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中国武术会产生拳种?

现在整个互联网都在讨论咱们传统武学的实战能力,到底是强还是弱,甚至连马云,黄秋生还有李连杰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也出来给传统武学站台了,而且这马云也出来了,十分的热闹。

可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武学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为什么咱们大中华的武学的种类有一百多种?

还有我们的传统文化,比如“儒释道”,也就是所谓的儒家,佛家,道家对于武学的影响又是怎样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内容。

首先,我认为,武学在一开始,只是为了“杀人”,“争抢”和“狩猎”而产生的,可不是为了防守和健身健体。因为最有效的防守,不是你和他对着打,而是逃跑。

伤敌一万自损八千,你再厉害,打起来也可能受伤的,要知以前的比试,可不像现在我们看到的MMA和拳击比赛这样,有相应的比赛规则和裁判进行保护。

比如在MMA的比赛当中,你不能插眼,不能踢裆,不能以致残和打死对方为目的进行打击。

可是以前的比试,讲究的是一招制敌,一击毙命,只要抓到机会就以致死为目的,对你进行攻击,你在厉害也有马失前蹄的可能吧?而这种可能带来的是不能接受的后果,所以最有效的防守就是逃跑和迁徙,也就是搬家。

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咱们越来越富有了,有了房子,村落,有了城池,有了国家,需要我们保护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家也不是说搬就能搬的了,所以武学在保护家人和个人财产的需求下,发展成了一种“抢夺”和“防守”并重的学问。

再往后发展,武学又一次进化了,变得不仅可以“抢夺”和“防守”,还可以“赚钱”甚至“当官”了。

比如你可以做一个教拳的师傅,开宗立派,广收门徒,收取学费。

也可以做一个武举人,成为一个武将,加官晋爵,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都是武学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也正因好处变多了,专研武学,学习武学的人啊,也多了起来。

可是武学的种类在一开始并不多,就那么几种,很单一,优秀的武学大师放在一起都差不多,你都不知道怎么选择,为了脱颖而出,你必须得有与众不同地方,有自己的绝招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度,在你的圈子里拔得头筹。

好比你想要成为一个武官,在考试的时候,你必须拿出“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气势,所以你的套路会有很多在敌军之中砍杀的那种,想象的场景,左边步兵来了你怎么抵挡,右边骑兵来了你怎么杀,你怎么取敌将首级,你得把这种打斗的关系,放到套路里面去。

而且你还要用套路去展示自己对兵法的理解,比如“攻不知其所守,守不知其所攻”,这样的兵法理念,你也得放到套路里面去。毕竟你考的是武官,你要带兵打仗的,只有勇猛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武器方面,以十八般兵器为主,像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什么的,都可能会用到。说的直白点,就是斗狠。

而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拳师,开宗立派,教拳,收学费,就和当武举人不同了,当拳师需要在“防身”和“强身健体”的方面有独特的地方,因为平常百姓过日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是少的,强身健体的需求更重要。

拳师就需要把自己为人处事的哲学和智慧,放到招式里面去。

把中医的经络学说,养生的方法,放到招式里面去。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武学的造诣,让自己的武学与众不同。

而使用的武器多以雨伞,短枪,短棒为主,武学套路多以实用为主,不会有太难的动作和太过凶狠的招数。毕竟法治社会下,把人打死了,就不好了。

你看这个时候武学的使用场景就已经不同了。做一个将军和做一个老师,两种职业,就让武学走向了两个方向。

慢慢的,不同地区的武学流派就变得越来越多了,长拳、通背拳、形意拳、太极拳、还有八卦掌 ,就孕育而生了。

目前为止,仅国家正式注册的拳种就有129种,没有注册的地方拳就更多了。

当然了,让拳种不同的理由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的不同。

比如峨眉派的武学,峨眉是在山区,所以峨眉派的武学,他的的步法,以跳跃为主,很灵活,在山上打,就跳来跳去的。

而北方平原较多,就很少有跳跃的步法,一般都比较稳健,发力,也以刚猛见长,比如说通背拳。

再或者“南拳北腿”这一次词汇的由来,其实就是因为,南方人个子矮,灵活,北方人个子高,腿长,这么得来的。

所以武学的发展和“人文,地理”都有关系,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现象叫做《地理环境决定论》,因为地域环境的不同,人的爱好不同,性格不同,擅长的技能也不同。所以产生的武学肯定不会一样的。

还有,你会发现,咱们中国的武学和其他国家的格斗技能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我们并不会把“杀戮”当做第一目的来发展武学,而是一直在强调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样的儒学思想。

在过去我们举办武林大赛的时候,都不叫做比武大赛的,也不叫比武擂台的,而是叫做“国术游艺大会”。

民国时期,1929年的时候,举办武林比武大会的名字就叫做《杭州国术游艺大会》,而这个游艺就是,“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

而且一个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和一个只练习泰拳或者自由搏击的人,在为人做事儿上,还有个人气质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基本上你一看面相就能看出来。

从小只练习泰拳出身的人,身上暴戾之气比较重,而传统武术出身的人看上去甚至有点斯文和儒雅的感觉。

所以我们的武学,是让你拥有更强的身体力量的同时,也能让你拥有更强的控制身体力量的心智。

而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武学的影响和改变。

比如我们的“武学”,一般都有一个配套的学问,就是“内功心法”。

而这个“内功心法”不仅可以教你练功,还能教你为人处世。

像“自然门”的拳法,也是讲求“内外兼修”的武学。其内功心法就是,“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而“八卦掌”就更了不起了,直接通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衍生的六十四掌,其内功心法更是以八卦的“相生相克”,“反生反克”为主要思路,构建了拳法的所有套路。

所以我们的武学之中不仅仅有“杀戮”,还有“道法”和“佛途”,这也是咱们国家的武学和很多其他国家的格斗技能,最不同的地方,也是我们可以把“武术”,“功夫”统一叫做“武学”的理由。

而形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最直接的影响来自于“儒,释,道”这三种文化属性对我们的影响。

你看儒家讲求的是君子之道,而君子佩剑,所以儒家的武学擅长使剑。

再看少林,因为是修佛之地,禁止杀生,所以擅长使用棍棒。

而道家讲究万物平衡,两仪八卦,相生相克,所以是八卦掌和太极拳,孕育而生。

老吕我,没有学习过武术,也不是武林人士,我所说的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感受。

因为我理解的更多的是“武学”的“学”这个字。

而我说这些的目的,也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武学”很强,但是这强体现的地方,恰恰不是这个“武”字,而是体现在“学”这个字上。

所以我们在争论传统武学的强弱的时候,应该全面分析,全面对待,而不是单单的只把武学的实战效果这一点拿出来,单一的进行比较。

好了时间关系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3年沧州老拳师们表演的武术拳械套路
#内家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传统武术 #内功 #内劲
“散打”奠基人著名传统武术家马振邦
最后的功夫
峨眉武术·缠丝拳
(转)八卦掌内功练习中的呼吸问题(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