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乙丁读典学管理(2)


第二节 赏罚有据


        赏罚有据的“据”,一是要有“依据”,所以得 “赏有常法,罚有准绳”;二是要讲“证据”,所以“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赏罚无据,行之不远,“赏罚无章,何以沮劝 ”?


        赏罚的依据,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公之于众,方能做到“望赏而行、知罚而止” 。约定的内容包括:因何事,如何赏罚,赏罚多少,何时赏罚等等。


一、赏有常法,罚有准绳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管子·七法》曰:“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在评定功劳时,不能离开法令制度,同理,裁定刑罚,更不能离开法令制度。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有云:“恩威者,必有准者也”。执政者施行恩惠与威严,必须有一定的准绳。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立政》主张:办事之前,一定要明确赏罚的办法并明示于前,讲清楚办好了如何奖赏,办坏了怎样惩罚。事先公布于众,事后照章办事,得奖的人心安理得,受罚之人也无怨言。


        “立法明分,中程者赏之,毁公者诛之。赏诛之法不失其议,故民不争。”(《商君书·修权》)订立法令制度,分清是非界限,合乎章程的就奖赏,损害公利的就惩罚。奖惩的办法不违背合理的准则,民众就不会有争议。


        “赏告而奸不生,明法而治不烦。”(《韩非子·心度》)奖赏的有关规定遍告百姓,奸邪的行为就不会发生:法令明确,政治就不会繁琐。


        “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吕氏春秋·正名》)人民有错误责备他们,人民没有错误也责备他们;人民有罪惩罚他们,没有罪也惩罚他们。这样做,反倒埋怨人民难于治理,这样能行吗?意谓诛罚没有正确的准则,就不能埋怨人民难于治理。


[案例]

        “长坂坡”是《三国演义》里最令人荡气回肠的一幕,赵子龙单骑救主,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斩将夺旗,何等威武!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军,何等勇猛!然而,人们有意无意的忘记了最终的战果:“刘豫州兵败汉津口。”


        这种情况,如要行赏罚一事,那要如何处理?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得视乎考核的标准,如果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如绩效),战争中个别英雄的非凡表现,不能扭转战败的结局。 故,赵云、张飞长坂坡一役,虽表现非凡,却不应该赏。如果是以测评个人能力为目的考核(如面试),赵张二人表现得如此英勇神武,结论不言而喻。


        在现实管理当中,管理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者给予肯定并赞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无能者的遮羞布,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考虑的是公司的利润,所以公司需要的是你有多大的“功”,而不是你受了多少的“苦”。没有业绩,就是零,再多的辛苦就好比零后面不管有多少个零,结果他还是零。


        作为员工,很多时候,你是不是感觉自己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却得不到老板的赞赏,于是满腹牢骚?如果这样,是时候自我反省了——这是个业绩为王的时代。


        我们再看一个西方的案例: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得到晋升,“因为我已经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哈德良皇帝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二、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诸葛亮集文集·赏罚》)奖赏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施加,如果没有根据的奖励,有功劳的人就会有怨言,如果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之士就会产生怨恨。


        进行赏罚的时候一定需要先确定:“赏”确实有该赏之功,“罚”确实有该罚之过,不然赏罚将毫无意义。赏罚,首先应该查明事实。唯有此,赏罚才可被称为赏罚,赏罚的目的才能实现,赏罚的行为也才具有意义。


        “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徒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汉代荀悦《申鉴·政体》)国君不乱加赏赐,不仅仅是为了受惜钱财,而是因为乱赏就不能使善行得到奖励;国君也不乱加惩罚,不仅仅是用刑谨慎,而是因为乱罚就不能使罪恶行径受到惩办。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秦策三》)、“赏赐不加予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六韬·文韬》)三句话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赏赐不施加于无功之人;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刑罚不施加于无罪之人。


[案例]


        西汉名将李广,有着“飞将军”的美誉,王勃曾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慨叹。但实际上李广根本不是一名合格的统帅,屡战屡败。汉武帝一语点破了李广难封的原由:“我只按斩敌数封赏,如果按资历封赏必将造成军士的不服,使军心涣散。” 可见,汉武帝深得赏罚之道:赏不虚施,赏罚有据。 


        第一,“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战国策·秦策五》),“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康有为全集》),李广虽然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却屡战屡败,无足够的功劳,故李广不封。现实管理当中,每逢颁发年终奖时,“明星”员工,总会多多少少得到优待,却不管他的业绩是否达到要求。这点,我们是否可以引以为鉴?


        第二、在现实管理中,个人考核与部门考核的标准不同,作为个人,每场战斗,李广冲锋在前,但身为统帅,却带领团队走向失败。这点,如同上述赵张二人的案例一样,战争中个别英雄的非凡表现,不能扭转战败的结局。如果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李广个人表现优异不赏之余,还要追究其作为统帅失败的过错。


        第三、董仲舒著名的《天人三策》在谈到选贤任能时说,“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如若“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则“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因此,“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广,虽然工龄够长,职位够高,资格够老,但如果要提拔晋升,要看他是否胜任统帅这个岗位,带领团队创造了多少业绩,而不是看他个人多能打,曾经有多辉煌的美誉,多老的资格,李广要封,请拿业绩说话。”


        论资排辈,是现代企业的又一通病。有些企业根据资历深浅、辈份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甚至要等到领导位置空缺,才提拔新的领导。资历、经验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更不是绩效考核的指标。


[全篇未完,待续]


全文索引:

(1)第一章 第一节: 赏罚的必要性、重要性

(2)第一章 第二节: 赏罚有据(一、二)

(3)第一章 第二节: 赏罚有据(三、四)

(4)第一章 第三节:  赏信罚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战归来再读书
赏罚名言
曾巩《刑赏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 摘自《素书·遵义》 解释:小的功劳不给予奖赏,那么就没有人原意立大功了。
传世奇书《素书》15大经典名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10赏罚诗解赏平罚均赏罚明正赏不避雠诛不避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