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如何修练太极拳

目前,太极拳热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许多人把修练太极拳作为健身的首选。如何正确修练太极拳,这是每一位初学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尽管谈论这方面的文章已很多了,但笔者仍想以自已的习拳经历,谈谈如何修练太极拳,以期能使后学者少走弯路,岔路。我认为要较好掌握这门拳艺,把握好“三学”。

一、跟明师学

如果想学太极拳,仅靠看几张光碟或几本书,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掌握此拳艺的。拳经云:“入门引路须口授。”也就是说,没有明师的口授身传,太极拳中的许多要领个人是无法领会和掌握的,仅能学其外形,其健身效果甚微,更不要说防身了。

因而,一代宗师李雅轩的弟子张义敬以自已的切身体验在他的大作《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中大声疾呼“找明师去”。然此“明师”,非彼“名师”,此明师是指贤明的的老师,他不仅要明拳理,懂拳法,而且还能以身示范,言传身教。而彼“名师”有的只是嘴上功夫,一遇同行交流,不敢手,不敢亮剑;有的虽然功夫不错,但却是茶壶装汤圆——倒不出来。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的师个人功夫的确不错,然随他学了10多年的弟子,无论是拳架,还是推手皆不及我只学了3年的学生。一交流推手,不是脚下打飘,就是东倒西歪站立不稳。究其原因,就是拳理不明,方法不对,没按拳理的要求练拳。如什么是虚领顶劲,什么是沉肩坠肘都不明白,虽然天天都在说,但如何操作才正确,不清楚;曾经他的一个女弟子对我说她不想练太极了,我问为啥她说膝盖痛,上楼都很困难。于是,她演示一下搂膝拗步,发现她在做弓步搂推时,膝盖是靠惯性前弓的,且弓过了头到了脚尖;在重心转换膝盖承重了膝盖长期承重。针对她的问题,弓步到位时,膝盖前弓的止点是与踝关节垂直,方向是与脚尖相对,而是与涌泉穴垂直更不是与脚尖垂直;膝盖不是靠后脚蹬的惯性弓出去的,而是在前脚撑,后脚蹬所产生的力偶作用下,通过松腰落胯形成的,换言之,膝盖是松腰落胯挤出去的,是被动弓出去的,是松沉出去的。她按这些要领练后,膝盖痛的毛病逐渐消失。行笔至此,我想用张义敬老师的一段话作为此段的结尾:“时人钟爱太极拳,唯缺明师作郑笺,徒劳筋骨猿捉影,可怜无补费精神。”

二、循序渐进地学

许多初学者往往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就是希望老师快速地教完全套套路,然后好自己习练。笔者当初也是这种心态,希望师一古脑儿地全部传授给自已有时甚至产生是不是师不想传给自已的错误想法。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可笑。其实不是师不想教快点,不是师傅不想把“东西”传给你;而是“有验则传”。所谓有验则传,是指师认为传给你的东西,你已消化接收了,再传新的,而非不传也。然而学者往往难体会师的良苦用心。

那么如何渐进渐学呢?笔者的体会是听师的话,师教多少就学多少、掌握多少,并把它练到身上去。曾听我的恩师讲,以前师爷教弟子,单就一个起式就要练三个月。一个起势如何能练三个月呢?不就是手抬,放下吗?当时自已也是百思不解,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原来手一上一下只是起势的外形动作,其实它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在掌握它的外形动作时,还要掌握它的内在要领,即手向前掤举时必须顶劲领起,用腰脊之力把手挑起来;手下落时,也必须在顶劲不丢的前提下通过松肩,坠肘、坐腕节节松沉下采。在掌握这些要领的基础上才进一步修练内气的运行,使内气节节贯串。具体方法是:一吸气聚丹田,一呼气运四梢,劲分上下,以上意气劲上行,通过背、膊、肘到腕;以下意气劲下行,通过胯、膝、裸关节至涌泉,落地生根。再进一步修练“无人似有人”,掌握它的技击含义,方能拳意上手。修练方法为:仿佛面前似有人按住自已的双腕,此人随着自已的两手向前掤举时,被连根拨起;当向前掤举到与肩平时,又想像自已的双手刚好掤住对方以双风贯耳向自已双耳打来的招式,并顺势向下沉采;当练到能很轻松自如地把按住你双手腕的对方连根拨起,起式才算基本合格。可见,一个起式不仅仅要练三个月,而且应一直坚持练习。

三、勤、恒、不骄地学

“勤、恒、不骄”是我的师爷,一代宗师赵斌老师的真知酌见,是昭示后学者的至理名言,为后学者指明了一个正确的习拳思想和态度。有了正确的方法、明师的指导,剩下的就是自已如何勤学苦练了。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孙剑云大师也曾说:“勤奋加正确的方法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可见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吃苦精神是不可能感悟太极带给自已的乐趣,是不能享受太极带给自已健康快乐的生活情趣的,更不要说防身了。

时下有些初学者总希望师父传什么绝招、秘招给自已,而不用心去感悟拳理,不用功去习练拳架,似乎有了这东东一夜之间就会成为太极高手。其实这是很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的恩师曾说过,“功夫的增长如针撬土”,是一点一点地堆积起来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没有量的积累,是永远也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所谓秘招、绝招都是师父们夜以继日,长期习练的结果;是熟能生巧,巧能生花的必然。有了正确的习拳的思想,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要今天学陈式太极,明天又去学杨式大极,后天又去外家拳等等,这样势必会落下样样懂,门门瘟,样样都不行的境地;当然笔者不反对在精研一家后,再博采众家之长的方法。

与此同时,还要有一个与人为善、虚心、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不要有一点点三脚猫功夫就自骄自满,目空一切。须知,艺无止境。一代宗师李雅轩穷毕生精力钻研太极,到他古稀之年才说自已刚刚入太极拳门,可见太极之博大精深。愿我辈齐努力,共奋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太极拳体与用的统一性
学太极?听听太极前辈怎么说!
林墨根太极内功
练太极拳伤膝是真吗?这才是最准确的回答
(分享)太极拳修练指迷
学拳笔记(3)0706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