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川剧鼓师:三分唱、七分打
  • 川剧鼓师:三分唱、七分打

  • 作者:重庆晚报
-

鼓师又称司鼓,二者的区别在于:鼓师是职称.现在分为一、二、三级;司鼓是职务,是具体一个戏的乐队指挥者。鼓师的职责是打小鼓,使用的不是鼓捶而是细长的鼓签,所以俗称“打鼓匠”、“提签子的”。在过去的戏班里,鼓师实际上起着“掌条”(相当于编剧)、排戏(相当于导演)、说戏(相当于教师》,兼指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又有“统子匠”、“提口袋的”、“龙头”等带有领头含义的称呼。鼓师使用的工具,除小鼓外,还有用木板制成的“提手”(板),是用来打节拍的。

  前辈艺人把锣鼓打击的总谱固定成几百支锣鼓牌子,每个牌子都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指挥手式。乐队人员熟悉了这些牌子,只须看着鼓师的手式所发出的信号(行话称为“发眼”》就能准确无误地打起锣鼓来。

  过去,川剧班社演出的剧目,是由出钱的会首、东家指定的,不管班社的演员会不会,指定了就得演。一般演员不会的戏,可以问“当家人”(挂头牌的主要演员),“当家人”不会还以可鼓师,如果连鼓师都不会,戏班可能只好另走他方了。由此可见鼓师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个好鼓师很不容易,要记的东西很多,如数以百计的锣鼓牌子、高腔曲牌、唢喷呐曲牌、昆腔曲牌;几十支的笛谱;“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的各类唱腔和板式的转换变化,起码要记得百本以上的戏,还要熟悉各条河道的帮腔、打头、路子的不同打法,要掌握同一个戏不同演员的不同演法(即“私马口”)等等。总之,每一出戏中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唱腔表演,鼓师都要了如指掌,操作鼓板,指挥乐队和外场演员一道进行艺术创作。所以川剧界有“三分唱、七分打”、“半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建国以后,有成就的导演排戏时,都把鼓师请进导演组或担任副导演,以便组织唱腔,安排锣鼓。

  在川剧前辈艺术家中,出现过不少著名的鼓师,如上坝的“五虎大将”李升庭、天佑、王世贵、徐昆山、李松庭;名噪一时的杨吉庭、唐德彝及其弟子蓝少云;获有“鼓师之王”美誉的彭华廷及其弟子、在川西坝号称“四大天王.的王官福;有打戏讲究、手法干净的“卫生打鼓匠”王端成及其弟子喻绍武,有川剧司鼓“老天牌”刘汉章,有在川西北颇享盛名的苏鸣卿,有编著过《川剧高腔曲牌》的彭文元,有整理出《川剧锣鼓牌子》的黄一良,有在四川省川剧学校任教的著名鼓师李文彬、帅友三等。

  重庆市川剧院的著名鼓师,先后有李子良、李世仁、陆青云、蔡慰民、左青云、胥明贵、罗天福等。杨才胜,吴子健等人,则是重庆市川剧院现今的著名中青年鼓师。
 

川剧,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种。其历史悠久, 艺术精湛, 广为流传, 在全国有着很大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当电影电视还未普及覆盖城乡时,能看看戏也许就是最大的艺术享受吧!

    我爱好川剧,首先是从听到锣鼓声起,川剧锣鼓别于其它剧种的打击乐,它地方味特浓,个性独特,曲牌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化,高亢激昂,欢腾跳跃独出一格,不管多远听到锣鼓就知道是在唱川剧了。川剧是以打击乐伴奏为主,鼓师是整个戏的指挥。他统领五方(小鼓、大锣、大钵、二鼓、小锣)自成一体,敲打起来有板有眼。鼓师优美的指挥手法能打击复杂多变、优美好听的锣鼓点子,再配合舞台上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使你感觉出现了千军万马的激烈战场,或者气势宏伟的出将入相,皇帝的排朝庆典。节奏鲜明的文场小打锣鼓能奏出千金小组婀娜多姿的碎步,水袖功、翎子功及漂亮的身段。大锣边子各个部位能打出风、云、雷、雨、雪的声音,更能表现出各种场景,如在“三岔口” 一剧中,用更鼓和一系列的武场锣鼓配合演员的表演,呈现出了摸黑打斗的场面,全场无任何乐器演奏,便能使观众闻其声听其音尤如置身于此矣。这就是川剧锣鼓的魅力所在。

    川剧锣鼓也在不断进化演变,更好为剧情服务,为塑造人物服务。上世纪50年代前川剧常年在农村、院坝、万年台子演出。空矿的田坝没有音响效果,也没有象样的乐队,全靠打击乐加上一两支唢呐招揽观众看戏。所以锣鼓做得大音量传得远,使劲敲打震耳欲聋几匹山坡都听得见在唱戏。后来剧团进入剧场演出,再这样打法不仅观众受不了,就是演奏者自己也难受。时代在前进,川剧也要振兴,戏曲音乐改革事在必行。西南川剧院排练名剧《孔雀胆》就请了市内很多新音乐工作者参与改革,从唱腔、音乐、邦腔、锣鼓上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兼加进了西洋管弦乐器。为配合乐队,锣鼓由大变小,而且大锣特地到乐器厂找师傅定做效音。为了乐曲协调需要,挂了几面不同调号的大锣演奏使乐队击乐与弦乐音色和谐给人耳目一新,既保留了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90年代精品剧目《金子》在打击乐器上也有突破创新。在音乐唱腔上突出管弦乐表演上该打则打,剧情需要突出川剧特色锣鼓的地方要打好,使观众听过瘾。剧中有“板凳戏”一场时,仇虎和大新妈唇枪舌战明争暗斗很多对白和表演都是用锣鼓伴奏没有管弦乐的。每捶锣鼓轻重快慢都要求打到演员点子上,要干净利落斩钉切铁。另外有一段“扑灯娥”的套打,导演觉得锣鼓音色有些高,有些飘,对表现两人斗智的气度不够,我们换上原来的蛮大锣和老大钵,音乐就低沉,浑厚了,配合演员的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大新妈和仇虎的内心世界表现得琳璃尽致。

    我热爱川剧,更喜欢锣鼓。研究和发展提高川剧打击乐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愿为振兴川剧添砖加瓦,为川剧锣鼓的传承、改革而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京剧剧目伴奏提纲》【作 者】孔祥昌
清音周刊2023第二十七期:且喜人间好时节
杭子和:司鼓的尺寸
京剧鼓点有什么规律?
闲话武场
张汝航:消失的记忆,八旬翁眼中的老重庆(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