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永华先生撰文纪念客家籍当代著名书法家廖蕴玉
汤永华先生撰文纪念客家籍当代著名书法家廖蕴玉,全文如下:
    深切怀念廖蕴玉先生
   汤永华


        昨夜惊悉91高龄的廖蕴玉先生于癸巳冬至那天仙逝!如果不是通讯原因未能及时得知消息,我是一定要参加告别仪式的,因为他是我尊敬的著名书法家。
        当代楷书名家有何人?屈指可数必有廖蕴玉。楷书,尤其是唐楷,法度森严,入贴很难,出帖更难。不少书家在楷体面前望而却步,很多立志学楷书的也半途而废,转学他体。哪怕号称以楷书为业的书法家,也有不少人至今仍然徘徊在边缘,未能进入楷书内核而无奈另辟途径。但是廖老却在楷书领域耕耘了一辈子,是一个继承传统风格而又致力于求新的实力派书法家。他半个多世纪坚定不移研究楷书艺术,主攻唐楷,融通欧颜,兼採魏碑,并蓄钟王,探游楷书堂奥,入“能深造求其通”,出有新貌求其变。众所皆知,楷书的规范笔法是“逆入迴收”、“中锋行笔”,它确立了楷书笔画书写的最基本的方法,解决了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的问题,正所谓“三过其笔,方为法书”。这个基本笔法,在唐代形成经验性规矩,宋代加以理论性总结,到清代以后几乎不可逾越。特别是“逆入迴收”被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甚至死板到起笔必谈“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收笔必讲“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不仅运笔过分繁琐,而且容易扼杀个性。廖老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既维护法度,又求变创新,一改古人“逆入迴收”的教条化,下笔“直落顺收”,点画严谨有度,运笔自然流畅;同时在向背、楫让、穿插等方面自立结体风格,内聚外张,舒展安翔。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廖楷”面目,在中国楷书领域可谓雄视一代。我们看到的廖老的作品,不论是榜书大字,还是蝇头小楷,无不雍容端庄,浑雄遒劲,挺拔俊美,清润宽博,在全国范围正楷书家中出其右者无几。1979年全国第一次书法评比,廖老的楷书名列前茅。他的行草由楷派生,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清爽隽秀,同样了得。值得一提的是,廖老老年作品甚丰,八十岁以后仍然心神若定执笔不抖,小楷作字精准有力。
        廖蕴玉先生系广东五华客家人,生前就职于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专门从事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教学,是中国书协早期会员。他平生不仅反对那种无视法度,焚琴煮鹤,借口“创新”糟蹋书法艺术的现象,而且厌恶那些投机钻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亵渎书法艺术的行为。作为书法家,他生性实诚,淡迫名利,不搞包装,不做广告,主张靠作品说话,靠实力取胜,始终坚守艺术本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艺术作品的广泛持久的流传,是对艺术家最好的肯定和回报。虽然廖老从不自吹自擂,在热闹场面上也看不到多少关于廖老的宣传,但他的书法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索求,他的楷书创意受到不少专业人士的关注,他的艺术声誉不胫而走,扬名海内外。廖老名录《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第一集)、《中国文艺家辞典第一辑》,作品入选《中国古今书法展》、《全国首届书法展选集》,黄河碑林、李白碑林、崖山碑林等多处均有他的作品勒石,《廖仲凯碑》、《邓世昌像座》、《冼星海碑》等许多碑文的书写均出其手。特别是客家地区,楼台庙堂,他的笔迹处处可见。他出版了《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简化汉字五十注》、《青少年楷书字范》、《常用字形分布法》、《晚晴楼吟草小楷》、《行书论书绝》等著作二十多种。其中《楷书书写门径》在早年就以大陆、港、台及日本等多种版本印行,销量200多万册,反响非凡,为传播书法文化、尤其是传承楷书艺术做出了贡献。
        廖蕴玉先生为人厚道,待人热情,诚朴谦和,温文尔雅。我与廖老相识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拜访他的次数并不频繁,但四十多年过去,也算论交不浅。文革期间书法处于低潮,但真正的书法爱好者始终情有独钟。每次相见,一谈到书法,廖老就兴致很高,常常是边写边说。他从不盛气凌人,没有高谈阔论,也无故弄玄虚,但说起书法源流总是娓娓道来,谈到书艺技法更是掷地有声。偶尔还会叫你书上两笔,然后指点一二。我没有当过他的学生,但可以说他是我实际上的书法老师之一。我从他身上吸取了不少艺术营养。以前他几次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书协,那时候在军队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活动。后来参展申请入会请他写介绍意见,他欣然命笔,不加思索,写道:“汤君……多亲炙容商二老,对各种书体均有涉猎,爱好广泛,行草更斐然可观……”他知道我主要是研习金文的,为什么只提到行草呢?当时不好意思问他,后来想起他常说的一句话:“说一千,道一万,写出字来看一看”,似有所解。原来,我以前在廖老面前只写过行草,大概老先生是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他对人说话很随和,但对艺术就没那么随便了,也许是没有看过我的金文书法作品不作凭空评价吧。所以,一次应邀参加“廖蕴玉师生书法作品展”,我还是从廖老的印象考虑,以一幅不大成功的草书补了展厅之壁。后来我参加了廖老90岁生日的师生聚会,没想到这次竟然成了我与廖老的最后一见。
        80年代,廖老曾送给我一副对联: “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这可以说是他艺术情趣与追求的一个写照。如今廖蕴玉先生走了,但他的为人和书艺永远留在我心中。愿他的翰墨高挂天庭,愿他的德艺永传人间!
(2014年1月20日草于广州)
注:本文曾被《梅江日报》略改发表。

廖蕴玉先生
廖蕴玉先生楷书
廖蕴玉先生楷书
 
廖蕴玉先生行楷勒石
 
廖蕴玉先生行草勒石
 
廖蕴玉先生楷书
 
廖蕴玉先生楷书
 
廖蕴玉先生行楷小字
 
汤永华纪念廖蕴玉先生的金文书法
(来自中国客家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廖纶楷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八屏
廖蕴玉
书法家廖德昌之无束无求。
启功先生现场展示楷书书法,现在的书法家有几个能写楷书的?
【书法对照】简繁对照楷书字范(廖蕴玉)
「今日书法」廖蕴玉《简繁对照楷书字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