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口译大会在二外召开 “人工智能与口译发展”成焦点

2018年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口译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多语种口译:机遇与挑战”。大会共安排了10位嘉宾做主旨发言、15场分论坛讨论以及1场“我与博导有约”学术沙龙活动。来自国内外的近250名口译专家、研究者、业界代表和媒体代表出席了大会。在本次大会中,“人工智能给口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成为焦点话题。此外,大会还首次设置手语翻译分论坛,可以说是手语翻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大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级领导邱鸣教授主持。李小牧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口译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我校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他说,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口译研讨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研讨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与国际翻译研究接轨的程度也不断加深,已经成为我国口译界参与规模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交流活动。本届大会在二外举办,是对二外多年来翻译教学、科研成果的充分肯定。他希望通过本届大会的举办,推动二外翻译学科的发展,促进多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


邱鸣教授(左)主持开幕式;李小牧副校长(右)致欢迎辞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口译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全国口译大会的召开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费胜潮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二外具有优良的基因,建校以来为国家的外事外交事业培养了包括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内的诸多优秀人才,他对二外的蓬勃发展以及本届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在演讲中,他呼吁广大口译学习者和实践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小河流水大河满,众人拾柴火焰高”,他衷心希望中国的口译人才培养和口译行业能够在各方努力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黄友义(左)、费胜潮(右)做开幕致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第一阶段的主旨发言。本环节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助理姜钰主持。维也纳大学口译研究教授Franz Pöchhacker,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与语言教育学院院长Laura Burian,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李德凤,厦门大学口译学研究所所长陈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杨玲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嘉宾发言

26日下午和27日上午,大会组织分论坛讨论。15场分论坛涵盖了口译研究的多个主题,包括口译教学与人才培养、口译教学案例研究、口译理论研究、口译文献研究、人工智能与口译发展、口译跨学科研究、语料库口译研究、口译评估、口译职业化发展、多语种口译教学理论与实践、手语翻译等。分论坛上既有青年口译研究者带来的新想法、新思路,也有口译研究专家高屋建瓴的点评与建议。两天的分论坛群英荟萃,思维火花在多种语言的转换间不断碰撞,与会代表共同探讨口译研究的发展路径,寻找口译研究的新领域。


人工智能是大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工智能翻译进步很快,产品层出不穷,可以提高翻译效率和加快速度,承担一些复杂的翻译工作。”黄友义指出,“但另一个方面,人与人之间还需要面对面的往来和交流,口译作为一种交流活动,人的因素显得更加重要。”提到人工智能翻译和人类译员的关系时,他认为人类译员应当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翻译的开发,不要把机器翻译和人类译员对立起来,翻译人员应该是人工智能翻译的开发者、生产者、引导者和使用者,机器翻译应该是人工翻译的延续、发展和补充;负责机器翻译开发的科技公司和教育单位加强合作和沟通,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方面的共赢。来自业界的各位研究者也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华树研究员做了以“大数据时代口译技术应用能力实证研究:问题与对策”为题的分享,他提出,人类译员应该以动态眼光看待翻译技术,新时代的翻译应该是一个“人工--人机互助--高质量人机翻译”的过程。王华树认为,人与技术应该共生共识,技术应始终为人类服务,我们不应该画地为牢,更不可坐井观天,要关注重大的技术发展。


本届大会首次增设手语翻译分论坛,听障人士与手语翻译研究者、手语翻译共同参与,用中文、中式手语、美式手语同步进行手语翻译专题讨论,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此外,为了方便听障人士参会,本届大会在开闭幕式和主旨发言环节均提供手语翻译服务和现场手语翻译投屏,方便听障人士参会。“手语翻译从最开始只有极少数参会者,发展为如今成为口译大会的一个分论坛,这个变化见证了手语翻译融入翻译学科的历程,”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肖晓燕教授感慨地说,“很欣慰看到手语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希望未来这个领域能够有更多的成果。”


大会现场的手语翻译和手语投影


27日下午,各分论坛代表对各组讨论内容进行了总结汇报。随后进入大会第二场主旨发言。本环节由政党外交学院院长张颖主持。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仲伟合,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大会管理部口译司原司长李正仁,北京外国语大学MTI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文,中译语通CEO于洋,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梁君英担任本环节的主旨发言嘉宾。


五位嘉宾做主旨发言


大会闭幕式由姜钰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柴明颎教授为本届大会做总结发言。他提到,全国口译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国内外口译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口译发展,促进了全国口译教学、口译研究的发展和口译行业的进步。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副处长罗慧芳在致辞中简要地总结了中国翻译协会在近几年所做的工作,也介绍了下个月要召开的翻译协会年会的一些基本情况。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詹成教授代表下一届大会承办方发言。詹成表示,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精心筹备和组织下,第十二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口译研讨会得以成功举办,硕果累累。他郑重承诺将尽最大努力办好下一届大会,并向各位参会代表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于2020年相聚在中山大学。


柴明颎(左上)、罗慧芳(左下)、詹成(右)在闭幕式发言


闭幕式最后,姜钰代表本届大会组委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参会代表、大会手语翻译、同传译员以及本次口译大会所有会务工作者、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


组委会教师与志愿者合影


本届口译大会的胜利召开,彰显着口译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事业。与会代表达成一致共识,口译人才的培养,绝非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一种全方位综合能力的提高。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力量日益强大,技术的进步会给人类译员插上腾飞的翅膀,人类译员与机器翻译不应该站在对立的两面,而是应该协同发展,助力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冒牌翻译
口译
AI 翻译 | 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智能口笔译研究联合实验室 探索翻译新路径
科大讯飞回应“同传造假”事件:没有造假 真金不怕火炼
在联合国做口译是怎样一种体验?
强烈推荐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