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努力到成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努力就一定有收获,这样的话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努力和进步完全是两回事儿,努力与有成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成功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状态。在这个话题上,可以无边无际。我们今天主要聊努力和成功之间的距离。因为有许多人认为只要努力,已经离成功不远。正式这个认知,先是给人带来光明,随后不久又将人带入失望,乃至绝望。


如果我们仅仅论事的成败,而不论人的成败。如果我们把成功仅仅看作是目标的达成,而不管任何价值判断,即便如此,努力和成功之间的距离比十万八千里还要恐怖,它们之间的路径简直是迷宫。其间,至少有这么几个关卡。


1. 方法



有一种努力叫做无望。


我在高一和高二的上学期之间就一直生活在焦虑中。在长达一年半的努力过程中,我的成绩没有明显进步。这种努力包括买各种参考书,包括延长学习时间,学习到夜里12点。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学习进展很不理想。


当我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时候,耕耘而不收获,于是导致了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智商,怀疑自己的能力。


那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几乎成为谚语的认知是否正确?答案是错误的。任何一个农民都知道这句话是错误的。这句话是文人编出来的,而不是任何一行的实干家所写。这里所说的文人是诸葛亮所说的这种类型:“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农事、还是写一篇文章,都是如此。如果仅仅播种,而没有后续的劳作,不会有收获!甚至播种方式不对,也不会有收获!实际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足够多的可能性让人得不到令自己满意的收获,甚至劳而无功!


如果说,你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效果不尽理想,那么此时你该思考你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到了高中阶段,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过学习方法的问题。但问题是,这种思考深入到了何种程度?对学习方法进行足够认真的思考会动摇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判断。例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那么做一件事情怎样才可能有收获呢?只有指向清晰的目标、运用高明的方法、并付出足够的努力,才可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进步!


努力却没有进步,甚至没有任何进步的第一个原因是方法。


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是一系列系统操作的成功!


所谓方法,就是按照法则进行的操作。一个人做事如果违背了相关的法则,那就是浪费时间,空耗精力。例如,一个人可以学一样东西,学了1000遍仍然学不会、记不住。因为,他不懂得遗忘规律,不懂得周期性复习的重要性。相反,如果把握了周期性复习的规律,复习5遍,就很难遗忘了。



2.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虽然不是全部)——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听课让他受不了。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这些笔杆子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邱吉尔在从政之前做记者。从政之后,靠写作,当然也包含他的著名演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欧拉,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历史上很少有记载欧拉和同时代人的频繁交流(除了伯努利兄弟),他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演讲,他是阅读和写作型的。


有一位公司总经理,他把一个平庸的小家族企业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他习惯于每周一次把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随后对他们讲上两三个小时。他总是提出政策性问题,在每一个问题上提出三种不同观点。但他很少请这帮同事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他只需要听众听他讲话。这就是他的学习方式。虽然他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通过讲话学习绝不是一种少见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师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许多诊断医师也是如此。德鲁克是这种学习方式,马云也是这种学习方式,乔布斯更是这种学习方式。


所以,为了有明显得进步,乃至成功,你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他的记者招待会以其独特的风格出名——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从容地对答如流。无论是介绍情况,还是解释政策,他都能够用两三句言简意赅的话说清楚。十年后,艾森豪威尔当上了总统,当年曾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这时却公开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他们总是嘲笑他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合乎语法,糟蹋标准英语。




原因是,艾森豪威尔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倾听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的两个前任都是倾听型——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这两位总统知道自己是倾听型的,并且都喜欢举行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可能认为他必须去做两位前任所做的事。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你很可能一败涂地。



3.趋势


雷军的风口论,已经流行好几年。虽然在1988年雷军就参与创办了金山软件,比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早了10年多,但还是在互联网大潮到来之时尝到了落后的滋味。他不认为自己比马云、马化腾懒惰,相反他入行早,而且异常勤奋,人称互联网界的“劳模”。他想不通,自己怎么就没那么成功。想了两三年,雷军终于想通了,就是要顺势而为,他认定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所以想要在未来10年赢,就要在这上面下工夫。他说:“把握战略点,把握时机,要远远超过战术。一头猪在风口,台风大,它就能飞起来。”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这就是尽人皆知的风口论,猪论。许多人因之欢呼雀跃,还有许多人猛烈批评。但无论你怎么批评。你造一个小米试试看。


从个人的发展看。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一个人把马掌钉的多好,也不会有多大发展空间。


相反比尔·盖茨、马斯克和扎克伯格,这些人都是计算机兴起的时候,接触到了计算机编程,首先成为技术上的牛人,然后在产业界兴风作浪。


雷军做小米前前后后几年的经历,总结出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于万仞之上,推巨石而下”。巴菲特即便再神,如果没有股票市场,如果美国美国经济长达1个世纪的大发展,他也不可能成为股神。马斯克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互联网兴起,没有新能源的大趋势,没有星际移民的大趋势,他也不可能成为钢铁侠,特斯拉电动车、SpaceX的火箭,都不会有。他们踩在时代的脉搏之上。往小了说,唐家三少如果没有互联网阅读,他的玄幻小说没有一部能写得出来,因为第一部小说就决定了他有没有饭吃。


有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掌握了一项核心技能,才能把握趋势,把握机遇。马云以他的超强的学习能力看到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大趋势,通过他的演说能力、组织能力,把握了这个大趋势。马斯克看到了人类星际移民的大趋势,通过他的超强学习能力,他断定火箭发射成本可以降低成千上万倍,通过他的组织管理能力、演说能力,他实现了可回收火箭技术,并且秉承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他要在火星上退休。


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只有万分之三的人能把握住趋势。


在马云看来,一个人把握未来的大趋势取决于这个人如何面对新鲜事物,如何认识新鲜事物。


在大趋势面前,在机遇面前很多人都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在马云看来有四个原因: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这实际上是四个认知过程。在电子商务这件事情上面,比如最初淘宝上线,有多少人看出了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当然有一部分人看到了,然后他们开淘宝店,淘宝商城,发展起家了。很多人没有把握到这个趋势,原因就是这四个原因。


对于把握住趋势的人,正好是与之相对的的原因。


第一,要及时看到这个趋势。第二是要及时看的起他,所谓看得起,就是要意识到那个新生事物,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第三是要看得懂那究竟是什么?第四要赶得上。


究竟有多少人能赶得上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呢?我们根据80,20的法则,算下来只有0.16%的人,也就是说,一万个人里面只有十六个人能够赶得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很简单,百分之百作为起点,那么面临新生事物,其中只有20%的人能够及时看得见这个新生事物,看得见里面的只有20%的人能够看得起,看得起的人里面又只有20%的人能够看得懂,看得懂的里面的又只有20%的人能够赶得上,也就是说,百分之百乘以4次20%,结果就是0.16%,也就是说,1万个人里面只有十六个人能够赶得上这个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显然,赶得上上还不够,还需要抓得住这个大趋势,那么什么人能够抓得住呢?在赶得上的人里面,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能力和技术,才能抓得住这个趋势。也就是说,百分之百乘以5次20%,只有0.032%的人能够抓得住这个大趋势,也就是1万个人里面只有3个人能够抓得住未来的大趋势。



4. 地图


生活像爬山,像旅行,也像打怪升级。如果没有地图,会很惨。在游戏里,很快就会死掉。


生活的残酷面被远远低估了。打怪升级很好玩儿,没有地图,技术不够娴熟,应变不够快,再没有战队,很快死掉是必然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像游戏中那么容易死掉,但是可能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这种代价,不但是时间金钱,还有重要得多的东西。有的人,自此一蹶不振。


没有目标,就没有计划。没有地图,就没有目标。所以,第一步是绘制你的人生地形图。就像诸葛亮给刘备建议取西川。三顾茅庐的时候,这事儿已经定了。但为什么不行动呢?第一,实力不够;第二,没地图。但这两样都有了之后,马上行动。


绘制你的人生地形图。




这个地图,你会绘制很久。但是,如果努力的话,大学时代基本可以绘制的比较完整了。所谓绘制地图,就是看明白社会,看明白人生,看到各种可能的路径,各种可能的高峰,尤其是看到各种人生中的陷阱和大坑!怎么做?抽时间,像读小说那样,读一百个名人传记。读传记有所得的标志是,你能就其中任何一个人跟哥们儿或者闺蜜,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个小时。尤其是当代风云人物的传记。现在社会全方面都在指数发展,未来能指数发展的一切都将以指数发展。所以,你必须了解当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它们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例如,马云、马化腾,马斯克,库兹韦尔,等等。


你以为经常会听到他们的名字,看到他们的新闻,读到他们的文章,看到他们的演讲,所以就很了解他们了。实际不然。这是大多数人的错觉。标志就是我刚才说的标志。你一旦做到之后,就会发现,你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和判断,都比以前深刻。100个人物经历,应该是3个月的业余时间做到的事情。见韩国人二志诚写的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每天读一本书,相对于社会平均值而言,算的上一个大计划了。但比之于,巴菲特每天读500页,马斯克每天读两本书,还有差距。


建立人生地图取得突破的标志就是有了人生坐标。这个坐标不复杂,横坐标是主动性,纵坐标是事情的风险程度。坐标原点就是你的能力。人就是在这个坐标下开疆扩土,一方面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规避风险,并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5. 定位


在社会上,不是总有进步就能安然无恙的。如果你的收入增幅,跑不赢通货膨胀。那你仍然是失败的。


杰克·特劳特全球顶尖的营销战略家,“定位”之父。特劳特1969年提出商业中的“定位”观念,并在实战中不断开创与完善了定位理论。目前是特劳特全球伙伴公司(Trout & Partners - Strategic Positioning | Books, Consulting, Speaker)总裁,该公司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国际营销咨询公司之一,在全球2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他的作品有《定位》、《重新定位》、《商战》、《什么是战略》等畅销书。



《人生定位》是特劳特写给年轻人的一本书。他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通向成功的方法。更努力地工作、更坚定地相信自己、更积极地思维,并不能让你取得成功。成功不是你能自发产生的结果,成功的关键是你能与外界因素产生怎样的合作、联姻和耦合。


特劳特把人生比喻成赛马。每一种学习、工作、生活类型的人,度赔率都不同。例如完全依赖努力型的人,度赔率只有100:1。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几率。


特劳特把人生旅程分成高中低三大类风险类型。


高风险赛马

努力型赛马:100∶1

智商型赛马:75∶1

教育型赛马:60∶1

企业型赛马:50∶1


中等风险赛马

高风险赌注意味着完全依赖自己身上的某种东西,买中等风险的赛马就是认为成功要部分依靠自己,部分借助外力

才华型赛马:25∶1

爱好型赛马:20∶1

地利型赛马:15∶1

宣传型赛马:10∶1


低风险赛马

低风险的赛马就是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与外界重要因素的联姻上。

产品型赛马:5∶1

创意型赛马:4∶1

他人型赛马:3∶1

伙伴型赛马:5∶2

配偶型赛马:2∶1

家族型赛马:3∶2


对于不具备这种认知的人来说,上述结论是触目惊心的。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成,在这个社会上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那你就得好好思考自己的定位了。这一切以努力为基础,但努力却是远远不够的。



6. 耐心


即便你一切做的都是对的。在起初的时候,你的努力和收获似乎是不成正比的。因为,即便你的进步是指数式的增长,由于基础值很小,那个增量,是你看不上的。但事实是,那个微小的进步,累积起来是惊人的。

正如巴菲特。


巴菲特99%的财富都是50岁之后赚到的。在巴菲特633亿美元的财富中,有627亿美元是50岁之后赚到的,其中600亿美元是60岁之后赚到的。是不是出乎预料?但这就是指数增长的必然。


巴菲特1964年开始接手伯克希尔公司。伯克希尔公司1965年到2013年共49年中实现年均复利(复合增长率)19.7%,增值6707倍,惊人吧?《巴菲特25岁时(1955年)拥有12.7万美元》,决定“退休”,并回到老家奥马哈做专职投资。假如1955年到1964年这10年也能实现年均复利19.7%,那么,1955年-2013年这59年实现近40509倍收益率。如果再考虑巴菲特从11岁开始投资,11岁到24岁这14年投资赚2-4倍(年均仅8.16-12.18%),那么,巴菲特11岁时的一点原始资金到2013年底这73年有可能实现了10-20万倍甚至更高的收益率。这一切都是复利(指数增长)的力量。


所以不要小看每天1%的进步。实际上,为了那持续的1%的进步,你必须竭尽全力,同时,还必须抱有强大的耐心。


7. 怎么办?


在通向成就的道路上,唯有愿望,梦想,希望可以不变,它们是指引方向的北极星,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可以随着认知的跃迁而产生种种戏剧性的变化。


芒格说,获得智慧,是一个人的道德责任。


一个人想要取得任何令自己满意的进步、收获、乃至种种成功,都需要他修炼成为智者。


而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帮我们磨砺智慧之剑,让它穿透前行路上的种种障碍和幻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股神给我们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
赚钱靠大趋势
培养财富思维比勤奋更重要
什么叫复利投资?三分钟解读股神巴菲特成功的秘诀!
在牛市里,你要骑上一匹快马!
复利法则:如果不能连续的进步,成功这事儿就不要想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