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冬龄:书法既是小道,又是见人性的必由大道

王冬龄


王冬龄自述

“悟斋”是林散之先生为我取的斋号,其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即希望我在勤学苦练的同时不忘思考与感悟书法的真谛。林散之先生亦曾赠我八字——“虚名易得,实学难求”。此后,我一直将这八字作为我的座右铭。多年以来,我一直在书学上努力探求,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始终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但仍无法将书法一道吃透。

从95年我主持策划第一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到后来的“书非书”展览,我一直坚持着对现代书法的探索。作为我个人来讲,现代书法的探索过程,实际上是从楷书到草书再到“乱书”的过程。

我坚持临《龙藏寺碑》近三十年,一直喜欢草书,认为草书是最具表现性的书体。我在画报上写过,在木头上也写过,不断尝试形式创新,大字走世界,创造并尝试银盐书法和人体书法。近年来,更是开始大力创作“乱书”作品。


王冬龄临《龙藏寺碑》


坦陈的说,我是将书法视为终生的事业的。我倡导现代书法,其目的就是把书法作为真正的艺术来进行考察和创作,令书法在自身的法度之外与其他艺术共享灵感波动,让中国书法感动世界。

近三五年,我在银盐书法和人体书法上颇下了些功夫。千年来,墨与宣纸的组合似乎变成了一种定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使用墨在宣纸上书写是习惯而自然的。现在,我选择在相纸上书写,正是为了追求习惯之外的新鲜感。

相对于宣纸而言,墨在相纸上、在暗房中的变化更加不可捉摸,也更为神奇,且带有宣纸所无法赋予的透明质感。这样的创作尝试虽然新鲜,但其原理与古代的碑刻是相通的,都是借助别的材料对书法的再造。


王冬龄书法 福


同时,相纸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也使得书法这一传统艺术不再囿于古老的定规,得以跳脱出来,立足于当前的时代,给西方人带来亲切感。

将草书书写于人体相片,除了对保守的传统习惯发出挑战,制造强烈的视觉冲突外,更多的创作考虑还是美学上的。

书法本就是人的东西,是人的创造,人类生命律动的再现。这是我选择尝试人体书法,在人体相片上书写的思维基础。我认为,草书的曲线和人体的曲线存在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出奇的协调。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美加美。


王冬龄书法 银盐相纸:花月


最后,我想重点说一说“乱书”。从我的艺术追求上说,我认为是一个突破,我找到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即一个书法家所要找到的自己的一个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事实上,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就写过类似的草书作品,但当时没有特别在意,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共逍遥展览的时候,写得最大的那幅《道德经》最后的勾画实际上是有点交错的,但那个线条比较虚,不像我现在写得很实的这种交叉。

在古早的意义里,“乱”有“治”的意思,“乱书”既是书法线条交叉组合的直观表现,也是我对自身梳理总结后的再创造。“乱书”实际上保留了书法最本质的东西——精神性与书写性。


王冬龄书法 镜花水月


从另一个方面看,书法艺术有时过分强调文字的识读性,对汉字文化圈以外的人群来说确实是个障碍。我现在“乱书”作品,就是把这一障碍的锁链打破,让书法艺术以其最本质的魅力感动观众。

当然,我在书写的时候,并不会因为其识读必要性的缺失而故意漏掉几个字或是不遵循草法,在纯粹欣赏空间、线条,感受书法精神之时,也应对潜在的阅读者有所关照。我认为,这种创作更加体现了狂草的精神,作品也更加浑然一体,更加有意思。而作为观众在欣赏这样的作品时,事实上是更加过瘾的。


王冬龄书法 书为心画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方面,书法被视作小道,是文人骚客的余技;另一方面,人们由书法见人心性,将其视作通大道的必由之径。而现在我将书法视作中国宝贵的艺术,写下七十年来的心得感受与诸位分享,并深切希望有识之士特别是青年朋友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满怀激情的在中国书法艺术道路上走下去。


王冬龄,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在国外举办个展30余次。著有《中国美术通史·书法篆刻史》《清代隶书要论》《书法艺术》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家访谈】王冬龄:我为乱书狂
王冬龄:书法当代转化的范例
戛戛独造的精神书写——专访当代艺术家王冬龄
现代书法走向“当代”之路?
唐楷之| 学贵根底 道尚贯通
王冬龄:书法新手不要怕,我给你一点入门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