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是通往来访者内心真相的路径

我们将本次督导不涉及案例的部分整理成文,以分享给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你们,和正在从业的心理咨询师。

1.

来访者为何而来?

通常来访者是为了“现实事件”进入咨询室。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事实上这个“现实事件”一定关联了来访者的个人历史,所以TA不是为了某个单独的事件走进咨询室,此刻发生的“现实事件”只是一个缩影,这个背后有丰富的个人背景作为支撑。

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是被“个人历史”推动着来寻求帮助的,一个人的个人历史就是TA的无意识。但往往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会认为是最近发生了某某事情,并不会意识到,是TA的无意识和心灵困扰需要帮助。

通常一个人需要借助某个“现实事件”,来启动背后的“个人历史”的运转,然后再进入到心理治疗。所以这是一个契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契机。

2.

来访者来做什么?

来访者带着对当前的现实事件的疑问而来,这些疑问中隐含着,在来访者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消化的成长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而对于一个个体发展来说,这些都需要被消化、代谢和转换。

来访者说,这个“现实事件”我还没有办法接受,其实是在说,TA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TA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和转化的经历。这是来做咨询的真实目的,寻找一个容器帮助TA消化、代谢和转换,过去多年经历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

3.

来访者为什么选你?

来访者和咨询师的相遇,是一个无意识匹配的过程和结果。

咨询师会将照片和受训经历放在网上,来访者通过这些信息来选择咨询师,当来访者说你的照片让我感觉挺好的,通常情况下的理解是,来访者想找一个看着顺眼的人。其实TA不仅在找一个看着顺眼的人,也在找一个看TA会顺眼的人。所以无意识通过照片,选择了一个感觉能够接受TA的人。

4.

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当来访者觉得“你挺好”时,是内部的好客体正在活跃。相对的TA内在也有一个不够好的客体,同样会带入到你们的治疗关系中。随着治疗的推进,坏客体的戏码一定会上演,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识别这个戏码已经在上演了?当我们去做督导可能是一个信号,因为“好的关系”很容易让咨询师认为不需要督导。等到有一些困惑和压力才需要被督导。实际上,很可能来访者的某些重要移情在治疗中已经发生了,只不过还没有被清晰地识别出来。

5.

咨询师的反移情

咨询师感到来访者呈现的内容太快太多,很难停下来去看清楚来访者,也很难碰触来访者的情感。

关系层面:

如果这是一个初期的咨询,关系是开始阶段。人之常情,有现实感的人是不会一下子把自己扔进去,会有试探的过程,也会观察咨询师。这是一个功能,也是有弹性的、适应性的在关系中的反应。

我不认为这时候没有流露情感,说明TA的情感功能是闭锁或受损的,当然也有这种可能性。但我想优先考虑建立关系的时间,如果建立关系的时间不长,关系可能还没到时候,TA的情感就可能还未慢慢地流淌出来。

咨询师感到来访者的节奏是“快进”,先来理解“快进”的意义:

一方面,来访者将自己的事情给你看了,这是TA对你的坦诚,TA也想用这种坦诚与你建立一个好的关系。

另一方面,TA的潜意识十分聪明,TA啥都给你看了,但是你啥都没看清楚,就像用快进的方式看了一小时的电影。这也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所以TA可能在用这种“快”做两件事情,TA通过告诉你经历和创伤和你建立关系,同时TA通过让你看不清的方式自我保护,我认为在现阶段的关系中这是一个内在自然的反应。

6.

需要让来访者慢点说吗?

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说:“你讲得很快,我们仿佛没办法停留,我们也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

我认为当治疗师对在关系中的这个“快”产生疑问时,治疗师先要去理解这个“快”。当治疗师发现这个“快”是来访者在调试关系中的位置,保持关系中的适当距离,我认为这个就不需要做特别的工作。

如果咨询师提醒来访者:“你能慢慢讲吗?我们无法看见你的情感了。”这种提醒是一种要求,要求TA要慢慢谈,要求TA将情感打开给你看。当在分析中慢慢建立一个安全的空间时,情感会慢慢地呈现出来,需要让它自然自发地发生。

7.

咨询师的窥探欲

如果咨询师建议来访者停一停、等一等、想一想,或者提出比较多的问题,可能会暴露咨询师的窥探欲。窥探对来访者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咨询师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来访者。有的时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克制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对TA讲述的经历,不要表现得那么好奇,做深度的追踪。

来访者此时此刻呈现的内容,如实地看,如实地接受。这个态度有利于帮助建立关系。

8.

来访者的自我保护

来访者来到咨询室是进入了一个心理的空间,TA在谈生活事件的时候不会没感觉,只是这个感觉不在这个地方。但是一定会在TA的身体内部,包括无意识、心率、心跳、呼吸里。当然我们没办法监控TA的呼吸,我们只会注意TA的语言和表情,观察TA有没有什么反应。

但反应有各种各样的方式,TA正在做的事情是回到自己的心灵空间,拿出一些东西给一个不熟悉的人看,我觉得这既不是个舒服的事情,也不是个美好的事情。其实分析、咨询、治疗,都谈不上是一个美好的事情,更多是巨大的冒险,和巨大的不舒适感。

就好像你在一个陌生的人面前脱衣服,这不会让你感觉兴奋,除非是暴露狂。而心理治疗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无论做多长时间都是这个过程,因为它就有这样的特质。

所以在来访者的感觉中,就像是游泳时遇见了一个漩涡,第一反应是要离开这个漩涡,不让自己被卷进去。所以在谈话中TA大量的无意识也在运转,只不过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无意识让TA保护自己避免掉入情感漩涡里面,这是来访者保护自己的手段。

当我们理解来访者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我们就能够接受这个“快”和暂时没有情感的流露。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障碍,也不是一个问题,不需要解决,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

9.

梦是通往来访者内心真相的路径

来访者所做的一些梦,是TA处理无意识的方式。很多人用梦来处理无意识的内容,因为无意识和意识的分割很大,TA可能有很多无意识的材料,是意识无法消化的,梦就是一个很好的呈现方式,梦是一个容器承托了TA的无意识。

噩梦等于无意识的精神内容已经无法被承载了,所以这个梦是必须被打断的,无意识需要被切断,所以就会有噩梦发生。

10.

固着的身份认同

来访者用一些经历来确认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咨询师也在初期认同了来访者是一个受害者,并且调频成小心翼翼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咨询师随后对此有反思和觉察,从认同中抽离了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反思。

当“受害者”这三个字刻画在来访者身上,这个巨大的身份符号,已经覆盖了TA成年后的各种身份。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来访者强大的无意识,让TA固着在这个身份认同里。事实上,这是TA的历史,是TA身份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然而这个很强烈的身份认同,也是一个巨大的限定。所以TA可能一直待在“受害者”这样的身份中,在这个角色中体验过去TA曾经体验过的感受和关系。但因为这是一个身份,所以这会是一个长时间工作的部分。

11.

夸大和高功能

TA对于这样一个身份的认同,已经反映了TA对自己的一个感知。TA的早期成长经历让TA非常痛苦和无助,这就是TA的内在的孩子。这是内在的一个非常真实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TA必须要用一些方式来抑制痛苦,也就是对应的夸大性的自体,以及建立高功能的部分。

这些可以帮助TA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这样TA才不会去感受到真实的无助的孩子的体验。虽然这个方式也是有代价的,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在TA没有进入到心理治疗之前,这就是TA可以用得很好用的一个方式,而且我们可能需要对这样一个方式,在我们自己心里表示尊重和欣赏。当然我们不会直接跟TA讲,你这个方式很好我很欣赏,但我们对她有这样的一个理解之后,就会有一个意识,这个人TA用了这样一个方式去保护TA自己,不让自己总是感受到是无助、无力的小孩。

12.

好客体坏客体

来访者主要使用的是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需要留意的是,这是治疗的初期阶段,移情它还没有展现得很复杂或者很浓烈,所以TA不需要去动用更原始的防御机制。

随着治疗的深入,可能有更多的内部客体关系的涌现,尤其是攻击与恨的情感浮现出来,TA可能就需要调用一些原始的防御机制。那个时候需要去关注TA的原始防御是哪些。

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好的客体,同时我们也需要坏的客体,这个坏的客体能够让我们了解真实的世界是什么,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所以有的时候坏的客体只要不是说具有创伤性,其实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资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
客体关系和家庭治疗那些事
【精神分析如何治疗心理问题】1、潜意识意识化为显意识。2、自我弱小的来访者无法应对现实关系,借助心理师当做自体客体,协帮自己执行部分功能,心理咨询到一定时间就内化成为自己的功能了。3.移情,求助者残留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丧?打破人格发展限制,让2021变得不同
【中德班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首场工作坊:精神分析个案概念化
微课逐字稿|精神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如何有效干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