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都会博物馆丨100多件中国艺术珍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

现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

在博物馆理事会成员道格拉斯·迪龙的推动下,馆内不断增加亚洲的艺术品和文物。

亚洲馆里展出的中国文物有不少是稀世珍宝。

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

唐镜

母鹿铜车轭饰(一对) 中国北方 公元前世纪 高11.6cm

羊铜像 中国北方

镶嵌珍珠、绿宋石和玉璜的镀金带钩 战国时期 长16.5cm

镀金银带钩 东周-西汉 长14.1cm

佛像展厅

干漆夹苎坐佛像

7世纪初 唐代干漆夹苎  高 96.5 cm 宽  68.6 cm

这尊佛像有近1400年的历史,为7世纪初唐朝干漆夹纻工艺制作的坐佛。

造像生动细腻,宛若真人,双目有神,表情祥和,呈跏趺坐姿,

身披袈裟,袒右肩,衣纹褶皱自然写实,流畅生动,袒露的胸部肌肉平滑光洁,充满弹性。

袈裟表面均残留敷彩痕迹,佛像裸露的肌肤处可见较为明显的贴金痕迹,袈裟表面残留鲜艳的红,蓝敷色。

大都会的签注上标注佛像来自直隶省正定大佛寺。

这组佛像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

它重要之处就是因为佛像制作采用的是千年前的干漆夹纻工艺。

干漆夹纻现在通俗说法即脱胎漆器,

唐朝制作的干漆夹纻佛像熟知的仅见于日本国宝级财产唐鉴真和尚干漆夹纻像(80.1cm),

由此可见同为唐代的这四尊佛像的珍贵程度。

但由于历史上几乎很少大规模制作干漆夹纻佛像,

因此流传下来的干漆夹纻佛像很少见到。

而从唐代流传至今的几乎就更难见到。

正如大都会艺术馆东方部中国艺术副主任孙志新对馆珍藏的这尊佛像的评价:

这个佛像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或者说中国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它重要的特点就是因为他是一件脱胎漆器,这种脱胎漆器的佛像中国存世的是少之又少,从唐代到现在我不敢说这是唯一的一尊但恐怕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尊佛像之一。

从国内看,在国内还没有看到这么大的保存这么好的脱胎漆器的佛像,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文物。堪称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佛教造像不但是佛教的圣物,更是珍贵的艺术品。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般木雕佛像易受到自然力的侵蚀,

不可避免的会开裂,变形,褪色,不能永久的保持佛像的艺术魅力。

易县三彩罗汉 辽代

1912年就有北京两名古董商向德国汉学家贝尔契斯基兜售了一尊出自易州的等身三彩罗汉坐像,

惊叹于造像高超写实魅力的贝氏对其称赏有加、赞叹不已。

实际上贝尔契斯基曾于1912年夏秋两度“考察”八佛洼,

两次“考察”间隙贝氏尚处心积虑,

多次派人前往易县打探情报,谋求收购这批罗汉造像瑰宝。

据贝氏所记,贝氏1912年11月间的八佛洼之行,

亲眼目睹或确知下落的罗汉造像共6尊,

当地原住民提供的讯息中所涉及的罗汉像则多达9至10尊!

不久八佛洼的罗汉就被盗卖一空,

令人万分遗憾的是村民夜晚将造像盗运下山过程中,

至少有三尊无比宝贵的罗汉像被愚昧无知地打破。

据贝氏称其最早获悉藏匿地点的一尊罗汉造像,至少已经碎成六块!

又百花山一山民曾告知贝尔契斯基,他本人曾试图搬运一尊罗汉下山,结果造像被摔得粉碎!

梁思成先生20世纪初留美期间在其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见到了易县八佛洼所出的一尊三彩罗汉像,

在后来写成的名著《中国雕塑史》中他这样评价:

“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恳切状,要之皆各有个性,不徒为空泛虚缈之神像。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皆由对于平时神情精细观察造成之肖像也。

不唯容貌也,即其身体之结构,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写实为主;

其第三量之观察至精微,故成忠实表现,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

这组秘藏山中的辽代等身三彩罗汉像,早年被认定为唐代作品,总计16尊。

20世纪初被盗运出境的过程中至少毁弃了三尊,

二战期间旧藏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一尊不幸毁于苏军攻克柏林的战火,迄今为止仍存世间者仅只10尊而已:

易县三彩罗汉(局部特写)

罗汉是闻如来说教而通达,是佛教修行的果位,是侍佛,承宣佛法的人物。

据记载,唐代的卢楞伽和王维都曾画过十六罗汉,但没有实物遗存;

不仅书画,即使是雕刻,还没有发现唐代的单尊的十六或十八罗汉群。

到了宋辽金之际,由于连年征战,铜资源严重匮乏。

金代铜禁更严,甚至生活必需品的铜镜也要经官方登记刻款方能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佛造像的质地一时花样繁多,

除原有的铜、石之外,

铁佛像、漆佛像、木佛像、陶瓷佛像、泥佛像,

可以说各种质地都有,至今遗存尚多,就是因为缺乏铜的原因。

彩绘石雕佛像 金代 高174cm

北宋彩绘木雕文殊菩萨像 高109.2cm

明代彩绘木雕善财童子像 高69.9cm

金代彩绘木雕菩萨像 高149.9cm

辽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像 高118.1cm

五尊佛像的陈列布局

唐代阿难陀彩绘石像 高175.3cm

北宋鎏金木雕观音像 高94cm

明代彩绘木雕狮吼观音像 高107cm

元代木雕佛像 高99.7cm

北魏鎏金青铜佛像 高140.3cm 这是已知最大的一座早期鎏金青铜佛像

明代水月观音木雕像 高76.8cm高

明代铅黄铜观音 高38.4cm

北齐石狮 高65.4cm

汉代六博陶俑

六博,又作陆博,是中国古代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

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

其中的古玩法大博,由于是与象棋一样要杀掉特定棋子为获胜,

是很早期的兵种棋戏,被推论象棋类游戏可能从大博演变而来。

六博在汉代流行。

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

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后行棋。棋到水处则食鱼,食一鱼得二筹。更多具体玩法,已失传。


似乎是在沉思!

似乎是在惊呼

西晋龙首青铜器皿

鎏金龙首 东汉精美绝伦之作

鹿形青铜盂 汉代 长11.7cm

瓦当  西汉  直径18.4cm

铜镜 东汉 直径23.5cm

铜镜 东汉 直径10.8cm

错金银青铜剑 西汉
玉剑饰 东周至西汉

从现有的考古出土资料来看,玉、剑结合物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春秋战国晚期,四样俱全的玉剑饰逐渐形成,

到了西汉这种玉剑饰就成了王公贵族佩剑上的重要装饰品,也成为当时社会一种身份的象征。

玉剑饰的材料主要是以玉为主,

包括玉剑首、玉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四种。

汉代的玉剑饰在战国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造型比战国时期的略高,边角抹圆也更加明显,

有的甚至出现了镂空的工艺,这在玉剑饰的历史上还是前所未见的。

汉代玉剑格的纹饰多以兽面纹为主,同时还流行一种高浮雕的蟠螭形象。


龟形印章(左铜 右银) 东汉


青铜  西汉 4.4cm高

绿釉牧羊群 东汉 直径21.9cm


绿釉家禽 东汉

绿釉陶磨坊 东汉 宽22.1cm

绿釉陶羊圈 东汉


绿釉陶灶 东汉

绿釉陶楼 东汉 高84.5cm


这组绿釉陶器的整体展示,有如一册反映东汉生活与习俗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展开。


彩绘陶壶 西汉 高20.8cm

这尊彩绘陶壶,

其绚丽的彩色颜料使用和自信奔放、

挥洒自如的黑色笔触而达成完美的装饰效果展现了西汉时代个性张扬的一面。

六博戏者铜像

两名戏者,两名观者

彩绘陶杯 西汉 高11.6cm

彩绘陶鼎 西汉 高17.9cm

彩绘陶盒 西汉 高17.5cm

玉猪 东汉 长11.4cm

兽形青瓷烛台 西晋 长12.7cm

青釉魂瓶  西晋 高45.4cm

虎形旗杆座 汉代 宽13cm

蛇形柄碗 东晋

青瓷虎子 东晋 长23.2cm

龟形砚台  隋至唐 长29.5cm

镶嵌绿松石、白珊瑚、青金石镀金铜饰 高7cm

彩绘陶骆驼 北魏 高24.8cm

彩绘持盾武士陶俑  北魏 高23.5cm

持鹰陶俑 北魏

镇墓兽 北魏 高31.1cm

供奉弥勒佛像鎏金青铜祭坛 北魏 高76.8cm

彩绘持锄男俑

彩绘女陶俑

彩绘女舞俑 唐代 高15.6cm  

这个陶俑在大都会的标签是Resting Dancer,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个唐朝版的“沉思者”


三彩女坐俑 唐代 高37.5cm 

佛祖与弟子彩绘壁画 新疆公元4-5世纪  23.2 x 26.7 cm

彩绘菩萨像壁画  新疆 公元9-10世纪  36.8 x 33 cm

水彩木板佛像画 新疆 公元6世纪 高59.7 cm

墓葬佛教石雕 北齐

墓志铭 唐代

石棺门板  唐代 152.4cm

彩绘胡人骆驼俑 唐代


白瓷双龙尊 唐代 高51.1cm

双龙尊,又称双龙耳瓶。

其基本特征是:盘口、细长颈、罐状身,二龙口衔盘沿,尾接罐肩,呈双耳状立于瓶口两侧,故名。

从出土资料看,双龙尊出现于隋代,盛行于唐代,

主要流行于东都洛阳一带,其他地区很少发现,唐代以后消失。

已发现的唐代双龙尊有白瓷双龙尊、三彩双龙尊、黄釉双龙尊和铜双龙尊;

其中尤以白瓷双龙尊为多;

铜质双龙尊很少,仅发现一件(保利博物馆藏品)。

唐代双龙尊造型优美,庄重大方,线条圆润丰满,是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

因此,近几年来大量的唐代双龙尊赝品充斥文物市场,其中尤以白瓷双龙尊为多。

从已发现的唐代白瓷双龙尊资料看,

其规格,高者可达六、七十厘米,低者高度则仅有十几厘米,而以25厘米至45厘米者为多。

造型大同小异,变化主要集中在颈部和肩部。

主要可分为细长的素面颈和带有螺旋状的旋纹颈两种。

肩型也可分为丰肩式和溜肩式。

用作双耳的双龙早晚也有变化,早期的龙身较直,带有隋代遗风。

后期的龙身变为弯曲状,龙背贴塑三至五个乳钉,

双龙口衔器沿,双耳直立,头顶塑一冠状物,双龙角一端卷曲贴于冠状物两侧。

整个龙身系手工捏塑而成,显得生动威猛。

唐代白瓷双龙尊,虽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但仍处于白瓷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同时期的其他白瓷器一样,

胎、釉方面仍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黑釉瓶  唐代 高30.5cm

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浊感强,

发色偏灰暗,或偏褐色,或偏黄绿,

不及宋金时候的黑釉釉面玻化程度高,玻璃质感强。

瓷枕  唐代 宽16.5cm 

蓝釉瓷瓶 唐代 高16.5cm

三彩碟 唐代 直径29.7cm

三彩盒 唐代

三彩碗 唐代 直径8.3m

三彩枕 唐代 宽11.1cm

绿釉罐 唐代 高7.9cm

三足瓷杯 唐代 高3.8cm

白瓷碗 隋至唐代 直径11.4cm

三彩罐 唐代

瓷盒 唐代 直径16.7cm

三彩女骑手与马 唐代 高44.5cm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华夏第一收藏  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古玩元素网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典藏,无价之宝!
明代木雕罗汉坐像
绽放千年的“青州笑”,何以改写东方艺术史?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隋唐--清)
山东博物馆青州龙兴寺北齐造像 一
菩提叶彩绘佛像集.二十二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