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鹿路上的文艺腔(组图)

  ⊙文/杨彪

  假如有人问我,上海哪条马路上文艺青年最多?我以为,不是泰康路,也不是莫干山路,而是生活气息很重的巨鹿路。艺术的浓墨重彩丝毫不会冲撞市声暮色里平静的每一天在巨鹿路上来来往往的文艺青年们懂得这一点。

  这座城市里热爱艺术的孩子们,或早或晚地会与巨鹿路有一点缘分,细说起来,那小马路上还真是“艺光”熠熠。

  巨鹿路675号上海作协,也是巴金长期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的编辑部,那可是广大文学青年心目中神圣的文学圣殿。那大洋房前喷水池中央的普绪赫爱神雕塑,曾经见过多少文学爱好者捧着自己的作品,虔诚地踏上洋楼的台阶呢?爱神花园最早的主人是解放前上海工商巨头刘吉生,当年这宅子里光佣人就有40多个,还养了20多条大狗。爱神塑像是房子的设计者邬达克送给刘家的礼物,专门在意大利制造完运到上海。“文革”的时候,造反派把作协楼里里外外乱砸一气,大字报当墙纸贴,就当他们还未来得及毁掉爱神塑像的时候,样板戏剧组开进了大花园,高亢激昂地唱起戏来,“爱神”在一旁静静地“看”戏。那场景真是戏剧化啊。文艺万岁,做梦有理在任何年代,作协花园的爱神都庇护着这条马路上的文艺腔。

  于是,很多事情仿佛是冥冥中注定一般,各式各样的人在不事张扬的巨鹿路上低调地铺展着他们的艺术梦。比如经常聚集艺术爱好者的渡口书店,是这两年很IN的一个地方,这书店很小,却因为经常举办小型摄影展、新生代作家座谈会而在小资、小文们心中地位很高。其实像渡口这样的小店早在十年前就在巨鹿路出现过,当时是一家叫做“能”的小酒吧,老板是沪上资深艺术青年,“能”虽然后来关了,但老板目前依然是本地艺术时尚圈很有号召力的红人。说起来真是怪,巨鹿路的气质总体上就是趋于低调,无论是作协洋房、渡口还是靠近富民路那家空间设计超棒的日本料理店,都低调到让人路过门牌都留意不到,还有紧挨着作协的上海资格最老的艺校银都艺校,也是深藏不露地埋身于一片幽静的灌木深处。

  将文艺梦一点一点在现实里兑现,这是需要勇气的,也需要耐心。许多人害怕找不到那个舞台。也许,低调可以使人不易浮躁。对梦想的承诺,究竟可以持续两天,两个月,两年,还是二十年?

  舞台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心里的聚光灯没有熄灭。

  银都艺校在老洋房里“造星”

  在老洋房里,踩着擦得发亮的打蜡地板,嗅着窗外陈年古树的香气,大大小小不同年龄的孩子们一起跟着老师唱歌、跳舞、演戏,这是很梦幻的一个场景。所以,巨鹿路700号的银都艺校是一所有点梦幻的学校。而事实上,银都从创办到现在,已经踏踏实实有足足十九年的历史,并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最成功的民营艺校。虽然规模没有公办艺术学院那么大,但是在很多时候,银都照样能与中戏、上戏这样的“明星摇篮”抗衡,许多当红的影视明星,都是从银都毕业的,比如孙俪、戴娇倩、胡彦斌、严宽、陈龙等,他们都是银都的骄傲。甚至连那个著名的滑稽笑星蔡嘎亮,也是早期银都的学员,当年他是成人班里岁数最大的一个,还是班长呢。银都虽然是民办的,也不发文凭,但是招生考试可严格得很呢。从戏剧学院聘请来的老教授们一点不马虎,他们才不在乎什么民办公办,对着有天赋的学生,照样倾注心血去培养。能考上银都的“文艺积极分子”们绝对不可小看,倒是报考年龄不限定,所以,才有当初已二十好几的蔡嘎亮被收进去;而戴娇倩被招进银都的时候只有13岁,刚刚读预备班。

  其实银都艺校更像是一所专业的艺员培训机构,它的做法让人想起解放前大名鼎鼎的“明月歌舞社”,那是中国老一代艺术家黎锦晖创办的,一边教习学员文艺才华,一边给他们实践演出的机会。“明月”诞生了一大批风华绝代的大明星,包括周璇、黎莉莉、王人美等。而且当年的明月歌舞社也是在一幢三层楼的老洋房里,位于常德路,周璇被歌舞社里的琴师带进老洋房面试时,也是13岁。隔了岁月的长河,从“明月”到银都,海派“造星”的传统竟被无意间承袭了。

  做明星要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否则快乐来得不那么痛快”。文学创作那档子事儿还真不好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国内作家都是三四十岁以后才渐入佳境,年少成名的是极个别的两位,其中之一还弄得性别不详。至于张爱玲自己,出名是早,但25岁以后直到临终过得一点都不痛快。所以,搞文学还是别抢早。

  不过,做明星绝对是要趁早的。如今一夜成名的机会太多了,网络炒作、参加选秀比赛、幕后推手……这一切造就无穷机会,也造成巨大竞争。读个戏剧学院或者电影学院要四年,即便是应届生临到毕业也已经22岁,再去和一大群90后、95后的新面孔比拼,已经占不了青春的便宜啦。至于专业水平,四年制本科甚至硕士学位并不见得能让一个演员更会演戏。表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天赋的,进学校只是系统地去学习理论的应用与专业素养,对于艺人来说,真正更有用的永远是实践。但矛盾的是,通常学院派艺术大学限制学生接戏,院方不肯放人经常导致学生错过良好的机遇。其实,四年对于一个演员的系统修炼来说,确实有点长。像香港演艺学院、台湾“国立”艺术专科这样培养演艺人才的地方,所设立的表演系也都是两年制。

  必须年满18周岁才可报考艺院更是让人无奈的门槛。对于一个有明星潜质的小孩来说,18岁以前把精力统统花在升学考的文化科目上,却丢弃掉文艺特长的针对性培养,是对才艺的抹杀。所以,学习时间只需一学年、招生年龄放宽到4岁到25岁的银都艺校,反倒更有利于“趁早出名”,而且并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试想一下,当年从文艺兵退伍的孙俪,如果不是被银都的王卫强校长慧眼识才招进学校,而是死记硬背政治、外语去考戏剧学院的话,20岁那年的她岂不与新加坡选秀比赛的第一名无缘,更不会那么早被海润签约。假如等她读完四年大学再出道,《玉观音》铁定是演不到了。

  香樟剧社的“日出”“雷雨”和

  大冬天室外下着雨夹雪,天气很无情。当人们正烦心于上班下班那点事儿的时候,在银都艺校的小洋楼里,一群年轻人,正全身心地表演着曹禺笔下的“日出”、“雷雨”。舞台不大,台下仅有四五十个座位,可台上的人演得浑身发烫,观众看得全神贯注。

  舞台正中央的窗户是小楼底层的窗,那可是真正的实景呀。窗外的雨水“吧嗒吧嗒”打落在硕大的树叶上、窗台上,是最好的音效,台上的周朴园与侍萍纠结地对恃,他们都输了演员的发挥很好,尤其是女演员的表演,台词与情绪无可挑剔,她将心中的痛苦一层一层撕扯开,男演员随即看见了命运的报应……


  很难相信,这些在曹禺的悲剧里过足戏瘾的“角儿”们,并非专业演员,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在银都艺校学表演的学员们,也是银都香樟剧社的成员,剧社的名字来源于学校花园里一棵高寿的香樟树。他们中有大学生,也有已经工作的白领。每一个片段结束,台下的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虽然有的地方稍显稚嫩,可每一个表演者在演出结束后那种幸福的表情已经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演戏的意义是什么。

  热爱表演、渴望站在舞台上成为万众瞩目之明星的年轻人,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明星梦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实现的。银都鼓励大家做明星梦,也教会孩子懂得,文艺不是目的,而是让我们快乐的方式。从银都走出去的学员,有的继续深造,有的成为很成功的商人,他们即便没有成为千万人中出名的那一个,也可以在各个行业内成为佼佼者,哪怕过着平凡的生活,也始终拥有对文艺的那份眷恋。或许某一天,做过梦的你也可以站在舞台上演一段戏,不管舞台有多大,你的光芒会感动乏味的现实。

  作者:杨彪(本文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老洋房的故事---“爱神花园”
上海老洋房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
【上海老洋房】花园与爱情总相宜:刘吉生与爱情花园故事(作者:陈佩君)
荡荡马路 || 徜徉巨鹿路,领略浓郁的英伦风情
巨鹿路,经典洋房
对不起,这篇《上海荡马路指南》来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