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像屋顶绿化提了好久了,为什么很少看到建筑有这样实施的呢?

【宋乐乐的回答(35票)】:

Green Roof, 其实不光是国内,就是在非常重视环境的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也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总的来说就是 贵, 以及后期维护, 麻烦且贵。

我在UBC水了一学期景观设计,扯扯这边听到的一些说法,并不严谨。

首先景观师们普遍吐槽的是建筑绿化常常是一开始看起来很美,因为植物都是买来的漂漂亮亮,拍拍照片发发杂志。然而过一段时间就死的差不多了,因为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并不是有土就能长的,也并不是种完了就永葆青春了。再加上屋顶本身还要承担排水保暖的功能,现在的绿色屋顶系统常常要求很高的后期维护成本,人力上的和金钱上的。比如屋顶没有遮蔽,夏天灌溉需求很高,同时引来的屋顶防水问题,植物根茎破坏屋顶结构的问题。

所以一个可持续的绿色屋顶要求前期详细的设计,比如植物的种类配比,排水的设计屋顶结构的设计等等,这些都要交设计费吧,要花时间。因为建设量少本身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也很高。

所以和很多环保技术一样,绿色屋顶在现阶段还处于投入大于回报的阶段,主要还是靠公共项目在推广,广大私人业主们不太愿意掏这个钱。

就设计而言,感觉真的很缺乏系统性的绿色屋顶设计,全面考虑和建筑的关系,资源的分配利用,以及使用人群的定位,和周边环境关系等。

最后来点正能量,推荐一个我觉得比较好的绿色屋顶项目

温哥华会议中心-Green Roof of 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re

设计单位PWL Partnership

http://www.vancouversun.com/touch/story.html?id=8969499

这个比较特别的点在于,设计师通过学习温哥华地区本身野外草本植物生长的生态关系,来选择植物品种和配比,也就是说,是在人为的创造自然。虽然听起来有点反设计,其目的是让绿色屋顶能够发展成相对自洽的状态,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后期维护要求。设计单位PWL的说法是,除了夏天偶尔要浇浇水,冬天也许除除枯草,其他时候基本不用管。

http://www.vancitybuzz.com/2013/10/vancouver-convention-centre-green-roof/

而建筑设计本身也配合屋顶有一套中水处理系统,收集雨水,简单处理后用于建筑内部的盥洗用途等。

http://inhabitat.com/leed-platinum-vancouver-convention-center-has-north-americas-largest-green-roof/vcc11/

比较好玩的是,现在屋顶上出现了不少自己飘过来的植物种类,也有小型鸟类会在上面筑巢,越来越按照自然的方向有自己的发展和变化,给设计者本身也带来了惊喜。

秋天咩咩除草!

http://www.vancitybuzz.com/2015/04/goats-graze-vancouver-convention-centre-green-roof/

春天蜜蜂采蜜!

http://vancouvergeographyandlandmarks.blogspot.ca/2013/07/the-new-vancouver-convention-centre.html?m=1

项目位于温哥华市中心,整体给我的感觉就像城市里的荒野,非常有感觉,和建筑以及周边环境都有很强的联系,并不是屋顶上的孤岛,带来了很好的环境和社会效应。

http://www.pwlpartnership.com/our-news/2010/six-acre-meadow-top-vancouver-bc-building

【慧子的回答(29票)】:

谈到推广,那就是说这里讨论的是中国的城市,大范围的状况。

要我说,大白话就是,现阶段搞屋顶绿化带来的收益要远比投入少。

不谈别墅,少数不差钱的公建以及明星建筑,老百姓都是理性人,算盘都得打,当然得掂量着办。新技术纵使有各种优势,宣传强度多么大,落地还需考虑社会现实。

几个问题:

1.谁出钱?

屋顶覆土改造,特殊的草坪和植物都不便宜,更别说需要长期的维护。维护一旦停止,各种问题你懂的。这是一笔长期账。那费用怎么摊派呢?

2.谁享受?

考虑怎么摊派,恐怕就得考虑谁受益。

在国内,具体的国情又给屋顶绿化提出了一些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比如我们喜欢在居民楼平屋顶上布太阳能板;由于安全原因,更多时候屋顶压根不能随便上的。这些限制条件直接降低了屋顶绿化的效用,使之小型化,破碎化。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开发强度又远远不及香港,还不到寸绿寸金的程度——『你说花钱搞啥屋顶绿化,还不一定看得到,我下楼就有不挺好的』。大部分人心中对屋顶的碎片绿地估值还不高,不足以撬动这个杠杆。

这直接导致了现阶段屋顶绿化没办法代表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只是少数人感兴趣,自发地搞搞。现状既如此。哪怕现在开发商新建房屋预设一个,经年累月后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最终因投入收益不对称而变成现在的状况。不单屋顶绿化,很多绿化的衰败都是这个原因。『为什么』的问题解决不了,里面的利益逻辑不清楚,即使再鼓励也是无水之源。

人民网讲的很好,不妨一看。

人民网:屋顶绿化的阻力

不过,尽管屋顶绿化有诸多优点,却并不意味着它必然会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从推广之初开始,它就不断遭遇阻力——上海推广3年,2亿平方米的屋顶面积,绿化成功的只有12万平方米。

这当然也有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据了解,如同并非所有屋顶适宜平改坡一样,也不是所有平顶建筑都适合屋顶绿化。如果是建草坪,屋顶承载力要达到每平方米150—200公斤,土壤介质厚度15—20厘米;如果有树木花草,那屋顶承载力要达到每平方米500—600公斤,土壤介质厚度为50—80厘米。很多上世纪80年代之前建造的老房子,就无法达到承重要求。当然,列入旧城改造以及10层以上的建筑,就更没有必要做屋顶绿化。

另外,植物对空中花园要求也比较高,在梅龙镇广场11楼,如今除了草坪依旧是马尼拉草外,葡萄架已经换成了紫藤,罗汉松、冬青树等取代了早先色彩绚丽的花草树木。专业工作者说,屋顶上种植的植物需要品种强壮并具有抵抗极端气候条件的能力。而一位经营草坪的企业负责人透露,空中草坪要比地面草坪贵一倍。

这一切都意味着屋顶绿化的技术成本。从采访情况看,成本也的确是左右很多人态度的重要因素。一位市民就对此发表意见:“每天光浇水就要人工费和水费,这笔钱谁付?”

而住在顶楼的百姓还担心屋顶绿化会造成渗漏水和招虫子。他们的想法是,万一养护不当,或者施工不当,防渗漏夹板层就有可能损坏,而草坪更容易藏污纳垢。

“居民住宅,我们更多选用平改坡。”据了解,尽管屋顶绿化技术已经得到实践验证,但为了避免社会矛盾,目前上海除了新建小区外,大部分屋顶绿化集中在商住楼和办公楼。而在更多的城市,精力也更多集中于地面绿化。

来源:城市屋顶绿化为何难推广--理论--人民网

3.谁在乎?

屋顶绿化的好处不少,尤其是提供休闲场所,降低建筑顶层空间的温度,减少房顶建筑材料的热辐射和城市的热岛效应。然后不难发现,这些收益只有前两项是明确的内部性『我投入,我享受』的,其他都是模糊的外部性『我投入,为环境做贡献』。

所以想要自上而下地引导屋顶绿化,不能只是喊口号,而是切实地思考阻碍内部性的社会原因。只有实际投入者的利益方向和这项先进技术的方向一致,带来了明显收益,才可能推广——如此也才可能收获环境外部性。

所以要我说,推广屋顶绿化,不如推广屋顶『小型菜化』,箱体种植最好,搭架子栽藤蔓次之,浅土层蔬菜亦可。受益人更明确,老百姓喜闻乐见,自组织,成本低,接地气,参与性高,还能锻炼身体。

来源:来源:http://images.google.de/imgres?imgurl=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20924%2FImg353828336.jpg&imgrefurl=http%3A%2F%2Fbusiness.sohu.com%2F20120924%2Fn353828335.shtml&h=225&w=400&tbnid=Yl1oMUabHdxQKM%3A&docid=9b8YZ6vbTSkKKM&ei=o2pxVvGYMOegyAOmrLDQAw&tbm=isch&client=safari&iact=rc&uact=3&dur=826&page=1&start=0&ndsp=20&ved=0ahUKEwix9sbLweDJAhVnEHIKHSYWDDoQrQMIIzAB

来源:来源:http://images.google.de/imgres?imgurl=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30717%2FImg381838705.jpg&imgrefurl=http%3A%2F%2Froll.sohu.com%2F20130717%2Fn381838704.shtml&h=364&w=549&tbnid=ns2N35L_Kq-qQM%3A&docid=qyikKljitQjj6M&ei=o2pxVvGYMOegyAOmrLDQAw&tbm=isch&client=safari&iact=rc&uact=3&dur=984&page=2&start=20&ndsp=21&ved=0ahUKEwix9sbLweDJAhVnEHIKHSYWDDoQrQMIaTAX

说白了这个事还是得自下而上,反过来强行推广各种绿化,要么变味,要么半路就黄了。真正在生长的东西,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植物如此,社会也如此。

【二蛋的回答(100票)】:

@陈铠楠邀。

借着这个题目,提供一种普遍适用于此类问题的思路。

如果一个概念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

  • 没有得到普遍的认知;
  • 没有强制性政策法规的支持;
  • 没有激励手段;
  • 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
  • 没有有效的推广措施;
  • 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案例;
  • 没有完善的管护模式和评价标准。

之所以上面未提到资金问题,是因为,只要其他几条具备的话,资金并不是问题。几位大大如果在各种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屋顶绿化的事儿,那么“政产学研用”的链条自然会被打通,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回到屋顶绿化的问题。首先,屋顶绿化是不是真的很少被实施呢?如果把屋顶绿化的意义延伸到一个比较广义的层面,其实这个概念在国内应用得并不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以南方为主)就开始利用低层建筑的平屋顶做种植了。但是,这样自发的行为是很难得到真正的推广的。

随着城市里的楼房越建越高,商业性的公建和住宅的屋顶基本很难被利用起来。原因并不难理解:高层建筑的屋面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同时考虑到荷载,屋顶绿化的图层必须很薄,我们普遍熟悉的地面种植方式并不适合在屋面上使用。相应的,由于种植难度加大,所需的养护成本也会增高。

大多数建筑在设计阶段是没有考虑屋顶绿化的,如果在投入使用之后再试图改造,更会遇到很多问题。从设计的角度,种植屋面和普通屋面的构造不同,很难直接加建绿化;从管理的角度,屋面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共有,而统一全体业主的意见有多难,也不用多说了;从维护的角度,大多数建筑的电梯都不能直达屋面,建造和维护都需要人工走楼梯运输材料。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的评分项4.2.15明确提出了关于屋顶绿化的条文:

居住建筑绿地培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3分。

看似提出了要求,实际呢?

首先,《绿标》并非强制性标准,尽管部分省市提出了新建建筑要达到一星级的地方性政策,但也仅仅涉及新建建筑,存量巨大的既有建筑的屋顶还是没有得到利用;

其次,刚刚提到的4.2.15在《绿标》中也只是评分项而非控制项,也就是说,做了能加分,不做也没关系;而且在整套标准的评分规则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的权重为居住建筑0.21、公共建筑0.16(设计阶段),也就是说,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加权以后只有区区0.48~0.63分(不考虑部分条文不参评的情况)。

占的分值这么小,做起来难度还很大,开发商和设计单位放弃这部分得分也是情理之中。

部分省市有关于屋顶绿化的地方政策法规,其中有一些是强制性的,效果据说还不错,比如 @淑雅提到每年都有采用屋顶绿化的项目,这方面重庆确实走在国内的前沿。不过,强制做屋顶绿化,并不代表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涉及到我在最开头说的管护模式问题了。

其实屋顶绿化在设计和学术领域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每年国内也都有相关主题的国际会议。不过,几个行业内的专家喊喊口号、搞搞示范工程,离真正的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至于我个人,其实宁愿看到它的推广慢一点、稳一点。因为每一种新事物被人接受的过程,都需要不断地去试错。盲目跟风,贸然动手,设计了屋顶绿化却不能达到良好的施工质量,或者做好了却不能好好维护的话,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影响建筑的使用体验,还不如不做。

最后上几张图: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的屋顶绿化

【ZheChen的回答(6票)】:

我用一种及其功利的说法讲,如果政策规定屋顶绿化按2倍面积计入绿地率,那么你会看到开发商饿狗抢屎般的画面。。。

技术都是小问题。

【竹君的回答(84票)】:

并不是只是造价的问题,当然造价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在绿建还没实行的时候,建筑材料在防水防植物根穿刺的问题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屋面存在漏水的危险,植物根系穿刺也会破坏屋面结构,在后期补救上几乎是无解的,在利弊比较后当然不会采用啦。

现在绿建推广,垂直绿化以及屋顶绿化也列入加分项啦,再者建筑材料这几年的发展,也能很好的处理好种植屋面雨水疏导以及防止植物根穿刺破坏屋面结构层。我不清楚是否是现在有大规模采用屋顶绿化,就我自身的情况来说,从2011开始,每年我都有项目是采用了屋顶绿化的。(并不是重庆有强制规定,在条件可行,我想试试,引导甲方成功的情况下,一找到机会我就上~酱紫的)

屋顶绿化的作用简单说来,除开本身的种植土对屋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外,减少热辐射,吸收热能。也是蛮有作用的啦~

简单的说一下,没有配图,抱歉。

-----------------

01 难波公园Namba Park 日本大阪 Jerde Partnership

02 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 彼得·卒姆托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个问题,那就完善一下好啦~~

很久很久以前(不记得时间了,至少在我小学以前)蓄水屋面与屋顶绿化被当作节能措施被提出,那时候砖混结构还在盛行,预制板还没有被禁用。居住类建筑是首要需要解决的一类,人们试着通过这两种手法来降低夏天顶层热疯的问题(这里有个地域问题,Ⅲ夏热冬冷 Ⅳ夏热冬暖地区在夏季是有隔热的要求的,这两个分区都位于长江以南),后来就发现蓄水屋面是个然并卵的手法,白天屋顶水池主要以吸收太阳辐射为主,将热量储存起来,虽然会散发掉部分热,但是到了晚上,热水还是通过构件传到室内(水的比容的问题);那采用屋顶绿化的人呢,那会雨水的疏导的构件与防植物穿刺的膜还没被发明出来,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雨天土壤吸水并不能得到疏导,荷载加大,加上那会多采用预制板,防水层还是三毡四油的年代,屋面整体性本身就不好,漏水那是分分钟的事。也有种得好的,植物长得越大,根就扎得越深,表层的混凝土保护层被破坏,使得受力的钢筋暴露出来,锈蚀后失去原本的强度。两个方法都走不通,于是人们夏天躲进了防空洞。(在重庆)

人类有着亲近自然的本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想将自然引入到室内,或是灰空间中来。(题主的问题是国家在推广,为什么还是很少采用?这里出现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并不是国家推广、绿建加分、有一定的节能作用,所以设计师采用屋顶绿化这个手法,而应该是,设计理念需要屋顶绿化,在考虑气候环境,技术措施可行,甲方同意的情况下,去做屋顶绿化,顺便加点分,顺便起一点减少传热系数这样的关系。(突然想起了二胎政策,唔)

屋顶绿化有它的局限性(造价增加,不利于管理、养护,不能算作绿地率等等问题)于是我贴了两个已建成项目的图片,只是为了展示它的美好

现在的情况呢大概是这样的(我是猜的),屋顶花园是某些地产的卖点,并没有普片性,权属性是明确的,你喜欢你买;商业、展览性建筑(讲体验)在不断的引入屋顶花园这个概念,办公类(我做的都是这类)私企的,老板喜欢,我喜欢,我做。

不晓得其它地区是怎样的,在重庆,地下车库被广泛的使用,减少地面停车,加大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小区作环境。然后就出现了这样的条文,地下车库顶板,当覆土层达到1.5m(某些地区是1.8m)可算作绿地,然后大家啪啪啪放心的使用起来。这样,在地下车库顶上种树和跟屋顶上种树技术措施上,除开排水几乎是一样的。

-------------------------

以上都是一家之谈。

来盆友公司拿东西,3楼食堂外的小花园(确定是上人屋面,后来增设的花园)给评论里想改建的各位。

【胡桃的回答(19票)】:

如果政策上屋顶绿化能算进绿化率,分分钟的事。

很多地方政策屋顶绿化是不能算绿化率的,能算二分之一绿化率就算开恩了,没有利益可得开发商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政策上屋顶绿化能算进绿化率,分分钟的事。或者做了屋顶绿化容积率可以往上调一点点,造价、漏水、承重那都不是事。绿化率和容积率对开发商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的。

做了比没做好,但做屋顶绿化要花钱,做完又卖不出去价钱,国家又不给优惠政策,业主傻吗?

所以只有少部分为了拿奖、拿经费、秀业绩、提档次的建筑才会做。

【HHzz的回答(2票)】:

除了防水、载荷之类的原因,还有就是屋顶要考虑放设备的,可能会有诸如太阳能热水器,电梯机房,消防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风冷热泵,VRF室外机组等等

【afra的回答(15票)】:

种什么树?那我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空调放哪?

不闹了,小伙子覆土有多重你知道吗?下了雨后,含水量饱和的土增加多重知道吗?加了多余的重量,结构的钱你出哦?

【1q2w3e4r5t的回答(8票)】:

如果一样好东西得不到推广,只能说明,他并不是一样真的很好的东西。绿屋顶能有多少用处?先不说居住建筑绿屋顶几乎没有用还增加成本带来工程问题,就算是绿屋顶推广的主力军的公共建筑,也没能有多少数据支持其产生的作用。同样面积的屋面,与其整绿屋顶,还不如放太阳能板。

【西瓜瓜的回答(2票)】:

正在吃中饭…so…请容我粗糙的答一下:

某个人在某省会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参与城区所有建成项目附属绿地验收~

以2014年为例,全年验收36个项目,其中约85%以上是商业项目…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商+住混合小区、商品房住宅、物流基地(非国企)…

本市绿化条例规定:商业绿地率(2环以内)需达到15%以上,居住小区35%以上。

为刺激本市各行政辖区建设屋顶绿化,市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求各辖区每年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屋顶绿化面积,并纳入考核指标。

部分辖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为鼓励屋顶绿化,推行了“屋顶绿化按比例折算抵扣项目绿地率”

然而…并卵的…开发商脚着:

绿化?!还屋顶绿化,wha…t?!~商铺前场也算地价啊,退道路红线,河道线各种退你让我种树绿化,还种大树?!前场都是绿化了,我商铺怎么营业?我还想能空出个小广场,旁边停点车呢!我绿地率能刚刚达到绿化条例规定就不错了好吧!!

你让我屋顶绿化?!先是工程技术问题(覆土厚度,浇水,大树上不了景观出不太来,植被品种选择),然后最麻烦是管养(低矮灌木修建浇水我要请专人),屋顶绿化抵扣绿地率,除非我屋顶有部分商铺,否则花钱在那哈有什么用呢?迁就楼顶商铺,那绿地面积必然压缩,星星点点做了绿化景观,钱花了,抵扣不了多少(除非实在需要做绿景)。纯商品房小区更不需要屋顶绿化了,半栋楼的太阳能和部分设备间都在楼上,30多层…安全考虑又不能随便让人到顶板上去溜达。

政策硬要强力推行“顶绿”,免不了过度施政的嫌疑,做景观的报规拿证的时候方案已经被折磨的不伦不类了,还再加个指标!!工资你来发啊?!!!!

以上——行政措施有,技术可以攻克,投资可以解决

因此依我愚见:屋顶绿化还需讲求实用性,开发商和城市绿化部门都没错的,然而一定要推行,家家屋顶有绿化不太必要,在目前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下,屋顶绿化只是锦上添花…有用的东西更容易存在啊。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屋顶草坪施工的这8大步骤,少一步都不行!
屋顶绿化新技术
【海绵屋顶设计】屋顶花园的设计及搭配
屋顶绿化的发展及应用
怎样轻松绿化屋顶
【他山】德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屋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