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俗人,冯小刚




艺术家都在朝前看,


就俗人冯小刚突然开始闷头往回走。



作者:检票小哥

音乐:巴赫前奏曲(芳华插曲)

配图:来自网络


Hall 3 Soundtrack 来自3号厅检票员工 02:55


写在前面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喜欢冯小刚的,自诩看了不少他的片子和电影原著。


很多人可能就不明白了,那我为什么还要用这么一个略带贬义的标题?


因为我对冯小刚的喜欢,恰恰就来自这份俗气。


但其实俗人这个标签,不是我给他归纳总结的,完全是拜王朔当年的一本书所赐。

 

我已经搞不清是哪一年了,王朔写了本文选,里面有一篇叫《你不是一个俗人》,书的内容很有意思,一群专业溜须拍马的痞子,一天天地过俗人生活,后来被冯小刚改成了电影《甲方乙方》。

 

但最有意思的是,这本书里面的俗人头子,就叫冯小刚。

 

王朔后来也说了,书里的冯小刚,就是现实的冯小刚,一中国俗人。

 

冯小刚那种俗的成份是很复杂的,王朔有褒义,也有贬义,但要真的完全说清楚我们还得往前倒四十年,从冯小刚二十岁那年开始聊起了。

 

1978年


那年,全国都在唱春天的故事。

 

那会儿,刚满二十岁的冯小刚同志也就伴着这个红火的歌声,入了文工团。



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美术组,绿军装,小学徒,入伍之后每天倒也没什么大活,整天就是装台卸台,拉舞台吊杆,和《芳华》里后来的刘峰差不多。


但冯小刚和刘峰不同,这些事根本困不住这个北京混不吝。

 

他哪能安生呢。

 

正好二十啷当岁,血气方刚,脑子里离不开姑娘。再者说,根子里就俗,在别人高唱集体主义理想的时候,他总爱想一些情爱的事儿。

 

可现实也给了他一记大耳瓜子,他呆的美术组整就是一文工团的和尚组,永远都是在远远的看着那些好看的男孩女孩排练,演出,别说认识了,连搭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冯小刚也就只能每天干看着那群跳舞的男兵,搂着女兵的蛮腰,跳着转着。

 


用他自己的话说“期待有所发生,但什么都没发生,是纯粹的欣赏,很模糊的向往”

 

说白了,就是干着急。

 

但是这种距离,却给了冯小刚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察视角。

 

那时候的文工团女兵甄选严格的很,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电影学院,所以,每天在冯小伙面前晃悠的,可都是一个又一个拥有黄金美学比例身材的姑娘。

 

美不胜收。

 

而这些美不胜收,都被他写下来了,收录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离,还占了不少的篇幅。特别是对女兵的描述,梦幻又细致。

 

“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

 

“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个细节(女兵)拍一部电影”

 


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拍电影这念头打他一退伍就有了,源头就是上面这些话,那会他把拍文工团的电影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歌声离我远去》。

 

一听就没票房。

 

现在倒是有了《芳华》,再回头去看这事,也挺有意思的。我不敢说这就是冯小刚拍《芳华》的第一动因,但这是其中之一肯定是没跑了的。

 

1984年


当然,冯小伙在文工团因为姑娘犯的事,还不止这些。

 

就连退伍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个姑娘。

 

姑娘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但这事,据说是他自己倒出来的逸事。

 

那年是84年,对姑娘远观久了,冯小刚也爱上了一个,谁知那姑娘的父亲是上头的一位老同志。觉察女儿春心荡漾,顺藤摸瓜就把冯小刚同志给逮了,严正警告。

 

哪曾想,那姑娘和小刚同志的联络更加热切了,小刚同志心花怒放,人家姑娘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退却的理儿啊,愣是天不怕地不怕了,什么政委约谈,什么退伍转业,无所谓。

 

小刚同志就这样顶着南墙转了业,还被摘去了一个犄角旮旯的单位,成为西直门老粮仓的宣传干事。其名曰“西凉太守”。

 


可让冯小刚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小姑娘玩的竟然是声东击西,爱的压根就不是冯小刚,而是另有其人,不过就是拿他当了一阵替罪羔羊,在她爹面前打打掩护。

 

那会心灰意冷的冯小刚还不知道,几个月之后他将要迎来人生的第一场婚礼,更不知道没六年又能给他离了。

 

至于后来再娶到一个叫徐帆的漂亮媳妇,那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后话了。

 

但是,功成名就这事儿,从那会就开始初见端倪了。

 

因为,一个叫王朔的人,出现了。


1986年


这是冯小刚和王朔第一次认识的年份。

 


不管现在怎么样,这么多年过来冯小刚对王朔都是极其敬重的,

 

看看他的自传里把王朔比喻的有多神,书序排的有多前,就知道了。

 

他把自己认识王朔给比喻成了这么一句:抬头望见北斗星。这章还被放在了书的第二大章,也就是紧接着退伍后的事儿。

 


冯小刚的俗也就显像在这了,和王朔书里的角色“冯小刚”一样,吹捧大师。

 

自传里有这么一些冯小刚对王朔的夸口,夸的特牛逼。

 

先是在序言里借着刘震云的嘴夸:

 

“古今中外,第一个跳出圈子的人,都是伟大的。鲁迅说,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他读来读去,读出两个字:吃人。王朔的小说,我读来读去,也读出两个字:别装。吃人不可怕,吃下去再装就可怕了”

 

紧接着自己在文中接力夸:

 

“这些日常的生活,和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经王朔一番看似漫不经心地描述,竟变得如此生动,令人着迷。这种与时俱进的视野和观察生活的角度,对我日后的导演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指导我拍摄贺岁片的纲领性文献。”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那一句特有名的“王老师是大海,我是一滴水”

 


但说句实在话,没冯小刚的那些吹捧,还真没他的今天。

 

冯小刚嘴甜,王朔仗义,俩人就这么胡吹胡捧地给好上了,好上之后,叶京才来了,刘震云也来了,葛优也来了。

 


冯小刚接着用那一口好牙,一张好嘴,老师前,老师后,老师长,老师短,逮着谁都叫老师。大家也都乐乐呵呵的跟他玩。

 

一群北京顽主的电影白日梦,就这么给做起来了,连一起开的公司起名都起的像个春秋大梦:好梦公司

 

公司主业是影视策划咨询服务,但按照冯小刚戏谑的说法,公司还可以干很多别的勾当,营业执照上一一都予以列出,印象最深的是最后6个字:烟花爆竹炸药除外。

 

谁知道,后来好梦公司炸药倒是没当成,成了业界毒药。


 

1994年


好梦公司出品的第一部片子,就是冯小刚的处女作《永失我爱》,典型的文艺批判电影,下场和今天大部分的文艺片一样,泥牛入海,不见踪迹。

 


换一般人,早就对市场投了诚了,但丫可是冯小刚和王朔啊,哪有服输的道理,继续拿现实主义小皮鞭向社会抽了一鞭又一鞭。

 


《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电视剧《月亮背面》,电影《我是你爸爸》,相继问世,又相继被禁。

 

有关部门让他明白了,到底谁是谁爸爸


前后一共糟蹋掉了投资商七八百万,公司一度被当作业界的反面教例,电影黑洞,被广为传诵。

 

这就是当年的冯小刚,那会还是个尖孙儿,浑身都是刺,自然也就成了那一代里,被广电那只看不见的大手搞的最惨的一位。

 

可有意思的是,他也是最早拔了自己的尖刺,妥协的一个主儿。

 

据说这是冯小刚在电影厂大哭一场以后,突然想明白的。但我估计当时他也没想透,这到底算是妥协还是投诚?

 

他就这么一边想一边拍,《甲方乙方》就给拍出来了,还没等他想明白呢,《甲方乙方》的票房,跟个蹿天猴似的,一飞冲天。


 

趁热打铁,《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票房一炮比一炮响。中国电影史也从此多了一个词儿叫“贺岁档”。

 

冯小刚的这份俗气,也从爱姑娘,嘴甜,正式延续到了拍商业片赚钱上。

 


2000年


21世纪的第一年。


在商业片领域混的越来越风生水起的冯小刚,却突然又往回踩了一脚,当初被禁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换名《一声叹息》,正式上映,这一脚力度不小,把整个中国电影圈,都给震的抖了三抖。



冯小刚也第一次靠着这部片子,走出国门,踹了一个国际电影奖回来。

 

但是《一声叹息》之后,冯小刚进入了一个很长的摇摆期,想拍文艺片,也想赚钱,俗人依旧。

 

而差不多也是这一年开始,中国的电影环境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观众好像一下子就对看电影产生了兴趣,中国人拍电影这回事,从一门手艺,变成了一片巨大的市场蛋糕。

 

资本进军,热钱流入,技术狂飙,电影市场开始大喊“票房万岁。”

 

但当时的中国贺岁片鼻祖冯小刚却过得不好,他一边拍片一边忙着向投资人妥协,向有关部门妥协。

 

当然,说到底,还是在和钱妥协。“俗”这词,依旧是冯小刚混迹在中国电影圈里,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字眼。

 


如果说《手机》《大腕》《天下无贼》还算是带点文艺批判精神的商业片,那《夜宴》可以说是他第一次那么彻底的投诚,通过电影进行商业产出。

 

当然,《夜宴》也不负期望,创下了冯小刚电影的评分新低,票房新高。



2007年


从这一年开始,冯小刚自己给自己揽上了一件特别俗的事儿。

 

这事儿叫“还人情”

 

为了还《集结号》投资人的人情,他拍了《非诚勿扰》

 

为了还《唐山大地震》的人情,他拍了《非诚勿扰2》

 

为了还《一九四二》的人情,他拍了《私人订制》

 

为了还电影过审的人情,还接下了马年春晚这个众口难调的烂摊子。

 

他好像突然找到了一个门路,如何才能拍自己想拍的?

 

“拿一部自己不那么想拍的换咯”

 

他依旧在妥协,也依旧俗的很,依旧是一个永远不会和钱过不去的中国导演。

 


2014年


“还人情”这件事,冯小刚一直干到了2014年。

 

2015这一年,他也没闲着,忙着上各种综艺,间隙还拍了部《老炮儿》,玩儿似的拿了个金马影帝。

 


金马颁奖那会,他没去,当时他正在北京工体开演唱会,曲子正好卡在了的《爱的代价》

 

“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就是爱的代价”

 

临了还不忘爆了一句粗口。

 

“我操,终于过了这一关了”

 

一语成谶。

 

没几个月之后,冯小刚微博上就出现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我三十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借社会新闻里经常使用的一句形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当初赚钱的目的,就是现在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折了也不用愧对金主。这是长时间发呆时暗下的决心。”

 

归纳起来就是这么一句:“不愿妥协的原因是因为时日无多,当初赚钱的目的,就是现在拍自己喜欢的电影”

 

这话说完之后没多久,《我不是潘金莲》就立项了,圆形画幅,政治敏感,遭遇撤档,被剪,重映。

 


再后来的后来,就是今天的《芳华》了。


这个俗人,好像突然没那么俗了。

 

当年中国导演里被喊最多俗人的一位,竟然转了性,那当年那些被高喊艺术家的呢?

 

张艺谋造了一段千疮百孔的《长城》,陈凯歌忙着请那位假《道士下山》。

 

艺术家都在朝前看,就俗人冯小刚突然开始闷头往回走。

 

像是一只挣脱牢笼的鸵鸟,在大街上长夜奔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也不管他丫的红灯绿灯,由着心意跑吧。

 

多肆意,多可爱。

 




三号厅今日影讯


今晚三号厅放映电影


《一声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小刚3500万建《芳华》拍摄场地成旅游景点,但门票被吐槽太贵
情人节下榻冯小刚大片《芳华》主景地“芳华小院”
芳华原型58岁仍像少女 比赵雅芝还逆天!冯小刚害羞不敢直视!(视频)
《芳华》萧穗子原型和姐妹亮相!冯小刚:她们光着脖子空气都香了
《芳华》原型美炸天,50岁的她们才是真正的冯女郎
冯小刚:对不起,《芳华》还没来,就得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