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船山遗书●姜斋公行述●王敔》第一册

        先子船山府君,讳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中岁称一瓠道人,更名壶,晚岁仍用旧名。居于湘西蒸左之石船山,自为之《记》,蒸湘人士莫传其学;间有就而问字者,称为船山先生。所评选有汉魏六朝诗一帙,四唐诗一帙,古文一帙,绪论一帙,皆驳时尚而辨伪体,名曰《夕堂永日》。人士之赠答者,又称夕堂先生焉。

      王氏系出太原,元至正(至正,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年号(1341~1368))以前,失谱不详。十一世祖仲一,扬州高邮人,从明太祖定天下,以功授千户。生轻车公永乐(1403-1424)初以翊戴功升衡州卫指挥同知,遂籍于衡阳七世祖护军公讳,从都御史秦公金郴、韶贼,以功晋骠骑将军上护军。王父征君朝聘,字修侯,以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公元1621—1627年)辛西(1621年)副榜授迪功郎,弃官隐居,受学于邑大儒伍学父先生定相究极天性物理,以武夷为朱子会心之地,志游焉以题书壁,学者称武夷先生。祖母谭孺人。

       府君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万历(1573年-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己未九月初一日子时。年十四,督学王闻修先生志坚拔入学。其后宁波水向若先生佳允,昆山王澄川先生永祚,皆鉴识首拔。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以《春秋》魁与伯父石崖先生同登乡榜。大主考为太史吉水郭公之,副主考谏议大兴孙公承泽,房师则安福欧阳方然先生也。华亭章公旷,江门蔡公道宪,是科俱为分考。时国势渐不可支,出场后遂引为知己,以志节相砥砺。是冬上计偕,行至南昌,道梗,欧阳先生谕以归养。明年癸未(1643年),张献忠陷武昌,递陷衡州,绅士多反而纳款;其不降者,贼投之湘水府君匿南岳双髻峰征君为伪吏所得,挟质以召伯父与府君。征君迫欲自裁,府君哀窘,匿伯父,自刺身作重创,傅以毒药,舁()至贼所,贼不能屈,得免于难,复匿岳峰。

        甲申(1644年)五月,闻北都之变,数日不食,作《悲愤诗》一百韵,吟已辄哭。后自乙酉、丙戌至壬寅,同原韵凡四续焉。

      乙酉(1644年)以还,走入永兴,将入瑶峒,以征君病,不能往。明年丙戌,湖广兵烽塞野,大旱赤地。是时督师黎平何公屯湖南,宜兴堵公屯湖北,而李自成死九宫山,余党降附,号忠贞营。二公安置无术,南北不协,府君知湖上之败必繇此,走湘阴,上书于司马章文公,指画兵食,且谏其调和二公,以防互溃。公报以本无异同,不必过虑。府君含默而退。已而堵公辟檄两及,府君卧耒阳不往。其后丧败相仍,何、堵二公前后俱以殉节,章公亦忧愤而卒

       永历元年(1646年)丁亥,今皇清之顺治四年也。是岁冬十有一月,王父征君弃世。府君哀毁以终大事,营葬岳后,茔兆既成,旦夕悲号,膺难西走。留守瞿公式耜疏荐之。府君疏乞终丧,得旨云:“具见孝思,足征恬品。著服阕另议。”已而叹曰:“此非严光、魏野时也。违母远出,以君为命,死生以尔。”服阕,就行人司行人介子之职。

        时粤仅一隅,而国命所系,则瞿公与少傅严公实砥柱焉。纪纲大坏,骄帅外讧,宦幸内恣,视弘隆朝之亡辙而更甚。科臣金公堡、袁公彭年、丁公时魁、刘公湘客、蒙公正发主持振刷,而内阁王化澄,悍帅陈邦傅、内竖夏国祥等交害之,指为五虎,廷杖下狱,将置之死。府君走诉严公:“诸君弃坟墓,捐妻子,从王于刀剑之下,而党人假不测威而杀之,则君臣义绝而三纲,虽欲效南宋之亡,明白慷慨,谁与共之?”劝公匍匐求贷。时缇骑掠诸君舟,仆妾惊泣,府君正色责之而止。其后五君以严公力得不死,而党人雷德复诬参严公。府君抗疏指陈王、雷误国,疏凡三上。严公虽留,而志不得伸。党人吴贞毓、万翱且陷府君于不测府君愤激咯血,因求解职。时有忠贞营降帅高必正慕义营救之,乃得给假。高必正者,原名一功,闯贼所谓制将军者是也。府君以其人国仇也,不以私恩释愤。自此随地托迹,或在浯,或在郴,或在耒,或在晋宁,或在涟邵,所寓之处,人士俱极依慕。府君不久留,辄辞去。最后自岳阴迁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遂以地之僻而久藏焉

        至于守正道以屏邪说,则参伍于濂、洛、关、闽,以辟象山、阳明之谬,斥钱、王、罗、李之妾,作《思问录内外篇》,明人道以为实学。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自潜修以来,启瓮牖,秉孤灯,读十三经、廿一史及张、朱遗书玩索研究,虽饥寒交迫,生死当前而不变。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纂注。颜于堂曰:“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于《四书》及《易》《诗》《书》《春秋》各有稗疏,悉考订草木鱼虫山川器服,以及制度同异,字句参差,为前贤所疏略者。盖府君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货,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人之所忽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闻见证之,以是参驳古今,共成若干卷。至于敷宣精义,羽翼微言,《四书》则有《读大全说》《详解》《授义》;《周易》则有《内传》《外传》《大象解》;《诗》则有《广传》;《尚书》则有《引义》;《春秋》则有《世论》《家说》;《左传》则有《续博议》;《礼记》则谓陈氏之书应科举者也,更为《章句》,其中《大学》《中庸》则仍朱子《章句》而衍之。末年作《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诸种卷帙繁重,一一皆楷书手录。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其藏于家与子孙言者无几焉。又以文章之变化莫妙于《南华》,词赋之源流莫高于屈、宋,《南华》去其《外篇》《杂篇》,诃斥圣门之讹妄。屈子以哀怨沉湘,抱今古忠贞之恸,其隐情莫有传者,因俱为之注,名曰《庄子注》《楚辞通释》。又谓张子之学切实高明,《正蒙》一书,人莫能读,因详释其义,与《思问录内外篇》互相发明。此府君自辛卯迄辛未,四十年贲志不隳,用力不懈,尝自署其椠(古代记事用的木板,以为“吾生有事”者也。其他则《淮南子》有旁注,《吕览》有释,刘复愚有评,李杜诗有评,《近思录》有释,皆发从来之所未及,而衷订其旨。

        维时(当时)长啸一室,作《祓禊赋》曰:“谓今日兮令辰,翔芳皋兮兰津。羌有事兮江干,畴凭兹兮不欢。思芳春兮迢遥,谁与娱兮今朝。意不属兮情不生,予踌躇兮倚空山而萧清。阒山中兮无人,蹇谁将兮望春?”又《山楼雨》诗曰:“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梦岭云。青镜分明知鹤发,宝刀畴昔偃龙文。援毫犹记趋南史,誓墓还谁起右军。飞鸟云边随去住,清猿无事忆离群。”时值华亭章司马次子有谟南游阻道,府君延入,昼共食蕨,夜共然藜,以所注《礼记》授之,夜谈至鸡鸣为常。游兵之为盗者窃听而异之,相戒无犯焉。

      年七十三,久病喘嗽,而吟诵不辍。次年元旦,尚衣冠谒家庙。二日清晨,起坐不怿(高兴),指先祖征君行状,墓铭付长孙生若曰:“汝慎藏之。”谓敔曰:“勿为吾立私谥也。”良久,命整衾,时方辰,遂就箦(箦,本义竹,引申为竹席子→床),正衾甫毕而逝,享寿七十有四。遗命禁用僧道。自题遗像曰:

把镜相看认不来,问人云此是姜斋。   龟于朽后随人卜,梦未圆时莫浪猜。谁笔仗,此形骸,闲愁输汝两眉开。铅华未落君还在,我自从天乞活埋。”其末句云:“幸全归于兹耶,固衔恤心怀忧伤)以永世。

         哀哉!府君之逝,今十有四年矣。值圣朝之宽大,蒙太史之采风,不孝敔伊蔚虚生。采菽不似,于志敻不可企,于学茫无所窥,哀述梗概,稍次本末,仰乞大君子于俗论之不亟取者而取之,于人间之不欲传者而传之,曷胜匍匐哀栗不食周粟的意思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以待

附:

《参观五船山纪念馆》

羊春秋

莫怪当年乞活埋,晚明政治剧可哀。

神州自有国魂在,梦里犹闻南岳雷。

参观五船山陈列馆

悲愤诗成百韵新,字字楚骚字字珍。

历尽风波心愈壮,旁搜释道学尤纯。

不难一死徇宗社,宁止千秋作学人?

湘水远连汩水浪,就同屈贾结芳邻。

船山先生传 

潘宗洛

潘宗洛,字书原,号巢云,又号垠谷,江苏宜兴(今江苏宜兴市)人。康熙甲子(1684)举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官至湖南巡抚。有《潘中丞集》四卷。

        船山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别号姜斋,故明之遗臣,我朝之逸民也。明既亡,先生隐于湘西(蒸水是湘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祁东、邵东县交界地带,流经邵东、衡阳、衡南三县。于石鼓书院石鼓咀草桥流入湘江。)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其先世本扬州之高邮人。明永乐初官衡州卫,遂为衡州之衡阳人,世以军功显。及武夷,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启辛酉副榜。先生即武夷公之季子也

        先生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应崇祯壬午科湖广乡试,俱获隽焉。以道梗,不赴会试。越明年癸未,流贼张献忠陷衡州,绅士降者以伪官官之,不降者缚而投诸湘水。先生走匿南岳双髻峰下,贼执质其父以招之,先生自刺肢体,创甚,舁往易父。贼见其创也,亦免之,父子俱得脱。复走匿双髻峰下。

       甲申,闯贼破北京,明怀宗殉社稷。先生闻之,涕泣不食者数日,作《悲愤诗》。乙酉,我师下南京。当是时,我朝既得两京,天下大势,云集响应。而故明之藩封庶孽,奔窜于湖、湘、滇、黔、粤、闽间者,往往始称监国,继假位号,以恢复为名。先生少遭丧乱,未见柄用,及明之亡也,顾念累朝养士之恩,痛悯宗社覆亡之祸,诚知时势已去,独慨然出而图之,奋不顾身,其志可悲也已。

       明藩称隆武年号者,使其督师何腾蛟屯湖南,制相胤锡屯湖北,楚省兵燹塞野,加以大旱,赤地千里,而逆闯李自成既毙于九宫山,余党降者,号为忠贞营,蹂躏潜、汉,有岌业之势。堵、何两公措置无术,而又不相能。先生忧其将败,亟走湘阴,上书于司马章旷,指画兵食,请调和南北,以防溃变。章司马报曰:“本无异同,不必过虑。”先生默而退。卒之贼势猖獗,司马以忧愤卒,堵、何两公遭闵凶,而势不可为矣。

        丁亥,我师下湖南。先生时丁父艰,营葬毕,西走桂林。大学士瞿式耜特疏荐先生。先生请终制。既服阕,叹曰:“此非严光高蹈时也。”即起就行人司行人。是时粤中国命所系,则瞿式耜与其少傅严起恒;而奸邪巨魁则内阁王化澄、悍帅陈邦傅、内竖夏国祥也。桂藩驻肇庆,纪纲大坏。给谏金堡、丁时魁、刘湘客、袁彭年、蒙正发志在振刷,王化澄等害之,目为“五虎”,交煽中宫,逮狱,将置之死。先生约中舍管嗣裘,与俱告严起恒曰:“诸君弃坟墓,捐妻子,从王于刀剑之中,而党人杀之,则志士解体,虽欲效赵氏之亡,明白慷慨,谁与共之者?”起恒感其言,为力请于廷。化澄之党参起恒,先生亦三上疏,参化澄结奸误国。化澄恚(愤怒;怨恨)甚,必欲杀之,其党竞致力焉。会有降帅高必正者救之,得不死,亦不往谢也。返桂林,复依瞿式耜。闻母病,间道归衡。至则母已殁。其后瞿式耜殉节于桂林,严起恒受害于南宁先生知势愈不可为,遂决计林泉矣

       初,桂藩议封孙可望为秦王,严起恒力阻之。可望戕起恒,专执威柄。越数年,可望分李定国入粤,遂入衡,招先生,先生不往,作《章灵赋》。

      壬寅,闻缅甸之变,明之藩封庶孽称监国,假位号者,于是乎殄尽。先生遂浪游于浯溪、郴州、耒阳、晋宁、涟邵之间。凡所至期月,人士慕从者众,辄辞去。最后归游石船山,以其地,遂自岳迁焉。筑土室,名曰观生居,晨夕著书,萧然自得。作《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内传》《外传》《大象解》《诗广传》《尚书引义》《春秋世论》《家说》《左氏传续博义》《礼记章句》,并诸经稗疏各若干卷。又作《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倚伏之原。又谓张子之学切实高明,作《正蒙释义》,又作《思问录内外篇》,互相发明,以阐天人性命之旨,别理学真伪之微。又以文章莫妙于《南华》,词赋莫高于屈、宋,故于《庄》《骚》尤流连往复,作《庄子解》《庄子通》《楚词通释》。又著《搔首问》《俟解》《噩梦》各种,及自定诗集,评选古今诗、《夕堂永日诸论》,注释《老子》《吕览》《淮南》各若干卷。自明统绝祀,先生著书凡四十年而终。

       先生之未没也,盛名为湖南之冠。戊午春,吴逆僭号于衡阳,伪僚有以劝进表属先生者。先生曰:“某本亡国遗臣,扶倾无力,抱憾天壤。国破以来,苟且食息,偷活人间,不祥极矣。今汝亦安用此不祥之人为?”遂逃之深山,作《祓禊赋》。吴逆既平,我大中丞(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荐举、弹劾官员的事务的官员)郑氏端闻而嘉之,属郡守崔某馈粟帛请见。先生以病辞,受其粟,返其帛。未几,卒于石船山,葬于大乐()山高节里。自题其墓曰:“明遗臣王夫之之墓。”自铭曰:“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时运、运气、主客观的条件)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内驱力、心力)不能企。(人生的目标幸全归于兹耶,固衔恤以永世。”呜呼,先生之志可悲也!

       先生子二人,曰、曰。敔字虎止,游于吾门,盖能绍先生之家学者。余不及见先生,慕先生之高节,欲尽读其书。敔曰:“先人家贫,笔札多取给于故友及门人,书成,因以授之,藏于家者无几焉。”余所得见于敔者,《思问录》《正蒙注》《庄子解》《楚辞通释》而已。

        赞曰:明之支藩,播迁海澨(堤岸),先生非不知其无能为也,犹间关跋涉,发谠论,攻邪,终摈不用,隐而著书,其志有足悲者。以先生之才,济我朝之兴,改而图仕,何患不达?乃终老于船山,此所谓前明之遗臣者乎!及三桂之乱,不肖劝进,抑又可谓我朝之贞士也哉!郑中丞闻之而加礼焉,有以也。

康熙己酉八月既望(1669年8 月17日),提督湖广学政(若教育厅长)、翰林院检讨(国史史官,修撰、编修、检讨。),宜兴潘宗洛撰。

国史儒林传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举人。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夫之,夫之走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归居石船山,杜门著书,神契张载《正蒙》之说,演为《思问录》内外二篇,所著书有《周易稗疏》《书经稗疏》《诗经稗疏》。其言《易》,不信陈抟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元妙,附会老庄之旨,故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其说《尚书》,诠释经文,多出新义,然词有根据,不同游谈。其说《诗》,辨正名物训诂,以补传笺诸说之遗,皆确有依据,不为臆断。又辨《叶韵》一篇,持论名通,足解诸家之,又著《尚书引义》《春秋稗疏》《春秋家说》。康熙间,吴逆在衡湘,夫之又逃入深山。吴逆平,巡抚嘉之,馈粟帛请见,夫之受帛辞粟。未几,卒。

船山著述目录 邓显鹤

       《周易内传》十二卷,《发例》一卷。《周易大象解》一卷。《周易稗疏》二卷。旧本三卷,《四库》本四卷。《周易考异》一卷。原附《稗疏》后。《周易外传》七卷。《书经稗疏》四卷。《尚书考异》。有目未见书。《尚书引义》六卷。《诗经稗疏》五卷。旧本二卷,《四库》本四卷。《诗经考异》一卷。附《叶韵辨》。《诗广传》五卷。《礼记章句》四十九卷。《春秋稗疏》二卷。《春秋家说》七卷。《春秋世论》五卷。旧本二卷。《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四书训义》三十八卷。又名《授诸生讲义》。《四书稗疏》二卷。旧本一卷。《四书考异》一卷。《读四书大全说》十卷。《四书详解》。未见。《说文广义》三卷。

凡经类二十二部,已见二十部,都一百六十四卷;未见二部,无卷数。

《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大行录》。未见。

凡史类三部,已见二部,都四十五卷;未见一部,无卷数。

《张子正蒙注》九卷。《近思录释》。未见。《思问录内篇》一卷、《外篇》一卷。《俟解》一卷。《噩梦》一卷。《吕览释》。未见。《淮南子注》。未见。《黄书》一卷。《识小录》一卷。《搔首问》。未见。《龙源夜话》。《老子衍》一卷。《庄子解》三十三卷。《庄子通》。未见。《愚鼓歌》一卷。《相宗络索》一卷。《三藏法师八识规矩论赞》。

       凡子类十七部,已见十二部,都五十一卷;未见五部,无卷数。

      《楚辞通释》十四卷。《姜斋文集》十卷。卷一:《论》三首、《仿命符》一首、《连珠》二十五首。卷二:《传》二首、《行状》二首、《墓志铭》四首、《记》一首。卷三:《序》五首、《书后》二首、《跋》一首。卷四:《启》一首、《尺牍》十首。卷五:《九昭》。卷六:《九砺》。卷七:《赋》五首。卷八:《赋》三首。卷九:《像赞》一首、《杂物赞》十六首、《铭》十一首。卷十:《家世节录》八则。《姜斋诗集》十卷。卷一:《五十自定稿》。卷二:《六十自定稿》。卷三:《七十自定稿》。卷四:《柳岸吟》。卷五:《落花诗》。卷六:《遣兴诗》。卷七:《和梅花百咏》。卷八:《洞庭秋》。卷九:《雁字诗》。卷十:《仿体》。《姜斋诗余》三卷。卷一:《船山鼓棹初集》。卷二:《船山鼓棹二集》。卷三:《潇湘八景词》。《姜斋诗话》三卷。卷一:《诗译》。原附《诗经稗疏》后。卷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三:《南窗漫记》。《忆得》。未见。《姜斋外集》四卷。卷一:《船山制义》。卷二:《船山经义》。卷三:《夕堂永日绪论外篇》,卷四:《龙舟会杂剧》。旧目又有《买薇稿》《漧涛园初集》未见,殆亦为诗文集也,附识其名于此。《夕堂永日八代文选》十九卷。《八代诗选》。未见。《四唐诗选》。未见。

       凡集类十部,已见六部,都六十三卷;未见四部,无卷数。

       右衡阳王先生著书五十二种,已见三十八种,都三百二十三卷。著录于《四库》者,曰《周易稗疏》四卷、《考异》一卷,曰《尚书稗疏》四卷,曰《诗稗疏》四卷、《考异》一卷,曰《春秋稗疏》二卷,凡六种。有目于《四库》者,曰《尚书引义》六卷,曰《春秋家说》三卷,凡二种。旧已刊者,曰《周易大象解》一卷,曰《春秋世论》二卷,曰《四书稗疏》一卷、《考异》一卷,曰《老子衍》一卷,曰《庄子解》三十二卷,曰《楚辞通释》十四卷,曰《正蒙注》四卷,曰《思问录》二卷,曰《俟解》一卷,凡十种。外《文集》《诗集》《诗余》《诗话》后有数卷,皆奇零不成部帙。余俱钞本。其未见者,存佚不可知。旧刻之本类坊刻,且日旧漫漶,显鹤病之,尝慨然发愤,思购求先生全书,精审锓木,嘉惠来学。以是强聒于人,无应者。

       道光己亥,寓长沙,时方辑《沅湘耆旧集》,征求先生遗诗。一日,先生裔孙有居湘潭,名世全者,介其友欧阳君兆熊访余于城南旅寓,以先生诗集来,且具道先生六世孙承佺具藏先生各种遗书于家,世全将谋寿诸梨枣,余大喜过望,次年春遂开雕于长沙,以校雠之役属吾邑人邹汉勋。其后二年,次第刊成《周易内传》十二卷,《周易大象解》一卷,《周易稗疏》二卷、《考异》一卷,《周易外传》七卷,《书经稗疏》四卷,《尚书引义》六卷,《诗经稗疏》五卷、《考异》一卷,《诗广传》五卷,《礼记章句》四十九卷,《春秋稗疏》二卷,《春秋家说》七卷,《春秋世论》五卷,《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四书训义》三十八卷,《四书稗疏》二卷、《考异》一卷。大凡十八种都百五十卷。书成,以全书目录寄示显鹤,乃僭书其后曰:

       班史有言,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自孔子没而大道微,七十子之徒遗言坠绪,不绝如缕,遭秦燔灭,荡然无存。汉兴,收拾余炉,始立专门,各抱一经,私相授受,亦互相嫉妒。孔、郑诸儒,始贯穿群籍,钻研训诂。迄其蔽也,杂于谶纬,堕于支离破碎。魏晋以后,崇尚虚无,流为佛、老,学术纷歧,世运榛塞,圣人之道唏矣!唐代义疏之作,具有端绪,而是非得失,未有折中。宋世真儒出,群经乃有定论。至于近代,学者疾陋儒空谈心性,逸于考古,遂至厌薄程朱,考求古人制度、名物以为博,甚则刺取先儒,删落踳驳谬悠之论以为异。而一二天资高旷之士,又往往误于良知之说,敢为高论,狂瞽一世,著书愈多,圣道愈蔀。先生忧之,生平论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而原本渊源,尤在《正蒙》一书。以为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之能易。惟其门人未有逮庶者。而当时钜公如富、文、司马诸公,张子皆以素位隐居,末繇相为羽翼,其道之行康节之数学,而世之信从者寡。道之诚然者不著。是以不百年而异说兴,又不二百年而曾不得比于邵邪说炽。其推本阴阳法象之状,往来原反之故,反覆辩论,累千百言,所以归咎上蔡、象山、姚江甚峻。或疑其言太过。要其识论精卓,践履笃实,粹然一轨于正,固无以易矣。

        先生生当鼎革,自以先世为明臣,存亡与共。甲申后崎岖表,备尝艰险。既知事之不可为,乃退而著书。窜伏祁、永、涟、邵山中,流离困苦,一岁数徙其处。最后乃定居湘西蒸左之石船山,筑观生居以终。故国之戚,生死不忘其志洁而芳,其言哀以思,百世下犹将闻风兴起,况生同里闬,亲读其书者乎!当时是,海内硕儒,北有容城,西有盩厔,东南则昆山、余,而亭林先生为之魁。先生刻苦似二曲,贞晦过夏峰,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顾、黄两先生。顾诸君子肥遁自甘,声名益炳,羔币充庭,干旌在野。虽隐逸之荐,鸿博之征,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志易白,其书易行。先生窜身猺峒,绝迹人间,席棘饴荼,声影不出林莽,门人故旧又无一有气力者为之推挽。没后四十年,遗书散佚,其子敔始为之收辑推阐,上之督学宜兴潘先生,因缘得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湮没不传,后生小子至不能举其名姓,可哀也。当代经师,后先生而起者,无虑百十家。所言皆有根柢,不尚空谈,盖经学至本朝为极盛矣。然诸家所著,有据为新义,辄为先生所已言者,《四库总目》于《春秋稗疏》曾及之;以余所见,尤非一事,盖未见其书也。近时仪征相国辑《国朝经解》,刻于广南,所收甚广,独不及先生,其他更何论已。

       先生出处本末,略见潘宜兴、储六雅、全谢山、余存吾诸文集中。显鹤增辑《楚宝》《文苑》亦有传,不具述。独详述先生学业之者著于篇,使世之读先生书者有所考焉。

道光玄黓摄提格之岁(玄默,水为玄,静为默,总之它代表壬。摄提格,代表寅。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发生在壬寅年,或者说流年壬寅。)相月(七月为相,八月为壮)新化后学邓显鹤识。

左宗棠挽邓显鹤

著作甚勤,四海声名今北斗;

风流顿尽,百年文献老南村。

题濂溪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夫之《船山全书》目录
船山遗书
船山全书全录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
关于读通鉴论
十三经及四书归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