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问题答朋友】9011ZX-书法创作的哲学思维来自哪里?
 

书法创作的哲学思维来自哪里?


    这又是一个令人感兴趣而又难于回答的问题。我说几个不大逻辑的粗线条:

    首先,来自对书法这种中国特有的“图像语言”的抽象性感应。这种感应,即使从数以万计的书法作品中来,也不是对感性的具体,而是抽象的具体,我以前说过这类观点。这种感应,也不是像有些人套上“天人合一”四个字那么“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一种对书法这种特殊存在的艺术现象高度抽象的结果。正确把握这种抽象性思维,是从本质上认识书法,区别书法概念的“经验论”和“玄乎论”的重要之点。

    其次,来自汉文字本身和书写文辞的哲学内涵。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以及有汉字记录的文辞,处处可见一种民族的哲学思维,说宽一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关于汉字的哲学思维,有很多例子。文辞也是这样,比如,古诗词、对联,几乎都充满哲学思维。这,不能不影响到书法创作。

    第三,来自对书法艺术的批判性思维。书法研习,不管哪一种书体,从临摹到创作,都是一个在抽象思维层面的批判性过程,即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对书法传统的东西和现行的东西,一方面,有一个了解、比较和选择,另一方面,有一个否定、剔除和扬弃,从而实现自我,达到新的生成。

    第四,来自书法创作自身的哲学性反思。其实,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继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思,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其特点是,自觉发现问题,自觉否定扬弃,自觉寻找新的逻辑起点。

    第五,来自书法家的哲学头脑。挥毫泼墨的创作过程,不仅是书法家书法技能的显现、心性的宣泄,同时也是其哲学思维的潜意识表达。如何在抽象思维的层次上把握书法的本质以及内外相互关系,并运用于书法实践,这取决于书法家有没有哲学头脑,有什么样的哲学头脑。


[说明:贴上以前在电邮、QQ、短信、微信、微博以及茶话中的片言只语,算是对有关朋友的统一作答;错漏难免,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胜伟书法观:由技进道,在创变与守正之间
用小楷抄写字典,是否有书卷气?他用“脑残”回答了这个问题
“书”对话“联”:什么样的对联书法才是好作品?
书法家不能只当“文抄公”。
学术·观点 | 论书法批评的立场
专访草书名家郁民华——“在非洲荒漠,他完成了书法的蝶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