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杜甫

文化学者丁启阵继写出以新视角诠释孔子一书之后,接着又推出诠释中国文化史上的另一位大牌人物杜甫的新书。本书依然沿袭了他的扎实严谨,又不失风趣活泼的写作风格,以若干篇轻松活泼、新意迭出的短文,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一位真实的诗人形象。我以为在普及传播中国历代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方面,丁启阵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这对于颠覆乃至重塑中国教科书中已有的概念化的对于历史人物的刻板叙述印象,很有启发意义。

  

沿着这一路数,读者也许期盼丁启阵老师在教书之余,能写出更多这样的中国文化名人。

  

研究杜甫的文章多矣,丁启阵为什么还要写这么一本关于杜甫的书?我以为,写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怎么写。对于一位写作者而言,认知是怎么写的一个首要问题。

  

认知展示的是写作者的立场与价值观,也就是:你站在什么立场,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审视你的写作对象。有许多文章之所以给人留下平庸、无新意的印象,正是认知出了问题。丁启阵书中列举的有些学者对杜甫诗歌的误读乃至闹出的学术笑话,所表现出来的也正是认知的肤浅与幼稚。反观丁启阵的文章能够得到如此众多粉丝的追捧,我以为除了他的扎实的学术功底之外,正是他一开始便以大众的视角,以普通人的情感来审视、还原他笔下的人物,这样一路写下来,便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丁启阵对孔子、杜甫等历史人物的认知,所展示的正是其朴素的人本主义的写作立场。

  

从“人”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我们就会发现,笔下的人物一下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不妨可以这样设想,假如写作者一上来就把杜甫定位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具有伟大理想与情怀的诗圣的位置上,然后又是诗史呀,诗圣呀,大师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呀,一下子就把杜甫给符号化了,而作为人的杜甫却不见了,我们的文学史不是充满了这样的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叙事风格吗?

  

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喜欢造神,一个人,身上的光环多了,便成了神,神明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的消失。事实上,接受了广泛的现代思想影响的当代读者,人们早已厌倦各种造神运动与宏大叙事,更不能接受从精神上下跪并且一定要仰视什么。都是人,再伟大的人物还是人,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者一旦笔下无人,这样的文字一定苍白。

  

关注人,关心人,平等甚至慈悲地看待每一个生命,这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重点,也是文学研究者的着力点,这本来也是一个基本常识,但是,当一个时代,一些研究者出于意识形态、功利目的,当然也不排除认知能力不足,对文学的基本判断偏离这个常识的时候,就会闹出一些笑话,有的即便一时取得轰动效应,也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最终沦为笑柄。丁启阵书中提到,有研究者竟然将杜甫的《石壕吏》中翻墙逃走的老翁当做逃兵,转而认为“吏呼一何怒”中的地方官吏成了合理执法,真不知杜甫要是活到今天,遇到这样的雷人雷语会不会愤怒地再写一首诗将这样的研究者当做“石壕吏”的同伙加以批判,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还谈论什么文学呢?

  

研究杜甫,人们似乎总也绕不开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这部书,丁启阵毫不客气地对郭沫若这部书进行了嘲讽与批驳。对于郭沫若这本书我倒是希望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除了出于特殊时代环境因素之外,我以为,第一,这本书也许是郭沫若自己从内心里希望得到的一次学术研究的洗心革面,要知道“阶级斗争”的分析方法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也一度被当做最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第二,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在思想禁锢的环境下,即便像郭沫若这样的曾经开时代风气之先、叱咤风云的文史“大家”,其认知能力怎么也降低到了如此低下的水平。

  

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我觉得读书是很讲缘分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可谓多矣,有人虽然在人类文化史上名气很大,地位很高,但其作品未必对你的胃口,有的在一个时期你可能很喜欢,过了一段时期,你又不喜欢了,有的作家你可能一生均与其有缘。对于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杜甫,我读的不多,对他的生平事迹了解也是十分有限,而拿到丁启阵的这部新书,我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

  

我首先很喜欢这部书的书名和封面设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本书娓娓道来的写作风格,让我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诗人杜甫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部书充分展示了丁启阵山东大学音韵学硕士学位科班出身的考据学功底,特别是从许多细节入手,小角度的切入,让我们对杜甫的人生阅历、兴趣爱好、生活状况、时代背景等等有了更多的了解,读起来真是比那些教科书式的生冷叙述、注释有趣许多。读丁文,我就想,这是让人们能够很快喜欢大诗人杜甫的很好的参考书,反过来又想,那些关于文学史的教科书怎么就不可以写的有趣一些呢?

  

《杜甫字子美》全书共分五部分,每一部分又由若干文化随笔构成,他们即可独立成篇,又从不同角度构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我觉得这本书既可当做学术著作,又可当做一本消闲的书来翻阅的。坦白地说,我过去一直对杜甫兴致不高,甚至存在某种“成见”,这么多年过去,当我读完丁文,再读杜甫的诸多名篇,我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肤浅,也许,在我们阅历还不够的时候,不喜欢杜甫,其实不是杜甫的作品不够好,而是那个年龄配不上阅读杜甫。从这个角度说,我要感谢丁启阵,他为我补上了这一课。(作者为中国财经报总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18.10.12;原题:杜诗传千古 谁解其中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
李白从天而降,杜甫破土而出
(现)郭沫若《书杜甫草堂联》
一月,我读了这些书 | 2021年
龙其林 | 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图文互文法类型初探
乐山古代文学家赵次公(《三江都市报》7.6和13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