价值与理想。

[构筑一份信念] 人类社会有多复杂,法律人就应该有多优秀。

【RaymondWang的回答(115票)】:

大家都觉得法律很热门,但在我看来,法律是一门有点“冷”的学科:教会我冷静地观察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接受其中冷酷但合理的部分,对不合理的部分尽力寻找现实的解决方案。这种“冷”并不是法学的专利,但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学科,有些东西是有历史的延续和传承的。

人心天生是热的,冷”作为习惯反而是需要习得和训练的。

不过也要补充一句,法学本身是方法论不足的学科,需要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的营养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比如关于反垄断法的讨论就是好例子。

【游云庭律师的回答(106票)】:

学习法律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我现在是个以法律服务为生的律师,社会地位和收入都还凑合,但学法律给我最大好处的无疑是理念层面的: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儒家、法家的思想,以及经过贵党改造的社会主义理念的人文教育,传统文化有好处,但也有不符合现代文明的的地方,学习法律让我在理念上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文化,这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下是不可能得到的。分述如下:

一、民法上的现代平等理念。

西方文明有三大起源:希腊哲学、基督教、罗马法。罗马法是现代民法的渊源,最核心的部分是平等的理念。学习民法,第一个学的就是平等主体的概念,然后才是总论、债权、物权等,平等主体的理念核心是人格平等,这是中国是没有的,儒家思想讲得是天地君亲师的等级,所以我们最多只能发展到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的“均贫富”口号,也就是财产平均或者按需分配,但如果没有人格权上的平等,大家面对君主就只能跪着,人格权平等才是更高级的平等。

二、刑法和刑诉法上的保护人权理念。

刑法和刑诉法涉及人的生命自由权,是人权获得保护的必要条件,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蒙昧、落后,学习了刑法和刑诉法才知道,中国从西方现代刑法和刑诉法中吸收的确定的罪刑法定原则、任何人未经审判视为无罪、不得刑讯逼供、不得株连等理念,虽然不完全,但对人权进步的帮助还是巨大的。不学习法律,就不会掌握这些制度背后的人本理念。

三、以法治取代人治的理念。

宪法和法理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一个词:法治。与之相对的是我们几千年的人治。因为要靠法律、而不是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因此,西方发展出了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制衡、言论自由等现代政治制度,这些高级的工具我们国家至今拒绝接受,不过这也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法律人确立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生活的这块土地没有平等、法治的文化传统,如果没有西方文明的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已经很难进化,比如《万历十五年》中写的哲学家李贽,在传统文化的圈子里找不到方向,最终自杀,但学习法律后掌握的理念让我知道了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应该追求什么,为了什么而活,这可能对我才是最重要的。

【黑土的回答(34票)】:

说点实在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对数理化兴趣一般,念个法律专业成绩不太差,能进大城市比较正规的律所的话,虽然很累但算是能比较清白地站住脚。

【倪修智的回答(40票)】:

我跟法学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因为家离西南财经很近,高中的时候一门心思就想考财经院校。当年四川省实行平行志愿,一个考生可以报五个学校,我的志愿表上有四个都是财经院校。最后一个名额是考虑到爷爷的愿望(老人家当了一辈子法官),勉勉强强填了个政法院校,算是交差。没想到,阴差阳错就进了这个政法院校orz……

可想而知,刚入校的时候,我自然是充满了愤懑与不平。老子专心致志地想搞金融,为毛给我分到了法学院?认识的几个本校“非法”(非法学专业)同学安慰我说,你有法学院就不错了,我们这些非法的还要想方设法调剂到法学来。当然这在当时的我听来不吝是嘲讽。

真正让我开始认真对待法学的,是和我的逻辑学老师的一次私下谈话。他说,成就一个人的,不在于他做什么样的事,而在于他怎样做一件事。如果你在这里浑浑噩噩,四年后你会痛恨这里且什么都得不到、带不走。但如果你认真对待你面前要做的事情,你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成长很多且最终能够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可造之材。

四年后,我从母校大门走出来,没有太高的GPA,没有托福雅思高分,手上就一张法律职业资格证,仅此而已。但就藉此,我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节俭一点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身边也有一群优秀的同事,而且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将往什么方向走——那就是法律之道。

好了我现在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

1.法学是一门锦上添花的学问,而不是雪中送炭的技术。如果一个人身无一技之长,流落街头、穷困潦倒,我认为他不能通过学习法学迅速地改变自己的命运。相反,他如果去新东方学两个月的烹饪,应该能在一个街边小饭馆里谋得一职,起码解决温饱。但如果一个人经济条件、知识基础尚可,那么来学习法学,多多少少会有所帮助。

2.技术层面上的法学,有助于帮人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法律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面对问题时,能迅速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可能的操作途径。

3.精神层面上的法学,实质上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学好法学,就要把自己摆在立法者(即规则制定者)的角度去想,思考规则为什么要这么设定,这样设定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如果不这么设定又会怎么样。久而久之,人会习惯性地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最终得出最客观、公允的结论。我所见过的高手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直指核心。对这样的人,你很难迷惑他——人家开上帝视角的。

4. 最后,学法学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学法学的人太多了,市场上也是鱼龙混杂,没有一条道走到黑的觉悟就别入行了,否则就跟我们一样:

【JerrY的回答(29票)】:

1.宽容。

这个世界真的很复杂,每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性的各种组合。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善恶也只是相对的。道德不是唯一,且会走向专制。

2.客观。

尽量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价值中立很重要。谁又是坏人,谁又是好人呢?没有真相,也不打算一直追求真相。只在乎法律真相。

3.民主不是个好东西。此条不解释。

【徐歆皓的回答(18票)】:

谢邀。

  1. 因为掌握了一门适用性较广的专业技能,基本上不担心没饭吃。

  2. 能够用法律思维看待问题,多数情况下能相对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

  3. 风险防范意识较强,相对不容易上当受骗。

  4.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维护自身权利。多数情况下能够大致判断争议和纠纷继续发展后果是否对自己有利。

  5. 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多数情况下更擅于捕捉对手的漏洞。
以上5点均不绝对,只能说有一定的优势。另外,我指的不是“学法律”,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运用能力的法律职业人。书本、司考和实际运用完全是两回事。

【赵丹喵的回答(11票)】:

美国JD在读,我们学校第一年有两套课程,一套是传统类型的,就是学civil procedure, torts, contract那些,另一套是标新立异型的,第一年要学一门特别奇葩的课叫……法哲学。英文名字叫Legal Justice。我就碰巧学的是这套与众不同的课,包括这门法哲学。对我来说,国内四年的法学教育都比不上这一节课带给我的震撼大。楼上很多朋友提到了一些法律带给人一些很实际的用处,比如说遇事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触犯法律之类的,但我想说的可能有点形而上。

记得在知乎看到一个题目,叫“法律一定代表正义吗”?其实这门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国内本科读的学校,入学誓言就是“挥法律之利剑,执正义之天平。”当时入学宣誓的时候那叫一个热血沸腾,读书的时候也时常想着作为法律人,一定要有涤荡世间一切邪恶的正义感。但是可笑的是,正义这个词本来就是一个伪概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天,你所在的城市由于电力公司的疏忽而全城停电了,这个城市里某个小区的一个老人在停电的时候碰巧在公寓楼的地下室拿东西,由于忽然停电,老人在从地下室出去的时候摔了一跤,受了很严重的伤。后来老人把电力公司告上法院,请求赔偿。你们觉得这个时候什么是正义?

也许你会说,正义就是这个可怜的老人应该得到赔偿,疏忽大意的电力公司应该付出代价。但在这个案子里,电力公司跟老人签的合同,是为老人的公寓提供电力,而不包括公寓楼里其他的公共空间,比如说地下室。因为老人是在公寓之外的地方受伤的,所以电力公司主张免除合同责任。也许你会说,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可以依据侵权法起诉啊,告电力公司negligence。但这样又会产生一个问题,这个城市里面有千千万万户人家,如果开了这个先例,允许跟电力公司没有合同关系的人随便告它并得到赔偿,那么电力公司运营的费用就会增加,最后增加电费,这个成本只能转移到普通居民身上。如果帮助老人是实现正义,那让更多无辜的家庭承担增加的电费也是正义吗?

当然这个案子发生在美国,因为在我电力国有的大天朝,是不会有人把电力公司告上法庭的。关于正义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美国人在20世纪初认为,正义就是个人有绝对自由,政府不应干预个人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价值观,没有一种是绝对正确的,所以政府/法律就不应该选择一种价值观,而是要把选择权留给个人,让人们自己去作出选择。举个栗子,富士康对员工的待遇很差,每天让他们工作很多个小时还只给很少的千,对不对?这种企业是在太坏了,所以法律一定要惩罚他们,判决他们的劳动合同无效,还要罚企业的钱。但20世纪初的美国法官认为,雇佣关系是一种私人关系,私人关系不应该受到法律/公权力的干预。说的再明白一点,你怎么判断员工有没有被雇主过分压迫呢?富士康是一个极端的栗子,但法律却需要切实可执行的,那么好合同和坏合同的界限在哪里?立法的话,法条里要怎么写?所以呢,法官说,我们要把这种事情留给人们自己去决定,你觉得合同条款过分的话,不签就是了,政府是没有权力说什么样的合同符合正义,什么不符合的。

这个案子叫Lochner v. New York,是20世纪初特别有名的一个案子。刚刚说的这种观点被称作Classical Legal Thought,我在国内没怎么学法理学,不知道要翻译做什么。这帮人坚持法律要绝对中立,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同时要防止个人权益和自由被公权力侵蚀,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是这种观点也有问题,后来又跳出来一帮人,叫Legal Realism。这些人主张,你们看到的“自由选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你们不是说,如果员工决定合同条款过分就可以不签吗?可是对于这些社会地位比较低,文化程度不高,有家室要养活的可怜人们来说,他门其实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种报酬低,但是门槛也低,出卖劳力的工作。你法官不是说如果法律不管他们,法律就是绝对中立的吗?但是其实不是,因为不禁止这种欺压工人的合同,就等于默许企业继续压榨工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工人持续被欺压。最后造成恶性循环,企业越来越有钱,工人越来越凄惨。所谓的法律中立,其实只是保护了强势一方的利益。

诶,怎么不知不觉的写了这么多……Classical Legal Thought和Legal Realism之间的争论,仅仅是现代美国法律思潮的冰上一角,在后来的一百年里,各路学者、法官、律师,粉墨登场,唇枪舌战,归根究底就是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正义?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对社会好,对更多的人好,要看法律能不能让人民幸福。有的人说,正义就是程序正义,我们要保证立法和司法的程序上没有瑕疵,而不用考虑法律的结果。有的人说,正义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化。有的人说,没有绝对的正义,法律正义只是多数人的互相妥协的结果……

好像有写跑题了?其实我觉得没有,因为我是想通过这个回答告诉你,我学到的法律,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是一种需要大量思考才能形成的世界观。你们看到的法律是法条,是判决,但一个学法律的人,看的是这些法条和判决背后的东西。学法律的人,不应该只是一概接受你学到的东西,而是要不断push yourself hard to think more deeply。法律不仅仅是管理一个社会,而是要改造一个社会,是要让这个社会变的更好。:)

【李大卫的回答(13票)】:

引用一句话——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成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

【安祖的回答(4票)】:

·

回答这个问题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

大学第二个学期期末修了刑法总则和民法总则两门部门法,要嗑两本当时觉得厚如砖头的大部头教材。我没有买那两本教材,而是自己在图书馆里借了那两本书,打算用寒假的时间来学习。我当时的女朋友正在学同声传译,同声传译的一项基本功就是速记,就是建立一套自己能够辨认的简单编码去记录所接收的信息。我就从她那里偷了师,学着建立自己的编码,将两本教材用自己的编码编排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一个寒假下来,发现自己解决了那两本大部头,第一次发现自己是有能力阅读学术专著的。可惜的是当时学的速记现在都丢下了。

还有一个,就是自己备考司考和备战马拉松的那个暑假,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6:00起床煮早餐,7:00骑车到自修室自习,12:00午饭然后又自习,4:00回宿舍用烤箱做好晚餐之后到健身房健身或到校道跑步,回来晚餐后洗澡又去自修室自习,0:00回宿舍睡觉。现在回想当时的生活状态,除去考试的紧张和应试状态下求知欲的缺位(有时看到一些法律问题,很感兴趣,却非考点,只好作罢),简直是我经历过的最规律的生活,一事有恒,万事渐振。而备考司法考试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专注于一件事上的努力程度可以去到哪里,我常常鞭策自己的一句话是:你现在的状态比你的最好差远了。

至于学习法律带来的好处,我觉得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对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有了直观的了解。有了这一了解,就能够把自己从大众传媒的世界观中抽离出来,懂得利用法律工具分析问题,而不是跟着舆论去叫嚣。有了这一了解,面对身边的法律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该问题隐含的法律关系,准确地定位该法律关系牵涉的法律规范和关键词,然后进行法律检索。这里强烈推荐@Raymond Wang律师关于法律检索的分享:如何进行完备而高效的法律检索?

还有一点,现在培养起了证据意识,除非情愿,现在很少人能讹我。

以上。

·

【Chamkit的回答(6票)】:

曾经看到扶老人被讹的案子时,我就在想如果是自己遭遇这种事的话,我会跟他说:

“我学了这么多年法律,你如果真确定要这么做,我跟你上法庭,咱磕到底。”

【迷人的人生赢家的回答(4票)】:

1、自由。

2、老婆。

3、财富。

4、方法。

【徐无鬼的回答(2票)】:

我觉得法学专业真的能学到很多道理,很难区分哪个是最有价值的。现在即刻能想到的就是法律不是用来遵守的,而是用来变通的。没有法律是完整而且清晰的,重要的是看利益和解释。法律并不神圣,我们不需要信仰它。然后还有就是证据思维,凡事考虑后果,如果这件事出现纠纷会怎么办。无论结婚还是开办公司,都要提前考虑最差的后果,并且保留能够证明当初合意的证据。

【AdaWang的回答(4票)】:

经验尚浅,试着回答吧

1

看问题更有逻辑性,更能看到本质核心。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摸索着懂得如何把握人性。善恶不是绝对的,要学会包容。但利己倾向是绝对的,要加以利用。可以说是对思想的启蒙。以后不管干什么,哪怕不从事法律都会受益。

2

更理性也更龟毛了。法律一切无不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也就是谁都不欠谁的。很多时候权利受到贬损,非法律人当时根本意识不到。给学校网站拟了好几次合作合同,经常太龟毛了把老大整疯。。。

3

更谨慎。拿不准的就不说,不做。是好处也是坏处。

4

对政治,社会,经济等等各种问题更加关注。法律只是表象,上述的才是法律的本质原因。知识面更广了。

5

视野,还是视野。视野更高,哪怕自己还是个渣,也能试着站在规则制定者的角度审视全局利弊得失价值取舍,而不是规则的遵守者角度只关注自己一亩三分地。

6

更现实。热血和冒险精神被消弭了不少。不觉得是个好事。而且能理性面对学习社会和人类法则的人毕业找不着工作吃不上饭这种残酷现实(夸张了点,就业率和起薪很捉急是真的)

7

考试突击能力暴增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话,我还是不说了。。。。

回答完毕,突击去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谢邀。

其实一开始就有关注这个问题。只是在想到底该如何回答。

我和@倪修智 一样,报考的时候对法律这块完全没有什么浓厚的兴趣。

具体来说

1. 有一个文凭。我是中专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去通过成人高考读的全日制本科。中专的专业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所以下意识的想找一个按资历吃饭的专业,加上不学数学、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成教全日制报考的范围窄等因素

2. 改变了我一些思维方式。不会先入为主,而习惯看双方的观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所知来判断。

3. 不断的更新知识,学习。至少要不断的按法律法规的修订更新知识啊!

4. 突然想到一条,怂怂的(MS也不是什么好处):你会优先知道周围的已婚朋友哪些不和(但希望以后这类咨询少一点,不管是从要保密还是从给我对婚姻生活带来的负面印象来说)

【陈辞的回答(1票)】:

虽然常常会在聚会中被。。打趣。。说中国哪有什么法zhi,哪有xian法什么的。可是我对我来说,学习法律的过程,就是满怀希望到渐渐失望再到继续怀着希望,人变得更平和。

我的老师里,比如焦洪昌先生,曲新久先生,李永军先生等等,都会非常幽默而客观地告诉我们现状问题所在,大家一起分析问题。

也许作为一个学生,现在还不能改变什么,甚至我的老师去做法律援助也基本没有成功过。(法官还嫌弃老师的理论太深奥。。)

但是你看,即便很多人都觉得现实糟透了,但是我们还在努力呀。

或许很多人在这条路路上放弃了,就算我们这个专业法学的大学,大部分也没有从事和法律相关的工作,但是起码,也会有师兄师姐坚持。

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的底线吧,但是我仍然希望这个社会中的不公平和纷争,不要不停冲撞它。

兄弟友爱,赡养双亲,不必闹上法庭定一纸协议。

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离婚诉讼很麻烦的哎!

邻里和睦,谦让有礼,不为三尺墙头争相邻权。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东西比法律重要,我总觉得学习法学,是为了让这个社会能带着良知和正义更勇敢地前行。

这样的想法,这算是对我的好处呐。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作为法学类的毕业生,说一下感受:

法律分门别类,除了杂之外包含了很多哲理,要触类旁通,精通全部不太现实。

就中国大学的学习方法来看,精通一门,比如民法,刑法,经济法,这类的,但在国外,多为判例法,因此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所有科目都会触及。也就有了类似于一些很神奇的律师出现,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

最后在现在的社会里,用心好好学法律,能感受到世间冷暖,在追寻正义的道路中,会有很多收货。能帮助很多人

【邓应山的回答(1票)】:

现在我这里好吵,电话里听不清楚,你可以发个短信给我吗?---证据意识。

【Starbug的回答(2票)】:

除了赞同票数最多的那些意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是工作后觉得身边许多许多人所缺乏的东西,逻辑思维。

认真学习法律,会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受益终生。它能让你在热情里克制冲动,在冲动中保持理智,在理智里寻求平衡。

会让你有梦想,但也认清现实。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持崇法利器 行法治大道
对刑法解释的利益衡量思索
语言之外无刑法
【每日一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律知识竞赛
张明楷:法不正解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刑事读库
陈银珠:论我国刑事司法机械化倾向——从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谈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