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站桩漫谈│殷红涛:上山 · 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母多病,适气功大潮兴起,遂练功不辍,以求治病养生。从此,家中便多了不少气功方面的书籍。

我时值年少,颇有好奇之心,故而多有翻阅。这些书里大多讲的是一些意守丹田、气运周天、呼吸吐纳之术,唯独看到王玉芳先生编著的《站桩功》一册与众不同。

书里讲「只要摆个姿势那么一站,便不养而自养、不锻而自锻」,让我倍感奇妙,特别是这本小册子中还收录了意拳创始人王芗斋老先生的部分文章与诗词,一读之下,无限神往,金声玉振,记忆犹新:

静如伏豹横空立,动如腾蛟挟浪奔。

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云。

后来,无意之间,我在书店看到了姚宗勋老先生的著作《意拳——中国现代实战拳术》一书,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站桩原来是意拳的基本功,才知道姚老是王老的衣钵传人,意拳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自此我心里一直痒痒的,总想找机会学一学。

意拳,又名大成拳,在北京地区颇为流行,可谓大师遍地,名家如云,我也不知道应该跟谁学习,直到在《武魂》杂志上看到了《历史是公正的——为意拳(大成拳)正本清源》《习拳读书贵在明理》等文章,我才对意拳的传承情况有了那么一点了解。

而最终我决定去山上,也就是北京武术院意拳培训中心学习,是因为我通过函授看到了崔瑞彬先生的《意拳教程》。

培训中心地处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北,因为是在天寿山的半坡上,所以去培训中心的人都习惯称之为「上山」,称培训中心为「山上」。

崔先生的《意拳教程》就是山上的教材,有这样两个特点最吸引我的注意力:

第一,直接从二争力入手,直指意拳核心;

第二,各个功法及功法中的各个步骤均串联有序,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环往复且紧密联系的完整体系,这就是「螺旋宝塔」教学法。

我初次到山上拜见崔先生时,不揣冒昧地问了一些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问题问得实在是有点幼稚。

我问:「这个东西特别好吗?」

崔先生低头沉吟了一下,然后看着我的眼睛说:「真的特别好。」

我又问:「练这个东西是不是特别苦?」

崔先生说:「这不是神功,当然需要坚持训练。」

然后崔先生就开始教我站桩,说我的两脚摆的位置不对,双脚之间要相距一脚长的距离,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重新摆好后,双脚还是不齐,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崔先生蹲下身子,用两手把我的双脚摆正。从这一刻起,我心里知道,我这辈子是找对人了!

崔先生是姚老最得意的弟子,是他那个时代的传奇英雄,可惜我没有这样好的因缘,没有这样大的福分,认识崔先生实在是太晚了!

仅仅凭借我对崔先生极其有限的观察和了解,让我深有体会。

第一,崔先生做事是郑重其事的。

据我所知,崔先生能喝两口也爱喝两口小酒,山上建设训练大楼时,每天中午崔先生都要陪包工头喝两口小酒。

有一天中午,包工头提前走了,崔先生的弟子提议咱们自己喝吧,崔先生说:「咱们就甭喝了,下午上课时满嘴酒气不好。」从中就可以看出,崔先生对自己的这摊子事儿,那是当作事业来做的,不是说你给我交点儿钱,我告诉你点儿东西就完了。

第二,崔先生做人是没有江湖习气的。

崔先生年轻的时候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太多了,可是他从来都不挂在嘴边,也不允许弟子在外边指名道姓地公开谈论这些事情。

我觉得,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大本事、大成就的人,能够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

王老题诗赐名姚老「继芗」,示为衣钵传人,诗中有曰「壮心若儿堪降虎,收性谦和须让猫」。

在我看来,崔先生就是这样去做的,也做到了这样,真不愧为姚老最得意的弟子。

山上正门朝东,恰合紫气东来之意,门额上方有迟浩田上将手书的「中华意拳」四个金色大字,寓意深广。

意拳心法圆通哲理,契合科学,深入揭示了中华武学的本来面貌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意拳先辈们在养生、技击、理趣等方面都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我每次上山时,都要仰望这四个大字,总会涌起那种发自内心的亲切而自豪的感情,因为这里有中华武学的正根儿,正所谓「学我拳者,无上荣光」。

正门通道右侧墙上是山上的宣传栏,上面有崔先生在国内外讲学时的很多拳照,看崔先生带着他海内外的众多弟子,正气浩然,器宇轩昂,可谓八面出锋,威风八面!

走过了大门通道,右边就是练功场,大家习惯叫「前院」,在这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块与篮球场面积差不多的泥土地上,至今已有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在这里站桩、试力和推手,气场很足,氛围很好,待在那里,你就想站桩,站着那里,你就很舒服。

在前院教过和指导过我的老师,除了崔先生,还有他在山上担当教练的弟子,比如郭老师,马老师,龚老师,刘老师等。

只要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崔先生每天都会到前院亲自指导大家锻炼,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老学员。

崔先生功力极深,瞄人一眼就知道这个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就能够马上给你解决这个问题。

崔先生德行甚厚,他在前院站桩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谁也不会往那里站,我刚开始上山练功时正是盛夏,也不知道这个情况,到了下午,我都是光着大膀子在那里站桩,而且经常占据的就是崔先生站桩的位置。

下午晚些时间,崔先生到前院站桩,看到后什么也不说,就在我旁边那么一站,从来也没有跟我提过这事儿。直到后来阎老师提醒我在山上早就不允许光着膀子站桩时,他告诉我,那是崔先生固定的站桩位置,以后别在那里站桩了。

崔先生经常在课后给大家答疑解惑,听崔先生讲拳,看似漫谈,实则大有深意,无一不是从拳学的原则原理出发,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逐个点拨,逐层阐述。

崔先生刚刚出版的学生著作「螺旋宝塔」,这个书名取得真的是贴切,因为崔先生答疑解惑就像「螺旋宝塔」一样!

我爱人对崔先生崇拜得不得了,她多次对我讲过:「崔先生讲话,头脑非常清楚,逻辑性很强,没有一句重复,而且格局开阔,站位很高。」

在山上,我接触的老师里面,郭老师看起来外表很严肃很认真,内心非常的和善,教学一丝不苟,且能从与人为善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

他教我那年已经五十多岁了,给大家示范动作还是那么严丝合缝,教程上是怎么写的,在他身上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传承真正守得住的就是规矩。

马老师跟崔先生同岁,教我那年他已经六十五岁,但身体非常强壮,为人正直勤勉。夏天午休的时间长,马老师总是早早起来到前院洒水降温。

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问崔先生:「师父,我观察你很久了,你也是上年岁的人了,身体还是很强健,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很好,你的体会是什么?」

崔先生回答说:「就是站桩。」

我见过马老师和他的师弟推手,在激烈的对抗中,马老师的步子丝毫不散,平时怎么练的对抗起来还是那样,这样大的年纪有这样好的功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龚老师跟着崔先生时间最长,在意拳界很有名,很多人都是先知道「意中人」,然后到了山上。

龚老师对于拳理、哲理、生理和心理等无法不通,他多年来为弘扬意拳事业做出了别人难以做到的重大贡献。

我跟龚老师当面交流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胸襟豪放人间少,眼底山川海内空。」特别是龚老师跟人辩论时,讲话跟做拳一样,松得下去、紧得起来,用北京话说,那叫一个嘎嘣脆!

刘老师要年轻一些,但深沉稳重,思虑周详,待人谦和。我自认为是最笨的人了,需要刘老师反反复复地教导、提醒和纠正练功要领,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做到位时,连我自己都有些气馁,刘老师还是耐心细致地一遍遍地指点,让我非常感动。

刘老师非常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总是尽可能用我能理解的事物来比喻拳理,总是尽可能让我通过具体实践来体会拳理。

比如,我曾在龚老师创建的「觉意堂」微信群里发表过些个人见解,刘老师不是正面批评我,而是在我做动作时,根据动作的具体要求说:「你看这个动作是这么做的,那么你在群里的那个说法对吗?」

刘老师拜师的时候,龚老师曾经为他题字,并做过这样的介绍:

刘英东师弟,山东莱州人氏,从师已多年,为人忠厚,谦下有礼,颇有齐鲁之风,且用功之极,异于常人,故能得师父喜爱,今多次恳请拜师,自然得到应允。据说,他得知师父首肯,拜师前三日兴奋不已,夜不入眠,既无不适,亦不觉困,足见其拜师入门,其心之诚,其意之真!今送刘英东师弟「英乂东鲁」,英乂者,才能卓越之意,东鲁者,山东是也,希望刘师弟将来在山东能够有所作为,也必有作为!

根据我自己的反复体会,崔先生与诸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也是山上的优良传统和学风之一:他们跟学生们讲的话,不是他们推想出来的,而是他们自身体认的结果。

这就好比爬山,他们是反反复复爬上过山顶,然后他们再告诉我们应该走哪条路就一定能上山,所以,我们只要听话和坚持就一定也能爬上山去。

穿过前院再往里走是一面影壁。

影壁的正面是「北京意拳天下搏击俱乐部」徽章的浮雕,这是上山的同学们最喜欢拍照留念的地方。

影壁的背面镌刻着崔先生撰写的「师训」,以「武、德、忠、孝、仁、义、礼、敬、智、勤、勇、忍、信、理、和、善」等十六个字为核心内容。

要说起来,师训都是些老话,惟有最后几行字里写的「须知道德是对自己的约束,而不是对他人的要求」,真见风骨,真见品格,要想做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时断时续地上山学习也有几年了,同学们都清楚我的老底,刚学站桩时,前院的同学们都是纹丝不动地站着,唯独我一个的两腿跟筛糠一样颤抖,站多长时间就要抖多长时间。

有位同学对我说:「你这人功夫不咋地,心还是很诚的,心诚则灵嘛!」

那么,山上为什么像是有魔法一样吸引着我呢?

我想,主要有这样三条理由:

第一、山上有真理。

姚老是王老唯一的衣钵传人,崔先生是姚老最得意的弟子。崔先生的「螺旋宝塔」教学法直通云霄,写在书里的那七十四个教程就是这宝塔的中下层。我真的希望能够在这宝塔里多走一走,拾级而上,饱览胜境。

许久以来,武术界早已没有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意拳这个圈子里一样也是异见迭出。早年间,崔先生感时事,发宏文,振聋发聩,大声疾呼「实战是检验拳术水平的唯一标准」!

第二、山上有规矩。

崔先生说得好:「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

而传承就需要有规矩,得规矩,守规矩,传规矩。崔先生对弟子与学生练功的一举一动都有严格的要求。当然,细品起来,对学生要客气很多,对弟子更严厉更直接。

崔先生曾经对我讲过这样一句话:「就是要有规矩,否则传来传去就传变样了。」

我向来建议喜欢意拳和站桩的同学上山面授,长期最好,短期也不错。因为只有上山面授,才能破除我们头脑里各种各样的的自以为是,要知道,初学意拳或者站桩,判断对错正误的这把尺子不在我们手里,而是在老师那里,没有相当的体认,我们自己是无从判断的。

郭老师对我说过:「开始练大多都觉得自己领会的对,等什么时候能发现自己领会的和老师说的规矩不完全相符或不相符,这时进步就快些了。」

第三、山上有氛围。

崔先生对每个人都关心到了。崔先生话不多,但每一句话都说到每一个人的心坎上。

我初次上山小住,第一天课程结束后,崔先生对我说:「你晚上把车开进来啊,别搁在外面。」在崔先生面前我算是哪棵葱啊,但就是这样一点儿小事,崔先生都惦记在自己的心里。

山上还能解决同学们的食宿,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可以大大节省同学们的时间与精力,可以更好地专心练功,好好休息。

山上的同学关系大多单纯友好,乐于互相交流与互相帮助。

周老师的书法很好,他给我讲过意拳与书法的关系,什么叫力透纸背,什么叫入木三分,可以说意拳是皮,书法是毛,关系密切,让我大开眼界。还有一位高同学,我每次都能得到他的具体帮助,让我一直感恩在心。

以上都是我上山学习意拳和站桩的一些印象与感受,因为我这个人的福分不够,无缘在山上常住,所以,文中所讲的都是一些浮光掠影,既不够深刻,也不细致,但的确都是源自个人的观察与体会。

概括总结起来就是这样几句话:

相信老师,相信自己。

上山站桩,一站到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龚东先生讲解意拳托抱桩
姚宗勋先生、崔瑞彬和龚东先生等意拳传人演练意拳,精彩!
崔瑞彬先生和弟子演练意拳推手珍贵视频!
站桩启示录(五十一)山上一日
前辈记忆|杨绍庚先生
章长旺先生是如何教授意拳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