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千年的运河文化,感受桂林灵渠的历史功能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有这么一条运河,它始建于秦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距今20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和防洪功能,还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它就是广西桂林兴安县的灵渠。

灵渠是美的,是历史的、文化的。对于灵渠,许多学者用各自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研究。记者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以“灵渠”为研究主题的642篇期刊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分析得到我国灵渠研究高频关键词: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学者们大都从历史、地域、工程学、景点等角度来研究灵渠。那么古往今来,这条千年古运河究竟在发挥着哪些功能和作用呢?

就跟着记者一起探寻灵渠历史功能,领略我们身边这条千年古运河的魅力吧!

01

灵渠

军事运输

江流千古文润千年

根据《淮南子·人间训》中的相关记载,秦朝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是运输军粮。

当时秦朝在全国修造了很多通行道路,由于南方水资源丰富,交通主要以漕运为主,横亘东西的南岭恰巧阻断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军分五路南征百越之地,因遭到本地西瓯越人的激烈反抗,经过长期的艰苦战争,秦军后勤粮饷供应困难,监御史禄被任命凿渠运粮。

(汉)刘安:《淮南子》,清光绪活字本

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最终采取“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灵渠连通了中国南方的水运网,秦军及时得到粮草和兵源补给,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城内秦始皇雕塑

此后,灵渠一直担负着重要的军事运输职责。根据《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12年,西汉武帝为了平定造反的南越王,派遣戈船、下濑将军过灵渠进入岭南攻打南越国都城。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征讨交趾之乱。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统治由盛转衰,岭南政治军事形势风云突变,灵渠的军事运输作用至关重要。晚唐宝历元年(825),桂州刺史、桂管都防御观察使李渤疏浚灵渠河道、建造铧堤、修建陡门,大大提高了灵渠通航效率。

陡门原理示意图

自晚唐会昌年间起,南诏多次大举进犯安南与邕管,唐王朝征调众多岭南以北的诸道军士前来支援,诸道军士的南来北归与前线军饷馈运,大都要经过灵渠一线。唐咸通七年十月,高骈收复安南,平息南疆危机;咸通九年九月,鱼孟威开始大力整治灵渠,疏通了岭南内河航运,完善了中原至安南的军事运输网络。

(唐)鱼孟威:《灵渠记》,载《[嘉靖]广西通志》,明嘉靖刻本

02

灵渠

沟通经贸

江流千古l文润千年

随着灵渠的建成,南北地区商品的交换愈加频繁,尤其是靠海的岭南地区盛产的珍珠、玳瑁、象牙等物品,在中原地区被奉为上品;此外还有药材、香料、名贵木材、热带水果、丝绵、绫罗等本地土特产纷纷被运送到中原地带。

兴安县石马坪汉墓出土的舶来品

汉代,南下的汉人给岭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冶铁技术,尤其是西瓯骆人可以制造各种用途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据《后汉书·郑弘传》记载,灵渠应是岭南交趾七郡贡品北上,进入中原地区的重要水上通道,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三国两晋时期,大批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入瓯骆地区,更加大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当地的渗透。

汉代胡人陶俑

特别在唐朝时期,这里被贬或流放了许多官员、文人雅士,如韩愈、柳宗元、李渤、李商隐、禇遂良等人。他们不仅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加强了南北思想文化的交流,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各种各样的生产技术和教育制度。近些年,灵渠沿线陆续发现了汉代、唐代的胡人俑,说明灵渠在连接中原与岭南及海外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灵渠上的货船

北宋至明清时期,随着岭南漕运与灵渠民间航运逐渐兴起与繁荣,灵渠的经济贸易功能愈发重要。明清时代是灵渠航运的鼎盛时期,南来北往的货船客船,形成“三楚两广之咽喉,商贾百货之流通,唯此一水是赖”。南北的互通有无,既促进了商业经济的繁荣,又加大了南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并发展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在历史中的融合。

03

灵渠

水利灌溉

江流千古l文润千年

农业是古代历朝历代立国之本,水利灌溉至关重要。灵渠沿线地区拥有良好的水资源条件,展现出强大的灌溉功能。早在《后汉书·马援列传》中就提道:“所过辄为郡县,治理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加上灵渠的水位较高,沿途又设有船闸陡门,分段提高了水位,有时会使灵渠水溢出渠外,流入附近低洼地带,灌溉周边农田成为理所当然。

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全国各地不断垦荒农田、兴修水利。熙宁前期,摄兴安知县的李忠辅修浚灵渠、恢复前人的水利灌溉设施,灵渠两岸田地受益颇多。南宋学者张栻为静江知府李浩撰写墓志铭时,提到南宋乾道年间(约1170-1172年)李浩重修灵渠有“通漕运,且溉田甚广”。

(宋)张栻:《吏部侍郎李公墓铭》,载《永乐大典》,明抄本

明洪武四年(1371年)修灵渠,《明太祖实录》记载“水可灌田万顷”。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由监察御史严震直主持维修灵渠,把灌溉设施看作十分重要的水利项目,“浚渠五千余丈……于是可通漕运矣”。严震直主持大修灵渠时,修复了灵渠沿线的24处灌田水涵,灵渠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乾隆二十年,两广总督杨应琚再次疏浚灵渠与相思埭,灵渠两岸“农田之赖以灌溉者,不知其几千百亩”。

灵渠水系总览

1949年以后,广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发挥灵渠的灌溉功能,通过全面修复灵渠水利工程,兴建支灵水库、泥堰水库、金沙冲水库、南岔塘水库、洛塘水库等,兴修灵渠总干渠、一支渠、三支渠、严关干渠等水渠,形成了以灵渠南渠、北渠为中心的水利灌溉网络系统。

湘桂走廊沿线农田

04

灵渠

文化旅游

江流千古l文润千年

灵渠拥有独特的工程智慧以及沿线丰富的山水景观、名胜古迹、建筑设施与摩崖石刻等,加上不少文人骚客写下的大量优美诗文篇章,使灵渠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日渐彰显,吸引了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郭沫若为灵渠题诗碑刻

1963年3月28日,郭沫若、翦伯赞等一行人来到兴安游览灵渠,郭沫若赋诗《满江红·灵渠》,将灵渠与长城相提并论,称赞灵渠“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由此流传至今。1988年,灵渠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灵渠被评为国家级4A旅游风景区;2018年8月,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23年4月29日,兴安县灵渠南陡“天下第一陡”时隔千年再度开闸起航。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灵渠参观。今天的灵渠早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本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一个融汇自然风光、水利功能以及历史、人文等丰富元素的新文化符号将以全新的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江田祥.灵渠功能的历史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

[2]陈晓洁.广西三大古运河的概况及历史意义[J].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利史】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历史
始于秦代的水利奇迹:灵渠
叹为观止 古代高颜值水利工程大集合
厉害!我国再添两处世界级遗产!大美中国!
运河关注|千年古灵渠 航运“复活”焕发新生机
古人在秦朝开凿的水渠,竟然成为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