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兰察布买卖字号
乌兰察布买卖字号-解放前的察右中旗商号
发布时间:2013-06-13 16:55     作者:文化促进会     浏览次数:462

    察右中旗过去叫陶林县,其境内商业发展始于清朝初期,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绥远概况》载陶林县在同治年间,商业颇行发达,民国十五年(1926)变为凋零残局。大小商号虽有数十家,其中仅天亨店等数家较为可观
     
民国二十三年(1934)《绥远省调查概要(陶林县)》载:商业概况:县内各商号因地方多事,负担奇重,新开设者未有,已开设者亦渐闭门歇业,现在营业较盛者有三家,皆以粮票及杂货布匹为业务,亦皆师徒旧制,合伙经营。一为天泰店,有公积金五千元,每年营业数一万三四千元,年获纯利一千七百元;一为复兴亨,资本二千元,公积金二千元,每年营业数一万七八千元,年获纯利一千四百元;一为玉丰店,资本四千元,公积金一千元,每年营业数一万三四千元,年获纯利一千一百元。店员薪金最多一百元,最少三十元。各家店员约十四五人。学徒待遇,年给洋十五六元。
     
境内商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主要和牧区牧民做生意,即用炒米白面、烟酒茶叶、布匹绸缎和日用工业品换取牲畜和畜产品。这类商号又称旅蒙商。民国二十三年(1934)境内有旅蒙商30来户。他们经营的方式有两种,一为靠草地庄常年坐地经营;一为季节性流动经营,集中在产毛期和冬宰期。当年有两句顺口溜:他们的牛马骆驼羊,咱们的茶布褡裢糖,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当时,资金雄厚,经营规模较大者有义盛德、崇德厚、全太昌三家。
      
义盛德商号:有资金30余万元,从业100余人,财东为丰镇义顺和商号,在四道沟设有草地庄。民国二十六年(1937)将草地庄迁到四子王旗卜洞。经营的商品主要有棉布、绸缎、褡裢、细瓷、烟酒,糖、茶、炒米、粉条,并收购当地产皮毛、牲畜。极盛期年收购绵羊万余只、牛马数千头(),皮张一万张、羊毛数万公斤。
     
全太昌商号:有资金10余万元,从业30余人,财东为山西省阳高县刘作仁,在库伦苏木吉尔其庙设有草地庄。主要经营蒙古族日用品,同时开设磨房、油坊,加工粮油运往牧区销售,收购牧民的牲畜、皮毛。
     
还有天巨祥、双和亿、天德长、三合昌、双胜和等商号,他们每年按季节出草地,用牧区蒙古族所需商品和米面换取牲畜和畜产品。
      
此外,还有杨三娃、张桂印、岳青云,李六九、边顺、寇三娃、张六娃、席二疤、赵六十三、马润成、王正川等几十户,三五人合伙做草地买卖。他们自带牛板车,拉上商品到草地换牲畜和畜产品,一年出去两三次,每次去两个多月。
二是在乡镇(主要是科布尔镇和土牧尔台镇)开设商号,经营杂货、粮油、放土账(主要是商品赊销)。这类商号居多,约占商号总数的80%左右。科布尔镇几家重点商号是:
     
天泰粮店:天泰粮店建于清同治年间,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倒闭,有80多年的商业史。历任掌柜有宋汝鳌、郭仲良、任宝庆、孙孝贤、周宜年、张润年、周龙章、赵怀良、曹玺、张瑞祥、张悦良、杨玉生、练生贵、蔚治福等。
      
天泰粮店以购销粮食为主,开设面铺专柜,同时经营洋货绸缎布匹、铁器、瓷器等,还放土账。店内分店柜、货柜、斗房三部分。店柜是掌柜所在之处,掌握着整个粮店的事务,货柜是直接销售的门市,斗房是购销计量的地方。天泰粮店经营范围比较大,资金也比较雄厚,金库设在丰镇。业务联系广,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和北京市,区内呼、包、集、丰及周边旗县的广大乡村、牧区都有联系。北京西直门粮行的积成公司和合顺公司,集宁、丰镇、大同的丰盛粮店、广泰粮店、丰蔚粮店等,对天泰粮店的粮食储远、囤积、销售都给予支持、协助。天泰粮店占地面积很大,里外三个套院,共有房屋(包括仓房、畜圈)530多间,其中伙房7间,两盘通头大炕,可容百余人睡觉。
     
天泰粮店入正股的财东抽资后,还参加粮店的九年盈利分红,不足一股的财东死后抽了资,还参加粮店六年的盈利分红,在当时其他商号是没有办法与此相比的,因而当时有钱人都愿意把资金投入天泰粮店这样的商号。天泰粮店总财股中,给本店供奉的财神也顶着一正股,与其他财股一样,享受红利分配,列入商号专项积累项下,任何人没有动用此款的权利。经营方式上,放土账是天泰粮店扩大利润的一种方式。在续生贵任经理期间,采用一种较优惠的借贷利率,即钱不加三,粮不过五”(钱利率不超过月利息3%,粮利率不能超过年利息50)的办法,公平交易,信誉至上,不欺不坑。天泰粮店经营80多年,一直沿用这个办法,名望极高。
      
日军侵占陶林以后,街面上的粮行、布行等均关门外躲,一时间居民买不到米面,尤其是贫困人家,发生了停炊现象。天泰粮店从每日磨的面中除去柜上伙食,所剩的400多斤面,开门卖出,每人售给2斤,持续20多天,使县城贫困居民饥荒得到缓解。事后,曾有些人想给商号送块匾,被掌柜周宜午婉言谢绝。
     
因为天泰粮店大,住房多,伙房大,所以派住军队次数较多,经常住着县保安队一个排,同时,还住着八路军地下工作人员,各做各的工作。店内人员七八十名,没有一个人走漏风声,这是他们的可贵之处。1941年日寇大搜捕时,把支持我党地下工作活动的天泰粮店掌柜、商会会长曹玺从店内抓走,曹玺在鬼子的威逼审讯中,受尽了折磨,也没有讲出与我地下工作活动有联系的一个字,在敌人的监狱里光荣牺牲。
     
复兴亨:复兴亨历任掌柜有:赵映斗、陈水恒、王枢、邢久春、富生先生、史连成等。邢、史二人主管外勤业务,当时称跑外的掌柜。
      
复兴亨经营烧酒、磨坊、购销粮食、放土账。放土账主要是赊销,顾主买东西,尤其乡村农民进城买东西,没有钱,就要进行赊销。当年的债务,到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新粮入库时,商号派人下去催要欠账,农民以粮抵账还给商号。价格是以货论价,但赊销的商品,一般比市场价格高百分之四十左右。商号把欠款利息、价浮等一次性记入赊销的商品内,如果农民的粮价作的高,商品价格也随之而高。八月十五以后到年底赊销的商品,一般都记入下一年账内,其目的是多算些利钱,所以赊销就是放土账的别称。用这种办法,商号表面上资金周转慢一些,但商品增价,利润实际较大一些。当时陶林县商界差不多所有商号都采用这种经营办法。
     
复兴亨从业人员三、四十人,车倌等杂事人员三十多人。有的经常在乡下往外赊货、放账,有的常在外地住着买货、催货、付款结算。复兴亨与丰镇的华泰粮店、丰圣粮店、千合粮店、同丰粮店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和丰镇等地的绸缎商行关系也很好。
      
复兴亨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寇入侵开始,逐渐抽资而倒闭。
     
永茂泉:永茂泉商号是范玉玺开的,历任掌柜有王作芬、三虎先生、李庆和、王福秀、史根成,斗房张士贤。
      
永茂泉开始是大烟馆,后来由山西省阳曲人刘维恭的父亲垫财,改开烧酒缸坊、磨面、榨油,也放土账,以后又在丰镇开设永茂毛店,同时,还给永恒泉商号垫入了不少资金。范玉玺本人在永茂泉商号内顶财股一股二,在永恒泉商号顶财股半股,在永茂毛店顶财股半股。所以在科布尔镇商号中,流传着范玉玺的顺口溜——顾武举的四昌一元抵不上范桃安的一泉”(顾武举名字叫顾兰田,四昌、一元即元和昌,永全昌、三玉昌、××昌和兴合元五个商号。范桃安是范玉玺的别名,一泉是指他开的永茂泉),证明顾兰田开的商号虽多,但不如范玉玺开的永茂泉商号大,资金多。
     
永茂泉全年经营万石粮,与天泰粮店、复兴亨粮店不相上下。
     
永恒泉:永恒泉商号历任掌柜有叶青来、张吉玉、王熹、智金顺、杜谦恭。
      
永恒泉商号经营磨面、榨油、放土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后,永恒泉倒闭,改为久记商号,叶青来、
      
王熹、杜谦恭仍有财股。叶是山西省忻县人,据说在丰镇开设恒聚源洋货庄,其子被称为万老财,日寇投降后,叶青来从陶林搬至丰镇居住。
     
王熹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在集宁桥西三马路与天复厚、福记两商
号合资又新开设天和粮店,之后又在集宁开设元台粮店。此人曾在陶林、集宁商界轰动一时。商界对王熹也有顺口溜:久记、福记、天复厚,先开天和三马路,后开元合玻璃图(指集宁桥西),跑街的穿着条条裤(格布),实业银行不招护(不支持)
      
永恒泉放土账的范围较大,西南从千二营到七苏木、乌兰哈达一线,西北到四子王旗三元井、五合社。
     
玉丰粮店:玉丰粮店的财东是毛勿素人,叫郭玉成,以经营土地和自产的粮食为主,放土账。郭玉成还与麻全忠合资在呼和浩特市小召半道街开设德丰粮店。玉丰粮店由元合粮店、元台当铺合并改建,日寇侵占陶林后倒闭,有四十年的历史。
     
兴合元:兴合元商号的掌柜是顾兰田、许尚楼。
      
兴合元商号经营磨面、烧酒,兼营土地、放土账。厂汉营至麻迷图之间数顷土地都是兴合元经营的。
     
双合仁:双合仁商号掌柜郭善,山西省阳高县人,经营草地买卖,兼开毡房,是独资。郭曾在丰镇开过广和毛毡坊。
      
德世旺:德世旺商号是丰镇人贾存柱兄弟3人(贾大、贾三、贾四旦)开的,以经营粮食为主,兼营布匹杂货放土账。民国初年,弟兄们只摆了个小摊子,经营干鲜山货,成年累月节衣缩食,针尖上削铁,慢慢积累了部分资金,开设了自己的商号。这个商号有花轮马车1辆,牛板车10来辆,运输货物从不雇车。由于经营有方,在县城的声誉越来越大。也曾有顺口溜:买卖做的与四小天、一大旺一样,就和祥不算,刘报名(刘是庆丰和商号掌柜的)忽拉了一半”(四小天即天庆德、天义德、天庆昌、天盛昌)
     
天庆德、天义德:是陶林县城内专门经营美、英亚细亚美孚煤油的两个商号。
      
位于察右后旗北端的土牧尔台镇,1954年旗县合并前是陶林县第七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繁荣一时,它因何得名史无查考,传说一是清代这里设过驿站,也称台,此地称九台滩,有个叫土牧尔的人住在该台,故称土牧尔台;二是有个叫土牧尔庆的蒙古族牧民,在此住过,此人能言善道,多才多艺,会打铁,人们叫他铁匠,土牧尔庆是铁匠的蒙译语。当初,这里水草丰美,有一望无际的浅草平原,人称九台滩,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又是蒙汉交易的集散地点。
     
光绪年间,清政府推行移民实边政策,贻谷奉旨垦牧。民国八年(1919)平绥铁路修成,同年平滂公路测定,翌年动工。这两条路先后建成对土牧尔台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牧场允垦,交通便利,垦荒耕田、经商者络绎不绝。民国十三年(1924)经平地泉招垦局局长杨葆初批准,由经办人张全、刘祥来在土牧尔台一带放地。一亩地一块钱,限期二十五年,期满后续办手续,于是在此落户定居的人陆续增加。
     
农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作为交换桥梁的商业也就发展了起来,乌滂守备队队长达密凌苏龙看到有利可图,首先在这塞外荒漠的小镇,创设了一座后山庄买卖——荣盛成,资本六千元。掌柜郝环玉和郭存孝能打会算,经营有方,管理得当,谨慎从事,善于用人,又是独此一家,故财运亨通,生意兴隆。三年后,除按财股、身股分红外,原财不变尚有浮财1500元。以后小商小贩纷纷从丰镇、集宁、弓沟、隆盛庄以及忻州、崞县等地来此开店设铺。有的自财自理,有的带财经营,有的合股搭档,有的财股、身股兼有。上至绸缎布匹,下至日用杂货,应有尽有。其主要业务是米面、油、烟、酒,茶。每年四月去草地,秋天回来。蒙古人主要以皮、毛、肉等物换取商人的小米白面、炒米挂面、布匹绸缎、茶烟油酒。      从民国十三年(1924)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该镇开设的店铺多至五、六十家。
     
当时较有盛名的有荣盛成、万义永、同庆祥、谦合成、恒义德、广庆隆、广义恒、大德隆、大义昌、黄合堂等十大商号。其他还有万福永、同利祥,福义和、聚兴永、广一宏、天庆详、祥盛公、德肿魁、德和永、黄福祥,福生成、公积成、福兴成、聚昌泉等二十三家,均系后山庄、京货庄和杂货铺。另有德记、明记、永记、福记、祥记、德森泉、义顺兴、瑞和德、德丰祥、瑞泉永,兴隆店等小店,还有姜海、宋喜珠的肉铺,同义台菜铺,刘月恩、田三的挂面铺,轨维盛、姜尊子的剃头铺,郝润宽、杨高有的铁匠铺、苍、李两家木匠铺,春和玉、维兴盛、太和堂、广聚兴四大药店。屡开屡闭。小打小闹的季节商号不在其内。当时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商贾往来频繁,皮毛牲畜均运往京、津、张等地,再转口外贸。民国十九年(1930)至二十五年(1936)是该镇繁华的鼎盛时期。
      
民国十八年(1929)是灾年,十九年(1930)是溢收年,粮多钱贵,一块钱可买白面80斤,莜面90斤,油、酒各15斤,山药1200斤,小米、黄米各5斗,粗布一匹一元二角,市布一匹六元左右,小麦一斗一角,驼毛一斤八角,套毛一斤五角,羊皮二元一张,马皮二元一张,牛皮三元一张,狐皮八元一张。当时能挣六元的伙友就算高工资了,坐柜先生是十三元,掌柜的十四元,能顶五厘生意白吃小灶,以下者吃大灶。每逢喜庆佳节可添酒加菜,春节还给另买鞋帽及日用小品,以示犒劳。
     
万元资本的商号,如长胡子的荣盛成,德王的同庆祥,五台山金坝喇嘛的谦合成,都是依仗官势起家的,大义昌是集股经营致富的。民国十八年(1929)灾情太重,普遍没吃的。他们从蔚县赊回三百六十石米,每斗八角五分,运回每斗卖三元三角,纯挣二元四角五分。北生、东生和月生三种烟,每囤四十七元左右买回,卖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元。孤皮八元买上卖三十元。狗皮十六元买上卖四十元。狼皮二十元买上卖三十元。也有冒险投机赔本的,如大德隆,1943年买马200匹,每匹五十元,喂一年后卖不出去,同时又赊出二百箱茶叶,每箱27块砖茶,二、四茶每箱十二元五角,三、六茶每箱十一元,秋后要不回来,因而倒闭。故有讽歌一首:财东拿糕(吴拿糕)掌柜的杜(杜根续),一脚踢出个稀糊糊(指二财东姚脚板)。广聚兴因印发假票子被罚而倒闭。
     
民国二十五年(1936)八月,日机袭扫,翌年侵占,伪蒙军警先后进驻该镇。一切驻防支应均由商行摊派,农税亦倍增,催粮索款,拉夫要车,还要花姑娘。
      
同庆祥改为豪力西亚(生活合作社),一切米面油酒,皮毛肉食,统由其掌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德王用飞机把该镇所有财东运到厚和(今呼和浩特市)开会,确定价格并订货。炒米五角一斗,白面一元30斤,油、酒一元各15斤,狐皮10元一张,羊毛一元7斤,驼毛一元斤半。这样一来,交易双方不买不卖都不行,形成法定,商号因而亏本歇业的不少。为了维持生计,众伙友重新集股,另起字号,惟有荣盛成,同庆祥、谦台成三家仍然活跃。
     
官匪难分的杂牌军,经常出没这一带,股匪苏美龙部于1945年秋冬两次攻打该镇,把商号洗劫一空,弄的人心惶惶,市面萧条。
      1946
1月至8月,我军陶集大队和绥蒙27团先后进驻土牧尔台,做了不少工作,除组织贫农团和民兵外,还组织成立了店员工会。当时,土牧尔台手工作坊、买卖店铺、商业字号应有尽有,为其服务的店员不下三百人,各商号的掌柜对店员打骂克扣,随意解雇,当牛马使用,待遇极低。当县区领导决定建立店员工会组织时,很快得到店员响应,积极报名入会。经领导提名,会员选举,共产党员、炊工赵登科担任店员工会主席,磨工新本英与郭润年担任副王席。为活动便利,北街70多名会员编为第一组,组长郭秉钧,南街80多名会员编为第二组,组长张继和。店员工会虽然仅存在七八个月的时间,但它的影响很大。在此期间,共开过大小会议20多次,而且以工会组织出面的活动也多。一是开展了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的斗争。根据店员生活贫困,待遇低下的实际情况,店员工会首先领导和发动店员与资方掌柜开展了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斗争。店员工资由每人每月3元增加到4元、5元、6元。有的店员提出冬季要皮衣,资方也只好发给一身或一件白茬皮衣。第二是揭发资方偷税漏税、投机倒把和违反政策的不法行为。第三是积极参加拔大树运动,把日伪时长安乡乡长、皇道会会长、义兴公陆成行财主兼掌柜傅有子(日伪统治时,利用职权霸占群众房屋、财产,民愤极大)定为大树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批斗,揭露了傅有子的罪行。此外,店员工会还积极参加支前斗争,配合民兵组织维护地方治安,与农会组织共同开展反霸斗争。
     
三是手工业,主要有铁银铜匠和皮毛皮革加工等。他们是天德昌毡坊、双元和毡坊、三玉昌毡坊、天聚翔毡坊、水太昌皮坊、闫钦皮坊、德义美皮坊、复义亨白皮坊、德和成黑白皮坊、德太铁匠炉、德昌铁匠炉、大成铁匠炉、敖铸铁炉、郑官仔铸铁炉、永顺银匠炉,还有乔春寿、王吉昇、周守殿、曹木匠等几家木匠铺。他们经营规模都不大,主要是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
      
四是饮食服务业,主要有饮食业、旅馆业、理发业、照相业、澡堂业。民国十三年(1924)杨景春在科布尔镇开设复兴原饭店,从业7人,经营炒菜、馅饼、稍美,至民国二十六年(1947)有资本国币200万元。民国三十七年(1948)科布尔镇共有私营饭馆3户,从业19人。大滩有饭馆1户,从业5人,其时因农村人进城多自带干粮,外来流动人口少,饭馆业务清淡。旅馆业,清光绪年间,科布尔镇有留人小店5户,车马大店4户。民国三十六年(1947)科布尔镇有旅店4户,即同顺店,在柴市街,从业3人,有资本60万元;宏记店,在小东街,从业3人,有资本40万元;三顺店,在胜利街,从业3人,有资本40万元;魁记店,在西街,从业3人,有资本40万元。还有杨八彦板车店,孙林马车店,王四娃轿车店等。理发业,民国二十五年(1936)科布尔镇始有第一家理发馆。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科布尔镇有理发馆3户,即瑞记理发馆、从业2人,资本60万元;如意理发馆,从业2人,有资本60万元;三盛理发馆,从业1人,资本60万元。照相业,民国二年(1913)科布尔镇始有1家私营照相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歇业。民国三十年(1941)张业开设照相馆,兼修理钟表,镶牙。澡堂业,日伪统治时期,魏生宝在科布尔镇开设澡堂1处,有23个座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头晋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发迹之地
【连载】逐日:二爷爷光辉的一生(三)
忻州名商麻全忠
王府的人们
沈阳“黄县六大号”丝房中的“洪”字号财东王澍亭及其兄王谦亭(二)
票号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