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博物馆里的徽州老宅!



建筑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里璀璨夺目的部分。

在中国大地上曾有多少历经风雨后沉淀在历史中原汁原味的老宅,向我们展示着古人的聪颖智慧。



这些老宅,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但却不是每一座老宅都受到了保护与珍视。




近几年,在中国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流传下来的建筑,每一次的发现都会引发广泛关注。



但你能想象坐落在美国一个小镇上的一座中国徽派建筑是什么模样吗?


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美国博物馆里唯一的古徽州建筑——荫余堂。



这座有着200年历史的老宅,坐落在一个叫赛勒姆的美国小镇上。


当你置身于这座古宅之中,想必你也会想到这背后应该有着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这座老宅之所以“移民”美国,这一切,其实很大程度上缘于一个美国女子南希·波琳的“徽州情结”。



南希·波琳是美国私立博物馆波士顿迪美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的中国艺术主管,曾就读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



她还有一个中文名字:白玲安,在中国留学时,南希·波琳就到过皖南的古徽州地区,是当地最早的外国背包客之一。



那些白墙黛瓦的老房子让她怦然心动、念念不忘,所以很自然地萌生了“搬一座徽州古民居到美国”的想法。


1993年起,她就多次造访徽州,恰好在1996年,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黄村,一座老宅正在拆,就是荫余堂。


▲ 安徽省休宁县黄村


▽▽▽

荫余堂是于1800-1825年间由黄姓富商建盖,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的老宅。

 


清康熙年间,黄氏祖上在武汉、上海经营典当铺,发迹后回乡修建了这座四合五开间的大宅院。

他希望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能荫及后世子孙,因此取名“荫余堂”。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荫余堂子孙迁移、房宅空置,热闹了200多年的老宅终归沉寂。

 

到了90年代,多年无人居住的荫余堂荒草丛生,黄家人决意将年久失修的祖宅卖掉,实在卖不掉,就只好拆了。


▲全木建筑的阁楼和天井


荫余堂占地400余平方米,是一栋二层楼、四水归堂式的天井院落。


是拥有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鱼池、马头墙和“四水归堂”式的天井院落,具有典型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


▲青砖黛瓦 马头墙


▽▽▽

这无疑是圆南希·波琳“搬一座徽州古民居到美国”梦想的好时机。


所以在不懈努力下,荫余堂搬迁美国的计划得到了一家投资公司及基金会1.25亿美元的支持,并被列为“中美文化交流计划”的一个项目。



之后便开始了拆除工作,拆除过程中,取下来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被清理干净后编号和记录,整整齐齐地分门别类。



当时屋内摆放的生活、装饰用品,甚至连同鱼池、天井、院墙、地基、 门口铺设的石路板和小院子也拆了下来。

 

拆下来的部件包括了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都被装入19个集装箱里,海运至美国。


▲青石板铺成的庭院


1998年的中国农历新年,这些部件抵达美国萨勒姆镇迪美美术馆。

 

竟经过了拆除和转运,所以房子的某些部件肯定会受到损坏或者遗失。




为此在随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特意从安徽聘请的能工巧匠,对荫余堂进行全面的测量和登记,将已经损坏的木构件按原样重新打造。


荫余堂的雕花门窗


▲ 荫余堂的天井


除了建筑本身,原陈设在该屋中的家具、摆设,由中美匠师合作把荫余堂修复成80年代、原屋主黄氏家族最后居住时面貌。


▲ 一切都保持原样


▲老上海的画报、老式暖水瓶


乃至家具、族谱和祖先的画像,甚至暖瓶、脸盆、算盘、烛台等生活用品也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原先的样子。


最终在异国重生的荫余堂,于20036正式对外开放。

 

▲ 重建的荫余堂


▽▽▽

据悉,因为搬迁和重建的不易,所以博物馆对它的保护和管理非常之严格。

但是为了不能来到当地或者没有好好欣赏到荫余堂的观众,博物馆特意为荫余堂做了一个以《荫余堂:中国之家》为主题的网站。



网站以图片、视频、3D透视图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展现荫余堂的建筑特点和建筑细节,还有荫余堂的简史和搬迁过程、黄家的家谱世系和来往家信等。

 


▽▽▽

相信曾经去过荫余堂的朋友,在去到迪美博物馆看到跨越千里的荫余堂中各类建筑物面不改色,一切大小物件也一如往昔时,一定会忍不住感慨:

一座在中国即将被拆除的老宅,就这样被“接”到了美国。



这样一座古建筑漂洋过海“远嫁”美国,不仅给外国友人探讨和认识中国艺术、建筑与文化的机会,也让我们认识到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文物的保护的紧迫性。


在此之后,安徽也出台了不允许出卖和拆损古建筑条例。



荫余堂以一种国际文化交流事件的形式,让人注意到了普通、老旧、在地方上看似平凡无奇的建筑,清整干净、修缮得体会有多么出色。


在它之后,虽然不完全是它的功劳,中国的民居保护发生了很多变化。



古建筑的美,是怀旧之美,勾起人的乡愁;也有构筑之美,因为一般的古建筑有着表达鲜明而相对简单的结构逻辑。




但如果每一栋看起来还完整的古建筑都移到了别处,本身整体的气势、尺度会完全改变甚至丧失。

 


因为,像民居这类建筑,同时也包含着只属于当地的聚落之美。


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里,有一部分是由它们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它周围其他的民居来体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旅融合看世界//为什么在美国,会藏着一座百年徽派老宅
斥资1.25亿,耗时7年,她将整座清代古宅搬到美国!
古徽州十日游(十三) 潜口民宅博物馆
震惊!美国居然出现百年安徽黄村老宅!这是怎么做到的?
走进徽派建筑,感受白墙青瓦之美
荫余堂,一座被接往彼岸的徽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