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光生物投资逻辑整理(四) 晨光生物投资逻辑整理(一)晨光生物投资逻辑整理(二)晨光生物投资逻辑整理...

晨光生物投资逻辑整理(一)

晨光生物投资逻辑整理(二)

晨光生物投资逻辑整理(三)

上一篇关于应用端需求趋势方面只说了一半,即目前为止市场的发展情况,包括全球和中国。

这一篇接着把下半部分的市场增量空间以及对应的逻辑说完。然后再来看看行业里面的玩家目前都有哪些?

市场增量空间

植物提取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随着认知的增长、工具设备的改进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人类对植物和人体的研究将不断深入,新的符合人体需要的植物成分将不断被发现,植物提取物的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

所以植提行业的特点就是细分分支非常杂,集中度不高,后面会继续说明这个原因造成的行业竞争格局。

【辅助阅读参考】2022美国营养配料奖项揭晓,热门功能原料和趋势有哪些?

【辅助阅读参考】第五届天然新势力之创新原料获奖名单出炉

【辅助阅读参考】新一代替代蛋白,番茄叶来源的新蛋白

(2)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

植物提取物行业是一个技术依赖型行业。先进提取工艺和设备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提取物产品质量,还能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原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行业竞争者的日益增加、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企业必定会选择不断改进技术和开发新工艺的发展战略,形成竞争优势,抢占市场。

(3) 消费意识,健康关注提升植提需求空间

【券商研报引用】

晨光生物扩展的新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功能也较为多样化,一个产品甚至可以应用在多个不同的领域。

总体来说,公司新品类的下游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四大类:(1)食品饮料、(2)保健品、(3)医药、(4)化妆品。

(1)【食品饮料

根据爱尔兰市场分析公司 Research and Markets 报告,截至2025年时,全球有机食品和饮料的市场规模预计可以达到3205亿美元,远高于2015年的 774亿美元。美国是最大的有机食品饮料市场,2015年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亚太地区由于其农业发展迅速且内需旺盛将成为有机食品和饮料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截至2025年,亚太地区的市场收益将占到全球收益的12%以上。

(2)【保健品】

客户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全球医疗系统所面临的成本压力,都间接推动了以预防为目的的保健品市场增长。据欧睿国际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客户健康销售额2171亿美元,其中986亿美元为非处方药,保健品销售额1185亿美元。预计市场总额在2016-2021年间将以 3.9%的速度加快增长,在2021年达到 1438 亿美元。

【注】交叉验证了一下,据 Euromonitor 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消费者保健品行业规模已达2732.42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为852.9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1.22%,位列全球第一。我国市场规模为485.3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7.76%,位列第二。(Euromonitor的统计口径,保健品产品分为四类:膳食补充剂、传统滋补类保健品、运动营养品、体重管理产品)

(3)【医药】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尤其是新兴市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根据IMS health数据,从2012年至2018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由9,620亿美元扩大到11,707亿美元,保持平稳增长,逐年的同比增长率在3%上下浮动

(4)【化妆品】

人类追求美丽的天性使化妆品市场始终保持长盛不衰,消费者开始倾向“大众精品”(Masstige),即选择具备高价精品的品质。现今护肤品的发展趋势是在追求功效的同时倡导绿色、环保和安全,基于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故纯天然、有机、草本及排毒成份的护肤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根据欧莱雅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全球化妆品市场在201 年增 5%左右,市场规模达 2390亿欧元。世界各地区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全球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香料香精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根据以上提到的领域,进一步展开细分增量空间的研究:

食品饮料:天然色素 vs. 人工色素

追求天然、少添加或不添加人工物的风潮而兴起的洁净标章(Clean Label)认证:明文禁止不得添加人工色素

目前全球天然色素最大市场为欧洲和北美,合计占全球天然色素市场的67%,主要应用产品包括糖果、乳制品、油脂及饮料等。

据Mintel研究显示,近年应用天然色素为基底的饮料产品日益增多,如2017年北美有逾七成的饮料新品使用天然色素;另据Naturex研究显示,亚太和欧洲新品使用胡萝卜素、姜黄素、花青素、胭脂红和铜叶绿素等天然色素的占比分别为69%和89%。

食品厂商正积极研发及寻找更多的天然色素选择,满足产品开发及消费巿场成长的需求

国际厂商如Hershey、General Mills、Nestle USA、Kellogg's、Dannon和Campbell Soup等皆加强新产品研发与新配方的修改,创造差异,也满足需求。

另外,各国对于人工色素添加的法律限制会有差异,例如某些人工色素是不可以添加使用的。而天然色素则没有这方面的法律限制。

当然在某些领域,比如作为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添加的话也是有禁止案例的。例如蝶豆花:

2022年2月23日,韩国食药部(MFDS)发现11起不得用于食品的“蝴蝶豌豆花”制造和销售饮料和浸茶的违法行为。

目前,只有美国FDA批准了蝶豆花水提取物可作为天然蓝色色素,可以用在酒精饮料、非酒精饮料、碳酸软饮料以及口香糖、乳制品等当中。其他国家或地区都没有明确规定食用的量及注意事项。

政策方面: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不下50种,且这个范围还在不断扩充。相较之下,目前仍允许使用添加的合成色素仅剩10种

【辅助参考】天然色素应用的不成功案例:

2016年,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 )决定将底下谷物零食「Trix」与「Lucky Charms」中的人工色素完全用天然色素替换。

尽管他们花费数月的时间寻找替代品,但是经典的「诱惑红(Allura Red AC)」色泽却始终无法完美复制,最终混合葡萄和紫胡萝卜而成的天然色素也只是近似「诱惑红」。另外还有2种颜色還更完全找不到任何替代方案

这个追求天然的新产品上市后,结果消费者的抗议声却不断涌出,其业绩一年内下降了7%,最后被迫又重新推出了明亮鲜艳色彩的人工色素版本

这也说明了天然色素的应用瓶颈之一:消费者希望色彩符合期待,却又同时要求保持天然。一些人工色素的色彩难以用天然的方式复刻,而消费者早已习惯了这些色彩。

虽然天然色素有其市场需求,但目前仍难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有许多研发与技术限制尚未突破。包括:

天然色素资源较少、提取难度相对高,导致其价格一般比人工色素来得昂贵;

一些天然色素色泽稳定性差,在光热和酸碱作用下容易褪色,如源自蝶豆花和螺旋藻等的天然蓝色色素,只有在特定pH条件下才可呈现出蓝色;

美国与欧盟等并没有禁止使用人工色素,在成本和来源稳定的考量下,较多厂商仍以使用人工色素为主。

这些原因都让天然色素的运用目前难以做到真正的全面化。

国际色素厂商在天然色素的研究方向:

食品饮料:天然代糖 vs. 人工代糖

2010年以来,蔗糖消费增速大幅收窄,年均复合增速仅0.7%。取而代之的是无糖、低糖产品的消费量大幅增长。

2011年-2022年国内减糖代糖产品上市新品共计175项,其中人工合成甜味剂占较大比例,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

近年来,随着天然甜味剂的兴起,逐渐对人工合成甜味剂市场产生部分替代。2020年,减糖代糖产品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的使用量为52.38%,天然甜味剂占比14.29%,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占比. 33.33%。

人工合成甜味剂方面,近年来阿斯巴甜和安赛蜜在新品中的使用明显下降,而三氯蔗糖的应用量显著提升,成为代糖新产品中最主流的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方面,甜菊糖苷和赤藓糖醇需求高速增长,近10年中使用这两种甜味剂的新产品数量增长四倍以上。

随着国内低糖减糖产品配方风格的转变,从大量单一使用高倍的人工合成甜味剂,逐渐转变为天然甜味剂与高倍甜味剂搭配使用,其中人工高倍甜味剂使用以三氯蔗糖、安赛蜜为主,天然高倍甜味剂主要为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糖醇类主要为赤藓糖醇。

由于不同甜味剂存在剂量限制、口感和质感差异,出现了利用复合甜味剂来达到最优风味和成本的解决方案,通过结合多种甜味剂的特点,从几个方面解决单一甜味剂的不足:

1)改善口感,增加风味:赤藓糖醇、山梨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与阿斯巴甜、甜菊糖等高倍甜味剂混合,甜味特性良好,掩盖高倍甜味剂的不良口感,在饮料领域的应用广泛。

2)提高甜味剂稳定性:部分甜味剂在高温和酸度较高的环境中稳定性差,饮料存放时间较长后易出现甜度损失。如阿斯巴甜在高温中易分解,在碳酸饮料中存放5个月后甜度会出现30%损失。但复配安赛蜜后,在保质期内甜味可持久不变。

3)增加甜度,降低成本:将安赛蜜和阿斯巴甜按1:1进行复配,整体甜度有所上升,成本相较于单一甜味剂减少24%-40%。安赛蜜的复配应用中可实现甜度增加30%-40%,消除安赛蜜的高浓度甜味,形成清爽的口感。

整体来看,甜味剂复配的协同增效作用突出,甜度高、成本低、口味佳,其中使用最多的以二元组合(27.18%)为主,其次为三元(12.63%)和四元组合(4.24%),最多存在7种甜味剂的复配使用。

【注】关于代糖以及天然代糖的需求应用风险,会在后面进一步进行阐述:代糖(甜味剂) ≠ 天然代糖(天然甜味剂)

食品饮料:餐饮香辛料

公司披露:复合调味品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品经过加工形成的复合性调味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趋势,我国复合调味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432亿元增至2020年的 1440亿元,10年CAGR为14.31%香辛料提取物是重要的调味配料之一,在火锅底料、川味调味品、预制菜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餐饮连锁化、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提高,食品安全、食品标准化、成本控制是关乎餐饮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素。香辛料提取物相比香辛植物原料,在食品安全、食品标准化、成本控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香辛料提取物可以按有效成分含量实现精准添加,避免了植物原料因产地不同、生长状况不同导致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可以大幅提高食品标准化程度;传统烹饪方式对于香辛植物原料的利用率较低,以花椒为例,直接采用花椒原料进行烹饪对花椒麻度的利用率普遍不到50%,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花椒麻度的提取率可达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餐饮企业的成本

保健品/功能性食品

中国(亚洲)特色之药食同源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中医药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念,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药膳),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已经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如药食同源类提取物,山楂提取物,菊花提取物,枸杞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当归提取物,茯苓提取物等)。

新的消费理念浪潮下,人们对天然、功能、健康产品的需求在明显增加,药食同源也成为产品开发的“突破点”。不过,目前国内药食同源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从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还是产品开发维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不止是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也深受药食同源的深远影响,并独立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例如日本。下面这个网红产品我估计可能大家或多或少在国内都听过和见过吧?

【注】日本的“特定保健用食品”须由日本消费者厅审查、取得许可证方可销售,类似于中国的蓝帽子认证,包括特定的健康食品、特定健康用途的食品、特定保健食品、特定健康食品和有条件指定保健食品等。

另外,欧美市场对药食同源产品也同样充满兴趣:

可以看到,美国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占比颇重,因此预防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预防医学的实施可节约大量成本,还可改善国民营养状态、生活方式、进行早期疾病诊断、赶紧治疗方式。而受此影响,美国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认同度和消费情况表现优异,尤其是改善心血管功能、加强身体能量与耐力、维持整体健康等方面” --- (资料来源:以日本、台湾为例,从药食同源看国内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

【相关企业实际布局参考】

科学研究方面,安利相继在无锡、上海成立中草药植物研发中心。同时,安利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建立中国药用植物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营养学会合作成立“中国营养学会科研基金—纽崔莱植物功能成分与健康研究专项基金”等,持续深耕中草药植物原料领域。

产品开发思路方面,将传统的中草药智慧跟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现代科技手段,从种子端源头搞清楚中草药背后的机理,进而研究其中的有效成分,并且用现代科学对其加以验证,研发更具有科学数据支撑和消费者读得懂的产品。2020年上市的纽崔莱汉本萃活妍饮品以6种药食同源产品为主,包括枸杞、黄精、人参、玉竹、玫瑰、牡丹;纽崔莱汉本萃清润饮品,参考传统汉方“人参百合汤”,搭配罗汉果、雪梨和茯苓,形成一个新的产品组合。” --- (资料来源:植提桥)

因此,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分支,不仅有众多的植提方向作为扩展的增量空间;同时需求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比较大概率的确认逻辑,那么这个方向的增长潜力和未来的发展动态一定不能忽视

【辅助阅读】药食同源原料市场盘点:哪些正在走红?哪些是潜力股? (文章日期:2021.11.18)

电子竞技补充剂

【注】不看不知道,稍微做了一些了解后,还真是有实际且连续性的需求。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展开“辅助阅读参考”对应的文章进行了解并自行深入,这里不再展开来阐述。

“尽管游戏玩家长期以来一直是能量饮料的第二市场,但是能量要求已不足以满足当今游戏玩家的需求。重点应该放在持续能量、精神集中、最佳视觉处理、神经和肌肉支持,当然还有便利性上。

就持续能量而言,咖啡因和糖的含量不应过高,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咖啡因或糖最终崩溃。事实上,低糖和无糖正日益受到关注。就精神集中而言,L-茶氨酸已成为电子竞技产品的首选成分,同时添加了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以提高视觉灵敏度和处理速度。

电子竞技产品中其他热门成分包括维生素B、植物性成分(例如人参和假马齿苋叶提取物)、提取自椰子油的中链甘油三酯、猴头菇以及牛磺酸、酪氨酸、L-瓜氨酸和左旋肉碱等氨基酸。某些电子竞技产品中包含蛋白质和纤维素,可在长时间的游戏过程中提供饱腹感。

诸如即饮饮料、混合饮料粉,能量棒和能量晶体等方便使用的产品型式通常最适合游戏玩家。”

【辅助阅读参考】电竞产业为膳食补充剂行业打开的这扇大门可能远超你的想象(文章日期:2022.03.05)

医药: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

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又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整体规模已经突破800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的规模超2000亿元。根据《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蓝皮书》的数据,2010年至2018年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医药:中药出口/高附加值加工

除了通常能看到了晨光中药配方颗粒的逻辑,其实我还关注到了另外一个方向:日本的汉方。可能也是个人会同时研究国内和日本对应企业的习惯,所以自然就深究了一点点。

日本市场主要进口的植提物中,汉方药提取物就是主要占比之一。日本汉方药制药企业对我国中药材资源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据统计,目前日本的汉方药厂已有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2000亿日元,折算成人民币126亿,面向医疗的比例占80%~85%,一般可以在药店买到的占15%~20%。

据中文学术期刊《中草药》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中药市场中已有高达90%的份额被日本汉方药占据;(原文已验证,链接参考: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现状

据《世界专利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汉方药已经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据20世纪末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以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为例,其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而日本汉方药的中药材有80%都是从中国进口。

津村制药的种植与生产:

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而日本再进行高附加值加工后,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例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从日本企业的眼中看中国中药市场:(资料来源:津村企业报告书2021)【个人非常推荐有兴趣的朋友找来细读一下。眼光越开阔,投资思维和逻辑越不容易固化】

另外,在欧美地区,草本药剂的市场和增长也很可观。美国植物协会(ABC)发布的《年度草本补充剂市场报告》指出,2019年美国草本补充剂的销售额较2018年增长了8.6%,延续了过去10年的强劲增长势头,达到96亿美元。

图释:2000-2019年美国草药补充剂零售额(单位:10亿美元)

2018-2019两年美国天然渠道草本补充剂畅销原料榜单Top10

另外,根据食研汇的这篇美国2021年膳食补充剂市场报告:消费者在关注哪些原料及领域?有提到,CBD的趋势直接下降了-30.6%,然后我找了一下,下面是SPINS的原文截图。

工业大麻(CBD)

工业大麻(CBD)下游应用场景广阔,主要集中于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烟草等领域,已使用或进行研发的品牌众多,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万宝路、红牛、雀巢等。

【注】晨光生物全资子公司腾冲晨光云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29日取得腾冲市公安局核发的《云南省工业大麻加工许可证》,加工种类为工业大麻花叶

2011-2018 年,我国工业大麻播种面积由 4500 公顷扩大至 18560 公顷,CAGR 达 22%;产量由 1.34 万吨提升至 10.52 万吨,CAGR 达 34%。

根据 ArcviewGroup 统计,2017 年北美合法工业大麻销售额达 92 亿美元,在 2018 年为 122 亿美元;预计 2019 年将增长 38%达到 169 亿美元,美国的工业大麻市场迎来持续的增长,到2027年将超过470亿美元。

特别是医药方便,大麻提取物具有修复、舒缓、消炎、助眠的作用,可以修复深层肌底,对易生暗疮粉刺的油性痘肌来说,具有消炎舒缓功效。对于敏感、干性肌肤,则有很好的修复缓解作用。

所以近年来,大麻风潮在化妆品行业中越刮越猛,一时间成为护肤品行业的热点。不少知名品牌也开始进入到CBD护肤品中,丝芙兰官网上线了HighBeauty、LordJones等含有大麻提取物CBD成分的护肤品,溪木源、一叶子、仁和药业等国内品牌也推出了大麻提取物CBD产品。

【注】但是的但是,这一炙手可热的新宠却在 2021年5月份瞬间“打入冷宫”,后面会在潜在风险当中进行进一步说明。

化妆品

目前,植物原料以固体、粉末、液体、凝胶等多种形式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其中以液体提取物居多

在化妆品行业,植物概念的化妆品宣称一直是高频词汇,其开发、研制已经成为化妆品行业的主流趋势。

据调查,世界范围内的宣称植物概念的产品一直很受欢迎,其最大的市场在亚太。其中中国市场宣称植物概念的产品占比,已接近2/3。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 引用于下面的参考文章。

【辅助阅读参考】你想了解的化妆品植物原料知识都在这里

【辅助阅读参考】2022年受欢迎的10大天然成分预测 | Trendalytics

【辅助阅读参考】贝泰妮IPO招股说明书,这个大家感兴趣的话就自行查找搜索吧,链接就不放了~~~

【注】大多数植提化妆品企业的背景都与医药相关。而晨光的起家背景并不占优势。之前关于植提下游应用需求的市场占比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化妆品可是排在第三位。所以如果有第四步的话,我个人的理解是晨光在成功完成医药/保健品的布局目标后,应该还会把触角延伸到这个很具潜力市场。

另外,除了餐饮用的香辛料以外,化妆品里面的香水,精油以及相关的香料部分也是一块不小的市场(在搜索了解桉叶油相关资料时也同时了解到了这一块)。

现在已知的植物精油有3000多种,其中约有300多种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除了用作香料之外,植物精油还是一类天然的抗菌材料,能够抑杀细菌,真菌和病毒。

【辅助阅读参考】闻香识云南:香料产业成为“香饽饽”一两香料一两金:悦馨香料的产业发展之路

“云南独有的一种原料,我们收购价是30元每公斤,加工后出口价是150美元一公斤。”叶志恒对记者透露,“目前全球5%到10%的天然香料,只有我们一家公司可以生产,全球20%到30%的香料有两三家企业生产,我们就是其中之一。”最终,该企业以原材料种植基地为依托,以技术和产品创新为手段,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挺进。

根据文章提到的信息,我专门去搜索了一下云南悦馨香料。该企业旗下所涵盖的天然香料产品也列举在了官网上:天然香料产品。但是具体哪一个才是30RMB vs. 150$的产品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动保/替抗

2015年9月7日,农业部第2292号公告规定,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抗生素在食品动物中使用,标志着我国“饲料禁抗”迈出了第一步。

2019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 194 号》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方案,计划 2020 年底前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因此,发展健康、环保、高效的无抗替代品是饲料添加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广州智特奇生物IPO问询函回复摘录)目前,国家标准、主管部门规定、行业协会等对抗生素替代品尚无明确的官方定义,亦无相关文件对抗生素替代品的范围进行划分。但抗生素替代品已作为行业内普遍认可的名词被官方及同行业公司使用

【注】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将研究制定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相关法规,并提出特征图谱技术要求,植物提取物将在养殖投入品原料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饲料用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中兽药(比如:板蓝根提取物,黄芪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益母草提取物,杨树花提取物等),植物源农药,植物源药品等新兴的需求,都将推动植物提取物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另外,根据公司披露:“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棉大国之一,年产棉籽 1000 余万吨。如果棉籽得到充分利用,全国每年可得 400 余万吨的优质饲用棉籽蛋白替代豆粕,可减少大豆进口500余万吨,节省外汇近15亿美元”。--- 所以这个方面的替代不仅仅局限于替抗一个逻辑

2021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要以天然替抗、动物营养保健为重点开发方向,加快 QG 、CQA 、di-CQA等产品的功效验证和市场推广,完成新饲料添加剂原料申报,尽快形成规模化销售,做成行业的引领者。

【推荐辅助阅读】健康产业未来10年最值得关注的三大黄金赛道(来源:植提桥平台)

【辅助阅读参考】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在饲料替抗中的应用 (2020年饲料工业专题文章)

政策支持及行业趋势

辣椒提取物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历程这里不做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券商研报的相关总结。这里只截图了最终的官方定论以及对应的政策态度。

国际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辣椒红色素列为 A 类色素,在使用中不加以限量。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辣椒红色素可用于油性食品、调味汁、水产品加工、蔬菜制品、果冻、冰淇淋、烘烤食品等食品中,还可应用于饲料、仿真食品、预防辐射、化妆品和制药业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农业部门也广泛采用辣椒红色素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根据券商研报以及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植提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解读来看,算是比较积极和正面的(工业大麻CBD除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作为天然植物的精加工、深加工后的产品,植物提取行业可有效提高天然植物附加值,其应用领域也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改善,因此,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合乎逻辑和情理。

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政策参考:

2015 年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统一标准的研究,并在 2019年首期公示了第一批160种中药配方颗粒标准。

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2020年两会提交建议,呼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政策鼓励每个生产企业,依据自身实力,做几种最擅长的中药颗粒产品……把单品种做深、做透、做精、做强、做大”。

六、还有谁在做?(行业竞争格局)

(公司披露)目前晨光生物已成为国内植物提取行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植物提取行业位居第一梯队,逐渐追赶或超越Frutarom(以色列)、Kalsec(美国)、Synthite(印度)、Lycored(以色列)等国外植提龙头企业。

(券商研报摘录)国际植物提取行业市场参与者规模较大,专注研发、扩展和投资,公司集中在消费地区(如美国)和原料产地(如印度尼西亚)。

植物提取物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Frutarom Industries Ltd.(以色列),Lycored(以色列);

Blue Sky Botanics Ltd.(英国),Ransom Naturals Ltd.(英国);

Prinova Group LLC(美国),Synergy Flavours,Inc. (美国),Kalsec,Inc.(美国);

Synthite Industries Ltd.(印度),PT. Indesso Aroma(印度尼西亚),Haldin Pacific Semesta(印度尼西亚)等。

国际市场参与者专注于战略发展,例如新产品发布,扩展和投资,收购以及协议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例如位于印度尼西亚的 PT. Indesso Aroma,该公司是香精、液体提取物和高品质团聚喷雾干燥产品的全球供应商,年产能超过 15,000吨,并不断扩展产品线以满足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印度同样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大国,加上从事香辛料生产及贸易传统悠久,是我国色素香辛料产业在国际上的最大对手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人工成本极低(约为我国 1/30-1/20),印度大部分企业通过原料成本优势补齐了生产效率短板,其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性,这也是我国相关企业直接在印度设厂投产的主要原因。

原全球第一的辣椒红素生产商——馨赛德(Synthite),是一家成立于1972 年的印度公司,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料油树脂和精油制造和出口公司,业务铺设至全球70多个国家。

目前业务范围涉及生物配料,香料,农业科技,旅游和房地产等多元化领域。作为旗舰公司的Synthite实业公司,拥有超过500 种产品组合,拥有 9亿多美元的营业额以及超过 30%的全球市场份额(树脂精油领域)。

(公司2010年IPO相关部分摘录):

(1)Extractos Vegetales S.A.:建立于1972 年,是西班牙辣椒红的主要生产企业,年产量 300 吨左右。该公司产品还有调味剂和甜味剂,及迷迭香、百里香等植物精油。该公司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好的信誉。

(2)Kancor Ingredients LTD.:该公司1857 年成立,在香料行业历史悠久,在印度主产区有十个分厂。该公司主要产品有天然色素、树脂油、香精油等产品,先后通过了 HACCP、ISO22000、KOSHEI、HALAL 认证,产品销往全球。

(3)Akay Flavous and Aromatics LTD.:由阿联酋与丹麦两大集团在印度科钦港所办的合资公司,成立于1995 年,现在已经成为天然色素、天然油树脂和香精油的主要生产厂商之一,生产技术先进,是印度首家出口有机香料及油树脂产品的企业。该公司年销售额为 5 千万美元,在中国、日本、德国都有自己的商务代表处。

(4)Plant Lipids (P) LTD.:全球最大的香料精油生产商之一。该公司位于印度,主要生产精油、香料树脂、天然食品色素等,并出口到全球 65 个国家。因全年提供最新鲜的原材料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其成为世界香料精油行业中广受欢迎的品牌。

【最新动态】(资料来源:植提桥)5月31日,芬美意官方宣布,与全球知名企业帝斯曼DSM正在合并。两家企业合并之后,帝斯曼股东拥有公司65.5%的股份,芬美意股东占据34.5%的股份,后者还将获得35亿欧元现金。

DSM-Firmenich将拥有四个领先且互补的业务领域:

1、美容领域总收入为33亿欧元。其将成为香料与美容产品的创造者,同时也拥有可持续的、天然的、专利生物降解和生物技术衍生原料等技术。

2、健康、营养及护理方向收入为220亿欧元。其将继续面向B端企业,成为它们的合作伙伴,为企业们提供定制化、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支持不同年龄段用户的健康需求。

3、食品及饮料领域收入为2.7亿欧元。同样致力于成为全球食品饮料行业的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美味、营养且可持续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独特出众的消费体验。该公司表示,在口味、营养和功能方面具有多元的能力。

4、动物营养及健康方向收入为3.3亿欧元。未来DSM-Firmenich还将技术专注于科技助力下的解决方案提供,满足市场对不断增长的对蛋白质补充的需求,比如肉类、蛋类、鱼类、奶制品等。并希望以此减轻地球资源有限的压力。

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自然概念的兴起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张,上世纪90年代行业逐步发展,相关生产企业注册数量由2011年305家提升至2019年2022家,充分竞争期后行业发展逐步规范化,且受疫情影响行业入局者减少至2021年376家。

2011-2021年中国植物提取物生产企业数量统计(数据来源:企查查,研报整理)

截至2021年我国植物提取物企业主要分布于广东、陕西和湖南,该区域植物提取物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2974家、1412家和1338家。其次为山东省,分布数量为522家。

国内竞争格局

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企业投资规模不大。行业内的企业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天然色素企业、保健食品企业、植物油精炼企业、生物工程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等。行业内的企业普遍年轻,近 70%的企业是从 2001 年以后开始从事植物提取物业务,近50%企业的植物提取物业务占企业整体业务比例均在 80%以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 87%的植物提取企业投资规模在 500 万以下,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中国植物提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 2022年)

【重要基础逻辑】【重要基础逻辑】【重要基础逻辑】

由于植物提取物细分产品多样,应用领域广泛,部分细分领域出现龙头企业,如世界最大辣椒红素生产商晨光生物业内企业多基于自身业务纵向产业链布局,故即便是植提业务竞争力较强企业,其市占率也较低,加之业内大部分为中小型规模企业,整体市场集中度极为分散。(2019-2020年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市场集中度CR3由6.58%上升至8.16%,并且植物提取物行业出口总额CR10的占比也仅为24.24%)

第一大出口品类甜菊提取物出口市场主要被谱赛科和莱茵生物占据,两者在该产品的出口份额高达70%。

桉叶油主要产能集中在云南绿宝香精香料、中粮德信行等公司,前五家产能占行业总产能的50%以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整理得到的国内植提上市公司的综合信息:原文链接:2022年植物提取物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注】原文当中有些数据有出入,例如利润率应该是毛利率而非净利率,有些企业的植提业务占比等计算不太正确,例如天然谷,岳达生物,华康生物等。个人在从新整理时做了修正。

【辅助参考】2015年券商研报整理的国内植提企业信息,有些未包括在上述的表格当中,例如康恩贝等,还有未上市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同时一起综合起来作为资料参考。

其中关于第一梯队的竞争对手莱茵生物,稍微做一点展开。【注】但是前面也提到过,植提企业一般多基于自身业务纵向产业链布局,所以对于某一个特定方向,例如陕西嘉禾的水飞蓟,姜黄素;康恩贝的银杏等都是晨光要面对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根据公司披露,公司在甘肃、宁夏、内蒙、河南、新疆、湖南等地建设甜叶菊,以及在广西建设罗汉果原料的相关种植。不过上规模的生产基地主要有三个。其中两个在国内,国外只有一个美国CBD基地

从产品方面来看,两家公司在甜叶菊,茶提取物以及工业大麻分支有重合。

产能方面,截止2021年底,莱茵生物的甜菊糖苷产能为2000吨,罗汉果苷的产能不到200吨。根据公司披露:“2024 年公司年产4000吨甜叶菊提取物工厂的投产,预投产第一年(2024年)可释放80%的产能、2025年起可释放100%的产能。

【注 1】(资料来源:知乎 罗汉果甜苷产业分析)“2010年开始,罗汉果甜苷生物合成技术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近5年,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生物合成技术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利用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直接合成罗汉果甜苷,第二类是利用生物催化技术催化一种甜苷生产另外一种甜苷(主要为催化生产赛门苷)。直接合成技术的代表性企业包括以色列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农业研究组织沃尔坎尼中心、美国马努斯生物合成公司、瑞士Evolva公司、美国银杏公司等。生物催化技术的代表性企业包括瑞士芬美意公司、漳州大闽食品。” --- 关于植提与生物合成的不确定性分析,会在后面的专门章节进行论述

【注 2】辅助阅读参考:说好的菊花不种了,莱茵生物拿出3.3亿跑到美国搞大麻 (2019年每日经济新闻)

当然莱茵除了第一梯队的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以外,同样也有其他方面的产品作为后续发展的增长点:

对比晨光生物的甜叶菊产能,目前已经达到了1500吨,那么500吨的产能差距(当然莱茵已经有扩产计划)以及后续的竞争格局又会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同时与甜菊糖苷同时提取的绿原酸的相关信息:

【注】章节的最后,我在搜索植物提取行业的相关企业时,发现在展会参展商里面找还蛮方便,当然不一定全,不过还是能覆盖很多了。可以通过不同的关键字来看各个细分下面都大概有哪些企业在做。链接放在这里,大家有需要的化可以自行提取: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 2021)

辅助参考阅读:2021年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龙头企业对比:莱茵生物VS晨光生物

辅助参考阅读:预见2022:《2022年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未完待续】~~~,下一期预告:是不是谁都可以做?(企业护城河细节论述)以及潜在风险/不确定性都有哪些?

$晨光生物(SZ300138)$ 

【背后投研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远远超过大家所看到的这些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晨光生物(300138.SZ)核心题材
再不知道清洁标签你就真的OUT了!
饮料行业创新的新机会:瞄准减糖和植物机遇
◇300138 晨光生物(天然色素龙头股)
姜黄素防治老年痴呆,中国姜黄素市场发展概况
小小颜色作用非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