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统应用之珀莱雅基本面分析

对于珀莱雅,我印象比较深刻,在今年6月底的时候吃了一波较为完美的主升浪,当时不是很懂这种业绩超预期的、股价运行在第二阶段的模式,只是模糊的复制了年初的医药股买点。随着系统升级、认知的加深,我决定重新来看看这只股票。驱使我研究该股的原因,除了之前赚过钱之外,主要还是因为该股的化妆品行业,这种消费类的行业可是容易出牛股的地方,加之珀莱雅又是一只次新股。

我看过一篇国金的研报,讲的是日本的化妆品巨头的发展历程。该研报指出,日本与中国具有相近的人文环境,其经济发展周期先于中国若干年。日本从战后繁荣的高速增长到增速放缓,到90年后“失去的30年”,该国经历了多轮经济增速的换挡。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仍然诞生了许多穿越经济周期的化妆品巨头。这些化妆品企业在日本震荡的经济环境中强势崛起,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同时为股东创造了可观回报。在“失去的30年”间,化妆品可谓是日本韧性最强的消费品产业之一。

我深以为然,结合咱们现在的经济状况,我想在投资中,加大对消费行业的研究是有好处的。

本文较长,约6000字。在正文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看看papi酱的视频,了解一下智商税的问题,下面有点用。


行   业

行业发展趋势——需求巨大,空间广阔,差异化给了国产品牌活路

第一,人口大国,化妆品消费刚性需求巨大。预计到2020年核心消费人群达到4亿。

第二,人们观念的改变和手里的余钱给这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个人卫生观念的提升与改变是市场增长的直接动力。发达国家女性化妆品消费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提升,而目前我国年轻女性化妆品人均消费远高于年长女性。随着经济与消费观念提升,化妆品核心消费群体年龄结构有望复制欧美发达国家,带动化妆品市场的发展。2017 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396 元和13432 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8.6%。

2017 年我国人均日化用品消费仅为44 美元,远低于消费水平较高的美国(362 美元),以及民族文化、皮肤类型和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479 美元)和韩国(292美元),即便如此,我国日化市场在2012-2017年平均复合增速达7.7%,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日化消费国。

第三,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差异化,给了国内品牌一条活路。在我国大众化妆品市场中市占率最高的本土企业上海上美2017 年市占率仅2.6%,而韩国大众化妆品市场中市占率前两位的LG、爱茉莉太平洋都为本土企业市占率合计高达47.9%,行业内本土企业整合想象空间极大。这一点上,日本也差不多,日本四大化妆品巨头基本主导了日本的市场。大众化妆品本土品牌有特别竞争力,通过“渠道下沉”策略在部分细分市场获得优势,本土大众化妆品企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11年的15%升至2016 年的21%。

当然,成绩是不错,但现状依然是国内品牌实力弱。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显示,目前国内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000 多家,但多为中小企业,真正能与跨国企业相抗衡的企业为数不多。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中小企业加速淘汰中。

行业市场增量

大众护肤市场在我国整个日化行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占比达66.2%。2017年我国大众护肤品销售额高达2395 亿元,2012-2017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5.8%。按照上面21%的市场份额来算,国产品牌的销售额大约是500亿左右。彩妆行业2017 年销售额为344 亿元,2012-2017 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3.8%,增速迅猛。当然,彩妆领域国产品牌就更差了。

大致上来说,需求摆在这儿了,但因为化妆品市场是全面放开的,所以国外的巨头基本是吊打国产品牌的,想要发展成日韩那种程度,任重而道远。对国产品牌来说,主要增量并没有特别的,主要是护肤和彩妆两大类的差异化经营。

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国产品牌的利弊

日化产品的经营,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品牌和渠道。

品牌方面,我们暂时是无法与国外竞争的。但产品是有定位的,大家肯定不会都用几百块一片的面膜、几千块一瓶的乳液、上万块钱的香水,所以,我们的品牌大部分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以及以下的市场中。一方面是渠道成本问题,这一点下面说,另一方面就是消费水平的问题了,这一点好理解,不多说了。品牌需要培养,这一点说难听点就是智商税,就像papi酱的视频里说的,为毛要先补水再敷面膜。

渠道方面,主要有三大类,CS渠道,KA渠道和电商渠道。这里我扫了扫盲,如下:

1.CS渠道:指日化产品在终端销售中的化妆品店、日化店、精品店系统所构成的销售终端网络系统。如屈臣氏、sasacity、丝芙兰等大型的线下渠道。

2. KA渠道:KA=重要客户,还有KA卖场,KA终端,指得都是营业面积大、客流量大和发展潜力大的门店。 例如沃尔玛,家乐福,北京的华联,上海的易出莲花,南京的苏果等等。

3. 品牌在选择CS还是KA渠道时会考虑多个因素,如市场是否对产品熟悉,品牌粘性是否重要,客户Lifetime value等;拿牙膏距离,宝洁选择的方式是通过电视、网络等网络让消费者对高露洁得到认知,获取消费者信任,然后将产品通过KA渠道销售,主要是因为药膏这样的产品主要通过薄利快销赚取利润;而SK-II,宝洁则选择了CS渠道,因为消费者更加注重皮肤护理,因此需要有人向客户对产品进行讲解,引导消费者选择SK-II。

电商渠道就好说了,主要是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之流。

从实体渠道分布来看,国内外品牌渠道特征鲜明,国际中高端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占据绝对优势,国内大众品牌集中于二三线城市及以下市场。1)国际中高端品牌实体渠道以商场专柜为主,在一二线城市占据绝对优势。但中高端品牌有品牌形象维护需求,三四新城市目标客户密度小,营销成本高,渠道下沉受限。2)国内大众护肤品牌集中资源拓展商超、日化专营店等实体渠道,逐渐占据二三线及以下市场。但百货专柜销售成本高,且品牌影响力及实力不及国际中高端品牌,因此难以打入高端消费市场。换言之,国内外品牌渠道模式均适应了各自优势渠道,渠道互通存在一定难度。在电商渠道快速发展之下,国内外品牌渠道劣势将逐渐被弥补,尤其是国内大众护肤品牌有望通过电商渠道,以高性价比特性快速提升品牌市占率。

总的来说,按照公司的调研纪要来看,珀莱雅认为我国化妆品行业未来仍有5~10 年蓬勃发展期,行业的空间广阔使得品牌间未有正面竞争。看日本的化妆品行业发展,这一点可以有。国产品牌只要做好市场定位,利用渠道优势做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要犯浑的跟国际高端品牌硬刚,就可以充分享受行业未来的高景气度和我国消费升级(对自己的定位市场而言是升级的)的大趋势的红利。

公    司

公司品牌——拓展全产品线

公司旗下有“珀莱雅”、“优资莱”、“韩雅”、“悠雅”、“猫语玫瑰”、“悦芙媞”等品牌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类别覆盖护肤类、洁肤类和彩妆类。

主品牌珀莱雅为本土海洋护肤,2018年中报收入占营收比89%。经过多年的品牌战略以及一系列营销战略的实施,“珀莱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由区域性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2017 年主品牌珀莱雅实现销售收入15.8 亿元,同比增长10.7%,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优资莱品牌成立于2009 年, 2017 年品牌进行经营策略调整,以全新的“茶养美肌”为品牌定位,主打植物护肤概念,开始尝试定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单品牌店模式,提升对中端市场的掌控力。2018年计划开设单品牌店500 家,截至2018H1 完成度已超过50%。

除主品牌珀莱雅以外,其余品牌2017 年销售收入达2 亿元,毛利率达53%。其中优资莱和韩雅品牌的销售收入占比相对较大。新品牌悦芙媞于2016 年6 月开始实现销售收入,2017 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080 万元。韩雅、悦芙媞系企业韩妆品牌,定位于一二线城市。悠雅、猫语玫瑰为专属年轻人的彩妆美容品牌,定位于线上。珀莱雅及其他品牌定位于三四线城市。

公司销售渠道——拓展全渠道

公司目前处于渠道分销为主,逐步拓宽直销渠道的阶段。公司通过与经销商、大型B2C 平台以及连锁商超的合作对产品进行分销,经过平几年发展沉淀,分销渠道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近几年公司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以及线下直营店,不断拓展全渠道销售模式。总体来看,在生产经营上珀莱雅呈现出自主生产为主,同时拓展全渠道谱系的特点。

公司的竞争对手们

公司国内护肤品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护肤品牌自然堂、丸美、美肤宝、佰草集、韩束、百雀羚、欧诗漫等,定位人群较为接近。在产品渠道、功效及营销上均有一定的重叠性,其中,上海上美公司旗下包含主要护肤品牌韩束、主要面膜子品牌一叶子,市占率较高;上海家化旗下佰草集为国内较早发展起来的高端品牌,对公司品牌珀莱雅形成较大竞争压力。2017 年公司在日化市场占有率为1%,位居本土日化企业第七;在大众化妆品市场中,公司以1.5%的市占率位居第五,仅次于上海上美、上海百雀羚、珈蓝集团及上海家化。说白了,公司在国产品牌中,暂时实力并不算强,只是成长速度还不错。

公司竞争力

第一,公司布局。上面说了,公司在全产品线积极布局,培育品牌,同时在渠道方面,拓展全渠道谱系。这里再说几个公司的产品动作:面膜系列(行业第四);印彩巴哈系列彩妆;在日本收购了一个洗护品牌,将很快投入市场,进军高端洗护领域;珀莱雅新品“充电安瓶”——海洋安瓶光速新生精华液。

第二,布局全域数字化营销。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新零售。按照公司CIO刘大勇的说法,公司正在通过IT信息化转型重构人、货、场的关系,提升公司经营效率。

人家说的比较专业,我大概理一下吧。对人的重构,就是让用户体验到认同感和仪式感,其实就是智商税了。对货的重构,就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预测,优化供应链库存结构。对场的重构,简单说就是“智能硬件”+“智能软件”的门店双引擎战略。这套新零售的说法,咱不敢全信,关键看疗效吧。目前看,公司的数据平台管理倒是先把自己的管理费用降下来了(精简了人员)。

第三,线上渠道增速快。2018 上半年日化专营店和商场等传统线下渠道实现营收6.3 亿元,销售收入占比为60%,增速为9.6%。按照公司的说法,线下未来目标就是保持10%左右的增速;线上渠道实现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58.5%,占比为40%。2017年线上渠道方面,唯品会等渠道分销同比增长11.5%,淘宝分销和直营网店同比增幅超50%。

关于这一点,四季度有双十一,大概会有一个小高潮。但同时,电商巨头的增速已经开始滑落,电商获取客户的成本也越来越大,这块红利吃尽,若珀莱雅没找到另一个增长点,就危险了,这是一个风险点。

第四,其他。

公司上市后,资源变多了,这是很大的一个优势,一个以品牌和渠道为主的公司,没上市运营资金紧张的时候扣非净利润增速能做到37%,上市了拿到了6个亿资金主做渠道和品牌,如果增速还不如之前的话,就没啥好说的了。

品牌营销方面,请了不少明星,这是应有之义,我就不多扯了。

体外孵化和投资。公司拟出资4470 万元(占比74.5%)与磐缔合资设立实业投资合伙企业,化妆品界老将加持,有望加速美妆多品牌孵化。磐缔已成功投资培育多个化妆品及时尚消费行业项目,包括单品牌店领先企业植物医生。

总体来看,公司是以“珀莱雅”品牌为核心,电商爆发+新品牌“优资莱”快速铺开驱动业绩持续提升。战略比较明确,即打造珀莱雅线下渠道领头地位+提升电商增速+加大单品牌店投入。虽然整体上在市场中的地位还不够成为龙头,但势头还是很猛的。

公司业绩分析

单季度每股收益呈下降趋势。

公司17年11月上市,由于增发了新股,所以去年三季度之前的数据与现在不具备可比性。不过单纯比较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每股收益,也是呈环比下降趋势的,当然同比没的说。由于我这财务分析也是二把刀,所以我也只能猜测一下,对不对需要后面验证。一个原因是不是四季度有集中结算的情况,毕竟公司经销商的渠道占比大。数据比较少,只能查到最近两年半的,单看17年的话,到没有环比下降的情况。另一个原因就是去年一季度、二季度比今年一二季度要低很多,所以才造成了同比增速很漂亮,但持续性并不强。不管是哪一个,都得琢磨下原因,由于我也没找到相关的资料和证据,所以暂时不能确定,只能留待后面跟踪验证了。

不管如何,这里是一个疑点。年度EPS就不看了,刚上市。

营业收入可以看出来还不错,17年比16年略差,但18年明显增加。

看总收入的数据,今年三季度已经快比上之前两年了

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与单季每股收益是一样的,同比大幅增长,环比下降。

单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三季度直接成了负数,公司的解释是优资莱首批店铺授信12个月账期

毛利率稳定提升,净利率比去年略有上升,收入扣非净利润增速很亮眼。

另外,摘取一些分析研报和资料的文字如下:存货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的解释是为满足柔性生产需求,调整了原下单生产节奏。翻译成白话就是公司预期销售增长的势头还会延续,增加了原料的进货,考虑到下半年入秋之后,天气干燥,保湿型化妆品将迎来季节性消费高峰,适当多备点货也是可以理解的。上半年存货周转率4.75,比去年略有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向好,财务数据整体健康。

品牌建设、优资莱门店铺设导致了销售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率同比增2.24pct至38.85%),同时平台化管理使得管理费用大幅降低,而研发费用提升1.0pct(管理费用率降5.41pct 至2.52%),使得公司净利率水平提升1.26pct 至11.63%

总体来说,公司的财务数据还是比较漂亮的,除了净利润在今年呈现季度环比的略降之外,没有让人特别别扭的地方。

风险

经营方面的风险我就不说了,比如品牌推广销售不利啊,渠道增长乏力之类的,这都是正常的,跟做股票似的,股价正常波动的风险是随时存在的。

化妆品的品牌认同度显然不如白酒和药品的品牌认同度高,尤其是国产品牌,这是个小风险,因为有走的,也有来的。

减持风险:11月15号,公司限售股解禁,占流通股比例24%。不过目前还没发现大股东们减持。相反机构还有增仓的行为,顺便把机构情况说了吧。三季度股价是下跌的,与中报的机构相比基本上都换了一遍,中报的社保也跑没了。等于是跑了一批,又进来一批,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当然没什么牛叉机构。

公司估值

按照股权激励计划,其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7年为基数,2018 年-2020 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30.8%/74.24%/132.61%(折算同比增速分别为30.8%/33.21%/33.50%),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1%/71.21%/131.99%(折算下来分别为30.1%/31.60%/35.50%)。

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17.8亿,净利润为2.01亿。2018年前三季度的营收是15.6亿,净利润是1.82亿。按照股权激励的数据来算,2018年净利润能到2.61亿,按照上市之前的37%的增速算是2.75亿。按照最近的国君研报的预测,是2.68亿。我按90亿的市值来算,大概PE是33左右。我觉得这个估值算略高吧,如果未来两三年能够保持30%以上的增速的话。而如果能超预期的话,那市场肯定会给估值溢价的。我看有大V预测明年利润到4亿,未来两年看160亿市值。

PEG是1.27,这个角度高估。

只看公司的这个估值是高了些,不过我看了上海家化和御家汇,发现都差不多,而且这两家的三季度增速不如珀莱雅,加之公司又是次新股,我想这其中包含了一些市场溢价。

技术面

股价走势比较强,周线图上已经远离两条均线了。之前跌了一波,大约是30几个点。如果能震荡回调到均线附近的话是中短线的机会。如果年报业绩没有超预期的话,股价能够围绕均线多横盘震荡一段时间,最好。

综合研判

珀莱雅的投资逻辑,往大了说就是国产日化品牌的崛起,当然这个逻辑太大,任务也太重,不见得能实现,但基于日化市场的庞大和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成长性应该是比较确定的。目前估值略有高估,但公司在成长性上比较优秀,这方面有市场溢价。另外,就是需要跟踪一下公司的业务增长点(线上和线下增长的持续性)问题和净利润逐季度环比下滑的问题。技术面股价位置有点高,不算股价日线波动的机会的话,最好是多调整一段时间,酝酿出一个比较夯实的基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货化妆品龙头精研 战略性投资机遇就在眼前
内战即内耗:平安逼走葛文耀后,上海家化“老态渐显”
【荐文】中国化妆品崛起【四】
清扬君: 比比看,日化行业哪家强?!
16家日化上市企业2019年营收排行:上海家化第二 珀莱雅第五
宝洁连推四个新品牌 在华受围堵被疑创新乏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