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的孩子难教?三个步骤,基本可以搞定

“明明,该吃饭了,别玩了,赶紧把玩具都收起来。”

“我不吃,我还想玩。”

“听话。”

“我不!”

“你这孩子,不许玩了,吃完饭再玩。”

“我就不!你走开!”

很多父母都觉得现在的孩子难管,爱发脾气,喜怒无常;你说东,他偏偏要往西;不接受大人的管教,还非要和你对着干,这常常令许多父母痛苦不堪,觉得孩子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折磨自己的磨人精。

一、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说到底,父母之所以会觉得管孩子很痛苦,是因为方法不对,教育孩子时运用的方式不正确。

每个孩子从刚出生开始,都是一样的,他们从母亲的子宫体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什么也不懂,什么都得从头开始学。

从婴儿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他们通过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学会了与人建立情感关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感受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

孩子会出现问题,原因往往都是在最初问题出现时,父母没有及时纠正,正确引导,以至于积累下来成了孩子的坏习惯,而孩子却还认识不到这种问题的错误性,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今后他就会一直用这种错误认知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比如关于孩子打人的问题,如果在孩子第一次打你时,你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同就会让孩子形成不同的认知。

如果你不以为然,甚至还和孩子玩闹,孩子就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打人,是不对的,反而认为这是一种与人打招呼的方式,以后在他上幼儿园,上学时,他会一直用这种方式与别人交往。

但如果你假装很疼,做出痛苦的样子,并告诉孩子:

“宝宝,你是在和妈妈玩吗?可是你用的力太大了,妈妈觉得很疼,哎呀,我的手现在很痛,不能用这个手和你玩了。”

“以后宝宝别再用这么大力了,好吗?”

让孩子看到用力过大的后果,孩子才会明白这种行为叫打人,不能这么用力,因为会把别人打疼的,才会明白有些行为的界限在哪里,这就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但有些情况下,比如,危险,妨碍到他人,或孩子不在乎后果时,父母可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他此时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危险的,更应该让孩子明白行为有界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因为你现在不管教孩子,将来他受到的教训会更深刻,甚至是后悔终生。

在公共场合为什么会有熊孩子,很大原因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职,在孩子最初出现这种情况时没有及时纠正,孩子形成了习惯,成了令人讨厌的顽劣孩子时,父母再去说教,孩子也不会听你的了。

在关于孩子的基本概念中,阿德勒认为:

1、孩子是社会人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及行事风格,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他们认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为基础的。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在他还没有形成价值观之前,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决定了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形成怎样的自我认知有重要关系。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人们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包括孩子。

但是,他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孩子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所以,他们认定的达成目的的方式可能也是错误的,如果父母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出现不同的认知,从而形成不同的意识,做出不同的行为,甚至是错误的行为。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抚养者和教导者的角色。

二、父母要赢得孩子的心。

父母想过没有,你是要赢得孩子的心,还是赢了孩子?

如果你只是想要孩子服从自己,听自己的话,显示作为父母的权威,那么你赢了,你赢了你自己的孩子,相对的,孩子成了失败的一方,你把孩子教育成了一个失败者,在他成年后,他也只会习惯于做个失败者,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怎样做才会赢得孩子的心,其实很简单,遵守三个步骤,让孩子心甘情愿听你的教导。

赢得孩子合作的步骤:

1. 第一步: 共情关注,感受孩子的心情。

心理学家罗杰斯给共情的定义是指体验对方内心世界的能力,他提出共情是带来改变和学习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共情,也可以是同理心,指对他人的心理活动或情感感同身受、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通俗地讲,共情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做到通情达理。

真正的朋友是同甘共苦,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所以你才愿意和他敞开心扉,大人之间的相处是如此,对孩子也一样。

客厅里,只听“砰”的一声,插花的花瓶掉在地上碎了,原来是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把花瓶碰掉地上了。

孩子:妈妈,我刚才不小心把花瓶打翻了。

妈妈: 是吗?花瓶砸到你了吗?

孩子: 没有,可是花瓶掉在地上碎了。

孩子一脸难过和惶恐。

妈妈: 是不是花瓶掉在地上的声音吓到你了?

孩子: 嗯!

妈妈抱了抱孩子,孩子的心情才好了点。

孩子做错了事情怎么办?相信大部分父母会先要求孩子说“对不起”,错在了哪里。但是这样孩子真的能意识到错误吗?做错事后只需要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吗?

如果家长上来就是一通责骂,只会让孩子有挫败感,心情更糟,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对,以后难免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

所以父母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

通过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被关怀的,可与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心灵关系,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探索。

2. 第二步:充分交流,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原因和结果,但孩子做的每件事背后的原因父母有认真去考虑过吗?还是一味认为是孩子的错,不分青红皂白就责备?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玩玩具时把别的孩子的玩具偷偷拿回家了。

“宝宝,你为什么把别人的玩具拿回家了?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玩具呀?”

“嗯”

“那如果别的小朋友也把你喜欢的玩具拿回家不告诉你,你会不会很生气啊?”

“我会很生气。”

“那你现在把这个玩具拿回家了怎么办?”

“哦,我明天就还给他。”

“还有呢?”

“我再跟他说对不起。”

孩子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就私自把玩具拿回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对的行为,父母不能简单的认为这就是孩子的错,先对孩子一顿批评,聪明的父母会先问清楚孩子是怎么想的,再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做错事了,该怎么解决问题。

再说说之前碰翻花瓶的案例,

妈妈:这个花瓶是怎么掉到地上的呢?

孩子:我去桌上拿玩具,手收回来的时候,胳膊肘不小心把花瓶碰掉了。

我们应该问问孩子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下次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3. 第三步:引导孩子说出解决办法,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错误既然发生了,光责备孩子没用,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以后如何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学习的成长机会!

我们继续说回上面碰翻花瓶的案例,

妈妈:哦,原来你是要去拿玩具,没注意到桌子旁边的花瓶对不对?

孩子:对。

妈妈:那我们下次再去桌上拿玩具,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呢?

孩子:下次我拿东西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对啦!可以先把桌子边上的东西往里面放一点,再去拿我要的东西!

妈妈:嗯,这个办法好!那我们一起把地上的水擦干吧!

孩子:妈妈,明天我们一起去超市再买一个花瓶吧!

妈妈:好!

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父母管教的重点不应该只是让孩子道歉,而是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做孩子才会知道原因结果,才能避免下次再犯这种错误。

孩子因为比较小,缺乏经验,常常会犯各种错。既然避免不了,就当做是给孩子的一次学习机会,让他学会总结教训,解决问题,从这次无意的“事故”中学到经验,避免下次再犯错,这比接受一通训斥更有意义。

这就是逻辑后果,它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大人或其他人介入,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让孩子形成因果思维,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有位妈妈经常抱怨自己两岁的女儿很叛逆,两岁的孩子能怎么叛逆?就因为她女儿不按时吃饭,不爱吃鸡蛋,读绘本的时候,老是坐不住……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听话。

这位妈妈认为的不听话,是她认为女儿不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根本没有考虑两岁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就该听自己的。很多父母不就是这样吗,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该服从自己的安排,而孩子一旦不听话时,就开始烦恼,感到痛苦。

给两岁左右的孩子读绘本,本来是件好事,但孩子因为太小,注意力维持不了几分钟,肯定会一会去摸摸抱枕,一会又去玩玩具,其实妈妈可以顺着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去摸抱枕时,就可以说:

“宝宝看看这个抱枕,是什么颜色的啊?哦,原来有好几种颜色的呢,这是红色的花,这是绿色的叶子,这些花啊叶子啊,都印在橙色的布上面了。”

当孩子去玩玩具时,可以说:

“宝宝看到了吗?这块积木是圆形的,来摸一摸,是不是圆圆的啊。那这边这块积木就是长方形的了。”

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感,会把注意力放在被下达的任务上,他们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参加了某项活动,那么他们就很难在这项活动中学到该学到的知识。

父母在陪伴的时候随着孩子的注意力走,当孩子在尝试感知不同的事物时,说明孩子目前对这个感兴趣,给孩子及时描述这件事的方方面面,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建立与这件事有关的信息,真正感知事物。

要想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以上步骤的根本。当孩子觉得被理解了,就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和解决问题。

孩子虽然由父母而来,但他同时也是独立的个体,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第一次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就不会有后来更麻烦的问题,才不会让孩子偏离正确的方向。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到的是陪伴和教导的作用,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导,父母教导的方向正确了,他们就会健康成长,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社会价值的,有意义的人,才能胜任他今后的社会角色。


我是@南方橘子,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做合格父母,陪孩子健康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导图|你家孩子,是不是越骂越倔强?这4个方法教你应对
这10点可以让父母很好地“驾驭”不听话的孩子
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
“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话毁掉了多少孩子,妈妈们知道吗?
孩子不听话,比起打骂,这样的惩罚更有效!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