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光生物的研发和产出 摘自晨光生物2021年年报,一句废话都没有,既说明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又展示了各...

摘自晨光生物2021年年报,一句废话都没有,既说明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又展示了各个梯队的发展进度和地位,充分理解这段话是看懂公司战略的关键(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占营收近一半的棉籽类产品,这样的表述是从20年开始的,聚焦高毛利拆分棉籽是未来大概率会发生的)。这次的分析是从发明专利切入的。

上图是对晨光生物已公开专利的一个分类总结,官方认可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对应着相应数量的发明专利。预备队是我自己定义的,已经做了足够的技术储备,随时可以转换投产的品种。

辣椒提取物和棉籽类产品不用说,这是公司的基本盘,拥有数量最多的专利。叶黄素在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后也进入了世界前列。处于第二梯队的产品覆盖了天然色素、香辛料、天然甜味剂、营养及药用提取物等多个品类,这些也是植物提取领域的主要方向。预备队里的银杏叶、DM、葡萄籽也都是很有前景的品种。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研发力度,梯队建设绝不是挂在口上的空头支票。另外,晨光对于提取装备的渐进式创新在近几年甚至呈现加速的态势。

为了有个参照标准,我们也来看看莱茵生物的专利分布。并没有刻意贬低莱茵的意思,只是除了这三样,其他的零星一两个专利实在不好统计。莱茵的产品线也非常简单直白,罗汉果和甜叶菊双拳出击,DM做后备。事实上,晨光在18年已经完成了罗汉果的工艺开发并且完成中试,后来放弃继续投入这个品种大概是罗汉果原产地大部分在广西,核算成本后的一个决定;甜叶菊就不用说了,晨光一直大力投入的一个项目,后面的研发进度里面还会提到;至于DM,大家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还没有形成有效营收。

能建成如此完善的产品梯队绝非一日之功,接下来需要分析的就是研发团队。

晨光的研发团队建设要分为三个阶段,10-12年是人海战术,研发人数甚至占到公司总人数的10%以上;12年首次营收下降,也是唯一一次,让管理层下定决心改革,13年研发人数砍掉了一半,但是硕博士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减少的是本科及以下人员;伴随营收的大幅增长,16年研发投入也明显提升,在18-19年人数稳定在110+,近两年又缩减到100左右,但是硕博士人数明显提高,研发费用明显提高。表中的博士和硕士人数是所有员工中的,对研发中的比例有很大指导作用,21年以前没有公布研发团队的学历构成,所以只能用这个来外推。

莱茵生物的研发费用占比并不低,研发人数占比也不低,可是为什么产出和晨光有这么大差距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往下看。

这是21年年报中卢总对研发团队建设的描述,让我们从数字中看看,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如果平均薪酬都能到46万,收入上百万的就不会只有技术总监了。晨光的研发人均薪酬居然是莱茵的四倍还多,邯郸是比桂林更大的城市吗?晨光的人力资源比莱茵更傻吗?明明是人数差不多的团队,维护费用怎么会高这么多?从下图的研发团队构成中也许可以看出点端倪。

晨光在21年硕博比例达到68%,而莱茵是11%。让人感到奇怪的莱茵在21年增加了31名本科以下的研发,这种负优化除了能在不花很多钱的情况下把人数和晨光持平以外,还能实现的什么呢?所以,并不是莱茵的人力更精明,而是晨光的质量更高。如果你是植提方向的专业性人才,你会选择哪个公司呢?是待遇更好产品结构更合理研发团队素质更高的C公司,还是小弟众多研发压力较小工资偏低的L公司?如果莱茵想要维持和晨光同样的研发团队,他的净利润将会减少3700多万。

那么,晨光维护这样高成本的研发团队,有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毕竟估值是要看到真金白银,而不是专利和论文这些表面工作,于是我统计了晨光在各个梯队产品上的研发进度。

这些小试、中试、小批量、试生产、工艺改进、工艺优化都是一项项落到实处的成果,很多随时能够进入正常生产,公司的替补阵容积累之深厚,即使拿到其他行业对比也是鹤立鸡群。

晨光对于甜菊糖的开发力度可以说丝毫不弱于叶黄素,甚至为它成立了营销事业部。当然也收获了高速增长的业绩。棉籽糖也曾经是一个重点开发的品种,也许是需求还没来到,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在19年完成结项了。

上面两段来自晨光21年年报。

在当前的时间点来看,莱茵的天然甜味剂业务发展的更好,这6亿多营收有近4亿来自芬美意,也许是他有罗汉果甜苷和甜菊糖两款产品,也许是营销做得更好。而晨光还没有拿到这么大的订单,未来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当然也不用妄自菲薄,毕竟除了大单以外的市场两家相差并不大,而且代糖是莱茵的主业,却是晨光第二梯队中优先级不算太高的一个品种。

上面一段来自莱茵21年年报。

这一段来自晨光21年年报,上面在统计梯队产品研发进度的时候没有把菊粉包括进去,其实这也是一项可以进入生产转化的品种,已经公开了7项专利,符合晨光“吃干榨净”的理念,而莱茵不掌握这项技术。

总结下来,晨光的研发团队经过两轮迭代,已经进入硕博占主力、人数和结构都比较稳定的阶段。晨光在经营上抠抠索索,时刻不忘资金使用效率,但是对于人才的激励是同行中做的最好。重金投入建设的研发团队也给出了足够优秀的成果,如此深厚宽阔的产品梯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晨光生物(SZ30013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中国棉籽行业重点企业(新赛股份vs晨光生物)对比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受挑战[图]
进军棉籽深加工,这个人说棉籽浓缩蛋白部分替代鱼粉,至少能增效40%-50%
艾美斐完成2亿元A轮融资,领承创投和君实生物联合领投
晨光生物专注植物提取——辣椒能做多大生意
◇300138 晨光生物(天然色素龙头股)
【必读】如何识破朝阳行业中的差公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