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分拳架七分悟,悟、练结合出功夫

一谈到“悟”,似乎是说,需要“悟”的对象,不是一般事物,非有“悟”,难以参透,就像一道无形的门槛,跨越不过,就不能入室登堂。 


太极拳的“悟”,就具有这种性质,且其难度更大,正如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云:“非若欧西之田径赛等技,一说即明,略示便会,无精深玄妙之研究也。”(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之研究,据笔者多年习练体会,确实属于“精深玄妙之研究”,且“精深”之至,其“玄妙”难以言喻。可以说,太极拳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它的理法不同于一般拳术,是非常不好理解的。

太极拳是融“内功、气功、柔功、静功”为一体的功夫,是内家拳。既是内家拳,内里的东西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那就必须在习练的实践中用心去体“悟”,别无他法。据笔者的体会,可以说是“三分拳架,七分悟”,离开“悟”,成不了太极。吾师李雅轩先生特别强调“悟”,说:“太极,是聪明人练的拳!”“要打出意思来!”“意思”,说的就是内里的东西。

“悟”,悟什么?前面说过,太极属“精空玄妙之研究”,就是要往“精深玄妙”里悟。

首先,要密切注意内里的感应,内里有了感觉,有了反应,说明内里的东西出现了;否则,就没有。举例子来讲,要做到“气沉丹田”,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开胸开背”(含胸拔背)。胸和背都开了,气才能够到达丹田。气到达丹田的感觉是发热,热度充分了,近似烧灼,但很舒服,这时,就向后弥散,再及两旁,形成胯气圈。内气是随着它的运行路线运行的,要注意去体会。内里的感觉充分了,外在形体动作也相应规范了。此处,仍以“气沉丹田”来讲。“气沉丹田”,属于气的“沉呼”,有呼,就有吸,与“沉呼”相对应的是“起吸”。“沉呼”时,顶劲不失;“起吸”时,沉劲不丢。这样,身躯就有一种上下对拔对拉的伸展感,此时此际,“胸开背开”“顶劲沉气”“有沉有垂”,都达到充分境地,外在形体显得中正直竖,就有了太极的意味了。这就叫做“内外相合”或“身心相合”。内里没有感觉,说明外在形体动作就不规范。二者是相一致的。这种一致,取决于内里,所以,太极主张“神宜内敛”。对“神宜内敛”,吾师李雅轩先生有个通俗形象的提法,叫“反听观内”。

太极“悟”,大有“倒吃甘蔗,渐入佳境”味道。随着开头的感觉,逐渐充分,逐渐深入,越往后越感受到玄妙、神奇,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何谓打拳、打剑之“打”?此乃偏于武艺之解也。对初学者受其熏陶易生争胜之念,如此则易生横气,浊气卸不尽。清气难生起,与身与心,与武艺均难以精进。故称练拳、练剑之“练”为相宜。与修拳、修剑之理、之法更切合。 

何谓“练”,即应用自身后天之太极作为工具来修炼先天之太极(太和元气、中气)。

(1)练身——卸尽浊气,产生清气,上升平衡自身阴阳二气,疗病健身矣。

(2)练心——从一念到亡念,从定到慧,自身解脱生死之苦也。

每练一势,慢慢启动,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一太极运行。勿助勿忘也。来脉转关处最微妙,须详细推求。

由外带内——初学拳架者身法合理,以腰裆变化带动内气;

由内带外——周天已畅通,内气已较充盈,从心所欲地内气变化带动外在形体运动;

内外一体——意气行神浑圆一体,动则全动,静则全静。

刻刻留意在腰隙,要求不是留意在外行动作。而是腰隙在行功走架中不断地开合、变化间隙。

腹内松净气腾然,不是用力去腾然,而是指上、中腹部由于塌腰浊气下降与丹田的同时,清气从督脉(阳脉)腾然而起布满全身。久练之,直至弥六合,周身内外均有感应。

修炼方法:以太极(虚拟工具)始终走S形。拳既是圈,意气形神协调一致转圈。叫,开合虚实,起落旋转。

修炼太极拳从有形运、经无形运动乃至不运动自运动。所以,不在形而在神;不在外而在内。外形的标准化不可能日新不已。

必须悟与练相结合。仅练不悟是妄行,仅悟不练是空行。

太极拳武义素描: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转圈旋转、气也转圈、形也转圈、神也转圈,浑身内外皆圈。圈者,变也,顺自然之变也。故转圈即是拳,浑身皆圈,浑身皆拳。故,太极是神拳,变化莫测;无极是妙拳,不可思议。

修炼四层次(境界)

一、形迹/散手:遵乎规矩,去僵劲,松肌肤骨节;

二、得意忘形/好手:化乎规矩,疏经络,意气运动为主,运转顺畅;

三、得心忘意/高手:化乎规矩,淡化意念,从心所欲;

四、无心成化/妙手:神乎规矩,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修炼太极拳不在乎学会多少套路,不在乎套路架子高低,不在乎每天花多少时间,不在乎拳打脚踢……即不在乎外形之变化。而在于明其理,循其法,虚净其心,卸尽浊气,以达到疏通经络,松开肌肤骨节,运行周天,融合天地之气。从而产生调养血气,扫除妄念,积聚内气之效——乃显身心双修之义也。

心静慢练是活桩。只要意、气、形、神协调一致,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灵到十分。能慢练就是会练,就是养气,就是长内功。不能慢练就是不会练,就是伤气,不能长内功。慢练必须意、气、形、身一致,否则,形散气滞。尤其在起势,在两势之间,在两动之间,更须心地虚静。上述各类如能虚静。日久练之,必显其奥妙也。能如此。必事半功倍。会练、会养则能成功;不会练,不会养,则身心俱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止弊三法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自误通常表现的十方面
庞鹤鸣老师: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2009-11-11 09:54:49)转载
大道太极拳理论和实践问答(完整版)
论太极拳之以内养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