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不能离开现实、离开政治

京剧不能离开现实、离开政治

(2012-07-09 10:28:57)

这个题目有些“生硬”,可能会引起一些朋友的反感。但是且莫生气,听在下道来。

前文已说:京剧有两个功能,一为教化,二为娱乐。娱乐功能,当然需要艺术性;教化功能呢,自然需要思想性,这就属于政治范畴了。艺术和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都与一定的经济水平相关。平民艺术的二人转,产生于黑山白水之间的广大农村,它的最大观众是农民;京剧,产生于皇宫内院,它的爱好者是皇太后,是王公贵族。这就决定了京剧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必然性。

可能有人会说:《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红娘》……这些剧目与政治有何关联?

笔者的理解是:首先,从总体来说,政治是京剧的灵魂,如果您承认京剧有教化功能的话,如果您认可“京剧是中国的圣经”的说法的话。其次,具体到每一出戏,可能内容上没有什么政治意味,但它们是一定政治背景下的产物,与现实有着某种关联。上世纪五十年代《铡美案》《秦香莲》那么受欢迎,恐怕跟许多新贵弃旧图新不无关系。再次,一个好的艺术形式或一个上乘的艺术作品,必然同时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说政治,人们就反感,因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政党和阶级斗争,这其实是历史造成的对“政治”的偏见。政治,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的政治家,会赋予“政治”不同的内涵。笔者以为,所谓政治,应该是与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反映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愿望。如果这样来定义“政治”,您可能就比较能接受笔者的观点了。

从京剧诞生的那天起,政治就是京剧的灵魂,京剧就是为政治服务的。一些老京剧艺术家对此是认同的。比如汪笑侬,看到“戊戌政变,杀志士,逐党人,死于无辜者不可胜计”,于是,他怀着深切的哀痛,编演了《党人碑》,“观者下涕(张次溪《燕都名伶传》)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梅兰芳。辛亥革命以后,上海的新舞台为讽世警俗、开化民智,推出了一些新编演的现代戏:《茶花女》、《黑奴吁天录》、《黑籍冤魂》。这些新戏保留着京剧的场面,有京胡伴奏,只不过在服装扮相上,趋于现代。上海的这些新戏对梅兰芳启发很大,他在《梅兰芳自述》中写道:“1913年我从上海回来以后,就有了一点新的理解,觉得我们唱的老戏都是取材于古代的史实,虽然有些戏的内容是有教育意义的,观众看了,也能多少起一点作用,可是如果直接采取现代的时事编写新剧,看的人岂不更亲切有味?收获或许比老戏更大。”“不久,我就在北京跟着排这一路醒世的新戏”。

当时北京的《京话日报》揭露了一个开妓院的恶霸张傻子,他逼良为娼,虐待妓女。张傻子的罪恶披露之后,引起群众公愤。北京的地方官顺应民意,制裁了张傻子,并采纳《京话日报》主编彭翼仲的建议,仿照上海的办法成立济良所,收容妓女,教她们读书识字。最后,被拐骗的妓女由她们的亲属领回,骨肉得以团圆。梅兰芳便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编演了《孽海波澜》。这出戏揭露了娼寮的黑暗和妓女受的压迫。

梅兰芳从1915年起,上演了不少新戏,《一缕麻》,《宦海潮》,《邓霞姑》,《天女散花》,《木兰从军》等等。这些新戏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有的提倡忠孝,有的提倡节义,有的破除迷信,有的呼唤婚姻自由。《一缕麻》是批判指腹为婚之荒谬的,《宦海潮》是反映官场险恶的,《邓霞姑》是叙述女性为婚姻跟恶势力做斗争的。

1918年春,梅兰芳推出了一台新戏:《童女斩蛇》。这出戏产生的背景是,1917年秋天,天津发大水。一些人制造谣言,说是得罪了“金龙大王”所以才闹水灾的。只要奉祀金龙大王,不仅能免除水灾,还能祛病致福。许多群众受骗上当。关于“金龙大王”的谣言,当时在山东、河南流传甚广。办理河工的官员,每年要给“金龙大王”唱戏。北京的潭柘寺僧人,也拿传说中的两条大蛇“大青、二青”说事骗人。梅兰芳看到这些现实,“就打算找题材排一出破除迷信的戏。可巧那时北京的通俗教育研究会编印了一些剧本,我挑选了《童女斩蛇》。”((《梅兰芳自述》)故事是这样的:福建庸岭下出了一条大蛇,有人造谣说是金龙大王下凡,每年八月要用童女祭蛇。八个女孩子先后葬身蛇腹。这一年又到了祭蛇的时候,童女李寄挺身应募,身怀匕首将蛇杀死,并把设局骗人的女巫扭送官府,为民除了害。这出戏很有强的针对性,初次上演,就受到群众欢迎。因为这个故事很容易让观众和某些现实联想起来。

这些新戏反映了梅兰芳可贵的思想意识:戏剧,要为社会教化服务、为社会现实服务。至于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梅兰芳排演了《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等,大家一般都知道,就不用细说了。

再来看马连良。1938年,北平已经处于日寇铁蹄之下。马连良和他的“扶风社”排演了一出新戏:《串龙珠》。这是根据山西梆子《反徐州》改编的。戏中说的是元朝末年,徐州百姓不堪徐州王的残暴统治,在徐达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的故事。徐州王名叫完颜龙,显然不是汉族。他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徐州百姓忍无可忍,拥戴徐达带头造反,杀死完颜龙,打败了前来镇压的元兵,占据了徐州。这个戏的内容及其思想,在当时肯定是相当敏感的。演了两场之后,被日伪当局下令停演。

由此可见,用京剧为政治服务,并非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

笔者以为,唱念做打,不过是表演形式;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戏剧的内容必须有故事,有故事就有主题、有思想。而戏剧所表现的故事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尤其能吸引多数门外汉、下里巴人。先把观众吸引到京剧舞台前面来,然后京剧才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发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的功能。所以,您让小女孩唱《苏三起解》,让小男孩唱《贵妃醉酒》,这能吸引多少孩子的兴趣?这样就能为京剧培养出新的观众来?我看不然。因为这里没有任何思想性可言,对唱的孩子和听的孩子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好戏,必然要表现好的故事,好故事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要贴近时代生活、贴近群众思想,要能引起群众的共鸣。赵本山的《卖拐》之所以能引起观众会心的笑声,不是因为社会上确有许多“大师”用诊病、治病“忽悠”人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梅兰芳与近代京剧改良
连载:梅兰芳的艺术和情感(10)
风华绝代 | 言慧珠绝版时装照合辑
泰州—梅兰芳公园  
32梅兰芳先生《晴雯撕扇》《千金一笑》剧照集锦
【游龙戏凤】京剧梅兰芳演出录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