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萍乡瓦房:一个时代的缩影


x
          作为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建筑形式,瓦房曾是城乡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但岁月沧桑,时光流转,越来越多的瓦房消失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所幸的是一些隐匿在繁华背后的瓦房,朴素而坚韧地熬过了风雨的狂抚,温柔了岁月的催促,留给世界惊艳的一瞥。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不起眼的村落,去看看萍乡那些惊艳了时光的瓦房吧。
  

上栗县金山乡瑶金山寺
" B1 v  u. _; d8 Y+ ]
湘东区大屏山吴楚古刹
       中国传统的瓦房最初主要出现于寺庙、宫殿等建筑中,多使用价值高昂的琉璃瓦,直到宋元时期,瓦房的用途才渐渐拓展到民间,至明清时期开始盛行。
! c3 ^1 U* e: a7 l* }& `& J2 x$ d
芦溪县源南乡刘氏宗祠
        走近每一栋瓦房,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间隧道,可以追寻一段悠久的历史。
  U& A0 [. E! z: P
        始建于南宋年间的刘凤诰的祖居地刘氏宗祠,座落在源南乡源溪村一小山坡前,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展现出当年江南建筑的不俗风采。

        相传,刘凤诰被皇帝钦点探花郎荣归故里后,回到源溪宗祠,把乾隆皇帝御赐的“探花及第”金牌匾悬挂在了这里。

       阳光透过天井照射进来,照亮了井池的一角,宗祠正堂充满了时光的味道。迎着夕阳,担柴老人缓缓而行,留下一个渐走渐远的背影。
2 q, i& `7 Y% z2 x+ Y+ N  u* {% V
        穿堂而过,站在宗祠背后的小山坡远眺,斑驳的秋阳下,鱼鳞般的瓦片,密集而有序地覆盖在屋顶上,看到的一切仿佛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中,依稀可见宗祠所经历的沧桑和古朴。转身告别,瓦房在夕阳下映射出迷人的光彩。

路口镇明清古建筑群
         路口镇阳春村和湖塘村,共有各种明清古民居50余栋,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保留了瓦房的原始风貌和浓郁的乡村风情。
" s6 \. ^  t. e, M
       村中渭川公祠门楼繁文褥饰,镶嵌着数十块精美绝伦的石雕,堪称极致。让人惊奇的是其中一块龙凤石雕,雕刻的丹凤居然在龙上。据村中老者介绍,渭川公祠由湖塘女眷出资建造。从最顶端的匾铭“龙章宠锡”隐约可知,建祠的女眷受到过皇上的恩赐,可能是位诰命夫人。凤在龙上,既是对出资女眷的恭维,也是对皇恩浩荡之尊崇。当然,也有人说,凤在龙上,是因为大祠建在同治年间,当时慈禧专政。

       门扉紧闭的漾水公祠,大红灯笼高挂,乡民们与瓦房共处的美好回忆在门楼前荡漾。
. K5 [9 k- S2 H" b, V2 J% L
       高耸的马头墙层层叠叠,黛青色的屋瓦鳞鳞成片,屋脊用竖起的瓦片叠压,中间砌出花样,屋檐四角弧形起翘,灵动着古老的村落。

         巷道纵横交错,苔痕寂寂。
# v+ {; L( B2 p$ k
       夕阳打在墙角,时代的烙印打在墙面,恍惚间,时光迷离,记忆斑驳。
+ ?7 w( [% {1 M% I- c, X
          瓦背疏离,墙角积淀了岁月的痕。

         木窗上,能工巧匠描绘的饰物,色彩淡褪,像一幅黑白老照片。
- A* X- k7 d6 j4 H1 E3 Y' u8 U/ N. W
广寒寨高仓村老瓦房
         岁月侵蚀了瓦房的墙根,斑驳了泥墙,在一些偏远乡村,瓦房仍是村民们遮寒避暑的美好居所。

          微风轻拂,可以听到叶落的声音。

         雨水滴落,如曼妙的音符,柔柔地滑过心间,拨动着心底那份微动的念想。

上栗镇杨岐民居

安源锦绣城
         新建的楼宇中,一些“新型瓦房”把房顶做成斜面,再铺上形形式式的瓦,看上去有几分老瓦房的神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孝纪:消逝在岁月深处的乡村旧物
江西王氏祠堂宗祠大全
潮州枫溪詹厝村~夕阳下的骑行
【鲜衣怒马】郑作伟|乡村旧时光
西樵山下竟有个“时光静止岁月安好”的“小广州”
让夕阳更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