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药处方大全.二字方

1.二八丹

【处方】阴丹2分,阳丹8分,硼8厘,矾(生)4厘。

【制法】上用麝香3厘,片脑1分,研匀。

【功能主治】翳膜。

【用法用量】点眼。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2.二白散

【处方】铅粉30克(水调摊碗内,艾熏五至七次,以粉黄色为度),轻粉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治黄水、头炼、眉炼,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 

【用法用量】用麻油炸槐枝稍枯,去滓取油,调敷患处。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3.二宝丹

 【处方】升药 ,熟石膏各等分。 

【制法】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提脓生肌。主治疮痈溃后,脓水未净。

【用法用量】用纸捻蘸药,插人疮口。 

【摘录】《药奁启秘》 

4.二贝丸

 【处方】朱砂7钱,大贝母2两,紫贝2两,天葵2两,海藻1两,海粉1两,明矾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夏枯草2斤,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疬。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3钱,临卧时茶清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引萧纯源方

5.二补汤

【处方】熟地3-5钱,当归(土炒)2钱,黄耆(蜜炒)2钱,枸杞2钱,甘草(炙)1钱半,杜仲(盐炒)2钱,枣皮1钱,白术1钱半,淮山药2钱,肉桂1钱,五味子13粒(微炒)。 

【功能主治】阴阳两虚,六脉俱弱,夜热肢冷,失血便泄。 

【用法用量】水煎服。寒甚者,加附子1钱半;腹痛喜按者,加补骨脂(炒)1钱;泄者,加乌梅2个,肉豆蔻8分,当归或不用亦可;呕恶,加生姜1-2钱。 

【摘录】《会约》卷三

6.二参丸

 【处方】人参15克, 桂(去粗皮),牡蛎(煅,研成粉),山芋, 黄柏(去粗皮,拿炙,锉),细辛(去苗叶),附子(炮裂,去皮、脐),苦参各22.5克, 麦门冬(去心,焙),泽泻各30克, 干姜(炮),生干地黄(焙)各7.5克, 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15克。 

【制法】上药十三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虚劳,小便余沥及失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进下。如顽痹,加附子(炮裂,去皮、脐)7.5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7.二草丹

【处方】金陵草(即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治小便尿血。 

{用法用量】上二药捣汁。每空腹时服200毫升。病愈乃止。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8.二陈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二车丸

【处方】蜀椒1斤,干姜(大小相称)20枚,粳米1升,朗陵乌头(大小相称)20枚,煅灶中灰1升。 【制法】以水1斗半渍灰,练囊中盛,半绞结,纳灰中1宿,晒干之;皆末诸药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忧恚喜怒,或劳倦气结,膈上积聚,寒热,饮食衰少,不生肌肉;女子积寒,风入子道,或月经未绝而合阴阳,或急欲溺而合阴阳,以致绝产,少腹苦痛,得阳亦痛,痛引胸中。

【用法用量】唾送下。勿用浆水。身中当痹,药力尽乃食。若僻在胁,吞1丸即消;若惊恐不安,吞1丸,每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十引华佗方

10.二虫膏

 【处方】地龙5枚,蜈蚣1枚(端午日收,赤足者)。

【功能主治】蛇咬,毒气攻心迷闷。 

【用法用量】上药相和烂捣。敷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11.二丁散

【处方】苦丁香,丁香,栗米,赤小豆各7粒,石膏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鼻不闻香臭,或鼻中生息肉;偏头风。

【用法用量】吹鼻中。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九 

12.二地汤

【处方】生地1两,熟地1两,当归1两,人参3钱,黄连1钱,肉桂5分。

【功能主治】心中火热如焚,自觉火起,即入小肠之经,辄欲小便,急去遗溺,大便随时而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13.二冬汤

 【处方】天冬(去心)6克,麦冬(去心)9克,花粉3克,黄芩3克,知母3克,甘草1.5克,人参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生津止渴。主治上消,口渴多饮。 

【用法用量】加荷叶3克,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14.二豆汤

【处方】黑豆5升,赤小豆3升,吴茱萸1升,盐3大合。

【制法】上药都和匀。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 

【用法用量】每用1升,以水3斗,煮取2斗,去滓,于避风处,稍热淋蘸。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15.二毒丸

 【处方】舶上硫黄1两,茶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新炊热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15丸,米饮汤送下,每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烟霞圣效方》

16.二方汤

 【处方】雨前茶、川芎、防风、藁本、细辛、当归。

【功能主治】头痛连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十

17.二防饮-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黄耆1钱,甘草(炙)5分,川归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熟地黄1钱,防风7分,防己7分,羌活7分,牛膝7分,杜仲(姜汁拌炒)1钱,萆薢1钱,附子(童便浸3日,去皮脐)7分(冬月1钱)。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补气补血,驱风散湿,行经络,散风寒,壮筋骨。主治鹤膝风,因痢后感冒寒湿,或涉水履霜,以致两足痛痹,如刀劙虎咬之状,膝膑肿大,不能行动。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 

18.二矾散

 【处方】雄黄5钱,郁金5钱,白矾(生用)2钱半,胆矾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咽喉乳蛾。 

【用法用量】以竹管吹入喉中。 

【摘录】《济阳纲目》卷 一六

19.二附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白附子(炮)1分,半夏(汤洗7遍,炒干)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二附汤(《普济方》卷一三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20.二肝丹

 【处方】地胆草1两,九节菖蒲1两,漏芦1两,胡黄连半两,地榆半两(罗末),鸡肝1两,猪肝(盐少许,同药煮熟)1两。 

【功能主治】无辜疳痢不止。 

【用法用量】二肝丸(《卫生总微》卷十二)。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涣方

21.二瓜散

【处方】山布瓜根、天布瓜根。

【功能主治】臑痈,俗名藕包。臑臂表里俱肿痛赤色,唯肘节处差小。 

【用法用量】上砍烂,入米醋少许,和暖涂之。

【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22.二海丸

 【处方】海藻、昆布(各酒洗,晒干)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杏仁大。 

【功能主治】主治气瘿。 

【用法用量】稍稍咽汁。另用海藻洗净切碎,油醋煮熟,作菜常食。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23.二合丸

 【处方】苦参(酒浸,炒,净末)8两,白蒺藜(去刺,酒泡,炒黄,净末)4两,黑丑(炒,取头末)2两。 

【制法】上药共1处和匀。外用皂角1斤,去皮弦,用河水浸揉,取浓汁,砂锅内煎成膏,和药为丸,或少加蜂蜜,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身面一切恶癣。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水任下。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24.二黄丹

【处方】雄黄1两,麻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饮汤为丸。 

【功能主治】闷瘄不出,及瘄已见,为风寒所闭,或伤冷不透,喘急闷乱。 

【用法用量】10岁以上者服1钱,10岁以下的服5分。 

【摘录】《瘄疹选要》 

25.二花散

 【处方】酸石榴花1分,黄蜀葵花1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盏,煎至6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26.二甲复脉汤

【处方】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 (不去心),阿胶9克,麻仁9克,生牡蛎15克,生鳖甲24克。

【功能主治】育阴潜阴。主治温病热邪深入下焦,脉象沉数,舌干齿黑,手指微微蠕动,有发痉厥之势,或痉厥己作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640毫升,分三次服。

【备注】方中炙甘草资助胃气;地黄、白芍、麦冬、阿胶滋养阴液;生牡蛎、生鳖甲介类潜阳。诸药合用,有育阴潜阳之功。对于热伤阴液,阴虚不能潜阳,肝风内动者,用之可以防止痉厥的发生,即使痉厥己作者,亦可应用。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27.二虎丸

【处方】乌头4两,附子4两。 

制法】配醋浸3宿,取出切作片子,穿1小坑,以炭火烧令通赤,用好醋3升同药倾入热坑子内,盆合之,经1宿取出,去沙土,用好青盐4两(研),与前药同炒令赤黄色,杵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元脏,进饮食,壮筋骨。 

【用法用量】神助丹(《御药院方》卷六)。 

【摘录】《证类本草》卷十引《梅师方》

28.二姜散

【处方】干姜(炮)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药炒令黑色,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寒疟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未发前温酒调下,每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29.二角饮

【处方】犀角、羚羊角。

【功能主治】痘疹紫黑干枯,变黑归肾,身如火炙之热。 

【用法用量】二味磨井花凉水服之。果是热毒,无不效。 

【摘录】方出《种杏仙方》卷三,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一

30.二精丸

 【处方】黄精(去皮)2斤,枸杞子2斤。 

【制法】上2味,于八九月间采取。先用清水洗黄精1味,令净。控干细锉,与枸杞子相和,杵碎拌令匀,阴干再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气固精,保镇丹田,活血驻颜,长生不老。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温酒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31.二金散-

 【处方】鸡内金(焙)郁金各等分。 

【制法】上二未,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金腮疮,初生如米豆,蚀透腮颊。

【用法用量】先用盐浆水漱口,掺患处。

【注意】忌米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二金散--《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

32.二金泻热汤

【组成】金钗石斛二钱,茯苓五钱,泽泻二钱,白术二钱,贝母二钱,车前子二钱,牛膝一钱,金银花二两,黄柏二钱,防已五分,生甘草一钱

【用法】水数碗,煎一碗,空腹服。

【主治】腨上生疽。

【摘录】《洞天奥旨》卷七。

33.二橘散-

【处方】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益智(去皮,微炒)3分,茴香子(炒)3分,京三棱(煨,椎碎)3分,木香3分,肉豆蔻仁3分,缩沙蜜(去皮)1两,人参1两,姜黄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养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空心、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34.二连汤-

【处方】胡连8分,川黄连8分,川芎8分,土牛膝1钱5分,薏苡仁2钱,土茯苓3钱。 

【功能主治】小儿胎毒疮疖,及一切疡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家庭治病新书》 

35.二灵丹

 【处方】儿茶3克,冰片0.9克。

【制法】上药研匀。 

【功能主治】主治下疳初起流脓。 

【用法用量】将疮先用冷茶或甘草汤洗净挹干,以鸡翎将药扫上。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36.二苓丸

【处方】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水澄,为末,别用生地汁同酒熬膏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定,小便淋沥不禁。 

【用法用量】每空心嚼1丸,盐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37.二沥汤

 【处方】竹沥2合,梨汁2合,荆沥2合,陈酱汁半合。 

【功能主治】伤寒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上药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4服,空心、日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38.二六汤

【处方】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山萸肉12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开窍化痰。主治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斯炽方

39.二马散

 【处方】马蹄金、铁马鞭、拨雪根。

【功能主治】马(疒其)。 

【用法用量】水煎,入少酒和服。

【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40.二妙散

【处方】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淋浊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汤加姜汁送服。表实体壮者,加酒少许佐之。若气虚者加补气药,血虚者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41.二母散

【处方】知母,贝母,白茯苓,人参各15克,桃仁,杏仁(并生用,去皮、尖)各7.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咳嗽痰喘,或觉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80毫升,不拘时温服。如觉腹统痛亦服之,立有神效。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42.二皮汤

【处方】桃皮1两,李皮1两,萹蓄1两,苦参1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肠痔。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5升,去滓,熏洗,候冷即止,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43.二气丸

【处方】艾叶1两(醋浸一宿,煮干为度),阿胶半两(锉,炒)。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胎漏。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粟米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九

44.二圣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酒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45.二圣解毒丸

 【处方】川贝母、金银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

【功能主治】小儿奶癣疮症。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滚水化下。

【注意】乳母戒葱、蒜、椒、姜、烧酒、牛、羊、鲤鱼、动火等物。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46.三石汤

 【处方】人参5钱,石膏5钱,寒水石2钱,茯苓3钱,半夏2钱,丹皮5钱。 

【功能主治】泻胃火。主治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心热,妄见妄言,如见鬼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四 

47.二术煎

【处方】白术(炒)6~9克 苍术(米泔浸,炒)3~6克 芍药(炒黄)6克 陈皮(炒)4.5克 炙甘草3克 茯苓3~6克 厚朴(姜汤炒)3克 木香1.8~2.1克 干姜(炒黄)3~6克 泽泻(炒)4.5克

【功能主治】主肝强脾弱,气泄,湿泄。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2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48.二术散

 【处方】蝉蜕, 白术 ,黄连, 枸杞子, 苍术 (米泔浸炒),龙胆草, 地骨皮 ,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治脸硬睛疼,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用荆芥汤送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49.二物散

 【处方】白僵蚕、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临卧掺口内。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二物散--《外台》卷十引《范汪方》

50.二仙汤

【处方】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

【功能主治】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主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现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可随症加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杜仲9克以补肾调经;或加枸杞子9克,白菊花6克以平虚阳。

【备注】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

【摘录】《妇产科学》

51.二消饮

 【处方】当归、赤芍、花粉、甘草、牛子(炒)、茯苓、生地、红花、蝉蜕(去足翅)、木通,半夏8分(制)。 

【功能主治】痘里夹瘿。

【用法用量】加灯心20根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二十一

52.二皂散

【处方】大皂角(烧存性)、牙皂(烧存性)、铜绿、胆矾、雄黄、孩儿茶、百草霜、枯矾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舌生疮,牙宣出血。

【用法用量】先将米泔水漱口,洗口疮,后搽药。

【摘录】《回春》卷五

53.二子二石汤

【组成】月石、海浮石、胖大海、诃子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除痰化瘀,消肿散结。

【主治】血瘀痰聚,声音嘶哑,痰浊凝聚为主,可见声带瘛肉。

【摘录】《中医症状鉴男别诊断学》。

54.二至丸

【处方】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而苦。

【炮制】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55.二味拔毒散

配方:明雄   白矾各100g

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拔毒消肿,清热止痛,多用于痈疡等。

用法:浓茶水或熟葱泥调和,围敷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

56.二甘煎液

配方:甘遂、甘草各9g、

制法:取上药加水1500—2000ML,共煮沸10分钟后,待用。

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用法:先熏后洗患处,各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2周为1疗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跌打损伤接骨丹
【医方赏析】一捻金散
九转丹
代灸膏
【金伤散、药、金枪铁扇散】
发声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