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建构的心态批判教育

用建构的心态批判教育

周彬

不敢说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但人一定是最聪明的动物,毕竟是人类在主宰着这个星球;而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却是要改变和优化这个最聪明的物种,那就注定教育会是一个异常艰巨而又复杂的事业。于是,清楚地认识教育实践就成了一个宏大的课题,而要让教育实践变得更加的令人满足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且,人类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人时,你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差异更大,更难以相互理解,这就导致对不同人群的教育,也会有着极大的差别,很难用其他人群的教育模式或者教育方法,那怕是在其他人群中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教育模式或者教育方法,来教育另外一个人群。所以,我们对教育的现状应该给予足够的宽容,对教育的发展应该给予足够的敬畏,因为用我们目前的智慧,可能还做不到完全理解教育,更做不到把教育做到令我们完全满意的程度。

将不同行业的进步进行比较,你很容易得出结论,教育教学方式的进步是相当缓慢的。姑且不论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最近数年里农业技术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最典型的例子,当数袁隆平院士让粮食亩产量节节攀升。可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对几十年前教育模式的延袭。正因为教育教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滞后于其他行业的技术进步,所以我们对教育的批判与指责就变得异常的猛烈。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对教育的批判与指责时,你会发现,在这些批判与指责中,我们并没有找到教育教学滞后于其他行业的原因,也没有找到教育教学如何提升自我的方法与路径;在这些批判与指责中,我们只是知道了教育与其他行业相比,是多么的不行。更让人觉得难以忍受的是,在当下的教育界和教育理论界,谁越敢批判教育,批判教育越是深入,谁就越是教育智者。可是,这种教育智慧或者教育智者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教育智慧究竟是拿来干什么的呢?首当其冲,教育智慧是拿来批判教育实践的,因为没有对教育实践的批判,就不可能有对教育实践的优化与改变,因为你根本就找不到需要改变或者优化的地方。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往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对教育的批判,都是以优化教育实践为目的的;而一旦教育批判脱离了优化教育实践这个目的,教育批判就会转变成教育批评,甚至是教育抱怨与教育指责。这就失去了教育批判中的积极功能,反倒是把教育批判中的消极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都是最为聪明的人类成员,所以不论是对教育的理解,还是对教育的建构,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总是滞后于其他行业或者专业的。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更需要教育批判中的建构力量,而不是教育批判中的否定功能。

之所以需要教育批判,是因为批判的力量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教育实践,避免我们因为熟悉而把教育现状视为理所当然。可是,当我们对教育实践有了深刻认识之后,既拥有了一举否定教育实践的力量,也有了重新建构教育实践的可能。由于我们比他人对教育实践的了解更深刻,所以批评起来也更过瘾,但这只会让本来就发展缓慢的教育,受到更多的指责与阻碍,从而让家长与社会对教育更加不满,让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更加失望。我们之所以要去深刻的理解教育实践,是因为我们有建构和优化教育实践的使命,任何一个丧失了这种使命感的人,他们越是具有教育智慧,就越容易把教育实践拖向深渊。所以,当我们在批判教育实践时,要持有建构的心态,要拥有优化的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或早或迟地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真正的教育智慧,并不止步于教育批判,而是将自己的教育眼光,投向了如何改变与优化教育实践。到了这个境界,就不仅仅需要教育学者们的笔,也不仅仅需要教育批判者们的嘴,而是需要更为实证的研究和更为实效的建构方案;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理解教育工作者的不易。教育的研究并不是为了揭教育工作者之短,而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甚至是为了更好地扬他们所长。在复杂的教育生态之中,很难说哪一个人能够洞悉这个生态的奥秘,这就需要生活于这个生态环境之中的人,既要有相互尊重的态度,也要与相互帮助的行为;如果大家不共同致力于去建构这个生态环境,反而在相互指责与抱怨,并不会导致这个生态环境更加的生态,只会让这个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的恶劣。

其实,不管是那个因为富有教育智慧而批评教育的人,还是那个因为富有教育智慧而建构教育的人,他们对教育都是有着浓厚感情的;只不过对批评教育的人来说,在看清楚了教育实践问题时,会投入更多感性的力量,所以更多地表现为态度上的批评与指责;而那些旨在建构教育的人来说,他们在看清楚了教育实践问题时,会继续投入理性的力量,从而在认识教育实践问题之后,将自己的教育智慧转变成建构教育的方案与策略,从而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优化教育生态中获得自己的教育成就感。很明显,我更赞成把“教育批判”忍成“教育智慧”,从而做一位因为富有教育智慧而不懈建构教育的人。【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聚焦】学校的使命:把儿童放在课程的中央
新视野·新路径·新生态
数字化战略行动孕育新的教育文化
《“和合”思想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用素养和智慧创新历史课教学
特稿丨特立独行的和谐教育之旅: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学探索的理论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