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人突然离世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甜阁下的回答(11票)】:

多谢路远的邀请!

死亡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哲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里,总会在某个时刻遭遇至亲的离去,死亡把他们带离我们身边,意味着沉痛的分离与彻骨的思念。

可以说,面对死亡是一种被迫,死亡的信息通常来得措手不及,至亲的离去,让活着的人处在高强度的焦虑和慌乱之中,没有人会对死亡有经验,除非自己经历死亡,我们只有目睹亲人死亡的经验。

死亡的信息对普通人来说,是极强的精神刺激,人的内心秩序会在短期内变得混乱,精神因为震惊与悲痛而变得麻木,痛哭涕流是极常见的释放精神压力的自助方式。

你姐姐劝你要哭出来当然是有道理的,人的情绪在需要渲泄的时候,得不到渲染,是不利于情绪更新的。

当时你赶到家,家里的女性都在痛哭,你自然有了一种成人感,觉得在这个时候要坚强起来,要为女眷分担责任与压力,她们的痛哭的场面,也抑制了你哭的欲望。

我们这个社会对男性要求是有泪不轻弹,男性害怕在女性面前眼泪被认为是脆弱的无力的表现,所以你身为一个男孩子,潜移默化了这种价值观,在至亲去世这么需要挥洒眼泪的时刻,你也哭不出来。

你说的后来不由自主地哭,说明了你的内心已经慢慢接受了亲人离开的事实,你的那些被潜抑的悲伤情绪获得了自我的理解,并开始缓慢地释放,同时也说明了你在慢慢地恢复往日的心情,内心的混乱也开始逐渐恢复秩序。

死亡是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你经历了三个至亲的离去,在你的内心必然会掀起与往日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这是死亡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自我改变的时机——快速地成长。这是非常正常的人生经历,只要正确地解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些死亡信息,珍视我们离去的亲人,常常思念他们的好,接受死亡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就不会产生什么心理疾病。

如果有什么心理疾病,也不是单一的因为没有哭而发生,相信这一点。

另外,眼泪对于人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男孩子小的时候会哭,长大后被教育成不能流泪的强悍坚韧的人,事实上这样的教育才容易导致男孩子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引起心理上的不适。

真正的男人大多是会哭的男人,为自然、为他人、为亲情友情爱情、为真善美、为离别与相聚、为理解与付出、为奉献和收获,可以自如地表达情感,动情而哭泣,眼泪对男人来说,非常有意义,眼泪战胜自身的恐惧,撕掉坚强的面具,做一个真实而灵活的人。

不要担心,心理医生不希望你把本来正常的事看成非正常的事,变成自己暗示自己有病的笑话。

用一个小本本,做一个记录,哭一次记一次,看看频率与周期,哭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个奖励!直到不记得要去记的那一天。

【张智丰的回答(12票)】:

亲人接连去世,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很悲痛的事情,感到难过,哭泣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题主姐姐劝题主哭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是有道理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当亲人去世时,表达和宣泄痛苦的情绪,有一个哀悼的过程,是健康的。即使很难过,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哀悼后,人会慢慢的恢复。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在高考前夕,妈妈查出得了绝症。家里为了不影响高考,没有及时告诉她妈妈病了。后来她妈妈的病急转直下,当她知道这件事不久以后,还没缓过神来,妈妈就去世了。妈妈去世后,爸爸在没有询问她意见的情况下,处理掉了妈妈的所有遗物,仿佛所有关于她妈妈的记忆都被抹去了,而爸爸很快就再婚了。没有人陪伴她经历一个哀悼的过程,她只能独自压抑自己的情感。这件事过去后,女孩抑郁了好几年,一提到妈妈就会流泪。并且,女孩很对感情的事情没有信心,不敢谈恋爱。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去宣泄和表达,反而在长期容易罹患心理疾病,表现出复杂性哀伤(complicated grief, CG)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历亲人去世的人中间,大概有10%的人会罹患复杂性哀伤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经历丧亲后,都会有一段很难过的时期,但会自己慢慢调整过来。但如果在亲人去世6个月后,仍持续表现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难以接受亲人去世的现实,感觉生活没有意义,陷入抑郁情绪中,就有可能是出现了复杂性哀伤的心理问题。

复杂性哀伤的个体,会长期陷在丧失亲人的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题主可对照本文的描述,看一下自己是正常的丧失亲人的反应,还是已经变成一种长期慢性的哀伤状态了。如果是后者的话,还是建议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杨文的回答(6票)】:

看到这个问题必须要上来答一下

我的案例不属于亲人突然离世的,是属于患病后一点一点严重,最终到无法挽回的。相比于我的状况,我觉得题注的情况更多的是接收事实上的困难,我在这一方便也花费了很大的努力,直到现在还是不承认我妈已经走了。

在这三个阶段,我主动寻求了3次心理咨询的帮助。第一次是母亲患病越来越严重,当时在高中,学业压力也较大,和宿舍室友相处也不愉快,所以去进行心理咨询。在该阶段,心理咨询主要是寻找倾诉的渠道,释放压力。

后来在高二的那年母亲还是去世了,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动不动就哭,而且因为很小的事情,可以哭很久。班主任是个男的,他后来安慰到有些反感,就无意中说了一句,虽然你是女孩子,但也不要动不动就哭,那样别人也会很烦的。他说的有道理,所以我后来就不太哭了。但是其实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就因为他那一句话,我的悲伤压制了很久以至于N年之后都走不出来(顺便说一句,现在已经过去将近10年了,除了我老公和家里人,我从来不跟任何人说我母亲去世的事情)。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别人说的,女孩子不应该哭,男孩子不应该哭之类的狗屁的话。有一句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他们在我们的年纪,经受了我们同样的经历,保证他们也哭的很伤心且控制不住。

悲伤了就让悲伤,想哭的时候就哭,不要克制。如果特别想家里人的话,就想,使劲的想,然后使劲的哭。如果觉得还不够,就写下来这种感觉,加上文字的渲染,保证可以把心理所有的难受都发泄出来。然后就会感到疲倦和无所谓,就是觉得,好像也就这样了,事已至此了,该干嘛还得干嘛。

我觉得你现在跟我当时的阶段特别像,因为事情刚发生,所以还没有缓过来。加上因为要忙别的事情,所以就没有顾得上处理自己的悲伤。在加上在意周围人的评价,所以更有所顾忌,不愿意哭但是悲伤难过这种心情,不是你不去管,就会自己消失的。你要想慢慢自愈,只有去碰它,去体验它。

后来上大学之后接受第二段心理咨询,那个时候还是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说,只要一提起,眼泪就止不住,甚至嚎啕,所以从来不说。但是经常做梦,梦到我妈生病的样子,梦到她最后睡的房间和我们家的院子。这个阶段遇到了一个非常赞的心里咨询师,她倾听我的感受,并且让我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的想法。是她让我回忆起了除了我妈生病期间的样子,还有她还健康的时候的样子,还有我们一起度过的快乐的一些时光。也是在接受了这段咨询后,我才会偶尔梦到我妈年轻健康的样子,会想起小时候一些有趣的事情。

但是,后来我觉得自己不愿意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还是不太对,所以进行了第三段心理咨询。这段咨询的体验就是,我觉得自己不愿意跟别人提起,是害怕获得别人的同情(我本人极度要强要面子),觉得失去母亲是一件比较弱的事情,不愿意因此造成别人对我不同的评价。比如,我本人做事对自己要求很高,如果别人对我的好的评价当中有同情分的话,还不如直接说我做的很烂。我后来明白我不愿意跟别人说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我还是继续瞒着好了。

当然,我一直觉得我跟我母亲还是有交流的,但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交谈什么的,我也不会幻想这种。但是,我坚持认为我做的事情,她都有看到,我的表现她也特别认可,唯一的遗憾就是她不能当面跟我说而已。我生活中发生过很多灵异的事情,我不愿意归于巧合或者概率,我统一归因为我妈在天保佑。

总之,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在这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中,时刻记得分析自己的心里体验,当觉得自己目前的困难不能独自解决的时候,主动寻求积极的帮助。

当然,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有任何能够帮助的地方,我非常乐意提供。

【怒注册来玩玩的回答(2票)】:

忍不住要回答。

我上高三的时候爸爸突然去世的,虽然他那阵子身体一直不太好,但是我从来没想过他会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从来没想过。

一天早上自习的时候,被老师叫出去,告知爸爸在医院让我去,但是没告诉我具体情况。我以为只是平常的住院(因为大概半年前爸爸也因为心脏问题住过院,当时我真的好天真),在车上还跟师傅聊天,师傅还安慰我说一定没事。。。

到了医院,发现所有的亲戚都在,大哥(舅舅家的,年纪比我大很多)把我带到病房,脸色很凝重,当时感觉气氛很奇怪,有点懵。到了病房,看到一个瘦小的(以前印象中爸爸是好大的)陌生的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一堆床褥中间,整个人都走形了,嘴巴干干的没有血色,脸是蜡黄蜡黄的(这些细节我本来以为自己忘了的,没想到居然记得)。。。我整个人傻了

然后姐姐跟我说爸爸已经在医院好几天了,已经去过市里的工人医院,说治不了才回到镇医院(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医院有阴影,尤其是爸爸去世的镇医院,镇医院对面是公交车站,每次去上学都要在那里坐车,我望着对面的医院心理一阵阵难受恶心),现在是在昏迷,可能就在等我了。。。

完全不能思考,傻,想不通,怎么会呢,半个月前还跟我抢遥控器的爸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面前这个不说话的走形的人。。。

姐姐让我跟爸爸说话,说他听得见,可是我完全进入不了状况,只记得叫了几声爸爸。。。

过了没几个小时,爸爸就去世了,我记得别人抢救他,用电熨斗一样的东西在他身上贴了一下又一下,我记得他蹬腿的样子,但我就是无法把这个人跟我的爸爸联系到一起。。我当时竟然在想,我穿的羽绒服是红色的诶。。然后就开始跟着哭,但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然后爸爸被车回家办葬礼,原来家里都已经准备好了,所有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忙东忙西。然后是各种流程,各种哀乐,这段情节可能因为太痛苦,都被我屏蔽了,现在都不太记得(不是因为时间久了,好像从葬礼结束后就不记得)。只记得去街上送纸的气候,我怎么难过也哭不出,然后又担心别人说三道四,心里特别矛盾,然后我跟姐姐说,我哭不出来怎么办,,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她说,你这么一说我也哭不出来了。。总之还是觉得不真实,感觉像做噩梦,跟世界隔着一道玻璃似的。还记得爸爸躺在那,姐姐去摸他的聊,也让我摸摸看,我指尖碰到一点点,特别冰冷,硬硬的,好像蜡像,穿着奇怪的寿衣。。然后我突然好害怕好害怕,感觉那根本不是那个温暖的会发脾气会跟我抢遥控会跟我们一起包饺子的爸爸。那几天家里的狗也没人理,整天灰溜溜的在人群里穿梭。还有人跟我和姐姐讲要好好照顾老妈什么的,我只是点头,但是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过下去。

葬礼结束就回学校了,当时学习很紧张,过完年就要高考了,我却越来越憔悴。我知道大家都默默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没有人敢提起。整天心理难受极了,但是没人可以倾诉。家里所有人都各自难过,又怕让对方难过所以没人敢提起。还想起件事,我记得回学校第一天,下铺同学的镜子突然碎了,可是我只是稍稍碰到了一下而已,我吓得给姐姐打电话。当时感觉好像是爸爸。。。不好意思不该传播封建迷信。

总之之后难过了很多很多年,爸爸去世是07年冬天,我感觉自己大概是算到了14年夏天才算彻底走出来的。之前连想都不能想,别人一提到跟爸爸这两个字有关的东西就会心痛,甚至上英语课出来father这样的词,眼泪都会在眼里打转。想了很多关于生死,关于人生的意义,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

-------------------------------------------

总之,如果亲人离世,

1.不要因为学业,工作,或者其他任何看似重要的东西,不提前告诉亲人。因为这样的话,你剥夺了他为亲人做最后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机会,也让他没有心理准备。

2.全家人一定要有机会谈一谈,可以一起哭,甚至可以一起埋怨他离开你们抛下你们,重要的是要沟通,要发泄,要有个哀悼的仪式,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走出来,才能有正常的心态,才能重新开始。

这都是我从自己的反面经历中得到的经验。希望有帮助。

Ps,希望题主能尽快走出阴影,振作起来,相信你的家人会在天上看着你,微笑着看你变得更好更坚强。必要的话可以求助心理医生,我的经验,还是很有用的。

R.I.P.

【胡阿福的回答(1票)】:

首先,题主你没有不正常。

因为自己亲密的家人离世,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一个咨询师会说你的行为异常。至于之前没哭,每个人对情绪情感都有接受期的,反应时间有长有短而已。

再者,题主你认为你自己需要心理咨询么?

这件事情让你痛苦么?痛苦到难以自拔么?这种负性情绪影响到了你的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么?有泛化么?其实人的自我修复与自我愈合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是短期的痛苦,个体自身是可以不断修复的,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个体增强心理韧性。

最后,如果真的选择心理咨询,那么也平常心对待。心理咨询的对象并不是不正常的,只是在面临问题时自己走不出来,心理咨询师扮演的是一个协助的角色,帮助我们的来访者自助。所以,来访者自身的投入能保证一个好的咨访关系的建立。

【程传宝的回答(0票)】:

刚知道亲人去世时,哭不出来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当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我们总是会从心里不相信这些都不是真的,总是会怀疑这只是一个梦,可是当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这个所谓的梦再也醒不过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时,巨大的悲伤就会随之而来。

但是题主一定安慰家人的同时,学会自己去慢慢排解自己的伤痛。我自己高中时也经历过亲人的去世,我的母亲出了车祸。当时的悲痛远没有后来的大,在学校上课总是会不知不觉想起来,然后就忍不住的哭,当时我有个好班主任,班主任就把我叫到她办公室去,听我说话,陪着我一起哭。所以题主在忍不住哭泣的时候,不要总是一个人,找个闺蜜,可以把自己的事情说出来。另外,当想起来的时候写写日记也是个很好的选择。想哭的时候,哭吧、找个合适的地方,大声的哭、透彻心扉的哭 祝早日安好

【徐梓凌的回答(0票)】:

看心理医生不意味着有病,不是只有有病的人需要看心理医生。

【许墨的回答(0票)】:

我妈妈去世不到两年,发病到去世,不到一个星期。到现在都没缓过来。天天晚上做梦,觉得妈妈不是去世了,总觉得这不是真的。抑郁,压抑,我知道这是心理问题,毕竟妈妈的去世对我来说打击很大,若不是我有孩子,肯定我现在也不会在这里回答问题。这很致命,而且无论如何,发泄不出来。莫名其妙的哭,又到清明节,心里各种。。。你懂的。

虽然本人还未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劝楼主发泄出来,放下,向前看,逝者安息,也希望生者幸福快乐。

【Duanjisi的回答(0票)】:

看心理医生即便是现在,在国内似乎也被当成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好像题主自己就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本身是一件压力非常大的事情。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既然题主自己觉得心理上有困扰,萌生了这个想法,需要帮助,应该马上去找心理医生。

我在加拿大一家第三方的员工心理辅导的公司工作,当然这只是公司的业务之一。所以我对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了解。

在这边,大公司会给员工报销500刀,用于相关的心理咨询。对,每人每年500刀。咨询费用大约行情是100刀/小时。我觉得就好像配眼镜,医药费,流感疫苗,牙医一样,看心理医生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

我们公司坐班的就有一些心理医生,都是一些上年纪的和善的老爷爷。咨询包括非常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比如夫妻吵架,工作压力大,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比如,离婚,酗酒,亲人离世,生病等等等等。

总之,任何可能影响员工上班效率的心理问题,都可以来找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就好像明天去体检一样,马上预约,马上咨询。

好比,如果题主的问题变成,我觉得我的牙很痛,痛的晚上睡不好,要不要去看牙医?答案是:赶紧去看呀!

祝好!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场讲座文字稿 | 生离死别 真爱永恒(内附回放链接)
你离世之后,我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问答精选Vol.21
疫情之下|当我们在经历亲人死亡时,我们究竟在经历些什么?
你 在天堂 还好吗
发布:哀伤自我心灵陪伴手册
荐|好好活着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