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猴坑之行(二)。
作者:子鱼

相关链接:
《我去采仙草了》


我们这次去安徽,还是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发生的。出发前,查黄山的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两天都有雨,可我们到那里却艳阳高照。

小玲说,第二天有雨就在家炒茶,没雨就去山上收茶,我们成功收了茶。

回来就炒。

炒茶真是一个大功夫。

先要摊晾,在一个阴凉通风的屋子,风还不能大,也不能小,湿度也得正好。要不然茶干了或湿了,都会影响品质。

小玲有一个温湿度器,一直监测着。更重要还要靠人感知,就像照顾孩子似的,一会儿得进去看看。

原来炒茶也是看天吃饭。

天公不作美,老天爷不配合,茶就出不来该有的味道。

我们一边聊天,一边轮番进去看茶,心被这点叶子吊着,聊也不自在。


摊晾大概八九个小时,到湿度正好时才能炒。这期间我们每隔十几二十分钟就得进去翻翻,翻的时候比照顾婴儿还要小心,怕把叶子碰坏。

终于等到下午三点多,才能炒。

炒前要生炭,炒好的茶得放在烘笼上,烘笼底下是炭火。要用炭火的温度把茶叶烘干,这样才香。

这也是水与火的交融。

现在大部分的作坊都用电,没有人用炭了,太麻烦。小玲对茶有异常的执着。

烧炭是一个又脏又累的体力活,罗萌抢着干了。

烧炭的同时还要筛很细很细的炭灰,盖在炭上面,防止火力过大把茶烤坏。

筛灰如筛面。
三三我俩筛的。



我这么多年休养,很少干这种体力活了。千里迢迢到这里来干,还有滋有味的。

筛完灰三三像个灰人。

这丫头也是虎,干啥都不吝力。

最脏的工作干完,最考验技术的工作得小玲上。

要用大铁锅炒茶,炒之前先要洗锅,给锅抛光。

锅不光,茶在锅里太涩,出茶不好。别人家都是放茶油,小玲怕茶油味道不好,坚持手工抛光。

我们轮番上,一人拿一个大布,上锅蹭。


到后来我都得念着佛了,太累。要不然茶未炒,腰间断,炒茶人牺牲了。

最后一遍是用我的小肉手给这锅抛的光,布都不用了,大概在锅里转了七八百圈。转完我的小手红彤彤。

炒茶小玲亲自上,只见这姑娘头发一梳,两腿一岔,袖子一挽,像个武林人士。

她拿着一个竹编的小笸箩,到摊晾的屋子,收了茶就放到锅里炒。锅温二百度,一碰是要烫坏的。

但她就用手去炒,尽量不碰锅,手在茶上,茶叶入锅的时候噼噼啪啪响,像芝麻炸裂。

那声音热情而繁闹。

我们在旁边看着,只觉敬畏。

一个人这样对待茶,算是拿出最大敬意了。

她低头看着锅中的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紧张而又稳重。

我们大气儿都不敢出,怕影响她炒茶。

一锅茶在锅中大概翻炒四十秒,芝麻爆裂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除此之外无它音。

炒完的时候,她用那小竹笸箩迅速抄起,茶叶在空中翻卷几下就落入笸箩中。

然后放到提前备好的烘笼上。

烘笼有八九个,温度由高到低依次降下去。

我们在烘笼边等着捏尖。

这是猴魁茶特有的做法。因为猴魁茶又长又大,炒完以后,捏直定型,会很好看。

我们这种技术不行的人,只配干这种活。

于是我们仨围着烘笼,一直捏呀捏。

我滴个妈,这看似简单,实际也难。

捏了一会儿以后腰就疼了,眼也花了,手指肚也疼。

因为要不停地摁摁摁,把那根最硬的梗摁扁。

想到那个更勤奋辛苦的人,我们也不好意思说累,就那么挺着。



小玲的一锅茶,也就能炒一两五六的鲜叶,十斤茶叶她要炒六十锅。每锅平均四十秒。是二百四十分钟。

四小时。

就那么低着头埋头苦炒,肉手不停地接触着二百度的铁锅。四小时。

没一会儿她就脸蛋通红了,锅里热气熏的。

我们想说,何必这么执着,为了一口喝的,这么劳累肉身。

但好像又不对。

顶级的好东西,不都得有人精神和肉体的极致奉献吗?

也得有这种人。

还想说这是八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来炒茶。

三三说,她经常觉得自己八辈子造孽,罪业重,才去教瑜伽,每天站在课堂上哇哇哇哇讲八小时,还要面对各种奇奇怪怪的学员。

罗萌姐说她八辈子造了什么孽,才要去做设计,设计整个山庄给别人看,还要亲自登楼刷漆。

我想说我造了什么孽才会写稿当作家,想到我近期写稿的数量,没好意思说。

跟小玲一比,我简直十恶不赦了。

反正这次去猴坑炒回茶,严重地教育了我们这些矫情的人。跟小玲一比,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臭毛病。都应该再努力工作加班加点,不说苦不喊累,任劳任怨干到底。

我看她实在辛苦,就跑过去教她念佛。我说你试着念佛号吧,求阿弥陀佛加持,让你炒的茶更香,让你的身体不会累坏。

她说可以吗?我说可以,你看一边炒一边念,是不是特有韵律和节奏?

她试了试,果然很靠谱。

我说你这个炒茶的工作,特别适合修行,这种高度专注状态,炒着炒着你都能开悟。

她学得可快。

六十锅茶炒完,直接炒到七点多。我们捏尖捏了一大堆。期间还得不停地去摊晾房去翻那些生茶,怕捂坏。

到吃晚饭的时候,看那饭都放光。

但也吃不好,还惦着那些茶。

那些茶在烘笼上,随时得看着火候,随时要起茶。

茶是不等人的,人得去就茶,就像母猪生宝宝,不能等主人吃饱喝足不累的时候再生,它想什么时候生,就得什么时候生。

接生婆没自由可选(我这比喻打得实在不美)

当天晚上我们很早就睡觉。小玲又定着闹钟,一趟一趟起夜去看茶。

也就是说这十斤叶子,她要一天一夜盯到底,没有片刻敢放松。

而在我们来前,她已熬了两个通宵了。

难怪我们刚进村的时候,村口的一面大石壁上写着,“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



猴魁茶贵。

高贵的贵。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样做茶,猴魁茶在当地村里,都用电炒用电烘干,起步价也两三千一斤。

我们都不敢给小玲的茶定价。

我们甚至都觉得不配喝她的茶了。

这么辛苦做出来的,得什么样的人才配喝?

十斤鲜叶,做出来了不到二斤茶。

这还是茶园养植的这种茶叶。

我们第二天又去采野茶,野茶更无价。

去采野茶,小玲没空陪我们,她还要在家炒茶。我们就独自往猴岗溜达。

猴岗是猴坑更深的山。

小玲说你们千万别急,慢慢走,要能碰到车,拦一个,搭车更好,碰不到只能走上去。

猴坑到猴岗,四公里,走路要一小时。我们溜溜达达,走够了的时候就开始拦车,一拦就拦到了,把我们捎上去。

听说猴坑村不让外边的车上山,必须当地的小面包,四公里的路要三百块钱。我们没花这三百,好心人送上去了。

到了猴岗就瞎溜达,感觉着哪里好就往哪里走。然后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杜鹃花。

出发前小玲每人给我们发了两个口袋,我们还觉得有点多余,第一天去采茶,野茶稀少得像灵芝,一人采那么一小把,稀奇得很,这给我们这么多口袋,真把我们当神仙了。

我们哪会碰到那么多野茶?

唉,还真就奇了,我们无心采野茶,看着看着花,就误入了一片野茶林。

那片花海之中全是野茶树,采完一棵又是一棵,我们像捡到宝的人,只能埋头去捡。

都很奇怪,是不是这猴坑地区到处都是这样的野茶?

既然发现了,只能采,我们仨一人俩口袋,花也不能一直看了,毕竟茶更珍贵,只能当茶农。



一直采了快俩小时,每人把口袋采得满满的。

回程路上又是看花又是看草,嘻嘻哈哈,反正挺开心。

到山下又没车,正好上来一个小面包。人家是来办事的,我们说能不能把我们也捎送下去?小伙子痛快地答应了。下山又没花钱,运气好得不可思议。

到山下,满载而归的我们惊呆了小玲。她说你们是怎么采到这么多茶的?我们说就随便走走,就采到了,这里不是到处都是吗?

她说不是,野茶没那么多,只有几个点有。

我们说那我们可能撞到了某个点。

她让我们描述那里风景,我们就描述了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石头,她说你们太神奇了,那是我来猴坑好多年才发现的一个最大的野茶窝,被你们瞎猫撞死耗子就撞到了。

我们还嫌累呢,发现的野茶太多,采得腰都快断了。

一上秤,我们采了两斤多野茶鲜叶。


小玲兴奋得眼都冒光了。

这是最珍贵的东西。

但我们不想呆着了,太辛苦了,我们要跑。我们说第二天要去九华山,今晚就走,把野茶留给你,你慢慢炒。炒完了给我们邮一丢丢尝一尝就行了,不敢多要,都送给你,留你去卖。

两斤多鲜叶也就能炒二两,不知道哪个贵人能喝得起。

哈哈哈,我们真是落荒而逃。

在猴坑的两天,真是新奇,辛苦,有趣,又美好。

我们租了一个车,去九华山。离开猴坑的时候,看见猴坑的男女老少,都背着竹篓在上山下山。一到采茶季,整个猴坑的人都忙。


猴坑村也是全中国最早富起来的一个村庄,每年人均收入20万。一家五口,每年都是上百万的收入。

像小玲这样炒茶的,几乎没有。她把茶当神供。大部分村民都用电炒,也不用炭烘,机器造型,还那么值钱。

投胎真是个技术活,能投到这地方,也挺不错,福报大,山清水秀,风景好。

我们坐上车,出猴坑的时候,猴坑开始阴天。离开猴坑半小时后,路上开始下雨。雨下得挺大,好像天气预报预报的那种雨,忽然来了。回头看猴坑,也烟雨蒙蒙的。

看来天挺照顾,我们在这两天,一直好天气。

前方是九华山,天渐渐黑了。

其实如果不是那么累,我们还可以在猴坑再住一晚,第二天再去(惭愧捂脸)。可是我们太害怕炒茶了,只能连夜赶九华,没想到到九华山还有更奇妙的遭遇。

罗萌姐还遇到鬼了呢。

下次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绿玉兰茶的采制工艺精细
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
六安瓜片炒制技术
完整的岩茶知识内容,快收藏!
《中国茶文化讲座》之第二:第二讲 品茶:溪边奇茗冠
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