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家教育(现代私塾)

在家教育(现代私塾)-01

——或现代家庭读经教育

吕丽委  周应之  

 

年来,以“孟母堂”为代表的“在家教育”广受关注,其客观自由存在具有永恒的价值,非其它任何教育模式所能替代,在中国基础教育中举足轻重,我们将就此加以阐发。

 

 “孟母堂”不是大家概念上所认为的学校。从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来说,“学校”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名词,学校的设立必须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资金、场地、人员配备都有相应的规范。目前能称之为“学校”的只有政府出资或社会力量出资办学的场所,而“孟母堂”则是与上述两种形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它既不是政府行使教育权而出资举办的,也不是社会力量行使教育权而出资兴办的,而是家长自我行使教育权和教育选择权的“在家教育”。

 

(上面使用了一些概念:政府教育权,社会教育权以及家长教育权和教育选择权,它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如何,我们将在文章末尾做简单的法理阐述。)

 

政府教育权体现在政府出资举办的学校(即公立学校),这种形式早已深入人心;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则是社会力量办学(即私立学校或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这种形式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而家长教育权和教育选择权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们又应该如何体现呢?

 

从概念上来说:家长教育权就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权利,家长教育选择权就是家长有权利选择孩子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所谓“在家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它是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由父母本人(体现父母教育权),或父母委托他人(体现父母教育选择权)对子女进行教育,或是几个或多个家庭互助(私塾)。

 

谈到“父母教育权”,大家都不会有疑议,因为它是父母天然的权利。但是,提及“在家教育”,很多人就会产生疑惑,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甚至错误地以为只有学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场所,而不自觉地放弃了父母的教育权和教育选择权。其实“在家教育”始终存在着,只是由于“学校教育”概念的强化而忽略了“在家教育”的存在。

 

家庭是教育的原始起点,从孩子出生到入学之前,“在家教育”就无时不在,孩子入学后,“在家教育”也没有消失。按时间计算,孩子一天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校接受教育,加上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孩子一年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分之一,孩子在学校之外的教育仍然是由家庭自行负责的。只是此时,“在家教育”往往是学校教育的附庸,是“学校教育”在家庭的延伸,“在家教育”的概念因此模糊。

 

“在家教育”对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孩子基本的道德操守、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养成以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最基本性格特征、情商等,“在家教育”都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那些试图把一切教育责任都推脱给学校,或满怀希望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给学校,并以为学校教育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很多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要父母亲自参与。可以说没有“在家教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有成果。 

 

既然“在家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如此之高,对教育成果的影响如此之大,为什么它就只能依附于学校教育而存在呢?是否能独立存在呢?我们认为,完全可以由父母行使教育权和教育选择权,选择“在家教育”,作为孩子的教育模式。

 

“在家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以下三种关系:第一,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在家教育”为辅;第二,“学校教育”与“在家教育”同时并行,依照各自的教育理念分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而相辅相成;第三,完全脱离“学校教育”而实施“在家教育”。以上三种关系,家长根据自我文化认识、教育理念以及经济能力等多种因素进行取舍的。

 

第一种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第二种似乎能两全其美,但是,在我国整个社会既定教育价值观以及学生大量课业的影响下,孩子的一切时间只能围绕“应试”和“升学”。所谓的“在家教育”已经沦为技能的训练和无休止的补习,以增加“应试”和“升学”的筹码;这对于许多有教育理想的家长来说,是十分痛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承受着“应试”和“升学”的煎熬 ,使得“在家教育”丧失了最基本的家庭教化功能;而纯粹的“在家教育”则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带来的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其发展是必然的,尤其是“读经教育”开展以来,这种形式更是方兴未艾。

 

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民族文化融汇,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对各种观念进行比较和取舍,不容易被单一的观念所左右。如何实现教育目标,家长们可以有更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只要勇于教育实践,成果良好,很少看到失败的例子。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时代,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在家教育”。

 

在此强调“在家教育”,并非否定“学校教育”。我们也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也因此深知学校教育之不足。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都会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进行回顾和反省,虽然很难把“在家教育”与“学校教育”做截然的区分,但是,如果“学校教育”不能真正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那么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家长确实需要在“学校教育”与“在家教育”进行取舍。

 

事实情况是:不少“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无法领会“教育大纲”的精神,或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得“学校教育”偏离了教育应有的两个基本方向:基本人格的养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孩子成为了“应试机器”,“解题工具”,以致身心疲惫。 其中虽不乏办学思路清晰的学校和悟性颖达的明师,能在逆势中独善其身,但毕竟“名校难求,明师难遇”。既然事实如此,有觉悟的家长只能自求多福而选择“在家教育”。

 

 “孟母堂”实施“在家教育”,我们切身感受到“在家教育”独特的优越性以及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教育重新、文化重新

 

“读经教育”开展之前,时闻“在家教育”,基本是因为不满足于学校教育知识传授的低效率,而独辟蹊径。它偏重于科学和知识的学习,也因此造就了许多少年大学生,这基本都属于单个家庭教育。“读经教育”风气渐开之后,基于对民族文化的危机感、认同感,“在家教育”的人数、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读经教育”促使人们对我国的文化和教育进行前所未有的反思:自“读经教育”废除以来,我国教育中的人文色彩已经消失殆尽,科学教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成为了一切教育的标准。科学原本是人类对丰富多彩世界的客观认识,并随着人类的实践不断深入而发展变化。遗憾的是,它却被片面地理解为标准和唯一,这种对科学的偏见,不仅是对科学思想本身的禁锢,也造成了民族人文精神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民族的思想力和文化创造力,教育也因此沉疴久困,反映到社会伦理上则是精神和物质失衡,问题百出。

 

人文与科学并重,是沉痛教训后的清醒认识。中国民族的人文精神,就是以经典文化为代表的贤圣精神,“读经教育”广播贤圣的精神和文化的火种,是解决教育流弊的及时雨。十余年来春风化度,“读经教育”已经深刻影响着中国教育。

 

家庭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初始,其延续构成了终身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其人文素养也决定了社会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家教育”以“读经”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以“读经教育”为发端并以“读经教育”理论为指导渐次成为“在家教育”的主流,规模日益。由最初的不理解,逐渐为社会所尊重、认同和支持。可以期待,它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因“读经教育”的融合,“在家教育”便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私塾,有了有机和直接的联系。

 

中国历来强调文化教化对醇和社会风气的作用,自孔子开创“学在民间”以来,打破了文化教育的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开始在民间普及。私塾教育也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里巷皆闻村童读书之声,流风远举,夷蛮受化,国有贤士,乡多缙绅,便是古代私塾读经教育和教育成果的体现。古贤高明、高妙:儿童是人类生命的元初,经典则是人类智慧文化生命的元初,两个元初生命的结合,自然能够孕育出人类一切文化的伟大。由于文化教育在民间的普及,中国创造了世界史上农耕社会最辉煌的文明成就,私塾教育当然是为世人所称颂的中华千年文运昌盛的源泉所在新时期的中国“在家教育”能以“读经”为重点是对我国教育传统的回归,也是对文化传统的回归,文运不衰,犹在于此。

 

现代“在家教育”并不完全照搬古代私塾,其教育内容并非只限于中华经典,而是以“读经教育”理念,着眼于人类的一切文化成就,着眼于渐次将成为文化强国之中国未来,着眼于能消弭由于日益全球化而引发的文化纷争,其意义现实而深远。

 

二,人格和人文的基础教育

 

现代教育把教育划分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是儿童少年时期应该给予的人格基础、人文基础以及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的教育。如果把基础教育狭隘地理解为初级的或低级的,这是对基础教育极大的误解。所谓基础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根本和核心。我们首先谈谈人格基础教育和人文基础教育,人格基础和人文基础就是人生的根本和核心。

 

那么,什么才是人生的根本和核心?或者说什么才是人生的基本价值观?当然是民族的性格和民族的人文传统。民族性格是这个民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它从生命的遗传以及群体的生长中获得,而民族人文传统则是先贤对民族性格以及民族历史规律高度的凝炼和概括,体现在民族的智慧经典中, 它不仅是民族性格的根本和核心,也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和核心。因此人格和人文的基础教育首先应该是民族性格培养和民族人文传统的继承。人格有天成的因素,因此基础教育的重点就是始终贯穿经典教育并在群体环境中落实民族的基本价值观。

 

时代变化,各民族文化之交流前所未有,很多民族智慧成为了人类共有的价值标准。在基础教育中,自然是要融入这些普遍的人类智慧。经典乃文化之滥觞,有了经典的基础,经史子集皆于腹中锦绣生华,用时如源泉自涌,一切的文化形态皆可触类旁通,高度的语文能力自然具备。

 

人文助人格而升华,才量协志向而远大,经典蕴化悲天悯人之怀,知家国兴亡荣辱责在匹夫,杞梓栋梁之才待成,瑚琏清庙之用可期,读经教育实在是基础教育的首善之要。

 

 有关基础教育中,科学知识基础以及科学思维的教育我们将另文阐述,在此,我们要阐述的是:经典与科学并行不悖。之所以要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华文明虽然在几千年中创造了农耕社会的辉煌,可并未开出西方的科学之花,其中缘由需要研究和探讨,但并不能就此断论:是经典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的科学理论基础,均源于明清学子以本有的文化底蕴向西儒学习、吸收和消化西方科学而创立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我们已经在本有的文化体系中建立了完善的科学体系,并在许多学科领域领先于世界,说明古老的中华文明具备了人类一切智慧的基因,只要给与适当的条件,它就能开出无穷的智慧之果汉字为信息时代各民族文字中最适宜计算机输入的语言文字,也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是既古老又先进,既文彩斑斓又科学实用;经典以人文为阐要,科学以物理为述的,两者发乎一心,相映成辉,岂有相害之理?实践表明:经典的学习,可促进孩子科学智慧的发展。

===================

  相关文章:

“在家教育”论坛(第1集)

“在家教育”概论

在家教育的可行性

在家教育是否违背了教育机会均等原则?

“在家教育”在美国

在家教育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在家教育”的调查与探讨

美国“在家教育”现状剖析

英国“在家上学”蔚然成风

在家上学的理由、优势与质疑 

在家教育之学理根据

在家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协调

在家教育常見問題

我的“在家教育”的培养目标 

实施“在家教育”的条件

“在家教育”优势很多

对学校教育不满,家长热中"在家教育"

===================== 

更多相关资讯在:在家教育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鸿林:“我就是那个私塾老师”
民间私学解决中国教育问题
“当代私塾”的戒尺
柏杨小学赋
凡间诗话25
教育最应该培养孩子的“八种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