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玄奘取经路线为什么要绕远路?

玄奘走的是绕,但是绝不是因为无知啊,反而是现在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比玄奘聪明,实际上就是啥都不懂。我们看前面给的地图也能知道,在国内,玄奘走的是:西安——天水——兰州——武威——嘉峪关——……,为啥不走其他道呢?

因为走不过去啊!只要往西走,就没办法绕过天水、兰州、武威,在崇山峻岭之间,唯有这一路平坦:

其他路线一片茫茫大山,会死人的:

当然路线不止这一条,但几乎所有路线都是绕路的。除了高山,还有政治因素不得不考虑。就好比你要西去,路线里有ISIS,你难道不会绕着走么?我们往大了看,也会发现玄奘是绕着高山群走的:

这条路线是玄奘自己摸索的么?

玄奘没那么笨,这条路是中国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主要路线,到了西域,再根据记录往南走,就能到天竺。

中国到印度有三条路线。

1、玄奘走的路线。

2、南下到云南,再从缅甸去印度。

3、走海路,漂洋过海去往印度。

玄奘绝不会选择后面两种,第三条更麻烦,危险更多。第二条也绝对不行,因为和小说、电视剧里不一样的是,玄奘一开始决心去天竺,是偷渡过去的,一直要躲着官兵,也没什么官牒。到沙漠有唐朝的瞭望台,差点被官兵射死。

往西走西域之路,人烟稀少,尚可以躲避锋芒。往南走,全都是州县,根本过不去,会暴露。

玄奘走之前练了身体,学习了外国语,研究了路线,跟天竺来的高僧询问了路线,不是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啥都没干。玄奘取经,有勇,有谋,有决心,有毅力,有才智,也契合时机。他出国时是非法的没获批准,回国时受到了李世民的欢迎。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5天4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后又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古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 后附网友整理的玄奘西行路线图(去程)和西游记故事对照图文~~~~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点击图片查看玄奘 西行取经详细地图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

其中高昌国(就是现在的吐鲁番一带)的国王非常尊敬玄奘,要留下他,供奉他,让国人都听从他的教诲,这是善意好心要留他,但是玄奘取经之心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他拒绝了。可拒绝以后,关系就紧张了,经过了一些挫折,最后国王和他还是结为兄弟把他送上了取经路。他的名言:“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在那烂陀寺五年后,他已经是一个饱学之士了,但他还是打算继续在印度留学。他辞别了戒贤,周游五印,到处拜访名僧。最后又回那烂陀,参加了一次大的辩论会,此时他已经42岁了。当时印度有个活动叫无遮大会,所谓无遮大会就是各地的僧侣聚集在一起辩论,共75天,由戒日王主持。这次辩论会玄奘取得了最后胜利,成为印度人人敬仰的高僧。

参加这个大会以后,在他43岁时起程回国,开始组织佛经的翻译。

唐僧从西安出发,一共走了十万八千里,换算一下就是五万四千公里。大家都知道,绕赤道一圈,才四万公里,套用某奶茶广告语就是“唐僧走的路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圈”,印度就在亚洲,没那么远吧,完全晕菜。

看了唐僧的取经线路图,你就知道唐僧这路绕的啊,不会是故意凑够十万八千里图个好听吧?

抛开西游记的神话成分不说,以上地图就是实实在在唐玄奘法师当年的取经路线图。从地图上看,唐僧要是从西藏或云南进入印度的话,要至少近2/3的路程,唐僧为何舍近求远呢?

1、唐僧当时没有世界地图。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人们对世界地理位置完全是局部认识,我还记得鸦片战争都开打了,道光皇帝还问“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之类的问题。更别说比清朝更早近一千年的唐朝,唐僧当时真不知道该如何走直线。

2、云南、西藏在唐朝的时候,大部分地区仍属于未开化或未知地区,人迹罕至,路径稀少甚至是没有,唐僧要是能爬上珠峰,再从山那头下去,进藏南,那真成神仙了。

3、反观唐僧走的这条路,虽然现在看上去很绕远,但在古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因为这条路线与有汉以来,商旅们走了千年的丝绸之路,正是一条路,请看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

同样的是从西安出发,途经新疆、中亚,然后南下到达印度,这条路是古代旱路到达印度的唯一一条路,所以唐僧走这条路有其时代背景,虽然绕远,但也没办法,毕竟这条路很多人走过,沿途也有补给。

现在对照世界地图,看唐僧当年走的路线,仍然十分佩服唐僧的毅力和勇气,这条路线现在测量的话,其实就是五万多公里,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十万八千里”。唐僧不比商贾驼队,有骆驼也有同伴照应,唐僧依靠自己的双脚硬是走完了这段路程,你可以想见一个孤单瘦弱的背影在大漠里默默一点点的向前走,这份执着的信念还是让人有些感动的。

看到丝绸之路的地图,也会由衷感叹到古代汉唐盛世,中国的强盛与繁华,贸易通达世界各地。记得看《西游记》时,唐僧自报家门时,一般都会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所有接待的国王都会由衷的说一句“原来是来自大唐的高僧”。这句话,其实也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唐僧步行万里到这里不简单,又仪表堂堂,谈吐有致是高僧;二则因为大唐盛名在外,国王们见了大唐的人,都会高看一眼,好生款待,并顺利换取通关牒文(也就是护照)。

唐僧取经是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反映,也是古代中国人自信、开放、勇敢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的一个例证。

更多精彩,请关注望天阙!


玄奘西行路线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中国到印度一共有四条路。

第一条路:沿丝绸之路向西,从中亚进入印度,这是历史上用得最多的一条路,东晋高僧法显通过这种方法进入印度并成功取回真经,商旅也多走这条路,这条路久经考验,道路条件比较好,成功率最高。玄奘采用的就是这条路。

第二条路,通过文成公主入藏的路到达拉萨,然后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从地图上看这是最近的一条路,但是可行性很低,到达拉萨需要走几千里几乎没有人探索过的无人区(而西域通过无人区的方法早已探索过),而且翻越喜马拉雅山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更何况从没有中原人从这条路进入印度,充满着未知的风险,成功的可能很渺茫。

第三条路,通过云南地区经过现在缅甸进入印度,这只是理论上的一条路,虽然早在汉代就已经提出可能能进入印度,但是从没有人实现过。而且当时的云南地区由七个小国控制,又充满雨林,危险性更大。

第四条路,法显回来的路,也就是海路。但是玄奘并没有足够的经费坐船,中央政府由于姓李而支持道教,不会支持他去印度,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采取别的路了。

1、唐僧当时没有世界地图。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人们对世界地理位置完全是局部认识,我还记得鸦片战争都开打了,道光皇帝还问“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之类的问题。更别说比清朝更早近一千年的唐朝,唐僧当时真不知道该如何走直线。

2、云南、西藏在唐朝的时候,大部分地区仍属于未开化或未知地区,人迹罕至,路径稀少甚至是没有,唐僧要是能爬上珠峰,再从山那头下去,进藏南,那真成神仙了。

3、反观唐僧走的这条路,虽然现在看上去很绕远,但在古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因为这条路线与有汉以来,商旅们走了千年的丝绸之路,正是一条路,请看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

(古丝绸之路)

同样的是从西安出发,途经新疆、中亚,然后南下到达印度,这条路是古代旱路到达印度的唯一一条路,所以唐僧走这条路有其时代背景,虽然绕远,但也没办法,毕竟这条路很多人走过,沿途也有补给。

现在对照世界地图,看唐僧当年走的路线,仍然十分佩服唐僧的毅力和勇气,这条路线现在测量的话,其实是一万多公里,虽然没有号称的“十万八千里”,在古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行程了。唐僧不比商贾驼队,有骆驼也有同伴照应,唐僧依靠自己的双脚硬是走完了这段路程,你可以想见一个孤单瘦弱的背影在大漠里默默一点点的向前走,这份执着的信念还是让人有些感动的。

看到丝绸之路的地图,也会由衷感叹到古代汉唐盛世,中国的强盛与繁华,贸易通达世界各地。记得看《西游记》时,唐僧自报家门时,一般都会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所有接待的国王都会由衷的说一句“原来是来自大唐的高僧”。这句话,其实也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唐僧步行万里到这里不简单,又仪表堂堂,谈吐有致是高僧;二则因为大唐盛名在外,国王们见了大唐的人,都会高看一眼,好生款待,并顺利换取通关牒文(也就是护照)。

唐太宗贞观元年,长安饥荒,朝廷允许百姓自行求生,25岁的玄奘只身徒步出发,离开长安西行,路途非常艰苦,就是配备齐全的取经队伍,也常常走不到目的地。

世界上恐怕再难找到一条路线比玄奘所行的更加艰苦危险。玄奘是一个身高貌俊的文弱书生,声音洪亮,爱穿鲜艳的衣服。这位文质彬彬的学者意志坚强,离乡背井,勇往无前。他西行8000余公里,经华北,出敦煌,过戈壁沙漠,越天山山脉连绵冰峰,至撒马尔罕(今中亚细亚南部),然后南行到喀布尔(今阿富汗),再下印度次大陆西北部。辗转奔波,尚有几百公里才到达西行求经的目的地:摩揭陀国王舍城以东,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西行途中,玄奘还遇到很多了骇人听闻的历险故事。有一次玄奘徒步穿越戈壁沙漠,差点被极度骇人的妖魔鬼怪吓死;曾经一连4天5夜没有水喝,差点渴死了。有一次遇到雪崩,差一点就丢了性命。不是灼人的酷热,就是冰霜雪雨,或者是强盗来掠劫,有一次还差点被恒河上的强盗杀死。

玄奘每到一地,总是不忘记观察当地的民情风俗、景物特色,看到不合情理的事情,往往直言不讳的指出。例如印度有些苦行僧,很不讲究卫生,不是全身赤裸,处处伤疤创口,就是带着一圈骷髅,身上沾满了牛马粪便。玄奘就义正言辞的斥责他们,一个个像睡在火炉里的猫,一课枯萎的树,坟地里的吸血鬼,猪圈里的猪。

佛教圣地那烂陀寺的长久修行,玄奘终于得到了真经。于贞观19年(公元645年),即离国19年后,重新返回京城长安。玄奘带回了印度佛教徒赠送的需20匹马驮运的梵文佛经和佛教圣物。

印度的佛教徒对玄奘恋恋不舍,不愿他就此离去。玄奘凯旋久违的故国,因为他学佛国外,悟道弘法,早已声名远扬,消息传回中土,连皇帝都希望听玄奘亲自讲述取经的种种见闻和经历。事实上,皇帝听了很多非常感动,他希望留玄奘在朝廷中做官,但是玄奘无意仕途,利用余下的时间,写下一生经历,并将带回来的珍贵梵文翻译成汉文。

玄奘于公元664年逝世,肉身虽灭,他的故事却方兴未艾。许多通俗小说、民间寓言都以他的生平作为题材,最著名的是十六世纪吴承恩编写的想象丰富、场面离奇的小说《西游记》。

其实,唐代玄奘本人是非常坚强和勇敢的,他的伟大成就可以跟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查理曼大帝和亚瑟王等武功盖世的人相提并论。

古代,长途旅行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驴友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李白漫游,结交了赏识自己的伯乐贺知章,被推荐给唐玄宗;玄奘西游,为求取佛经;苏轼贬官游,一路往南,最后被贬到海南,以自然风物和诗酒自娱;秦皇巡游,宣德扬威,安定天下。

古代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漫长路途、交通不便、天气恶劣、路遇劫匪、露宿山中……问题好像层出不穷。他们的旅行,与我们现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样?

行前准备:卜一卦,择吉日吉时

出行前问卜可以追溯到殷代,直到晋代,这也是人们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骤。到了明代,一批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开始大行其道,只需要在出行前翻阅查询即可。

旅行攻略:旅行手册大受欢迎,古代驴友执攻略走遍天下

“描摹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自唐代起,记录“旅游路线”的作品也开始兴起,为了介绍得更详尽,旅行书还出现了配图版。它们除了介绍行路路线,还搜罗了一路途经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投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的事项。这些书籍不仅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更诱发了许多人出游的热情和决心。

明末文学家王思任就是在读了张肃的《台游草》之后,立刻“投袂而起”,撸起袖子就去收拾行李,坐船揽胜去了。

行李清单:行李宁多勿缺,夜壶也是必备品

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马桶是旅行必备。他们随身的行李,不仅有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中药等。“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这些中药,按照《千金要方》、《医说》等众多医术的说法,都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大多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的作用。

资深驴友沈括“行李示范”:除以上物品,还有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油筒、虎子(即尿壶)。

旅伴:携带家奴,或与友人同行

古人旅行很少独行,一般都会携带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一来是出门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担扛;二来路上万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个照应。

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上也是有仆人从江阴一直跟到云南的。

仆人队伍更为壮观的也大有人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竟有两艘都用来盛载行李和仆从。

住宿:住宿条件良莠不齐,民宿大行其道

说到旅行中的住,解决方案真是五花八门。官家住驿站,商旅住客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民宿和寺庙、道观都是不错的选择,而露宿野外或夜宿船家也时常在所难免。正因为住宿条件良莠不齐,所以被褥、枕头、蜡烛、洗漱用具通常都会被收纳在行李中。

民宿是最常见的选择,民间有大致的收费标准。也可以宿在寺院道观,不过并非免费,有的寺庙会用香火钱的方式收取费用,有的则会直接表明佣给。走水路的,或是情趣所致,或是为节省费用,干脆直接宿歇在船上。

交通:走水路舍近求远,马或马车不是谁都坐得起

古人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绕远道也在所不惜。为什么呢?坐车颠簸、翻山越岭危险,水路要惬意多了。到了隋唐时代,大运河开通连接南北,明代时,租船服务也普遍起来。不过水路也因为天气、水流方向的变化,会影响出行,这时上陆地即可。

说到车,也有很多种,以速度取胜的“包赶程”,多为耐力持久的骡车,即便是千里长途,戴星而行,数日可达。

以稳著称的“太平车”,重大粗陋,以牛牵挽,每天行程不超过30里。

车身悬挂铁铃,行进时发出声响,数里之外可闻,宛如喇叭,好让对面来的车辆有预先避让的准备。

我们最常见的“马或马车”,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镖局”和“邸店”:出门在外行李怎么办,财产安全也有办法

旅行路上艰险不断,明朝时出现了镖局,为商旅护航,价格不菲,惠顾者多为运货商人。

到达目的地,再随身携带行李也不方便。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专门储货纳客的场所,相当于“仓库”,被称为“邸店”或“传舍”。唐代还有专为客人保管钱币的“柜坊”。

古会玩:下棋作画写诗,古人游浪漫风雅

自唐朝起,伴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人们对旅行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游,还要游得雅,游得巧。古琴、围棋、纸墨笔砚,甚至还有歌姬,都成了随身携带的游具,与景致相互应和,增加旅行的乐趣。

酒菜伺候:酒肆食店虽兴起,食物炊具有备无患

民以食为天,旅行更是如此。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渐普及,为旅人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即使饮食业再发达,古人出门旅行还是习惯随身携带食物以防万一。徐霞客包中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饪美食所需的炊具。

这条路线是挺远的,但是我觉得这条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有人说怎么不走西藏啊!首先不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交通条件,以唐僧的身体条件来说,一路上坡走到西藏,估计半路上不是冻死就累死了,等走上青藏高原才发现前面还有座高不可攀的山要翻过去,估计他当时就原路返回了,比之西藏新疆那时人再少也比西藏多,吃饭问题应该好解决,再加之新疆大部分地区在贞观初年属于唐朝管辖,西域多国受唐朝影响,一路通达是必须的,而西藏长时间与唐处于势均力敌的角度,不受唐管辖,取道于西藏无益难度更大。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统统是浮云,不过唐僧却是真有其人。不过,这个唐僧在取经之前不怎么风光,根本就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既和唐太宗结拜,又得到唐太宗的恩赐),而是偷偷摸摸离开长安,当时的唐太宗压根就不知道这事。

听说,唐太宗登基后不久,唐僧在长安遇到一个天竺僧侣,在论道一番之后,有了去天竺寻求真经的念头。开始的时候,唐僧也希望获得朝廷的支持,就叫上一些僧人,上书请求西游取经。当时,朝廷正在国基未定之时,考虑到当时的边境状况,依然禁止国民出境,所以“有诏不许”。但是,其它僧人退缩时,唐僧打定主意要西游取经。

凉州的地方官听说有一个长安僧人要出关西,担心图谋不轨,于是下令要他返回长安。唐僧看明着走不行,那就只有“偷渡”一条路了。他悄悄潜行到玉门关之外的瓜州,在那里他收了第一个徒弟,不过不是孙悟空,是一个叫 石盘陀 的胡人。

唐僧带着自己的瘦马,想从第一烽火台偷偷通过,但是被驻军发现。幸运的是,王祥被唐僧的恒心打动,决定帮助唐僧。他告诉唐僧:第四烽火台的校尉是自己的亲戚,到了那里只要报上王祥的大名就可以通过。就这样,唐僧顺利通过了第四烽,避开了第五烽,进入了浩瀚的沙漠。

就这样,唐僧 “偷渡” 成功。

曾经见到一个领导,预期三年的项目,他分明两年半就能完成,过程中一再向上报告困难重重,可能延期,最后两年十个月完工,受到多次表彰嘉奖,从那以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工作做好容易,让领导觉得你做得好不容易,让所有人觉得你才堪大用更是不容易,明白了吗?人生路上的取经人!

1.那会没有GPS 导航,唐僧的车上没有安装!

2.这个汉朝的张骞有关,因为他只开辟了这条航线!

3.这条路线补给可以有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晋高僧法显:西行求法第一人,路线与当今“一带一路”相契合
唐玄奘取经路线实有5万多公里 玄奘为何取远舍近?
最强“绕路司机”唐僧,将五千里的取经之路走出了十万八千里?
唐僧西天取经为何从大西北绕远路,而不从西南直接去印度
新疆,对这样的人就如同进入了梦、历史和另一个世界
玄奘西行取经为什么不走云贵川和青藏,非要绕道西域到印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