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报推出“四川百家姓” 专家读者齐点赞
本报推出“四川百家姓” 专家读者齐点赞
2014年04月12日



  

  上周六,华西都市报推出了“四川百家姓”报道,以“古蜀三姓(昝、谯、税)”、“名门望族(文、卓、陈、苏、常)”、“当今大姓(李、王、张、刘、陈、杨、黄、周、罗、何)”、“稀有姓氏(黑、虎、巨、莽、盘、辜、开、天)”开篇,在清明节当天,为读者提供了一盘较为丰富的姓氏文化大餐。
  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各姓氏家谱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华西都市报热线028-96111接到大量读者来电,讲述自己的姓氏及祭祖故事,希望华西都市报能将这场文化盛宴延续下去。
专家:
“四川百家姓”报道 点赞!
  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分会会长王成,4月6日在都江堰市出差住宾馆时,看到华西都市报4个版面的“四川百家姓”报道,心情额外激动。他认为,华西都市报是四川报界第一个舍得投入版面普及四川姓氏文化的纸媒。
  王成说,姓氏文化是凝聚全球华人最有力的纽带,是连接全球华人最便捷的桥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取精神。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别忘了自己姓什么”,就是强调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清晰恰当的自我定位。
  央视“百家讲坛”去年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后,引发了人们对《百家姓》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书的热议,再次掀起了姓氏文化研究热潮。部分地区成立了很多家谱学会、姓氏学会,通过发掘当地家谱文化,研究当地移民史,延续当地文脉,以充分发挥姓氏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1月,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又为姓氏家谱文化研究增添了动力。民间纷纷修谱编谱,特别注重保留老谱的“家训”、“家规”以存史实,制定新“家训”、“家规”,注重剔除其封建糟粕,与国家大法接轨;保留家族丧葬、祭祀等传统习俗,简化繁琐的程序和环节,与时代合拍;注重文化道德精神遗产的挖掘和继承:将家族成员中那些名贤修身齐家之本、事业成功之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业绩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风尚等,认真加以总结筛选,让其发扬光大。
  王成认为,华西都市报推出“四川百家姓”介绍姓氏文化,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体现。
研究者:
让姓氏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在彩旗的引领下,一支扫墓队伍逶迤前行在油菜花田间。从懵懂的孩童到白发老者,来自江安、兴文等地的700余位谢姓人朝着宜宾市兴文县光明坝前进。今年清明节,像这样的大型祭祖活动,在四川各地不在少数。
  四川宝树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世俊说,每年清明节,在四川民间,都有大量的祭祖活动进行。这些姓氏家谱研究学会组织的祭祖活动,大多遵照古法进行,主要是给各地的同姓人提供一个祭拜祖先的平台。在读过华西都市报“四川百家姓”的报道后,他希望能将古法祭祖的过程分享给广大读者。
  谢世俊介绍,古法祭祀的步骤很繁琐。“谢姓在宜宾市的入川始祖有80多个,所以就以始祖申伯公为祭拜对象,周宣王封申伯为谢姓。”首先,将祖先的牌位、遗像等供奉起来,备好冥纸、贡品等,然后再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穿上祭司服装,遵照传统礼仪进行祭拜。双手握香,向天和祖先各叩拜3次,将香插进香炉,随后再由其他人员共同跪拜祖先或站立默哀。
  除祭拜先祖外,祭拜活动还为同姓人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谢世俊说,目前宜宾市的谢姓人达3万多人,“湖广填四川”时来到四川的,距今已有280年历史,当年分散的祖先,后代们则有可能在祭祖这种活动中再“认亲”。2010年,谢世俊参加清明会,结识了十余个来自四川、云南等地的人,大家字辈相同,祖籍也一样。由此,谢世俊推测大家都是同一祖先的后代,“以前可能是一家人。”
  中华余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体福也表示,“祭祖这类活动,能给不少同姓人提供机会。”一般来说,祖先分手时都会有“分手诗”,分散的后辈在这种聚会中,能通过“分手诗”或字辈来“认亲”。华西都市报推出“四川百家姓”报道后,广大读者对自己的姓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将让姓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读者:
百家姓报道是一种人文关怀
  华西都市报“四川百家姓”报道见报后,在宜宾引发了空前反响,宜宾市场上销售的当期华西都市报被读者抢购一空,一时之间,洛阳纸贵。由于报纸买得不够,宜宾的姓氏家谱研究爱好者还复印了几百份,分送给其他人。4月9日,筠连县姓氏文化学会专门为此召开常务理事会,决定长期重点关注华西都市报“四川百家姓”的报道,并安排了购买和发放办法。
  除姓氏研究的学者、专家和爱好者外,“四川百家姓”的系列报道,也引起了广大读者对姓氏文化的浓厚兴趣。
  家住彭州市团结街的弓明虞先生,是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读了“四川百家姓”的报道后,他致电华西都市报热线电话028-96111表示,百家姓的报道,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弓明虞的姓氏是四川稀有姓氏之一,当其他稀有姓氏分享自己的姓氏故事时,他一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他希望能通过华西都市报,分享弓氏家族从陕西迁徙到四川并定居下来的故事,并将珍藏的族谱展示给华西都市报。
  记者在彭州的家中见到弓明虞。他表示,上世纪60年代,其父弓怀远留下的《家谱》散失遗尽。为完成长兄的遗愿,他从90年代开始,踏上了《家谱》编写之路。在探索中,他发现弓姓祖先弓銮在明代时,从陕西省蓝田县迁往四川,在龙安府平武县定居下来。探索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这样的研究一直没有机会展示给同宗的弓姓族人,令他十分遗憾。在民间,有很多人在为追寻祖先的姓氏文化而努力,这样的文化需要一个权威平台来展示,华西都市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华西都市报记者崔燃肖茹丹
敬告读者
  华西都市报4月5日推出“四川百家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反响。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报周末“宽窄巷”副刊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如果您的家族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想把对姓氏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如果您想得知自己姓氏的根源和故事,如果您想寻找在川宗亲家族,欢迎拨打华西都市报热线电话028-961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湖广填四川:冒籍和改姓是个特殊现象(图)
“湖广填四川”真相解密
全球华人寻根“路线图”
牵手“成外”预约成功·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
百家姓里这些姓氏你都读对了么
【传统文化】百家姓里姓氏你都读对了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