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太极拳之意气

太极拳是一门内外兼修、身心并练之拳。太极拳以松柔而求坚刚,大成者能击铜人铁人以外的一切人,因此必有一番大修炼、大讲究。

本文仅止于谈谈它的意气和骨肉的相关问题。

意气和骨肉,是太极拳修炼中的两组概念,各有说道、各有讲究。清代王宗岳《十三势歌》曰:“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说明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是把意气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的;骨肉之动,须从属于意气。有意气注入的拳,是鲜活灵动的拳。只有骨肉之动的拳,则显苍白、显呆滞,极易流于体操化。有人理解这里的“意气”,以为是偏义复词,单指意,实际上它和“骨肉”并列,意是意,气是气,就像骨是骨,肉是肉一样。

太极拳重意气,首先说说这太极拳之意。

太极拳要用神意为动作的引领。没有意,心不在焉地打拳,打了也白打,不会长功。神意把控着动作,身姿怎么摆,骨在怎么走,关节筋肉在怎么松、怎么动,这都是意识(即神意)不断传达指令的结果。所以,行功走架,神意贯穿始终,无意则散,无意则乱,无意则身不整、功不到、劲不达。

有人提出过“太极意识”的概念,窃以为很有价值。我们看见有的人拳练得很好,老师教的、要求的一些要领似乎都做到了,但是就是一推手好像又没什么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在练拳的过程中,没有通过行功走架培养出太极意识的缘故。太极意识,得之于平常的“意”。

其次说说太极拳之气。

很多老师否定太极拳与气有关,认为太极拳谈气就是旁门左道、误入歧途。但是,也有的师门里有明白人,称太极拳是一种动气功。

太极拳练功入门、练功入骨后,有“气遍周身不稍滞”的境界。但是,在行拳中,太极拳又忌讳去“助气”。一代宗师武禹襄说过:“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意思是说,练拳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得气运气上,全身反倒觉得处处别扭、呆滞不畅、拳不像拳了,这样练肯定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有的筋络敏感型的人,只要松净站立,劳宫穴相对,就有强烈的气感。这个气,可以帮助我们祛病排毒、强壮内脏,进而对四肢百骸产生温润。同样的,练太极拳做到了体态中正安舒、松静怡然,则内气自然流布,营卫全身。我们可以感觉不到气,但是不等于气不存在。如果你的形能够牵动气,则练拳事半功倍,长此必有奇效。有的人练拳后,骨缝为什么松得那么开?筋肉为什么柔得那么好?此中道理,值得我们细心琢磨。

当然,如果拳紧张、呆滞、晦涩,则必然妨碍得气。练拳而没有有效练到体内的那团中和之气,企望功夫精进实在是痴心妄想。可以说,无气则枯,无气则涩,无气则不润,无气则不活。此为有的人练拳几十年没什么进展收获的最大原因。

武禹襄大师谈他的练拳体会说:“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先在心,后在身”,突出了练拳时意气君临骨肉的意思,是对古拳论的反复强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气贯四梢”
话题
一句话太极拳6
身体越用越灵活,脑子越使越灵光
《太极拳谱歌诀》校注诠释
到底什么是太极拳,什么是太极操?按照这个对比一下就全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