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点滴实践促理论落地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常态课教学

19989月走上讲台以来,已经有21年了。在近21年的英语教学生涯中,我有幸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至“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双基”是主张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核心的课程理论,也称为“双基论”。这种课程理论长时间存在,对课程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中绝大部分的老师正是在“双基论”所根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接受自己的英语学科教育的。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更加深远、更加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从那以后三维目标逐渐在我们的教学中显现出来。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9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随之,各学科核心素养纷纷出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最终确定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

其实,面对这几十年间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反应是不同的。有的是“我自岿然不动,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想到刚刚熟悉的教学模式要求又要被打破,随之而来又定然会有许多新的实践任务时,内心其实是崩溃的。有的则是带着讥讽的眼光把核心素养的提出认定为一种热闹背景下的概念秀,揭开概念的面纱,下面要么是新旧理论相互矛盾的尴尬,要么是换汤不换药的内容。但,更多的我们则是感到困惑和迷茫,但却依然愿意怀着探究的心态去了解去尝试。其实如果我们细看双基、三维和核心素养的内容与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从双基到三维直至核心素养,是随着教育教学的进程,对于学习的发展性定义,并不是对前一段尝试的全盘否定和推翻。这种发展和深入不仅体现着国际共识,更是对当下中国教育紧迫问题的回应。对于一线学科教师来说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我们做到从语言到语文的发展,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 其中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获得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口语和书面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的语言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比对语言能力的具体要求和我们现在的教学现实,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社会情境的低效创设和利用;2、语言知识的狭隘理解和孤立运用;3、语篇意义的浅层次、绝对化;4、表意语言手段的忽视。

社会情境包括真实的情境、想象的情境和暗含的情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在教学过程中,听力语篇和书面语篇中的语篇背景(说话人或作者的场合、身份、情绪、目的等)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也经常出现语言虽正确却不得体、不自然、不优美的问题。这都和我们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缺乏社会情境的创设以及在文本解读中对于语言表意手段的忽视有关。同时对于语言知识的关注片面集中在语法上,忽略语音、词汇、功能和话题。在语篇意义的理解中还大量存在着“口号化”、“表层化”和“绝对化”的问题:凡是保护动物的文章大多得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的结论;凡是保护环境的举措就只能是“绿色出行多种树”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语言能力在教学中的体现提出了三个小目标:1、知识有情境;2、表意有手段;3、交流有意义。

下面我们以外研版七年级上册第三模块Our schoolUnit 2 的语篇为例。文章从学生的角度借助学校平面图对于校园的主体建筑,建筑物方位以及建筑物中的设施向他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作者借助there be句型以及大量方位介词短语的灵活运用,在隐含参照物的帮助下,使得整个介绍清晰有条理。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话题着手了解平面图介绍的相关语言知识,感知文本中的介绍方法,培养平面图介绍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借助现实生活中的校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建筑物并回忆已知建筑物名称。期间借助建筑物的功能呈现新的建筑物名称,并借助“贴标签”活动,通过先意义、后读音再形式的方式巩固新授词汇。

接着从教学楼过渡到教室及教室中的桌椅摆放。借助一简短语篇和三维图片理解方位介词短语的意义,并通过介绍自己座位的周围情况进行初步运用尝试。

在学生对于方位描述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展示文本中的校园平面图。通过图片和话题引导学生预测介绍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并通过略读文本将预测信息和文本信息核对,梳理出介绍中的三个方面:建筑物名称、方位关系和其中设施。以此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介绍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寻读的方式获取相应具体信息。通过完成平面图来检测具体信息获取的准确度。至此完成对于文本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新知获取都是借助真实情境(校园、班级、学生)和文本情境进行的。

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表意时语言的运用,从语言形式中探索规律同时发现在相关功能下语言使用的特征,如:简洁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接着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发现介绍的顺序(按照游览的习惯从左至右的环形顺序)从而发觉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平面图介绍的方法:先定位,找参照,环形介绍、互为参照。在掌握语言知识,理解介绍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图片进行文本内容的内化和巩固,为接下来的运用和输出打好基础。也为表意有手段做好铺垫。

在运用阶段,教师针对七年级新生入学对于学校充满着探究之心着手。通过本校校园平面图的呈现,交代介绍背景、对象和目的,创设真实社会情境。从局部介绍到整体介绍帮助学生在充满“安全感”的学习心态中逐步实现语言输出和运用。同时将学生的介绍和文本的介绍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再次关注作者在表意时语言运用的技巧,体验作者在介绍自身校园时的情绪和情感,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隐含信息的挖掘,读者和作者的互动。引导学生表达对自己新校园的看法。在了解校园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于新校园的喜爱、保护之情。从而使得整个交流真实而有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语文教学:守住双基这道底线
教师评课用语集锦
用文化语文滋养学生的心灵
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核心素养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