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沂市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研究_临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临沂市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研究

                       临沂市建设局  李作良 

 

一、我市城镇化战略实施情况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大临沂、新临沂”为总体目标,把实施城镇化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以中心城市崛起带动经济社会发展。2006,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602²,总人口1022.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1.5%。据测算,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加1.5个百分点。目前,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城市用工的需求形成了农村人口大规模转移的潮流,我市在未来1015年内都面临着推进城镇化的任务。在此阶段中,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平稳、健康地向城市转移,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市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临沂市历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全省、全国情况比较如下:

年度

全国

山东省

临沂市

1999

 

36.7%

28.7%

2000

36.2%

38.2%

30%

2001

 

39.2%

31.5%

2002

      39%     

40.3%

32.9%

2003

 

41.8%

34.5%

2004

41.8%

43.5%

38.09%

2005

43

45%

40%

2006

43.9

46.1

41.5%

按照城镇化发展趋势,2020年临沂市城镇化发展状况为:

年度

总人口

城镇化率(%)

城镇总人口

中心城区人口

县城人口

镇驻地人口

2006

1022

41.5

424

103.45

155.5

165

2010

1042.6

50.7

528.6

155.6

189

184

2015

1068.9

58.2

622.1

218.1

229

175

2020

1096

64.2

703

290

259

154

二、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较低。

2006年,①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3.9%,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为46.1%,我市城镇化水平为41.5%,与全国、全省还有明显差距。②《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报告(2006)》中,我市城镇化质量指数为51.12%,低于全省57.09%的平均水平,在全省17市中排第11位。

城镇基础设施承载力相对于城市发展有差距(城区)

一是供热管网建设不能满足需要。2006年城区供热面积1268m2,城市采暖热负荷为3110m2,集中供热普及率只达到40%。到2020年,城区供热面积将达到8246m2,临沂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要达到80%,城区热源、热网建设总投资需要20.74亿元,每年需投资1.48亿元。

二是城市供水需要加强。兰山城区居住人口66.95万人,2006年尚有50%的人口采用地下水;河东区自来水普及率只达到60%左右。到2020年城区供水人口将达290万人,需新增供水能力60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水厂建设总投资11亿元,每年需要投资0.79亿元。

三是城市污水、排水系统需要配套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区雨污分流、截污管道、管网建设不配套。2006年城区污水排放量7441m3,排水管道总长1380,到2020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5%,排水管道密度达到8/²需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3m3/日,投资7.95亿元。

四是环卫保洁水平需要提升。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较低,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城区主次干道面积1740m2,机械化清扫面积296m2。到2020年,中心城区道路面积将达到4600m2,机械化清扫面积将达到1840m2以上,需增加清扫车92台,投资3237万元。城区需增加垃圾收集站600座,投资9000万元。

五是城市道路路网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兰山城区有18条(段)断头路、11条道路需要拓宽改造。兰山城区现有道路打通需投资2.6亿元(不含拆迁费用)。到2020年城区需增加道路面积2860m2,投资46亿元,平均每年3.29亿元。

六是城市生态工程和生态项目建设滞后城区37%的新建小区达不到绿化标准。公共绿地达不到500m一处的要求。到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须45%38%,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103504350公顷,总投资10亿元,每年投资0.71亿元。

七是城市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兰山城区集中了我市80%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广场3处、电影院4座、公园等旅游场所4个、大型商场近20个、学校近30所,城市公厕、停车场、公交车辆也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三区现有219座公厕,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4/万人的标准,到2020年,需新建941座公厕,总投资1.41亿元。兰山城区现有机动车停车位4950个,面积12.4m2,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人均0.8 m2标准。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290万人,需增加停车泊位面积220m2城区现有公交车辆872标台,运营线路长度502公交客运量43万人次/日,公交乘座率仅为16%,到2020年,城区客运需求规模将扩大到120万人次/需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适时在城区建设城市轻轨系统,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八是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含9县城)55.16万户,192.21万人。其中,居民家庭年收入低于2.7万元的有35.43万户,占64.23%;人均居住面积小于10m2的有3.2万户,占5.8%。2010年前,我市需建设27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平均每年开工90.6m2。政府需要划拨土地2700亩,平均每年900亩。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建设资金需求量大。

我市城乡发展不平衡。大型基础设施集中在城区和各县城,多数乡镇基础设施薄弱。县城建设投资渠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长期制约着城镇发展。按国际惯例,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一般应占GDP3%-5%。按2006GDP1400亿元计算,我市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应保持在42亿元到70亿元之间。2006年,全市城建投资38.8亿元,其中,市区完成投资31.2亿元,占总数的80%。各县投入市政设施维护建设的财政性资金不足。2010年,临沂市区仅管理维护资金就需要3.5亿元,到2020年,需要资金7.6亿元,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管理、维护的需求。

(四)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020年,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性人员应达到50万人(包括建制镇)。目前,城建管理人员只占事业性从业人员的7.6%,全市范围内“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尚不健全,需发挥各区、办事处、社区和单位的作用,形成阶梯式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政企分开、干管分离、责任明确、考核严格、监督到位、科学高效、责权利统一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三、实施城镇化战略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大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标考核力度。

一是要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市、县(区)、建制镇三级城镇化动态监测评价机制。2006年,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区要建立城市化监测评价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但目前,大部分县区城镇化监测评价工作仍流于形式。二是重视对城镇化工作的理论研究,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人口迁移政策,积极应对城镇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通过调整城区人口分布,逐步引导人口向新区转移,吸引农民向小城镇集聚,促进人口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分布。同时,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财政、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促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完善城镇结构体系。坚持“重点做大临沂城、加速提升各县城、优化布局重点镇”的思路,实行城市乡村一体谋划,三次产业协同推进,形成“一心七轴”(以临沂城为中心,莒南、临沭、郯城、沂南—沂水、蒙阴、费县—平邑、苍山为“七轴”)的城市结构布局,构建起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小城镇—中心村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城镇化的道路与模式有多种选择。一是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城市群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活力,特别是首位城市在一定范围内起主宰作用;二是在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城市也可以通过网络作用,以专业化的优势来显示较大的发展活力。因此,要重视大城市的主导作用和带动辐射作用,9个县城也应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区域内平衡发展的作用

(三)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滨水、商贸、文化”特色,加快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临沂城市品位。要坚持“北山、南闸、东泉、西路”的空间格局和“南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北文”(文化、行政)、“中商”(商贸、物流)的功能布局,“以河为轴、跨河东进”,“一河五片、组团发展”。

一是以“水”为魂,按照建设“大水城”的目标,重点实施两系、九河水网贯通工程。沿河修建330的滨水道路连线,通过“大水城”建设,把市区和7个县城紧密联系起来,适时将费县、临沭划入中心城市区,撤县设区。将郯城、临沭、费县、沂南纳入中心城区的“半小时工作圈”,其他县都在“一小时”之内。通过沿河综合开发,建设快速通道,形成交通便捷、纵贯全市的沿河经济带,拉动各县区房产、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河200万人以上的人口受益。

二是以建设鲁南苏北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经济大市、商贸强市、宜居城市、文化名市”为目标,以老城为依托,以沂河为城市中心轴,实施“以河为轴、两岸开发,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促进经济腾飞”的战略,优化完善城区道路网络体系,增加城市出入口和快捷道路连接,强化其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步伐,搞好城区河道两侧100200以内、铁路沿线100以内的土地控制,先植“森林”,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使临沂形成特色突出、城水交融、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越的城市。

四是合理设置卫星镇。罗庄区、河东区有9个街道在城区外,远离市区且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完善。因此,必须将部分街道作为中心城区的中心镇、卫星镇。根据临沂市的发展方向,应设立卫星城镇,将兰山区义堂镇、半程镇,河东区的汤头、相公,罗庄区付庄、册山作为中心城区的卫星镇。卫星镇应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符合大城市郊区特点的劳动密集型、都市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壮大城区规模,缓解市区发展压力。

五是全力实施好五大工程:一是南坊工程,为我市建设集行政、文化、商业、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政服务中心。二是滨河工程。建设环城水系,使城区“水水相通,沿水建路、建绿、建景”,成为城市旅游的风光系统。三是加快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要实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使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四是批发市场提升。运用现代物流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理念,改革体制,转变机制,提高档次和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五是城中村改造。目前,兰山城区建成区面积60.2²,人口87万人(含流动人口),人口密度达到1.45万人/²,达到宜居城市的人口极限。而河东区、罗庄区的人口聚集能力相对不足。2020年,在23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涉及城中村改造的有 235 村、14.93万户。兰山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应以商业、文化、科技、办公业为主,有计划地控制住宅建设。罗庄、河东区应以居住、娱乐、宾馆、体育、教育为主,加大住宅供应,以起到平抑房价、平衡人口的效果。

()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县城建设水平。我市有9个县城。沂水县、郯城县、平邑县、莒南县发展基础较好,对于临沂区域地位的提升意义重大,应促其膨胀规模,增强综合功能,形成规模效益,2010年左右,培植成为中等城市,将沂水县、郯城县升级为县级市,人口规模达到22万—27万人,2020年达到32万—40万人。沂南、苍山、蒙阴县应以产业为纽带,加强与中心城的联结,在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上,更加紧密地融入市区一体化建设。2010年,人口达到15万—23万人,2020年达到23万—33万人,形成一定规模的小城市。

目前,9个县都有工业园区,应当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向规模集群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县城集中。一是要搞好社会性、公益性城市公共产品和设施的规划,由政府强制性地提供用于防灾、医疗、教育、商业及公厕、垃圾收集、绿地、停车场、体育场等城市公共产品用地。二是加大对县城道路、排水、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与县城规模的扩大略有超前。三是突出地域、历史、人文特色,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发展金融、中介服务、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和物业管理。

(五)重点扶持中心镇,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为保证人口向城镇集聚,必须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拓展城镇就业空间,政府应给予中心镇重点扶持。一是因地制宜,注重地方产业和资源优势,形成工业主导型、流通贸易型、旅游观光型、科技示范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等“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二是商贸建市、商贸兴市、商贸促市的战略向小城镇延伸,进一步聚集人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

鉴于我市小城镇规模较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的客观实际,我市应采取措施,重点发展建设沿主要交通干道和沿主要河流的中心镇和重点镇,使小城镇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解决小城镇发展分散的问题。要搞好“迁村并点、撤乡并镇”。到2020年,使每个中心镇、重点镇的驻地人口达到28万人,其他镇建成区人口不低于1.5万人,使之成为联结城乡经济、安置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要节点和枢纽。

(六)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现有行政村5888个,自然村10163个,其中,居住在村庄的人口有634.7万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将逐渐减少,村庄也将逐渐缩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综合安排村庄减少后的村庄布局问题。到2020年,我市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只有393万人。据研究,村庄人口达到5000人左右的规模比较适宜。届时,只需建设8001000个中心村,就能容纳全部的农村人口。因此,要以县为单位,找准这400450万人居住的中心村(集镇)、居住社区,采取合村、并点等形式,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的布局,避免资源、财力的浪费。

()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城镇资产经营。2010年我市将有100万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依据目前国内每增加一个城市居民,城市建设支付6万元的通行标准,需资金600亿元,按照35%用于城市基础设施计算,仍需210亿元,按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计算,尚有135亿元资金缺口。为此,一是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方向,改革城镇公用事业及其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机制。二是走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建立城市运营公司,作为土地一级市场主体,发挥城市运营公司资产运作和举债平台作用,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城镇建设投资体制。三是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使分散的经营和企业开发行为纳入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政策约束,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四是将城市公共产品纳入开发企业的房地产建设范围之中。政府用于城市建设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入有社会效益且无直接经济效益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项目,以更好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沂正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繁荣市 满足人
市规划局局长孙伟访谈:适应新常态 描绘新蓝图 为“六个临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欢迎您来到中国临沂政府站
临沂中心城区踏上特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年底人口将突破200万
(原创)顺时就势——解读北城规划之一
常德市城区人口已突破95万人
山东17地市级别重定 日照将成大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