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烧柴灶与划格兜

烧柴灶与划格兜

  文/王大炜

  上世纪50年代之前,成都百姓家大多烧柴灶煮饭。灶头是土木结构,以木为框架,四条腿,内充填黄泥,大小高低合适,灶头还一律染成浅黄色,朴实明快。灶门前下方一横梁,专供斜放火钳、吹火筒、火铲等物。灶头,市面上有售。烧火煮饭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其他竹器篾片也可充用。木柴主要来自眉山等地的松柴,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很适合节约成性的成都人。住家户每天下午还得将少量木柴划成细丫丫,以备次日一早生火之用。松柴煮饭炒菜总比其他燃料要香得多,所以住家户爱用松柴。

  煮饭时把淘净的大米放进锅里铺平,将水渗至手背高,盖好锅盖,最好还要用湿帕子捂好锅盖缝隙,以防跑气。不一会儿锅里叽咕叽咕作响,此时须得退火,把正在燃烧的木柴退出灶膛,让余热继续焖饭。这时,锅里米饭慢慢熟了,发出阵阵轻微的响声,随后,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这便是米饭香与锅巴香的混合香味。

  燃烧过的木炭,又叫桴炭儿,捡大个的储藏在灶前的砂罐里,以备日后煎药、炖肉之用。灶内余炭火用柴灰掩盖,做晚饭时又可利用,只要搭上几根干柴丫丫在炉桥上,拔开热灰,操起吹火筒几吹几吹,便有了明火。

  煮饭的燃料,最好是松柴,其次是青杠、桤木等,杂木不好砍,太硬但经烧。就整体而言,当时成都是缺乏燃料的城市,那个年代真可谓“米珠新贵”,所以有些人家平日总要去捡柴,如在有树林多的地方捡枯枝,去河边(发大水时)捞浮材(柴),一旦得到树格兜,也决不放弃,想尽办法弄回来,晾干晒干后,只等划格兜的人来帮忙打整。于是便有了专门“划格兜”的人。

  树格兜,奇形怪状,横竖不成材(柴),一般人奈何不得,唯有“划格兜”者,手到擒来。“划格兜”者须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男子,这种人专门游走于城市背街小巷。我曾目睹过一位,但见他头上还残留着一根长辫,为了干活方便才把辫子盘在头上,一身腱子肉,仿佛有股“操扁卦”的遗风;上身一件缺了袖子的蓝色“短褂”,下身一条青色火腰裤,一双赤脚,一手抗着一柄斧头,一手捏着一条楔子,口中不断高喊着:“划格兜啊,有划不动、奈不活的甩出来!”

  有树格兜的住家户闻声而出,也高喊了一声:“划格兜!”讲好价钱,住户搬出格兜放在巷子里,壮汉把格兜观察一番,找出破解的纹路缺口,挥动斧头便划,如果格兜还不能迎刃而解,就把楔子对准破口,用斧头背敲打几下,待楔子吃紧后,壮汉三下五除二地几斧头下去,一个大格兜,转眼之间,变成了一堆丫丫柴。壮汉面不改色心不跳,拍拍双手,收下工钱后抗起家什又走向别处,继续高喊着。

  划格兜挣钱不多,用现在的标准,莫过5元钱而已。干这活的人,多系近郊农人,趁农闲进城,凭着一身气力,找点油盐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村节柴灶 猛火无烟 做饭实现爆炒 节能 燃料易得
几种DIY的户外柴火炉
楔子
民间故事:樵夫夜归,见妻子与陌生男子一起,他提起斧头冲了进去
石灰是怎样烧成的
柴🔥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