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苟”改“敬”姓,何必拿祖宗说事

祖上本来姓“敬”,却因犯了皇帝的名讳而被迫改姓“苟”。日前陕西商洛市560人通过公安机关成功改回祖姓“敬”。(据10月14日《三秦都市报》报道)

“苟”改“敬”姓,我看只缘如报道所述:“‘苟’‘狗’同音”, 苟姓人“常遭人戏谑备受尴尬”。只是,论以民俗,或随父姓,或随母

姓,乃社会主流,亦即沿袭;“血统论”尚且早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苟”和“狗”更有什么干系呢?谁要是“戏谑”,也就是谁的不对;因别人的过错,而烦恼,而兴师动众,着实不必。

有苟姓人说:“祖先原姓‘敬’,某代朝廷中一‘敬’姓大臣犯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忍辱改‘敬’姓为‘苟’姓。”,则不免有悖历史、“为赋新词强说愁”了。譬如,小说《说唐》中徐茂公,原型即上了凌烟阁的初唐名将徐世责力,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称徐责力,又因战功,赐姓李,《新唐书》作有“李责力传”,——在封建社会,避讳皇帝名字,本就是常态。“敬”改“苟”姓,据查是五代时事: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文”姓。——若谓“苟”姓谐“狗”、“忍辱”了;改“文”姓的,又作何讲?再者,避讳皇帝名字成“苟”姓,也不单“敬”姓一家,史载南宋时,有“勾”氏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为“句”氏,后来有的加草头成“苟”姓,——人家倒是不忌讳谐“狗”的。

商洛“苟”氏族人实在要改,还“召开了五代族人会议”,那去改也便是了。商州公安分局满足愿望,“安排民警远赴河南、山西等地调查”,也可算劳心费力、亲民之举。

只是这“苟”姓,远非上述两支;据查,源流至少有六。譬如,传说中一出黄帝,《国语》载:“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譬如,一出北魏其他姓,《魏书》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譬如……——以上两支要是不满“苟”姓,尚且可借称“祖上……因犯了皇帝的名讳而被迫改姓‘苟’”、“忍辱”了云云,——沾沾祖宗的光;要是另几支“苟”氏要改姓,又当以何为理由呢?!

其实,姓名权,包括姓名变更权,本是公民权利。而商洛市此一托古改“姓”之事,所折射出的,也正是姓名变更权未落实处,现实中公民变更姓名之难吧?!

苟姓与狗史上可有渊源?——

1苟姓源流考辨

苟姓起源与我华夏其它家族姓氏之源出大同小异(也许略复杂些),因此也就无所谓苟姓源出于对于狗的祖先崇拜、对于狗的图腾崇拜之说。我们这里重点落墨的乃是苟姓源流还有自狗姓出一说:“汉时人狗未央,其后以苟为姓”。但是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狗姓(汉正史如《史记》、《汉书》均不见载,见于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正字通》)是真正的姓氏吗?如果是,狗为姓氏又源出于何处?有专家自以为是的论断说:狗姓在历史上是存在的,源出于其对于狗的祖先崇拜、对于狗的图腾崇拜。可信吗?

敝人认为历史上没有狗姓或者说狗姓尚未成熟即告结束,也就更遑论其源出于其对于狗的祖先崇拜、对于狗的图腾崇拜。两点理由:

⑴我们先看最有可能以狗为姓的以“狗”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民族、家族——盘瓠其族:苗族、瑶族、畲族等。

自应劭《风俗通》、范晔《后汉书》记述了高辛帝女配盘瓠的神话传说后,史籍中多有关于“盘瓠蛮”的记载。如《水经注》卷三十七曰:“今武陵郡即盘瓠之种落也。”《南史》卷七十九载:“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通典》卷一八七记述南方蛮夷“其在黔中、五溪、长沙间,则为盘瓠之后。”《文献通考》卷三二八云:“盘瓠种,长沙、五溪蛮皆是也。”由此可知,秦汉时期,在荆州、雍州和黔中、长沙、武陵五溪地区,居住着一个庞大的以盘瓠为图腾的民族集团。盘瓠何许人也?应劭的《风俗通》,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和范蔚宗《后汉书·南蛮传》等皆有记载,其中《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最为详尽: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日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皇帝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凿之结,著独力之衣。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日蛮夷。”

盘瓠传说实际就是用朴素唯物主义生命观阐释人类起源问题。关于盘瓠的出生,东晋干宝《搜神记·盘瓠》载:“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医为挑治,得一虫大如茧。妇人置之于瓠中,覆以盘。俄顷化为犬,因名盘瓠。”《风俗通》又载:高辛帝“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将犬覆缸内七天可变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间,公主怜夫饥渴提时开缸,龙犬果是人肤。但颅欠之。帝仍以女配盘瓠。”干宝《搜神记·盘瓠》记载:作为“南蛮”始祖,盘瓠后人被称为“蛮夷”,“今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当时生活在今天陕西南部、湖北江汉平原、四川省、湖南及黔东、渝南、鄂西地区、江西省的广大区域的“蛮夷”,都是“赤髀横裙”的“盘瓠子孙”。

就是这些以公然以犬(狗)为始祖崇拜的盘瓠其族,其以什么为姓氏呢?湖南江华湘江竹市及广西罗城等地有《十二姓瑶人来路祖途》存件记载:平王一十八年寅卯岁,景定元年1206四月初八,洪水泛滥,淹没天门,七天七夜,人民尽绝,平王派发二男,与天子三女(伏羲兄妹),以槐阴树为媒,拜结为夫妻,于是繁衍出百家。盘瓠自然是百家姓中的一姓,他的六男六女,又分赐十二姓:盘、沈、鲍、黄、咛、邓、周、赵、胡、唐、雷、冯。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试想:一个公然以狗为图腾、为始祖的少数民族(蛮夷)尚且不至于以狗为姓,何况开化甚早汉族地区呢?(更何况狗未央还是汉廷臣子)那么狗未央其名还是见载于史册作何解释呢?狗未央的狗是源出于其对狗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吗?

⑵“狗未央”或者说“狗未央姓名现象”分析

敝人认为,所谓“汉有大臣狗未央”虽不见载于正史,但狗未央也许确有其人。但是,狗未央并非姓名,而是其人的代称。所谓狗未央,即是在未央宫(代指汉朝宫廷)担任狗监的小官的代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代称呢?其实并不新鲜:古代从事贱业的人常被社会以其职业加名来称呼其人的,如:医、乐、巫、屠、优、卜等而其本身的姓则被忽略(而且有的从事贱业的人根本就没有姓氏),便是贵族,也有以职官名称为姓氏的,如:史、仓、库、司徒、司马等。如:从事医生职业的名医医缓,又如从事乐工职业的名家乐旷,再入将军司马牛等等诸如此类,不绝于史。因此,以狗监为职业的“狗未央”的出现,乃是以职业加名字为其称呼的稀松平常之事。而这个医、乐、巫、屠、优、卜、狗等本身即非姓氏,即便乐等演变为姓氏(如乐毅、乐羊等),也是因为乐本身带有的贱业歧视比较轻微。而狗则不然,成语中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苟蝇营、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狂犬吠日、鸡鸣狗盗、鸡犬不宁、狗吠非主、丧家之犬等等皆是贬义,更遑论其它与狗有关的歇后语、谚语了。因此,狗未央之后,鲜见再有以此为姓氏者(当然雍正皇帝令其弟姓阿奇那(猪),赛思黑(狗)本身即是侮辱之意,故又另当别论)。

因此我们说,狗不是姓氏,或者说是可能演变为姓氏却并未发育成熟的“未熟姓氏”。狗未央或者说狗未央姓名现象的出现,不过是中国姓氏发展史上以职业加名以合称其人的文化习惯而已。因此有的学者的在其所谓的“奇怪的百家姓”[3]中的大惊小怪状实可笑耳。

相关资料  1000多年前,后晋一个"敬"姓大臣因冲了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宗族忍辱减"文"留"苟",改姓"苟"。千余年后的今天,登封市唐庄乡"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   这种因历史原因造成集体要求改姓,国内罕见。登封市公安部门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人格、尊重人格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调查,找到了依据,准许唐庄乡"苟"姓人改姓"敬",近日,要求改姓的群众拿到了新的户口簿。   集体要求:"苟"姓村民要求改姓   2005年5月的一天,登封市公安局局长马会强"大接访"。一大早,-群老乡来到控申科,这个推那个,那个让这个诉说,个个脸上愁云密布。马局长以为其中另有隐情,就让他们分开诉说。谁知一说明,原来他们是为了后代不再受姓氏之累,集体来要求改姓的。   唐庄乡玉台村村民苟某诉说了姓"苟"给他造成的诸多尴尬。他因为做生意,经常外出,公众场合熟人出口介绍时,他和听者都感到很别扭,有人还以为介绍人在开玩笑呢,不知该如何称呼,十分尴尬。有时买东西开发票,很容易被写成"狗"姓,让人感到很气愤。   另一位苟姓村民也说,有人用电影里那条警犬的名字叫自己"卡尔"。最不堪忍受的是,有人见面干脆连什么都不喊,只用叫狗的声音"嗷嗷"地叫。他有个女儿叫会丽,有些男同学恶作剧喊她"狗狐狸",孩子心里很感屈辱。   提起"苟"姓,唐庄乡郭村村民苟凤更是一脸气愤,她说,姓"苟"可苦了娃娃们,孩子长大了介绍对象时,女方一听男方姓苟,先是"扑哧"一笑,接着就是摇头。特别是上学的孩子,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变相辱骂,搞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有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哭着和爸爸、妈妈商量要改姓妈妈的姓,不再姓爸爸的姓。   鉴于这些因为姓氏带来的尴尬事,唐庄乡玉台村、张村等地的"苟"姓村民集体来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改姓"敬"。据他们反映,1000多年前,他们祖姓"敬",五代十国时期,有个皇帝叫石敬堂,朝中有个大臣姓敬,为避名讳,皇帝下令把大臣"敬"姓的文字革去,改为"苟"姓。   郭俊朝在群众中调查时,一位"苟"姓老人说他们祖上是从荥阳迁移过来的,于是郭俊朝与内勤宋秋云一起专程赶赴荥阳查询。   在荥阳,郭俊朝在众多"敬"、"苟"两姓群众中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晋王身份起兵,夺取了后唐政权,改国号晋,迁都开封。在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被定了罪,朝廷下令,所有敬姓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亲人,忍辱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让家人逃亡各地。就这样,敬姓大臣的部分家人逃散到山西一个叫雷家垌的地方,后来,这一支中部分人又迁到现今荥阳的刘河镇雪沟村。至于在登封唐庄乡居住的"苟"姓人,是解放前这些人的祖辈到登封逃荒要饭,在唐庄乡玉台村给人扛长工,落户在此。现在,荥阳、巩义、新密等地都有"苟"姓人,而且在荥阳,已经有一些"苟"姓群众因为同样的原因改回祖姓"敬"。

二、苟姓音声考辨

先看史册记载的苟字标准语音:唐·《元和姓纂》注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清《康熙字典》注“苟”字音声曰:[唐韵][广韵]古厚切;[集韵][类篇][正韵]举后切,音垢。这个注定即是引用[唐韵][广韵]注“苟”之音声为古厚切;又引用[集韵][类篇][正韵]注“苟”之音声举后切,并且明言音垢——即是说苟读作垢。当然,古韵与今韵之间差距甚多,能不能以之为参照,说苟字注音即为去声且不同于狗还得另当别论。而《康熙字典》在注“狗”则同引[唐韵]古后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并补充说可能音同“苟”。我们看到,张玉书、陈廷敬的这个模糊注定是不同于今天苟狗完全相同音声的《现代汉语词典》的注定的。但是,张玉书、陈廷敬(皆为京官)的注音很能说明苟姓在北京方言区的音声,关于“敬作姓时读苟”的掌故很能说明问题:

大清乾隆年间(约一七四零年)-,苟莲峰(苟华南),进士起家,蜚声瀚菀,山右司衡,南沙出宰。乾隆皇帝以为苟姓不雅,乃御笔于苟旁加反文,赐姓为敬。苟莲峰虽接爱了皇帝御赐其姓之写法,但仍坚持以苟字的园通叶韵为发音,即发音上仍然从苟而不从敬。

从这段掌故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两点:1、继承祖德的苟莲峰在姓氏上敢不从帝王,很可能在其方言语音中苟(作为姓)与狗不同音声,没有不雅的地方,故而阳奉阴违。2、在北京(清都)方言区内苟狗相同音声,有不雅,故而乾隆赐姓。是这样的么?

再看地方语音分析:在苟姓主要分布的地域中(川、鄂、甘、陇、豫等),由于方言语音存在的客观原因,“苟”的发音因地方各别而音声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苟(苟姓之苟)与狗不同音声。以苟姓族人广布的四川南部县(上例中苟莲峰即南部县马鞍山人)、仪陇县、苍溪县等川北县市为例,此区域的方言语音中,苟作为姓氏所发的音调乃为方言语音中的去声(512),而狗所发的音调乃为方言语调中的入声(51),而值得注意的是舍苟为姓氏的意义之外,其发音则与狗相同,如方言语音中的蝇营狗苟、一丝不苟等皆与狗同音。因此,在此区域的方言语音中由于苟(作为姓氏)与狗发音的明显区别,而这种苟作为姓氏的音调不同于狗,或不同于苟做其他意义解时的语音现象,在苟姓族人分布的甘肃、河南、湖北等地皆呈现出类似的情况。因而苟姓族人在他们生活的方言语音区类生活千载而与他姓族人相安无事,并无尴尬。但是,方今以《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注苟字为姓氏与做其他意义解时笼而统之曰:Gǒu,恰是这个不严谨、不细密,缺乏科学考订、缺乏人文关怀的笼而统之,让其为参照并通行全国的普通话带给苟姓族人以挥之不尽的屈辱、尴尬和无奈。于是河南、甘肃苟姓族人要求改苟为敬的现象便在情理之中了。

既然载有“苟”字标准音声的史册古韵(如《康熙字典》)与今韵(如《现代汉语词典》)各执一说(当然,《康熙字典》的编者张玉书、陈廷敬虽据《正字通》编撰,但其注调则难免北京方言的影响),或者说因古今韵不同而音声不同;而各地域的方言语音中由于苟(作为姓氏)与狗发音的明显区别。那么,苟作为姓氏,其注音注调(音声)则需重新考量。

结语:

作为最具有发言权的苟姓族人,敝人认为苟作为姓氏的注音注调当从人文关怀之层面,结合历史语音语调,并考虑到其姓氏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之关系的谨慎注定。敝人认为,我们完全不必将我姓由苟改为敬(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此二者本身即有避讳与赐姓等诸多历史渊源),我们只要求《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等的编辑先生们将苟字作为姓氏讲注音注调时,将其音调与狗、或苟作其他意义解时的音调区别开来,即给苟作姓时注音调为入声:gòu。这样,既能见到家族演进的历史遗迹,又能感受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乾隆尚且能认识苟姓到不雅而赐姓,开明的今天社会岂不如哉?),还能摆脱普通话日以普及给苟姓族人带来的诸多不便,一举三得,皆大和谐。

“敬”氏与“苟”氏的关系

关键词: 敬氏 苟氏 关系

苟姓的起源:

经义述闻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宜宾多此姓。

汉代时,苟子后人因避讳而改孙姓。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姓苟,名况,又称苟卿,是苟姓家族人的骄傲。但到汉代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苟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之讳,他下令苟姓子孙不得姓苟,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的苟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苟姓也成为汉代"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姓氏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地为氏,二是以名为氏,三是以图腾为氏,四是君主赐姓、五是改换姓氏、六是以姓为氏等。姓氏源于图腾名称,这是满汉两族姓氏起源的一个。据董家遵考证,汉族的偃、女鬼、女云姬、女先妃、女页姜、妫、娠、嫂、姒等十二古姓分别是由鼠、牛、虎、麒麟、龙、蛇、马、羊、猴、鸡、犬、象等-十二个图腾演化而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狗年聊“狗”姓,苟姓居民为何改姓敬? | 私享汇
沈阳有731人姓苟:因与“狗”谐音 有人曾要求改姓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并非铁律,中国历史上改姓的现象很普遍
姓与氏是一回事吗
清朝灭亡,满人改姓,如果您身边有这几个姓,他可能是富察氏后人
这个姓氏因为太尴尬,孩子宁愿随母姓,也不愿随父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