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坛往事●白羽父子谈石卿



坛往事白羽父子谈石卿

石卿之作受人追捧,也非近年之事。但如今斯人已去,更添我们的思怀之情。于是,我们为此特地在怀德轩专访了石卿之子白羽先生,以及白羽先生的独子安之,希望在石卿仙去的这一天,和大家一起撇去光环,了解一个最真实、最朴素的石卿。





白羽父子谈石卿


一、瓮中此时应有酒


  白羽老师知道我们想采访他父亲石卿的旧事,慷慨地与我们谈起老先生当年的种种故事。谈话间,安之还为我们展示了一枚趣味十足的小印。印上镌刻了一句“瓮有酿,则可矣……”,而钮头灰岩则俏雕田螺、菌子,很是稀奇。


  白羽先生说:“我父亲好酒,但是岁数大了有糖尿病,大夫和家里人都不让喝,憋的难受,就刻了这枚小章。田螺下酒,那个时代的人就觉得快活得像神仙一样。我父亲总是这样,他刻的都是自己心里的事。


  不错,石卿的作品风格,总能引人共鸣。他师从“东门派”,以圆雕启蒙,却因薄意成名,然而钮工之趣,竟也不输他人。边款留字,如书纸上,一样隽秀雅逸。


  石卿的“自成一格”,自有其因。他是个能画、能诗、能书、能刻的人物,品味他作品,构图密而不繁,疏而不陋,多有冲虚简静之态度。


  然而他的一生并未风平浪静,也与当时的许多人一样,经历了坎坷磨难。


  “大家现在看他的作品有薄意、有钮雕,还有圆雕,但其实他启蒙只学了一样。”白羽先生说,他的父亲出身于贫苦家庭,虽然也念过几年私塾,却像那个时代的很多男孩一样,最终选择了“学徒”的道路。


  接触寿山石雕,最初的动机是“学手艺”,石卿的师傅林友竹是东门派的雕刻高手。


  当年的石工们需要自己去古董店中为作品自荐。白羽先生笑说:“这位林老先生厉害,带去古董店的作品,总是不会再回头了,因为店家一定买的。”


  做学徒是个苦差事,但在石卿的雕刻生涯里,这一段的经历却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后来石卿雕人物摆件时,往往造型圆融喜乐,刀法简洁冲和,依旧能见到往昔所学。




二、闽北避难遇名流


  学徒生涯结束后,石卿却没有成为雕刻师傅。他在一家古董店当了小伙计。这时的石卿耳聪目明,自文物珍宝上提高了眼界,培养了极佳的文人情怀。


  白羽先生笑说:“看得多,眼界就不一样了。”眼界的提高,使石卿在抗日战争时期和郑乃珖、沈觐寿这些人做起了朋友。说来凑巧,福州沦陷时,不论名流还是普通人,大家都成了难民,一起涌向南平躲避。


  石卿为了谋生,就重操旧业,在一家店面前捡了一个破箱子,扯了一块布条,坐在门前替人刻印赚钱。


  “那时候的南平城里,聚集了福建地方上的许多文化名流。有人见到我父亲刻印,就与聊天,慢慢都成了朋友。”


  “他们关系好,好到什么地步呢?郑乃珖有一天对他说,你买点信封来,我帮你勾几笔。过去一毛钱能买十多个信封,可那时候穷,一毛钱也不舍得买呀?当时要是买一百张信封,也会替我父亲画的。家里现在还有一幅郑乃珖的扇面,写着‘赠懋介’。”


  这些亦师亦友的书画名家,使得石卿对篆刻和书画艺术,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和长足的进步。躲避战乱的苦难,一下子成了他突飞猛进的机缘。


  他后来不少作品,如文会图、山居图,要么取材典籍,要么山水寄情,种种文人审美的倾向,使作品每常都有秀润逸气,浑化自然之妙。更可爱者,两者相合,再添情致。



三、戏作山居谴幽情


  1979年改革开放,石卿也从省工艺美术局提前退休,再次捡起了旧手艺,在家中“下了海”。当年石卿的愿望是极为朴素的——全家人只有他自己挣工资,退休每月只有四十元,但刻一个章可得3元,能够贴补家用。


  “后来大家都爱要他的作品,雕得多了,把手都给磨出血来。那年代牙膏皮是铝制的,又柔软,他就用牙膏裹住手指,不妨碍手感,也不耽误干活。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理由,就是要养家,所以几十年前学的是圆雕,可是一回头,雕出来的却是薄意。为什么雕薄意?也没有那么神,就是因为当时书画界喜欢。”


  白羽先生说得很坦率,父子俩都是真人,对那些神化的光环,不太看重。


  挥刀养家的石卿,山居之作却愈多。或许是繁忙的生活,加重了他对闲远生活的向往,在他的旧时所作的薄意套件中,人们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鹅行水上,芦苇悠悠,风动瓜叶,虫栖枝蔓。这种静谧幽闲的气息,使人对于石卿内心的追求一目了然。


  他如传统的文人一般,挥洒刻刀,于一块块妩媚佳石上谴情寄兴,令石上山水,也有多情之态。



四、清白传家留后世


  当年那个东门派的小学徒,后来却成了兼济薄意、圆雕、钮工的当世大家,世事的奥妙,似乎令人难以揣度。但白羽先生却一语道破:“我父亲的心态很好,他把所有吃的苦都当做是一种学习机会,什么事他都能变成自己的新转机。”


郭懋介手书 清白传家 条幅


  确实,石卿一生,其实并未受到命运厚待。但他把每一次的坎坷,都变成了收获,每一次人生的低谷,都成就他一段新的际遇。这些都得益于他对世情的通透,以及乐观从容的性格。


  对待人生起落淡然的石卿,却是个严父。他对于白羽先生近乎严苛的态度,使自己儿子做学徒的时间比普通人多了一倍。



  “我父亲一直说,好好学你的雕刻,其他的事你不要管。他书法很好,却没留下多少墨宝,这幅‘清白传家’他最看重,给我们留了下来。”白羽先生戏称说,当初被管的太严,让他变成了一个“宅男”。


  “过去怕他责怪我三心两意,没敢提跟他学字。你们看这些印上他刻的字,我就是学到皮毛也好,太可惜了。”白羽先生显得很遗憾,但他的雕刻作品里,我们已能看到石卿苦心的结果——郭氏雕刻的风仪,在白羽先生这里,终有传承。



五、潇洒留待解人知


  可以说,石卿的一生,都凝炼在了他的每一件作品中。或许,对于懂他的人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恰如一次老友重逢。

他的潇洒,他的清格,都将在这场重逢中,留待解人相知,解人相遇。




石卿部分作品珍赏:



(转自:寿山石文化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富兰民俗博客(301)图文(84)记录竹刻
刘晓林:叶浅予之女叶明明访谈录
郭懋介作田黄石《山居即景》薄意摆件 重:
白羽平油画作品欣赏
白羽平作品欣赏(3)
【回到写生】白羽平最新油画作品集开售啦!(附作品高清局部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