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七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七

【中吕·红绣鞋】 贯云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那!更闰一更妨甚么!

  描写爱情的题材在元人散曲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据粗略统计,这类题材有小令八百五十三首,套数一百五十九套,约占现存元曲的四分之一。而且与同时代的诗、词相比,散曲中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带有叛逆精神,如历代文人讳莫如深的偷情、幽会、妓女交往、惜别在元人散曲中都坦然道出,甚至咏歌寡妇再嫁,鼓吹宁可要爱情不要功名:“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它从更多方面、更深层次反映了元代这个异族统治的社会,特定时期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真实情况和新的新的价值观。在表现手法上也一反传统的温柔敦厚,显得大胆、泼辣、真率而刻露。这首《红绣鞋》表现的就是一次“非法”的私欢。以一个情人的口吻道出相爱的欢乐,也道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担忧。之所以说是“非法”的,是因为曲中人担心天亮,担心被人发现,更担心天亮后这个短暂的欢会即将结束。但正因为它表现的是“非法”的私欢,所以从幽会一开始就蒙上愁别的阴影,也才会产生曲中人怕听更鼓、恨夜如梭,也才会产生“闰一更”的奇想,也才会使这首小令不但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也产生极佳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传统民歌中,表现幽会或欢情的场面,除缠绵之外,往往会以出人意表的想象光耀千古,例如这首南朝乐府《读曲歌》: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为了不使“夜如梭”,为了情更满,为了不听“四更过”这位女性居然要打鸟杀鸡。以为只要雄鸡不啼,晨鸟不叫,天就不会亮,黑夜就会连着黑夜,她就可以和情人永不分离了。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又是何等大胆的想象。这只小令中主人公由闰月而发奇想,能否“闰夜”,增加一更,让两人在延缓一更分离,正是南朝乐府这种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这首小令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修辞手法的别致。开头三句叠用了八个“著”字,分附于“挨、靠、偎、抱”四个亲昵动作、“听、数、愁、怕”四种心理活动之后,这不仅穷形尽相地描绘欢会中人恩恩爱爱的情状,为后来担心更漏、害怕别离埋下情感的伏笔,而且这种复叠的结构方式也使情感显得顿宕,抒情意味更加浓郁。另外,“听着数着”以下四句则使用顶针格。后面的前三字重复上句的后三字,如一线贯珠,连缀而下。情人的难分难舍之情也就像这种前后相连、连绵不断的句式一样难以分开。在此之前,南朝乐府中的代表作之一《西洲曲》就是采用这种顶针格,用来表现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从而暗示诗中女性物变情不变,时移情不移的深长思念。曹植的名篇《赠白马王彪》中也是用顶针格来描景,从而以景衬情,表现这对难兄难弟在帝王淫威下不得不分离的惨淡之情。贯云石这首小令,正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去攀摘文学长空璀璨星辰的。贯云石是位少数民族诗人,这也说明他对汉文化的熟悉和热爱。当然,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更可看出汉文化即使在异族统治的元代,对周边民族文化也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首小令除了前两句是描述两人的动作行为外,其余皆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它以一个女性的口吻,写出幽会的欢乐,更多的则是担心和忧愁。每一声更鼓都使她愁,也使她怕!漫漫的长夜在这位偷欢的女性心中却像穿梭一样快。黑夜终将过去,欢会总有尽时:预示着天将晓的四更鼓终于敲响了。于是,她长叹一声:“天那!更闰一更妨甚么”。它使我们想起《诗经》中的《柏舟》,《汉乐府》中的《上邪》,都是偷欢中的女性在高呼苍天:“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哀!”尽管其间时间已流淌过一千多年,但中华女性对爱的追求和执着仍如昨日!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也就如此滔滔不绝!
  这首小令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也典型地体现了贯云石的艳情曲风格。即使是叙事,也是边叙事,边抒情,而且以抒情为主,并在抒情中加以夸张和想象,如【正宫·小梁州】“桃花如面柳如腰”、【中吕·醉高歌过喜春来】“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皆是如此。这只要与同时代作家略作比较,这个特点就显得很明显,如薛昂夫,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祖籍都是西域,都是维吾尔人,出身又皆是贵族又都拜汉儒为师,生活经历又相似:都做过高官又都以归隐告终,但薛昂夫散曲中的叙事是边叙事边议论,而不是边叙事边抒情,更不是以抒情为主,如这首【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

  完全是春的评说,春的思量。由此可见,即使是出身、遭遇、情操都相似的作者,对同一题材的处理也会呈现不同的手法和风格,这正是文学创作之所以能百花争奇斗艳、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万紫千红的的原因所在吧!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贯云石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关于这首曲的主题,有人从贯云石的显赫家世和本人通达的仕途,加上他又是位于元代统治集团核心的色目人,从而判断此曲是首情曲,属于代拟体,代一位女子抒发秋风中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其实,这首小令抒发的是亡国之悲,代拟的对象是不忘故国的汉族士大夫。因为曲中说的很明白:“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作者以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对峙的南朝,来暗指南宋,抒写的是亡国之悲。元代文网森严,《元史·刑法志》明确规定:“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正因为事涉“犯上恶言”,如公开吐露心事,为南宋唱挽歌当然会触犯当今忌讳会遭不测,所以才假托男女情事,即使如此,如何表达也大费周章,这才会使“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的文章高手,此时却“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才会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因此,结尾处的“相思”二字,并并非指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而是不忘故国的汉族士大夫的亡国之思。联系到前面描绘的“宾鸿”南去,“南朝”更迭,展笺停笔和欲说还休等情状,上述的判断应当是不错的。例如,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有首词叫《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词中也是以写一个女子在追忆昔日的岁月,在诉说相思。但实际上,是这位亡国之君在追悔、在倾诉,在作政治抒情。同样的,南宋遗民张炎也有首《台城路》:

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水国春空,山城岁晚,无语相看一笑。荷衣换了。任。见说吟情,近来不到谢池草。 欢游曾步翠窈。乱红迷紫曲,芳意今少。舞扇招香,歌桡唤玉,犹忆钱塘苏小。无端暗恼。又几度留连,燕昏莺晓。回首妆楼,甚时重去好。

  词中亦借十年后重逢的当年佳人,面对“水国春空,山城岁晚”的今日山河,诉说“京洛尘沙,冷凝风帽”的遗民深悲。同样是在借男女情事抒山河易主的深悲。贯云石的代拟对象,也许就是张炎这类不忘故国的南宋遗民。
  那么,作为元蒙贵胄的贯云石,为何要代汉族士大夫作亡国之思呢?我以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贯云石从小就受到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与严格训练,后又从学于当时名儒姚燧。姚燧属于姚枢、许衡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虽然 臣服元朝,但在政治思想、人格修养上仍与南宋理学一脉相承。姚燧作为有节操的汉学大儒,对故国山河当然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元史》说他“颇恃才,轻视赵孟頫、元明善辈”。其实,他看不起赵孟頫,倒不是因为他“恃才傲物”,而是因为赵孟頫是赵宋皇室贵胄却屈节仕元而获高位,鄙视其为人。他的七言古诗《爰裔堂牡丹》,其中写到:“千红万紫纷烂漫,独余牡丹才蘗芽。苦遭夹旬风雨恶,手自插架扶横斜。天香国色付寂寞,已分抱恨归舟拏”分明也是对气节和独立人格的咏歌。贯云石作为其得意弟子,自然深受其师影响。也是这位代拟对象,就是其同门。二是在贯云石生活的四十年间,元蒙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尤为酷烈。自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起,直到贯云石去世的泰定帝(孛儿只斤铁穆耳之孙铁木耳)泰定年间,连续八、九个皇帝为争夺地位互相残杀,每个皇帝在位时间不过四年左右,且有皆荒淫残暴,大臣们亦专政弄权。可以说朝野上下一片混乱黑暗。贯云石此时虽身居高位,但一点也不恋栈,在他老师姚燧辞职后不久,随即辞职而去。可见他在思想上和政治倾向上仍向他的老师和门人们靠拢,代他们作亡国之思,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首小令的最大特点是含而不露,欲说还休。我们知道,元人散曲的最大特点是俚俗直露,直道其言,直叙其实事,而且说得透彻、淋漓尽致。但这首小令却以隐晦含蓄见长:区中的主人公“展花笺欲写”的“知心事”是什么?作者并未道破;这位往日才思敏捷、“得兴时,一扫无瑕疵”的才子,今日为何“停霜毫半晌无才思”,也让读者自己去才揣摩思量。自己去得出结论。当然,它不像李商隐的《锦瑟》之类无题诗,朦胧得无法让人参破。这首散曲的开头就暗示:南飞的宾鸿逗惹起曲中人“南朝千古伤心事”的伤感。宾鸿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秋到南方来越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故称“宾鸿”;结尾又点破“相思”二字,这都给人们关于此曲主旨足够的暗示:是代南宋时大夫抒亡国之悲、故国之思!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这首小令的第二个特色。作者将往日的“得兴”与今日的“病厌厌”;往日的“一扫无瑕疵”与今日的“半晌无才思”作鲜明的对比,从而生发出今非昔比的无限深悲。以上是明比;秋风又起,鸿雁南飞,山河风景依旧。但故国沦亡,人意伤病,可谓物是而人非,这是暗比。南朝诸帝,追逐声色,荒淫昏庸,以至“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今日元朝诸帝,又争权夺位,昏庸暴虐,也不会有好下场,这也是暗比。通过这些明比、暗比,将作者要表达的伤时悲己之情巧妙地加以表达。
  这首小令还较多地运用了衬字:“战”、“感起我”、“展花笺”、“空教我”、“霜”、“今日个病”、“刚”、“两”等十七个字都是衬字。占全曲字数四分之一还多、衬字的运用使抒情更加酣畅,像口语一样自然天籁,也造成粗砺拗拙的风味。衬字的运用解决了灵活口语和固定曲调定格之间的矛盾,是散曲对格律诗的发展和贡献。另外,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衬字,也是散曲家具有多少豪放个性的标志之一。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仲林旧书新博《元代小令写作与欣赏●二章》《●三章》
【诗曲专题复习】——元代
全元散曲 贯云石
元代 贯云石 题赵孟頫《双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再思简介
塞鸿秋·代人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