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鼎与染指

问鼎与染指是一对近义词,都有插手某件事以获取利益的意思,不同之处是:染指基本是贬义,问鼎则多为褒义。

一般情况下,二词不可混用。比如:

他意图染指该工程以分得一杯羹。此处“染指”不能以“问鼎”代替。

      经过一番顽强拼搏,他终于问鼎冠军。此处如以“染指”代替“问鼎”则会显得不伦不类。


然究其来源,“问鼎”与“染指”都应该是贬义词。

二词均出自《左传》,巧的是,它们出现的时间分别是宣公三年与宣公四年,也就是说,紧挨着。

先说问鼎

话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忽然信心爆棚,借讨伐戎国的名义在周天子脚下举行阅兵仪式。吓得周天子赶紧派大夫王孙满来慰劳楚庄王。

周天子此举实在是给足了楚庄王面子,可闲得无聊的楚庄王得寸进尺,竟向王孙满问起了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所谓“问鼎”的由来。

九鼎建于夏朝,以青铜制成,上画天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珍异物,安放于都城以镇天下。“九鼎”乃中国的大国重器,是王室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正因如此,人们才会用“一言九鼎”来比喻一个人的说话分量重,作用大。

现在楚庄王公开问起了九鼎的大小轻重,不但明摆着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更隐含着要取代周天子的勃勃野心,此心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恶。幸得能言善辨的王孙满一番巧词,将楚庄王逼得无话可说,才使周王室免于一场浩劫。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王孙满对楚子》就是讲这件事的,各位有兴趣可以参看。

明明起因是如此不善,可就是不晓得后来为什么这个词会逐渐变成褒义词。

再说染指

郑国国君郑灵公被大臣杀了,原因很可笑:因为一只甲鱼。

原来楚国向郑灵公献了一只很大的甲鱼,郑灵公一高兴就将这只甲鱼做成汤分给众位大臣吃,却独独没有分给公子宋。公子宋眼看别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甲鱼喝着汤,自己眼前却什么都没有,一怒之下竟伸出手指往郑灵公的甲鱼汤里一蘸,放在嘴里尝了下味道后扬长而去。这就是所谓“染指”的由来。

眼看上好的甲鱼汤就这样被人横伸一指污染了,郑灵公极其愤怒,就想杀掉公子宋。却不料公子宋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反而抢先一步,纠集公子归生等人把郑灵公弑了。

一只甲鱼引发一起弑君惨案,看来“染指”一词想褒也褒不到哪儿去啊。

眼下,“染指”似乎依然是贬义词,可“问鼎”却已基本成了褒义词。

为什么意义相近的两个词,命运会是如此不同?

追根究底,“染指”是为了吃一口甲鱼汤, “问鼎”是为了把周天子拉下马。前者是小利益、小眼光、小格局;后者是大利益、大眼光、大格局。

因为是小利益小眼光小格局,所以就贬了?因为是大利益大眼光大格局,所以就褒了?我“恍然大悟”。

可这道理怎么就跟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是如此相似呢?真是细思极恐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言九鼎”的“九鼎”
奇妙的汉字——鼎
问鼎
楚庄王死后楚国尽出幺蛾子,不是政变就是谋杀,因触犯龙颜遭天谴
老妖杂谈之史记故事:楚庄王也来欺负周天子了
历史上为什么要把外族“侵略”称为问鼎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