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绩效工资与教师考评困惑(摘转)
   眼下,事业单位在紧锣密鼓搞绩效工资。关于绩效工资的标准,我听得最多的是,设计起来颇为麻烦,争议很多。前两天,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会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但这一方法一公布,就遭遇质疑。一些批评,甚至有抬杠的意味,比如,师德本“无价”,怎么现在变为“有价”了?这是对师德的“贬低”,而不是弘扬。
  师德当然是重要的。令人焦虑的,当然不是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标准,而是怎样执行这一标准。现实之中,一些学校沿用“表格评价法”,采取“逆向操作”,即以被投诉、违规等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来评价“师德”;还有的采取领导、群众投票、打分的办法(领导和群众的打分有不同权重),谁得到的分数高,谁的“师德”就更佳,在这样的评价方法之下,没有投诉、没有违规,就是“有师德”,人际关系和谐的老师,就完全有可能成了“师德标兵”。
   这种评价对不对?感觉有根有据,具有操作性,且花时间不长,但是,这种评价真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实际情况吗?比如,一个平常工作负责、要求严格的教师,曾批评某位学生,给其不及格的成绩,后被学生投诉,仅因为这一投诉,这位老师就被认为有瑕疵,于是师德评价不过关,这合不合理呢? 
   期望方便地通过一系列“指标”,就能评价一个教师,这是当前考核教师中存在的“指标情结”。  但是,在“指标”之下,真正的教师消失了。而在中小学里,绩效评价现在正陷入“指标焦虑”,因为一些显性指标,诸如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竞赛成绩,已经无法采用,怎么评价教师的业绩,成为教育的困惑。对于将师德纳入绩效评价的争议,只是这种困惑的一个表现形式。
  解决评价教师的困惑,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教育管理者的出发点发生了偏差。为什么要简化对教师的评价?为什么要力图用最短的时间,就“搞定”教师的绩效考核?这种思路,本就存在问题。在教育管理中,管理并没有对准人,而是把人当作了可以分解为若干指标的“事物”。一些办学者,在教师管理、评价方面不愿意投入过多时间,是因为他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迎来送往等非教育教学事务之中。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禾前不久在接受《解放周末》的专访时,谈到美国大学的评价,举例说:“我有一位同事,他从事的是一部古代经典著作的翻译和注释工作,工程巨大,花费了十几年。虽然很长时间都看不到成果,但所有的同行都知道这个工作的价值,因此尽管当时还没有多少文章发表,但他仍然获得了名校的终身教职。”这种事情,在我国大学几乎不可能发生。他同时指出,美国大学对教授的评价,是十分耗时的,不会仅看教授发表论文的档次、数量,而会由同行专家仔细阅读每篇论文,评价其学术价值。
  教育是一个影响学生的过程,对教师的评价,显然不适合目标评价,不适合套用行政部门的规定,而应该是过程评价。而过程评价,则需要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学生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办学者花费大量时间的。其实,任何一个真正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织,都不能简单地采取指标方式进行粗放的评价,而应该全面关注一个人。在绩效工资的评价中,应在标准的制订、标准的执行、评价的周期上,建立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充分听取意见。这一评价过程可能耗时长,但真正的教育管理,所做的工作,不就是这些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
基于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述评 陈隽
济南:从“铁饭碗”到“金饭碗”,教师获得了什么
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本立而道生”——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体制机制改革述评(二)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